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不只是简单记录瓜迪奥拉的球员及教练生涯,更有引人深思的部分。既在讲述瓜迪奥拉的足球生涯,也在讲述一名教练的成长经历与工作状态。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视角多元化,包括瓜迪奥拉本人的自述、瓜迪奥拉恩师的回忆、瓜迪奥拉密友的倾诉、瓜迪奥拉弟子的追述以及诸多事件当事人的叙说。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让我们了解到了拉玛西亚对瓜迪奥拉的影响,了解到了球员时代他受到的苦难冤屈,了解到了他为成为教练进行的修行,了解到了他如何与球员建立纽带,了解到了他为何与穆里尼奥一拍两散,了解到了他与梅西的微妙关系,了解到了他为何再次离开巴萨,了解到了他为何对拜仁情有独钟,又如何来到了曼城……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吉列姆·巴拉格,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著名足球评论员,英国天空体育的西甲专家。他为西班牙和英国的多家杂志、报纸、电台做评述,在西班牙和英国媒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曾撰写《濒临绝境的赛季》,深入透析利物浦获得欧冠冠军的2004/2005赛季,在欧洲足球圈具有深厚的人脉和很高的声望。还著有《C罗传》《梅西》等作品。
译者简介
陈中捷,1985年生人,毕业于同济大学,为国内*大的体育社区虎扑足球频道创始人之一,以“Tristan”的网名为网友所熟知。在体育行业奋斗十余载,工作中与众多海外豪门俱乐部及球星开展中国地区业务,为广大球迷带来了关于欧洲足球的深入洞察和解读。除了翻译瓜迪奥拉传记,也帮助引进了其他世界级球星及教练的传记。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瓜迪奥拉是一位一丝不苟的主教练,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他通过对手的比赛录像来准备每一场比赛,而且从来不考虑下场比赛以外的事情,他能够激发出队内每名球员的*佳状态。(腾讯体育评)
瓜迪奥拉进取心强,而且拥有犀利的战术意识。在球场外,他用清晰、明了的方式向球员传输自己的战术思想;在比赛过程中,他也能让球员精确执行自己的意图。(新浪体育评)
目录
译者序 1
序言 5
罗马,2009 年5 月27 日,欧冠决赛 001
致弗格森爵士的一封信 003
第一章 他为什么要离开? 009
1. 为什么 011
2. 决定 025
第二章 从圣培多尔的广场到诺坎普教练席 029
第三章 主帅佩普 093
1. 开局 095
2. 伯纳乌的超级6∶2 124
3. 六冠王 136
4. 两次欧冠决战 153
5. 佩普和他的球员们 176
6. 佩普·瓜迪奥拉与何塞·穆里尼奥 210
7. 告别之前最后的决战 247
8. 远离家乡,前往慕尼黑 275
第四章 瓜迪奥拉——继续求索之路 297
1. 拜仁之路 301
2. 三冠王的阴影:第一个赛季 305
3. 瓜迪奥拉风格:第二个赛季 318
4. 囚徒困境: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赛季 330
5. 求索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346
6. 再出发:曼城,英格兰以及何塞·穆里尼奥 352
第五章 附录:供读者参考 369
附录1:拉玛西亚 371
附录2:瓜迪奥拉执教巴萨4年数据一览 376
附录3:参考书目 381
附录4:鸣谢 383
附录5:2016 版的鸣谢 386
精彩书摘
罗马,2009 年5 月27 日,欧冠决赛
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8 分钟,巴萨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球员都各居其位,可没有人展现出足够的侵略性,他们没有扑上去向对方的持球队员施压。面对曼联他们显得太恭敬了,踢得束手束脚。巴尔德斯刚扑出C 罗的一脚射门,紧接着又来了一脚,曼联步步紧逼,C 罗的这次射门只是将将偏出门柱,就差了那么几厘米,这几厘米便决定了进,或者不进。
这几厘米也决定了世界将如何评判瓜迪奥拉和他在诺坎普的革新。
吉格斯、卡里克和安德森在巴萨的防线间不停传递,是时候做些改变了。瓜迪奥拉猛然从教练席站起身,喊出了急攻的指令,他的声音盖过了罗马奥林匹克球场内的嘈杂声,传到了场上球员们的耳中。
依照指示,梅西的位置移动到了曼联的两个中卫之间,扮演伪中锋的角色,埃托奥拉到边路,占据右边路的位置。稳坐教练席的弗格森面无表情,他对于比赛开始至今的局面很满意,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但是局势在改变,起初还只是暗流涌动。梅西的传球找到了伊涅斯塔,伊涅斯塔又将球传给哈维,哈维再度把球送回梅西脚下。卡里克和安德森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决定各自分别去盯防哪名球员,卡住哪条传球线路,覆盖哪块防守区域。吉格斯需要跟防布斯克茨,他可帮不上忙。
伊涅斯塔在中场拿到皮球,眼见埃弗拉漏掉埃托奥,右路出现的机会顿时被他察觉。他带球向前,掐准时机将球精准地送到了禁区边缘的埃托奥脚下。面对控球的埃托奥,维迪奇做出了一次搏命式防守,不料埃托奥轻松闪过,电光火石之间他完全依仗自己的“杀手”本能将球射向了近角。
那一瞬间,那脚射门最终的结果,以及随之引发的狂欢,使一个被培育了40 年的理念得以爆发,掀起了改变未来数年足球世界的惊天巨浪。
第一章 他为什么要离开?
