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萬韆心理·心理谘詢與治療的案例評估和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心理動力學案例分析的三個層麵
心理動力學取嚮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動力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在臨床實踐中分析來訪者的就診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療目的,指導治療師對來訪者做齣動力學診斷和治療計劃。心理動力學分析著眼於:來訪者的心理發育過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經曆、內心衝突和精神創傷,如何鑄就瞭來訪者觀察、認識自身和周圍環境的基本心理結構。這些心理結構可以反映齣個體性心理發育階段各種衝突的特徵、慣用的防禦機製類型和內容、重要客體的內部成像以及對客體的認同方式、重要的情感體驗和重要的關係模式……來訪者多半無法在意識層麵認識這些內容,這些反應本質上是潛意識的。盡管反應的某些方麵可能被意識到,個體也許會感覺自己的行為有些過分和怪異,但不會知道這些行為背後真正的含義是什麼。有時個體甚至會理智地意識到反應源於何種兒童期經曆,但是仍然無從知曉行為背後的重要情感、關係模式或內心衝突究竟是什麼。
正是基於這種早年逐漸形成的心理結構,當個體遭遇某種外界因素時,現實的刺激可能會激發個體內心即存的(未完成的)壓抑的衝動,從而形成個體特殊的不良適應方式,進而發展為心理或軀體的障礙。
基於上述心理動力學理論的觀點,案例分析的實際操作常常需要治療師尋找齣來訪者現今的具體矛盾、心理結構、早年創傷體驗之間的相互關係;尋找齣目前癥狀與內心衝突的聯係,甚至應該具體到:目前某一癥狀反映齣的是來訪者在何時(性心理階段)、何人(重要客體)、何由(創傷體驗/未竟事宜)狀況下的何種行為錶現(防禦機製)。
心理動力學案例分析的操作過程可在三個層麵上展開。這三個層麵由淺入深,漸次接近來訪者的潛意識內容。
治療師在層麵常常應關注來訪者的意識層麵,聚焦於來訪者描述的人和事的細枝末節和隱喻方式。來訪者前來就診時常常帶有意識層麵的求助目的,在治療師創立的傾聽、中立的訪談氛圍中,來訪者常常能做到暢所欲言,詳述自己的遭遇和抱怨。此時,治療師應以心理動力學理論為基礎,在對來訪者所敘述的人和事進行歸納和分類時,尤其注意來訪者言辭中異乎尋常的部分。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來訪者內心強烈、優勢的情感集團常常會在他/她們處理日常的人和事時,部分或全部地付諸行動,使他們對待日常事物的態度顯得異乎尋常。這種人際關係方麵的異乎尋常也會帶入治療環境,發生在谘訪關係中,使治療濛上濃烈的個人色彩。當治療師被感知成為來訪者生活經曆中的某個重要客體時,來訪者強烈的情感體驗即會一觸即發。當然,來訪者這種處理事務方式的異乎尋常並不是很容易被發現的。治療師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嫻熟的理論知識,加上豐富的生活閱曆,有助於治療師捕捉到這類蛛絲馬跡。在這一層麵上,特彆需要治療師善於將反復齣現的同類現象進行歸類,得齣具有共性的行為類型。
第二個層麵應緻力於識彆來訪者行為背後的心理衝突。在對來訪者的異乎尋常的言行進行歸類的基礎上,對不同類彆的言行特徵進行梳理,即同類行為受何種共同的心理因素所驅動。將來訪者意識層麵的思維、情感、幻想、衝動和行為轉譯為潛意識衝突原型,尋找癥狀所錶達的意義,理解來訪者微妙、復雜的情感體驗。在瞭解來訪者個體獨特性的基礎上,切實理解其情感體驗,推導其潛隱的衝突,並對各類心理因素進行梳理,逐漸形成主綫。同時應注意,在治療過程中,為理解來訪者某一行為的意義時,常常需要尋找盡可能多的可能因素,而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單獨導緻這一行為。分析性治療是一個不斷探索各種可能、形成完整拼圖的艱辛過程。治療師根據心理動力學原理推導來訪者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即是從精神分析理論齣發,假設來訪者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治療師應把重復齣現的現象(如:典型行為、交往模式、認知特徵、投射特點)作為理解個體心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對來訪者的內心衝突和外在人際關係形成清晰的心理動力學主綫,並在實踐中不斷驗證,確立或推翻這種假設。上述兩個層麵的分析過程包括瞭形成精神分析診斷的大緻過程,也是心理動力學取嚮的心理治療的初始訪談的主要內容。
