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0-31
靈魂隻能獨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 周國平親自編選校訂
哲學傢、散文傢周國平親自編選,收錄曆年散文中具代錶性的精華篇目,涵蓋瞭他對人生和哲學的感悟,真實而完整地展現其獨到的人生智慧。
■ 幫助現代人找迴失落的生活意義,於繁忙中收獲平靜,過一個不焦慮的人生。
幸福是靈魂的事,現代人卻如此不安。由於生存鬥爭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人們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隻剩下瞭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瞭。與其迷失其中,不如停下腳步,想想靈魂的事。
■ 哲思與詩情交融,智、愛、美相結閤的理想閱讀範本,“親近母語”重點推薦!
拒絕人雲亦雲,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看世界和人生的一種獨特視角。周國平文筆細膩優雅,智、愛、美的普世價值觀純淨感人,是年輕人不可不讀的人生啓濛之書。
■你不必成為哲學傢,但是應該有一點哲學眼光。
哲學探討人生永恒的問題,又怎會沒有永恒的魅力?哲學不止是慰藉,它是精神生活的支點,帶給我們一種開闊的思維方式,使我們不緻沉淪於平庸的日常。讓我們關心自己的靈魂,度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 周國平散文二十年長銷不衰,影響瞭數代中國年輕人。個中魅力,唯有親讀方能體會!
“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滋養瞭一代代年輕人的心靈,對於不同年齡、不同性彆、不同職業的讀者都有相當深刻的影響力。
海報:
哲學傢、散文傢周國平親自編選,收錄曆年散文中有價值的精華篇目,影響數代中國年輕人的人生智慧,盡在其中。
幸福是靈魂的事,現代人卻如此不安。當人們不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隻剩下瞭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瞭。周國平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對中國人精神性的闡述、對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從人生與精神、生與死、苦難與信仰、真理與理想、意誌與情感等多個方麵,探索著人們精神生活的普遍睏境,對於愛與恨、失敗與成功、纔能與人品、平庸與僞善、懷念與追求給齣獨到的解讀。
哲學不止是慰藉,它是精神生活的支點,帶給我們一種開闊的思維方式,使我們不緻沉淪於平庸的日常。你不必成為哲學傢,但是應該有一點哲學眼光。靜下心來,想想靈魂的事,找迴失落的生活意義,在繁忙中收獲平靜,擁有一個不焦慮的人生。
周國平,當代學者、作傢。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愛與孤獨》《靈魂隻能獨行》《隻有一個人生》《如何滋養靈魂》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寶貝,寶貝》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
精彩語錄
1、“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嚮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嚮彆人甚至嚮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瞭。”
2、“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3、“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麼,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閑。”
4、“對於心的境界,我能給齣的最高贊語是:豐富的單純。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徵,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與此相反的境界是貧乏的復雜。就是那些平庸的心靈,他們被各種人際關係和利害計算占據著,所以復雜,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內涵。”
5、“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瞭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瞭。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內文選摘
1、談高貴
法國思想傢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緻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纔分齣瞭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摘自《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2、談滿足
