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用美食家的舌头
品尝植物学的味道
精美手绘图片+通俗易懂的科普生活指导
每个人都能读懂的博物类图书
吃银杏能治病吗?芹菜会杀精?生命力强的蔬菜更利于健康吗?……本书将为以上问题提供植物学家的标准答案。
本书作者史军,中科院植物所博士,新浪微博人气zuigao的植物学家,立志以美食家的舌头品尝植物学的味道。在本书中,史军以生动有趣的文笔,结合大量植物学知识和亲身体验,详解50余种美食植物的毒理特性并指导其正确食用方式,堪称“吃货必备的防身鉴别指南”。
史军,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前果壳阅读图书策划人,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前《科学世界》杂志副主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繁殖和保护。
著有《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还是《Lonely Planet》旅行丛书的译者之一。新浪微博超级话题#一点植物学#制作人,总阅读量过亿次。
刘春田:插图画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动画系。策划创作了介绍黄渤海海洋生物的系列科普报道《海国图志》,刊于《烟台晚报》。主持创作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媒体中心大型壁画《金陵之路》。参与策划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版的国家公祭系列读物《烙印南京1937》。
第一章 植物学家的警告
银杏:笑里藏刀的远古小零食
龙葵:双面野葡萄
木薯:凶险的“大红薯”
甘草:甜蜜蜜的危险
野菜:野的新奇,家的实在
水茄:善恶难辨的茄家族
杜鹃花:危险的美丽诱惑
山黧豆:有毒的大豆子
牛肝菌:搅和肠子和脑子的大蘑菇
罗汉松:毒种子的美味托盘
红豆杉:不要随便扯树皮
紫背天葵:经典小菜中的毒药
漆树油:炖鸡用的大“蜡块”
第二章 植物学家的推荐
芹菜:杀精利器还是保健福星
香椿:春天味儿里的小插曲
蕨菜:我们在吃恐龙的剩菜吗?
菠菜:家常菜中的小石头
芦笋:高档蔬菜的隐藏面
猕猴桃:学成归来的中土野果
柿子:意外的涩味儿“混凝土”
蔬菜兄弟团:各方面军汇合入口
茶:巧茶本非茶
核桃:虽非“聪明果”,营养还不错
秋葵:黑非洲来的羊角豆
第三章 植物学家的私藏
肉豆蔻:不想当药物的催情剂不是好香料
薄荷:清凉家族的混乱事儿
冰草:冰叶日中花的前世今生
肉桂和桂花:月球香草研究报告
芥末:种子与根的大混战
调料:火锅为什么那么鲜
大麻:油料,衣物和黑暗娱乐
罂粟:让人欲罢不能的成瘾植物
槟榔:徘徊于药品和嗜好品之间
腰果:带着危险果壳走向世界
樱桃:好吃不补血
鸡蛋花:出身毒门的“友善”花朵
芋头花:麻舌头的尝鲜菜
银杏
* 笑里藏刀的远古小零食
我听到银杏这个名字比吃到银杏要早得多,就像银杏出现在地球上比人类种植它也早得多一样。身居黄土高原,几乎没有见到银杏真身的机会。只是偶尔从父母给姥爷买的保健品上,瞥见诸如“银杏叶保健茶”之类的字眼,总觉得这是一种神奇的仙草。单单是那扇子一样的叶片就足以让人遐想,你还见过别的什么植物有这样的叶片吗?
后来在云南求学,才亲眼见到了银杏的身姿。云南大学有一条特别的小道,叫银杏道(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一条银杏道),这条小道宽不足十步,长不足两百步,看似平平无奇,但是两旁的银杏树已近百年。早在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科学家就在这小道上遛过弯。不过,每到8 月底,就没有人愿意去银杏道,即便经过也是脚步匆匆。因为这时的银杏道气味儿着实难闻,那是一种腐臭味儿加烧煳的橡胶味儿的复合味道,这不是因为园丁施肥施得太多了,而是因为银杏成熟了。成熟后的银杏果,好像没人知道它们后来去了哪儿。
第一次吃银杏又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那还是在一家日式料理店,朋友点了炭烧银杏。咬开开心果一样的白色硬壳,把种仁上薄薄的“花生皮”搓干净,就可以享用淡黄绿色的银杏了。说实话,我并不觉得它的味道能扛得住盛名,既不香脆,也不清甜,那是一种介于软糯和坚硬之间的口感,就像放了一夜的糯米团。当然,味道就没有糯米团那么简单,而是渗透了淡淡苦味儿,在餐桌上,唯一的作用就是平衡生鱼片的腥与腻,若是单吃,真不算好菜。
只是,大家还是愿意去尝试这种“小果子 ”,因为它们身上笼罩着保健光环。
但是,服务员又会善意提醒,吃银杏要适量,否则会中毒,简直让人无所适从,银杏果到底该吃不该吃?