第三個層麵應聚焦於尋找導緻目前心理衝突的原初過程(或稱:尋找早年創傷情景/創傷形成的始作俑者)。此階段涉及更深入的潛意識探索,也是心理動力學治療性訪談的主要內容。在確認心理衝突主綫的基礎上,尋找衝突形成的原初創傷性體驗和早年經曆的強化過程,特彆應辨識衝突形成過程中,來訪者在?要發育階段的內心體驗和相應改變、與早年重要客體的互動模式和強烈的情緒體驗,以及在後續發育過程中與同類客體的重復性互動模式(強迫性重復)。完整地瞭解這一過程,有利於治療師幫助來訪者將潛意識內容意識化、將初級過程思維轉變為次級過程思維;來訪者使用於壓抑衝突的自我能量的消耗降低,自我功能得到擴展;促進來訪者産生領悟,從而導緻行為和態度的穩定、持續的改變。治療師也應根據這三個層麵的資料,對來訪者做齣完整的評估,製訂治療方案、預測治療時長、選擇治療方法和技術。
劉稚穎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蘇南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專職谘詢師
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谘詢師
研究方嚮為認知行為治療
吳繼霞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委會理事
研究方嚮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心理傳記學
李鳴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蘇州廣濟醫院前任院長、精神科主任醫師
研究方嚮為精神分析治療
接受心理治療培訓者都會麵臨這樣的挑戰:如何將所學得的理論、技術應用於臨床實踐之中;如何將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存在人本主義的理論思想轉化為治療師在谘詢過程中的言談舉止。《心理谘詢與治療的案例評估和分析》一書在這一方麵為我們提供瞭有用的指導—這也是我推薦此書的初衷。
——趙旭東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
世界心理治療學會副主席
要運用好案例教學法,使其産生應有的教學效果,應該有兩個要點,一是嚮學生呈現閤適的案例,學生“入場”;二是以相關的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思考,並找齣解決問題的辦法……《心理谘詢與治療的案例評估和分析》一書,是將案例教學法運用於“心理谘詢與治療”課程教學的一次有益嘗試。
——周川
蘇州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院長
全國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第一章 基本助人技術
有效的心理谘詢的共同因素
助人三階段與基本助人技術
案例1 我和男朋友之間有一個學姐
案例分析與評價:助人技術與階段目標的匹配
案例2 養老院的阿婆想迴傢
案例分析與評價:公益服務中的心理谘詢策略
第二章 心理動力學的理論與案例分析
心理動力學案例分析的三個層麵
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的構建過程
心理動力學治療的四個步驟
心理動力學取嚮的短程治療策略
案例3 海歸白領的戀愛睏局
案例分析與評價:客體關係與女性身份認同
案例4 走齣校門步履維艱
案例分析與評價:自體心理學與自尊調節
案例5 喜歡招惹女性的古怪男生
案例分析與評價:創傷經曆對個體發展的普遍影響
第三章 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分析
認知行為治療概要
CBT專病模型與個案概念化
CBT的一般過程及策略
案例6 裏外受氣的“小媳婦”
案例分析與評價:抑鬱的認知行為治療流程
案例7 恐懼無所不在
案例分析與評價:廣泛性焦慮的核心恐懼
案例8 技術男的社交焦慮
案例分析與評價:社交焦慮的個案概念化與暴露技術
案例9 強迫檢查的優秀生
案例分析與評價:強迫癥的暴露與反應阻止治療
第四章 人本主義、心理發展的理論與案例分析
來訪者中心療法理論及基本技術
艾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案例10 不願放棄的愛,何去何從?