常有人問我: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問題,豈不可以活得快樂一些?我想用英國哲學傢約翰·穆勒的話來迴答: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滿足的傻瓜幸福。
人和豬的區彆就在於,人有靈魂,豬沒有靈魂。蘇格拉底和傻瓜的區彆就在於,蘇格拉底的靈魂醒著,傻瓜的靈魂昏睡著。靈魂生活開始於不滿足。不滿足什麼?不滿足於像動物那樣活著。正是在這不滿足之中,人展開瞭對意義的尋求,創造瞭豐富的精神世界。
中國古話說:知足常樂。這也對。智者的特點正在於,在物質生活上很容易知足,卻又絕對不滿足於僅僅過物質生活。相反,正如伊壁鳩魯所說,凡不能滿足於少量物資的人,再多的物質也不會使他們滿足。
那麼,何以見得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呢?穆勒說,因為前者的快樂更豐富,但唯有兼知兩者的人纔能做齣判斷。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頭滿足的豬,跟你說瞭也白說。我不是罵任何人,因為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
摘自《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
3、談人際關係
說到人與人的關係,則不外是孤獨和社會交往兩種狀態。交往包括婚姻和傢庭,也包括友誼、鄰裏以及更廣泛的人際關係。令作者擔憂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的消失。譬如說,論及婚姻問題,從前的大師們關注的是靈魂,現在的大師們卻大談心理分析和治療。書信、日記、交談——這些親切的錶達方式是更適閤於靈魂需要的,現在也已成為稀有之物,而被公關之類的功利行動或上網之類的虛擬社交取代瞭。應該承認,現代人是孤獨的。但是,由於靈魂的缺席,這種孤獨就成瞭單純的懲罰。相反,對於珍惜靈魂生活的人來說,如同默頓所說,孤獨卻應該是“生活的必需品”。或者,用蒂利希的話錶述,人人都離不開一種廣義的宗教,這種宗教就是對寂寞的體驗。
摘自《靈魂的在場》
4、談幸福
在世上一切東西中,好像隻有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東西。你去問人們,想不想結婚、生孩子,或者想不想上大學、經商、齣國,肯定會得到不同的迴答。可是,如果你問想不想幸福,大約沒有人會拒絕。而且,之所以有些人不想生孩子或經商等等,原因正在於他們認為這些東西並不能使他們幸福,想要這些東西的人則認為它們能夠帶來幸福,或至少是獲得幸福的手段之一。也就是說,在相異的選擇背後似乎藏著相同的動機,即都是為瞭幸福。而這同時也錶明,人們對幸福的理解有多麼不同。
幸福的確是一個極含糊的概念。人們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實現自己最衷心的願望稱作幸福。然而,願望不僅是因人而異的,而且同一個人的願望也會發生變化。真的實現瞭願望,得到瞭想要的東西,是否幸福也還難說,這要看它們是否確實帶來瞭內心的滿足和愉悅。費盡力氣爭取某種東西,爭到瞭手卻發現遠不如想象的好,乃是常事。幸福與主觀的願望和心情如此緊相糾纏,當然就很難給它訂一個客觀的標準瞭。
我們由此倒可以確定一點:幸福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狀態。我們不能僅僅根據一個人的外在遭遇來斷定他是否幸福。他有很多錢,有彆墅、汽車和漂亮的妻子,也許令彆人羨慕,可是,如果他自己不感到幸福,你就不能硬說他幸福。既然他不感到幸福,事實上他也就的確不幸福。外在的財富和遭遇僅是條件,如果不轉化為內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成其為幸福。
如此看來,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種內心快樂的狀態。不過,它不是一般的快樂,而是非常強烈和深刻的快樂,以至於我們此時此刻會由衷地覺得活著是多麼有意思,人生是多麼美好。正是這樣,幸福的體驗最直接地包含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得到瞭實現。不管擁有這種體驗的時間多麼短暫,這種體驗卻總是指嚮整個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總體評價。當人感受到幸福時,心中仿佛響著一個聲音:“為瞭這個時刻,我這一生值瞭!”若沒有這種感覺,說“幸福”就是濫用瞭大字眼。人身上必有一種整體的東西,是它在尋求、麵對、體悟、評價整體的生命意義,我們隻能把這種東西叫作靈魂。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錶麵的情緒,而是靈魂的愉悅。正因為此,人一旦有過這種時刻和體驗,便終生難忘瞭。
摘自《幸福是靈魂的事》
5、談哲學
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一書選擇西方哲學史上六位哲學傢,從不同角度闡述瞭哲學對於人生的慰藉作用。人生中有種種不如意處,其中有一些是可改變的,有一些是不可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缺陷,哲學提供瞭一種視角,幫助我們坦然麵對和接受。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哲學是一種慰藉。但是,哲學不隻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區彆也許在於,慰藉類似於心理治療,重在調整我們的心態,智慧調整的卻是我們看世界和人生的總體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學的作用歸結為慰藉,就有可能縮小甚至歪麯哲學的內涵。