序
博物之书,常写常新
刘夙
上海辰山植物园工程师
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植物名字的故事》
自从现代数理科学发展起来之后,科学知识的扩展就有了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不断博广,记录更多的客观物体、客观现象。另一个维度则是不断纵深,提出理论解释纷呈的客观现象,再把一开始互相独立的理论用严密的逻辑连缀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今,纵深的维度得到了极大推崇;博广的维度如果不能和纵深结合,往往就难以获得学界的充分重视。这也就是博物学——按我的定义,就是对于感官直接能感知的低速宏观自然世界的博广之学——在今天衰落的原因。
然而对于科普书来说,博广之书却总是要比纵深之书更有趣一些。毕竟,能够介绍给公众的理论是有限的,同一主题的不同著作内容总不免有所雷同,看过一本之后,再看另一本就会觉得趣味消减了不少。与此不同,客观事物却浩如烟海,纵使你再博学,也仍然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博广之书比较容易做到内容新颖。我有时候连给低龄儿童写(绘)的科普书都看得津津有味,原因正在于此。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是科普作家史军第一本独著的科普书。史军和我都从中科院植物所毕业,后来都走上了科普的工作岗位:写书的时候他在著名的科普网站果壳网工作,而我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供职。因为这种类似的经历,这本书里面讲的很多知识乃至传播这些知识的方法我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仍然被这本书深深吸引,有的时候还有不亚于一般读者的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植物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博物学的性质,总有你不知道的知识和故事。
不妨举几个例子吧。我一直想当然地以为香芋冰激凌里的“香芋”是芋头的某个品种,看了史军的书之后才知道其实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参薯(学名Dioscorea alata),和芋头根本没有关系,倒是山药(薯蓣)的近亲。
市场上的大青枣,原来是印度最早培育的滇刺枣(学名Ziziphus mauritiana)品种,在此之前我也没有想过它会是不同于一般枣的另一个种。虽然我和史军都写过柑橘类水果的起源,但他查的资料更多,让我知道了柑橘杂交变异的几条规律(比如杂交后代的个头会偏向于较小的亲本一方)。
上面这些算是植物分类和命名方面的知识。至于和本书的内容重点——植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相关的知识就更让人开眼界了。因为我对植物天然产物化学很感兴趣,还计划写一本相关的科普专著,所以摘抄了书里介绍的不少植物风味的化学成分(比如香菇的特征气味来自一种叫“五硫杂环庚烷”的物质)。而因为史军曾在中国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云南上过学、做过多次野外考察,他对于云南地方食材(比如西双版纳的甜龙竹和臭菜,以及极令云南人自豪的野生菌菇)的介绍真的让我垂涎欲滴;我也都摘抄下来,预备以后去云南时都能品尝一下。事实上,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融入文章之中,正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这样的写法让全书都洋溢着诚恳和朴实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史军是非常勤奋的写作者,时隔三年,他的第二本谈植物和美食的科普书又快要出版了,相信一定会延续第一本的风格,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就让人惊叹:“原来如此!”我也希望所有写作带有博物学性质科普书的作者都能像史军一样,让对相关领域熟悉的读者也总能在其中读出新意,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银 杏
书很好,给孩子买的,他喜欢。
评分读书破万卷,剁手如有神
评分喜欢的书,趁着活动买一些。
评分史军博士的书嘛,还没来得及看就可以先好评,品质担当。
评分史军@继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的又一作品,非常棒!
评分喜欢史博士的书,买了3本,送人两本。
评分史军@继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的又一作品,非常棒!
评分正版书,快递快,快递员辛苦啦。
评分史军博士的书嘛,还没来得及看就可以先好评,品质担当。
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