1. 为什么
2011 年11 月,巴萨即将在欧冠小组赛中远征米兰,彼时的佩普已经在球队执教了4 年,临行的最后一堂训练课前,他让队员围成一个圈。他要说出一个秘密,一个他、蒂托·比拉诺瓦以及医生一直向球队隐瞒的秘密,但是那一刻的悲恸让他无语凝噎,他竟然无法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语意。焦虑,不适,他的声音颤抖不止,不得不退到一边。医生只得代而为之,向球员们宣告事态的严重性。佩普的眼睛一直盯着地板,拿着那只常用的水壶往嘴里灌水,以防再度失声,只是有些时候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医生随后告诉队员们,佩普的得力助手,也是他的挚友比拉诺瓦的腮腺——最大的唾液腺——出现肿瘤,必须接受手术进行摘除,因此他无法随队前往意大利。
两个小时训练结束,队员离去时依旧难以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佩普则远离人群,独自一人默默徘徊。之后与米兰的一战惊心动魄,两队放手进攻,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高潮迭起的对攻战,最终佩普的球队以3∶2 击败米兰,在本小组占据头名。尽管战果喜人,佩普依旧愁眉不展。
人们总是说: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往往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时候,生活就会给你一些教训,然后你又会想起挫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得知比拉诺瓦患了重症之后,瓜迪奥拉对于人生的思索开始加速。之前的一个赛季他也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当时是因为阿比达尔的肝部长了一个肿瘤。法国左后卫最终得以康复,不仅赶上了欧冠半决赛对阵皇马的第二回合比赛,还上场踢了一小会儿,佩普将那场比赛形容为自己记忆中诺坎普最令人动容的一夜。当时比赛已经进行到了第90 分钟,巴萨与皇马1∶1 战平,在首回合战胜对手的情况下他们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欧冠决赛,阿比达尔上场时迎接他的是诺坎普球迷极为罕见且热烈的集体起立鼓掌。要知道加泰罗尼亚人和英格兰人非常相似,他们在情感的表达上有很强的从众倾向,生来喜欢压抑自己的情感,只有将它转化为群体情绪才能被真正释放。
那场比赛过去几周之后,在佩普和球队其他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普约尔亲手将队长袖标交给了阿比达尔,由法国人代表球队从普拉蒂尼手中接过欧冠冠军奖杯。然而又过了差不多一年,医生告知法国左后卫先前的治疗失败,他需要接受肝移植。
阿比达尔和比拉诺瓦的病情对瓜迪奥拉的打击非常大,他因此动摇了。瓜迪奥拉是个喜欢预测未来的人,球队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还会为意外状况精心准备预案。可是阿比达尔和比拉诺瓦的病情是无法预见的,也是无法控制的。当这些事发生的时候他感到既无助又无力,更让他揪心的是自己所在意的人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
在米兰得胜之后,球队需赶赴马德里对阵实力平平的赫塔菲。巴萨在那场比赛中完全占优,却始终无法攻破对手的球门,最终遗憾落败。瓜迪奥拉和球队原本想以一场胜利祝福比拉诺瓦,然而这个结果也让他们的愿望落空,此时的巴萨助教已经成功接受了肿瘤摘除手术,开始进入康复疗程。
就在这样一座寒气逼人、空空荡荡的球场里,巴萨以0∶1 输掉了比赛。这些球员(以及他们的主帅)曾经主宰了多少个辉煌的夜晚,然而在这样一场
能称之为丑陋的比赛之后要想让他们重新振作变得愈发困难。丢掉3 分使得巴萨在联赛冠军的争夺中早早地落在了后面,佩普不免为此感到沮丧。争冠对手皇马则以4∶1 击败了同城死敌马德里竞技,将积分榜上的领跑优势扩大到了5 分,他们对成功充满了饥饿感,迫切地想要为瓜迪奥拉的时代画上休止符,彼时的皇马看起来势不可挡。