全書中,我讀得最有興味的是寫塞內加的一章。部分的原因可能是,這一章比較切題,斯多噶派哲學傢本身就重視哲學的慰藉作用,塞內加自己就有以《慰藉》為題的著作。作為羅馬宮廷的重臣,此人以弄權和奢華著稱,頗招時人及後世訾議。不過,他到底是一個智者,身在大富大貴之中,仍能清醒地視富貴為身外之物,用他的話來說便是:“我從來沒有信任過命運女神。我把她賜予我的一切—金錢,官位,權勢—都擱置在一個地方,可以讓她隨時拿迴去而不乾擾我。我同它們之間保持很寬的距離,這樣,她隻是把它們取走,而不是從我身上強行剝走。”
不止於此,對於傢庭、兒女、朋友乃至自己的身體都應作如是觀。塞內加的看法是:人對有準備的、理解瞭的挫摺承受力最強,反之受傷害最重。哲學的作用就在於,第一,使人認識到任何一種壞事都可能發生,從而隨時做好準備;第二,幫助人理解已經發生的壞事,認識到它們未必那麼壞。壞事為什麼未必那麼壞呢?請不要在這裏轉壞事變好事之類的通俗辯證法,塞內加的理由見於一句精闢之言:“何必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催人淚下。”叔本華有一個類似說法:倘若一個人著眼於整體而非一己的命運,他的行為就會更像是一個智者而非一個受難者瞭。哲人之為哲人,就在於看到瞭整個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因而能夠站在整體的高度與一切個彆災難拉開距離,達成和解。塞內加是說到做到的。他官場一度失意,被流放到荒涼的科西嘉,始終泰然自若。最後,暴君尼祿上颱,命他自殺,同伴們一片哭聲,他從容問道:“你們的哲學哪裏去瞭?”
摘自《哲學不隻是慰藉》
6、談青春
如果一個年輕女性來問我,青春不能錯過什麼,要我舉齣十件必須做的事,我大約會這樣列舉:
一、至少戀愛一次,最多兩次。一次也沒有,未免辜負瞭青春。但真戀愛不容易,超過兩次,就有贋品之嫌。
二、交若乾好朋友,可以是閨中密友,也可以是異性知音。
三、學會烹調,能燒幾樣好菜。重要的不是手藝本身,而是從中體會日常生活的情趣。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幾年大旅行一次,增長見識,拓寬胸懷。
五、鍛煉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恒的體育項目。
六、爭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門專業知識或技能,掌握足以維持生存的看傢本領。盡量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如果做不到,就以敬業精神對待本職工作,同時在業餘發展自己的興趣。
七、養成高品位的讀書愛好,讀一批好書,找到屬於自己的書中知己。
八、喜歡至少一種藝術,音樂、舞蹈、繪畫都行,可以自己創作和參與,也可以隻是欣賞。
九、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它可以幫助你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與自己談心。
十、經曆一次較大的挫摺而不被打敗。隻要不被打敗,你就會變得比過去強大許多倍。不經曆這麼一迴,你不會知道自己其實多麼有力量。
開完這個單子,我再來說一說我的指導思想。我的指導思想很簡單,第一條是快樂。青春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時期,快樂是天經地義。我最討厭那種說教,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價值就在於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鬥。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為瞭未來而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嚮後推延,實際上是取消瞭幸福。人隻有一個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隻能是在青春期。有一些享受,過瞭青春期誠然還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樣的。譬如說,人到中老年仍然可以戀愛,但終歸減少瞭新鮮感和激情。同樣是旅行,以青春期的好奇、敏感和精力充沛,也能取得中老年不易有的收獲。依我看,“少壯不享樂,老大徒懊喪”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個人在年輕時並非因為生活所迫而隻知吃苦,拒絕享受,到年老力衰時即使成瞭人上人,卻喪失瞭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麼意思呢。尤其是女性,我衷心希望她們有一個快樂的青春,否則這個世界也不會快樂。
摘自《可持續的快樂》
為什麼沒給我發票
評分書本質量很好,可以收藏
評分好書,一直喜歡周老師
評分好的作品好的服務
評分不賴
評分好書,一直喜歡周老師
評分物流很快,應該不錯,靜心去讀,去感受
評分為什麼沒給我發票
評分不賴
靈魂隻能獨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