案例分析與評價:青春期的角色混亂與自我統閤
案例11 在藝術創作中尋找自我
案例分析與評價:自我的力量與谘詢師的愛
後記
案例分析與評價:自體心理學與自尊調節
自體是對自我獨特身份得到認可的訴求,是一個人必要的特質,具有跨時間的穩定性,並且使個體具有獨特性。自體心理學的創立者海因茨·科鬍特認為,對自體的健康的愛有助於構建穩定的自尊並能産生齣智慧,使我們能夠接納自己的局限性,包括人生必然到來的死亡。
嬰兒的早期心理體驗中,對於來自養育者積極認可的需要——被關心、被注意、被嗬護以及被欣賞的需要,對健康自尊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個善於共情的養育者能夠準確地感受到兒童的想法和情感,他會嚮兒童錶現齣他可以理解兒童並以充滿感情的、促進發展的適當方式來迴應兒童,這被稱作“鏡像化”。如果一個孩子足夠幸運,能從養育者那裏得到共情、接納和支持,就能發展齣對自我的肯定和接納。在此基礎上,自體的發展可以繼續進行,兒童將誇大性自體的需求——最初的完美和全能感——投射到父母身上,這個過程形成瞭“理想化”父母的影像。父母應允許孩子將自己理想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讓兒童感受到挫摺,因為誇大的自體需求會遭遇現實的製約,但這種挫摺要控製在兒童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這樣,兒童就能逐漸學會通過現實體驗修正其誇大的需求,發展成健康的自我欣賞和抱負心。
在理解有關自尊的問題時,自體心理學的理論將會十分有效。兒童在生命早期如果不能獲得養育者對其能力的認可(鏡像化),將導緻成年後不切實際地低估自己的能力,且難以擁有良好的自我感受。他們被低成就感和人際關係睏難所睏擾,對批評過度敏感,人際交往中容易感到被侮辱和被傷害,他們也經常傾嚮於因自己的行為不被他人贊賞(或接納)而感到特彆羞愧。
本案例中,來訪者錶現齣明顯的低自尊和自尊調節睏難,同時伴有抑鬱情緒和行為退縮。在來訪者的成長過程中,自顧不暇的母親很難給予她足夠的“共情式迴應”,而過於嚴厲的父親又阻止瞭她積極、全麵、客觀的自我意識的形成。當成績好錶現優秀時,來訪者就相信自己是好的、被接納的,當遭遇生活挫摺時,她就陷入極度的自我貶低和自卑感,也就是說,她的自尊是極為脆弱的。她不能夠恰當地評價自我的優勢,也不相信自己具有改變的能力,自然也缺乏行動的勇氣,這使得她的現實境況愈發艱難。谘詢師從自體心理學的角度構建個案概念化,準確地把握瞭來訪者的問題核心,並有助於製訂治療的切入點和乾預策略。從自體心理學角度進行治療,共情式迴應是最核心的技術。治療師充當來訪者的“自體客體”,為她提供鏡映,允許她信任自己、將自己理想化,並幫助她繼續完成一度停滯的自體發展。
思考與練習
1. 自體心理學如何定義“健康的自尊”?
2. 谘詢對話練習:選擇D與父母之間的一個衝突,谘詢師嘗試進行共情式迴應。
一、心理谘詢師的成長曆程
無論是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課堂上,還是在社會招生的心理谘詢師培訓班上,總有人問:“如何纔能成為一名勝任的心理谘詢師?”每當此時,我隻能籠統地迴答,要係統學習心理學知識,要熟悉心理谘詢與治療的基本理論,還要積纍大量的實踐經驗,並且接受高水平的專業督導。然後我又得繼續迴答更多的問題,“除瞭大學心理係,還能在哪裏係統學習心理學知識?”“可否推薦一些心理谘詢與治療基本理論學習的經典書目?”“怎麼纔能獲得實踐機會並積纍經驗?”“到哪裏去找專業的督導?”等等。
我不得不給初學者潑一點冷水:心理谘詢師的成長曆程需要付齣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十分的努力,快速成纔的捷徑是沒有的。如果沒有機會進入大學心理係學習心理學基礎課程,那就自學主要的心理學課程教材(不是通俗讀物!!),或者參加成人自學考試、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班、心理谘詢師資質認證的專業培訓班……也有機會學習此類課程。心理學基礎課程學完後,就開始學習臨床心理學方嚮的專業課程,包括變態心理學、心理評估與診斷、心理谘詢與治療等。
學完上述課程,如果你還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谘詢師,那麼就一定要努力去尋找各種實踐的機會。因為心理谘詢與治療是一門應用性的科學和技能,隻有在親身實踐中纔能將學習的知識轉變為個人的專業能力。實踐的途徑有很多種,可申請到專業機構實習,可參加谘詢師的督導活動,或者參加社會公益誌願者活動,等等。從觀摩彆人的谘詢案例,到自己開始接觸一些不太復雜的案例,慢慢積纍臨床經驗。在這個過程中,谘詢師會逐漸形成個人的理論取嚮偏好,並進一步在該領域內深入學習和繼續提高專業技能。值得強調的是,在實踐過程中,持續地接受專業督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谘詢機構自身已建立督導的製度,那就是非常幸運的。如果實踐的地方沒有能力提供專業督導,谘詢師就隻能自己去尋找接受督導的機會,包括到外地參加收費的督導活動,近來也有通過網絡提供督導的途徑。
總之,成為一名有勝任力的心理谘詢師,不隻是努力學習那麼簡單,而是學習理論+實踐活動+專業督導+持續積纍。
二、理論分化與整閤之道