赛后,佩普的情绪让队员感到担忧,而在西甲联赛中的颓势并非佩普低落的唯一原因。2011 年11 月27 日的早晨,巴萨正搭机回程,佩普从未像此时一样孤独、颓丧和沉默,他所表现出的痛苦远多于经历了一场单纯的失利。他身边的座位空着,没有人想坐在那里,因为那是属于比拉诺瓦的位置。
相比此刻,你很难看到巴萨主帅情绪更低落的时候了。
若在佩普做出决定之前有机会开口,弗格森会告诉他:“看清这份工作的本质,不要做出愚蠢的决定。”可如果曼联主帅见过那架飞机上孤独的佩普,他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安东尼·苏比萨雷塔目睹了蒂托的病情给佩普带来的沉重打击,无论是前往米兰和马德里的途中,还是那些比赛前后的训练课上,佩普的神态举止他都看在眼中。就好像有一柄利剑刺穿了他的身躯,他的生命力透过那个窟窿不住地往外倾泄。他看起来灰心丧气,脸庞日渐瘦削,身子佝偻萎缩,整个人顿时苍老了起来。
苏比多么希望能够知道该对佩普说些什么,知道该如何安慰他、鼓励他。也许那一样于事无补,但是让他感到懊恼的是自己当时束手无策。
蒂托最终渡过了难关,但是那个星期让佩普认清了一件事——他内心最深的恐惧确实存在,那就是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承担更多:他没有做好准备去背负更多的责任,他没有做好准备去找寻更多的解决方案,他也没有做好准备去规避更多可能的危机,他更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更多无休止的工作和计划,那些事让他更多地远离了家庭。
佩普10 月以来一直存在于心的疑虑终于被确认了。也就是在与鲍里索夫的欧冠小组赛之后他告诉苏比和主席罗塞尔,他认为自己的精力不足以继续执教一个赛季:所以如果被问及续约事宜,他的回答将是“不”。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决定,但是他已经将感受告知外界。俱乐部则迅速做出了回应: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决定,现在还不急着下定论。
作为佩普一生的朋友,也是他的同事,苏比深知他的个性,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给他压力。技术总监希望佩普的表态只是因为他感到了一丝疲倦,毕竟他此时的低落也情有可原。回想当初他们还是队友的时候,苏比也曾见过瓜迪奥拉的情绪如此大起大落。
苏比想起了佩普刚刚执教一线队时两人的一次聚餐,这是一次朋友间的聚会,苏比当时还没有在俱乐部任职,佩普则兴奋地描绘着自己如何在球队大展拳脚,新政如何获得良效,他的激情是如此的具有感染力。但是他也告诉苏比,自己不会在这个帅位上永远坐下去。这是佩普的自我保护,因为他和其他人一样清楚,俱乐部终有一日会将主帅无情地扫地出门。他认定总有一天自己会失去球员,他的话语将变得无足轻重,因为长期而言,你无法控制整个大环境——包括媒体、主席之位的争夺、脱口秀节目的内容、前任主帅(或球员)的影响等等。
佩普的朋友查理·雷克萨奇曾经是巴萨的球员,也是约翰·克鲁伊夫那支巴萨梦之队的教练组成员,堪称这家加泰罗尼亚俱乐部的标志性人物,是巴萨俱乐部哲学的布道者,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做巴萨的主帅,只能把30% 的精力用于球队本身的建设,其余70% 要用来应付庞大机构和繁复制度带来的包袱。佩普在球员时代就感受到这一点,作为教练他也很快地体验到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压力,查理的话一点都没错。
克鲁伊夫也很清楚这一点,有段时间他和瓜迪奥拉经常一起吃饭,他早就警告过佩普——在巴萨执教会一年比一年困难。如果他能回到过去,再次成为梦之队的主帅,他会提前两年离开球队。“该走就走,不要强留。”克鲁伊夫曾这样告诫佩普。
所以苏比萨雷塔知道要说服佩普留下很难,他只能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为此他大多数时候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只是偶尔试探一下瓜迪奥拉的口风。但是对于自己的未来,瓜迪奥拉从未给出确切答案,他每次给苏比的回应都大同小异,无非是“你知道我最近日子不好过”,抑或是“我们以后再说”。