1900年,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齣版瞭《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理論的日漸成熟並確立瞭在臨床心理學領域的主導地位。1930年,美國心理學傢、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John Watson, 1878—1958)報告瞭著名的阿爾伯特和小白鼠的案例,此後,更多新的治療方法的論文發錶齣來,行為治療的理論及技術開始被接受並得到推廣,標誌著心理治療的第二大流派的力量不斷增強。隨後,阿倫·貝剋(Aaron Beck, 1912—)和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1913—2007)的認知治療方法也在臨床實踐中取得矚目的成就,並與行為治療逐步融閤,統稱為認知行為流派。1951年,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 1902—1987)齣版瞭《來訪者中心療法》,在心理治療和研究領域引起極大反響。此後,心理治療的第三大流派——人本、存在主義療法得到瞭迅速發展。
心理治療三大流派的主導地位在20世紀的後期受到心理學後現代思潮的衝擊,其中最為突齣的當數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與敘事療法。新的理論和治療方法層齣不窮,有人曾估計目前可用的心理治療方法達400種以上,心理谘詢師正麵臨“選擇焦慮癥”!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治療領域的整閤運動開始齣現,這種運動旨在將不同理論的優勢進行整閤,從而發展齣更為完整的理論和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對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實證研究獲得越來越多的成果,研究者們已經不再爭論“哪種療法最好”,轉而緻力於探討“哪種療法對哪些類型問題最為有效”。心理谘詢師在實際工作中所麵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來訪者以及形形色色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問題,也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治療技術對所有來訪者都有效,因此,整閤的模型成為臨床工作者的首選。有效的治療師應該能夠根據來訪者的獨特背景和個性化需求進行評估,以確定什麼樣的理論和技術對解決當前問題最有效。
當谘詢師采用整閤的觀點來進行思考時,就會發現,不同的理論在治療實踐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種理論都有其獨特的貢獻和專門技術,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谘詢師通過探索不同理論之間的差異,尋找適閤自己的一種或幾種主要的理論體係及技術,同時也學習、兼容其他理論和方法。對於自己不擅長的問題領域或不匹配的來訪者類型,就需要將來訪者轉介給更適閤的谘詢師。
發展整閤的能力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過程,這意味著在谘詢師的職業生涯中,基礎理論學習階段應該廣泛地學習各種主要的流派和方法,然後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主導方嚮和優勢。
三、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可作為心理谘詢與治療理論課程的配套案例教材,適閤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也適於心理谘詢師的基礎技能培訓。本書基於理論整閤的觀點,為心理谘詢初學者提供三大主要理論體係的基本工作思路,並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展示和講解。有關各理論流派的專業概念和係統知識,請讀者參閱各章後麵的參考文獻。本書每一章的開始,先簡要介紹本章所涉及的理論體係和主要技術,然後進行案例呈現,最後對本案例中運用瞭哪些主要的理論和技術進行分析點評,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聯係起來,以獲得更為直觀的學習體驗。
需要指齣的是,在一個具體的案例當中,不可能使用到所有的理論知識,也不可能應用到該理論的全部技術,因此,分析點評僅限於講解本案例工作中齣現的概念和方法。由於不同理論流派的工作模式差彆較大,各章的案例呈現也錶現齣各自的特點:
● 第一章基本助人技術,主要以對話方式呈現;
● 第二章心理動力學療法,以個案概念化分析為重點教學內容,治療過程介紹比較簡略;
● 第三章認知行為療法,展示瞭比較完整的案例結構,尤其側重於個案概念化模型和治療過程的介紹;
● 第四章基於人本和發展理論的谘詢,錶現形式最為自由,以谘詢師的分析和總結為主要內容。
另外,對於一個具體的問題,不同的谘詢師可能有不同的臨床思路和工作方嚮,所以本書中谘詢師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並不意味著就是唯一的“標準答案”。建議教學者在使用本書的案例時,可以加入自己的專業分析,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討論,想象如果自己是此案例的谘詢師,將會如何進行思考和實際操作。每個案例的後麵還附有思考與練習題,希望學習者通過對案例的學習,超越案例的具體細節,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學習和總結與案例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萬韆心理·心理谘詢與治療的案例評估和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