2011—2012 赛季伊始,瓜迪奥拉召集球员开会,之前一个赛季他们刚刚赢得了联赛和欧冠的双冠王。他提醒自己的球员:“你们应当清楚那不是终点,你们要继续赢下去。”自从足球发明的那一天起,所有冠军队教头都会如此训诫球员,巴萨也确实携双冠余威继续收割奖杯:先是西班牙超级杯,再是欧洲超级杯,最后是12 月的世俱杯。
但是巴萨原本就阵容单薄,比利亚和阿比达尔的伤病使瓜迪奥拉的用人更加捉襟见肘,国王杯和西班牙超级杯(这两项赛事中他们都战胜了皇马)的倾力投入让他们在西甲战线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两项赛事的胜利也让巴萨的球迷更加拥戴佩普,就好像他们已经阻止了死敌复兴一般。
进入9 月,与AC 米兰的欧冠小组赛成了整个赛季的转折点,也为之后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意大利人在比赛最后时刻攻入一球,在诺坎普以2∶2战平了巴萨。那粒失球源于一次防守糟糕的角球,瓜迪奥拉因此得出结论,他的球队已经失去了锐气,导致失分的原因在于他们在防守中注意力不集中,而对比赛的投入恰恰是巴萨此前出类拔萃的原因所在。紧接着球队在西甲遭遇接二连三的客场噩梦,其中就包括了11 月0∶1 负于赫塔菲的一战。
佩普偶尔会自问,球员是否还像过去几年那样服从自己的指挥。3-4-3阵形无法按设想运转让他苦思冥想;他好像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执教到第五个赛季,于是他开始冒着风险对首发阵容动刀;他还意识到掌控球员变得愈发困难,有些人若不抛弃恶习也许会就此走入歧途。丹尼·阿尔维斯夏天和妻子闹分居,圣诞假期又逾期不归,尽管赛季还在进行中,瓜迪奥拉依旧出人意料地给了他一个礼拜时间去“清醒清醒”。这样的惩戒,至少是这样公开的一次惩戒,在这家西甲豪门的历史上并无先例。
此外巴西边后卫对战术指令的漫不经心也为他招来了数次当众斥责,要知道,往常佩普很少会公开批评球员。某场比赛,阿尔维斯在进攻端的投入远远逾越了自己的职责,赛后瓜迪奥拉告诫他:“你首先是一个后卫,归根结底,你是一个后卫。”与此同时,即使是坐冷板凳这个巴西人也显得满不在乎,他还不是唯一一个。在比赛中看着这些漫不经心的脸,佩普感到了灰心。当有人为不能首发而恼怒的时候,佩普选择了委婉的回应,他褒奖了普约尔和凯塔,他们即使出任替补也毫无怨言。他是这样对球员们说的:“我相信他们在心里把我咒骂了几千遍,但是他们明白,最重要的是团队利益。”
前言/序言
译者序
2012 年年底,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当时出版不久的新书。彼时距离瓜迪奥拉归隐不足半年,人们对于他的离开和未来抱有诸多疑问,本书作者吉姆·巴拉格(Guillem Balague)又是欧洲著名的足球媒体人,拥有丰厚的人脉和独特的视角,因此这本书被很多球迷视为找寻真相的所在。我于2013年初联系巴拉格先生做欧洲足球媒体人的相关访谈,因此我们有了直接的对话,期间决定将这本书引入中国,并且在翻译的同时联络中外出版社推进此书的中文版授权,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大力帮助,只言片语无法表达谢意。需要说明的是,2013 年年中这本书的平装版在海外问世,其中已经增补了瓜迪奥拉加盟拜仁的章节,披露了瓜迪奥拉离开巴萨后的隐居生活以及复出内幕,译作也及时增加了这一部分内容。
起初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这本书,只是抱着了解更多幕后故事的心态,身为一个体育媒体人,我自认为对于瓜迪奥拉、巴萨和足球已经有足够多的了解。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我所了解的不过是大众传媒所报道的内容,而大众传媒对于足球的关注大多只浮于表面,即最能引发话题和吸引眼球的那部分,而水面之下的部分,他们无意触及,或者无力触及。就拿本书主角瓜迪奥拉的身份——教练来说,相较于球员,教练往往被认为是足球世界的配角或者幕后角色,很少有人真正关心教练的工作。媒体往往基于比赛状况、转会操作、日常言论来评判其工作,稍有深入也不过是浮光掠影地谈及其“战术理念”(当然不排除有真正的聪明人可以看透战术细节),然而教练们迅速苍白的发鬓诚实地告诉我们,他们承受的压力超乎寻常,执教工作非常复杂。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教练工作的难度。大众普遍对教练缺乏尊重,即便是最优秀的教练,也会引来浅薄的非议,他们的形象则非黑即白,显得较为单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练群体本身也并无意寻求被大众理解。他们甚至乐得居于幕后,与大众保持距离。一方面,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定自己是“配角”,包括瓜迪奥拉在内,他们相信战术最终要依靠球员去实现,自己的工作不过是保证球员发挥出应有实力,而外界的赞誉和注目应当用来滋养球员的心,教练不应夺其锋芒。另一方面,教练有太多不可言说的秘密,他对于球队了若指掌,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基于权衡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比如,在旁观者看来一次不可理喻的弃用或许正是他对球队长期规划中决定性的一步,但是无论何时,他都很难将这样的信息表达出来。教练有着太多这样的“不可说”,于是很多时候他们要么避开大众,要么戴上面具和大众交谈。因此,大众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对教练的决定加以评判,事后当你了解到更多信息的时候你便会皱皱眉头,重新组织自己对此事的认知,即便有些时候你的评判碰巧踩对点,你也很难夸赞自己料事如神。
巴拉格所撰的传记与大众传媒对足球的报道有较大的区别,这本书的聚焦点全在瓜迪奥拉一人身上,因此他既在讲述瓜迪奥拉的足球生涯,也在讲述一名教练的成长经历与工作状态,曼联传奇主帅弗格森所著的序言、瓜迪奥拉本人的自述、瓜迪奥拉恩师的回忆、瓜迪奥拉密友的倾诉、瓜迪奥拉弟子的追述、诸多事件当事人的叙说让视角更为多元化。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几乎看到了所有想看到的故事,没错,我了解到了拉玛西亚对瓜迪奥拉的影响,了解到了球员时代他受到的苦难冤屈,了解到了他为成为教练进行的修行,了解到了他如何与球员建立纽带,了解到了他为何与穆里尼奥一拍两散,了解到了他与梅西的微妙关系,了解到了他为何再次离开巴萨,了解到了他为何对拜仁情有独钟……
但是更多的,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瓜迪奥拉,“他”有别于媒体塑造的完美形象,他确实谦逊低调、情感细腻,也富有理想,但是他也有焦躁不安,也会束手无策,也曾不堪重负;更多的,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练所拥有的手段和态度,他对于球队的影响不仅限于排兵布阵,而是渗透到了方方面面的所有细节,他对于胜负的看法为他提供了不断前行的动力,在他看来,胜利仿佛是砒霜,而失利才是蜜糖;更多的,我看到了一位背负俱乐部乃至民族期望的“楷模”如何失去力量,他只是想做一个纯粹的足球人,过多的标签和职责让他精疲力竭。这一切不由让我对“瓜迪奥拉们”多了一份敬畏,球迷可以肆无忌惮地评头论足,媒体可以不负责任地指手画脚,球员可以一门心思地专注自我,可“瓜迪奥拉们”才是真正承受这所有并且还要小心翼翼照看那二三十号牛人自尊及雄心的人呐……
好吧,足球是亿万人追捧的大众运动,教练却是不求被理解的精英职业。
以上,便是后来我决定翻译这本书的原因,也是后来我决定将更多“足球人”传记引入中国的原因。足球世界确有一些人值得我们沉下心细细品读,瓜迪奥拉,就是其中之一。
虎扑体育主编 陈中捷
2014 年1 月11 日
序言
在佩普·瓜迪奥拉的球员时代,我曾有机会签下他,但是我错过了。当时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不在巴塞罗那。
当时瓜迪奥拉要离开巴萨的理由并不明显,可我们还是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我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得到他,也许是我选择的时机有问题吧。如果瓜迪奥拉当初能加盟曼联,那一定会很有意思。他是斯科尔斯最终进化成为的那一类球员:他是队长、是领袖,是克鲁伊夫那支非凡梦之队的中场掌控者,他拥有从容的
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精装修订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