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大家小书 长城史话(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长城史话》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全面介绍了长城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长城的用途和构造,长城是怎样修建的,以及长城的几处遗址。本书对宣传和了解长城文化,正确认识长城的地位、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促进长城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这两句话具体地概括说明了长城的两个方面。一是说它延续修筑时间之长,二是说它工程之宏伟。的确,这两者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是难以找到的,可称得上是绝无仅有。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的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要了解中国,如果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2000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长城的内容非常丰富,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理论上将长城作为一门学科的“长城学”正在兴起。在实践上对长城的实地考察测绘尚未完成,需要研究的课题尚多,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但是多少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就50多年来对长城的了解和认识,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请教方家高明。
长城的历史地位
关于长城的历史地位、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褒之者甚多,贬之者也不乏其人。参加论辩者有帝王将相、公侯贵族、专家学者、黎民百姓等等。他们根据各自的立场、不同的地位,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真可说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关于长城的功过与作用问题,可以说从它开始出现不久,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2000多年来虽然众说纷纭,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主张修长城者,认为它是安定边疆、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之必需,代表人物有汉文帝、桑弘羊、刘向、隋炀帝、唐太宗、杜甫、赵秉文等。主张长城无用、劳民伤财者有武臣、贾山、刘安、陈琳、贯休、郑震、李东阳、康熙、乾隆等等。此外还有主张长城必需,因有功当代,但不施仁政则国仍不保者,有贾谊、司马迁等等。历史上所有的论争大都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更是出于统治的需要、统治的策略,进行评价。如清康熙、乾隆虽然口称“在德不在险”,但实际上仍然在加强武备,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而且也修缮或增筑了一些长城关隘。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对长城做过历史的较为客观的评价。他除对工程之宏大给予称赞之外,认为长城主要为当时国防之必需,有功后世,但统治者的暴政是错误的。他说:“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见《孙文学说·知难行易》)
自孙中山以后,又有不少人对长城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功过是非予以评说。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各持其说,各阐其由,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为长城的研究开创了大好的形势。
今就我个人的认识对长城的历史地位问题谈一点看法。关于长城的历史地位问题,我认为应分作两个问题或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谈。其一是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其二是长城所反映的历史情况,也就是它所传递的历史信息。至于统治者的暴政当另谈,本文不涉及。
一、长城,安定与和平的保障
关于长城的历史地位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它所起的作用与修长城所使用的暴力、奴役、费用等分别开来,否则就没法说清楚。2000多年来的论争,就是把这两个问题混在一起,所以永远也说不清楚。孙中山先生的“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称赞了长城本身;“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也称赞了秦始皇的功业。“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这里所说的“始皇虽无道”,就是对秦始皇暴政之批判,而对长城之有功于后世与大禹治水之功相提并论,其评价之高可想而知。
长城是安定与和平的保障这一观点并非新创,也不是过褒,而是长城本身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2000多年来,虽然褒贬不乏其人,但长城是一种防御工程,起保卫和防御的作用这一客观事实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
人和动物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生存,防止自然力和敌人的侵袭,都要设防。设防有许多种,而构筑防御工事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如鸟兽要筑巢、挖洞或其他方法。人类最初也是利用山洞或树枝营构以防止野兽、洪水等自然侵袭的。从50万年前北京房山周口店“北京猿人”山洞遗址就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利用自然山洞设防的情况。当然在早期,人们还主要是防止自然力的侵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出现了防御敌对的人与人群侵袭的需要,保卫和防御工事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现存的考古遗址看,挖掘深沟是一种较好的早期防御工程。如现在陕西西安半坡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的四周,就挖掘有宽五六米,深六七米的大壕沟。这种挖沟设防的工事不仅开辟了以后几千年城市城墙、护城河的先河,而且在历代长城的修筑工程中被一些朝代所采用。如汉代和辽、金时期长城的某些段落就采用了壕沟的形式。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城市防御工程中城墙的出现,为长城的修筑提供了经验,但长城与城市的城墙也有不同之处。其一,城市的城墙不管其形状如何、大小如何都是交圈封闭的,而长城则不是交圈封闭的。其二,长城的长度较之一般城市的城墙要长得多,少者数百里,多者数千里、上万里,所以称之为长城或长垣等。其三,长城除了城墙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等级、不同大小的关隘、城堡、军营和烽火台(亦称作烽燧、烟墩等)的通信联络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长城这一防御工程,为什么几十个诸侯和王朝2000多年来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修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用。褒之也好,贬之也好,都未曾影响过统治者为保卫自己国家安定与和平的需要而修筑这久经考验的最好的防御工事。即孙中山先生所说:“其道安在?曰:为需要所迫,不得不行而已。”
我们在这里亦不否定有些论者提出要施仁政,“在德不在险”的主张,因为那同样也是国家安定与和平的必需,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国防,敌人随时可以入侵,那还有什么安定可言,和平可言?更谈不到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了。
曾经有人认为长城是中国“闭关锁国”“封闭自己”的产物,这与事实不符。因为长城并不锁国,也不封闭自己。它所起的作用只是保卫和防御。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所修的河西长城,其烽燧、亭障远出西域,沿丝绸之路修筑,对保护这条对外开放大道的安全、畅通起了决定性作用,更没有丝毫的封闭可言了。
巍巍长城、绵延烽燧,坚固城防、完整体系,只能使入侵者生畏,而对受保护者则是极大的安慰。
长城作为安定与和平的保障,赫赫丰功,永昭史册。
二、逐鹿中原,金戈铁马,长城伴随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兴衰行进
长城的历史地位除了它直接所起的“安定与和平的保障”这一功能之外,作为记录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的历史丰碑,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非常丰富,是其他任何一件珍贵的文物所不及的。
长城所携带的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深深地铭刻在这块丰碑之上,可以说是读不完的。现就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举几例如下: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长城的开始修筑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几万年、上百万年的悠久历史,其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比以往创造了更加辉煌的历史文化,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长城可以说一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前进。数不尽的金戈铁马,诸侯争霸;多少次中原逐鹿,王朝兴灭;许多年寰宇升平,一霎时,狼烟四起;叱咤风云,离愁哀怨,说不完的往事,咏不完的史诗,都在长城身上打上了印迹。
公元前11世纪(前1066年),周武王灭纣,结束了殷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统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为封建社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春秋战国之际,封建社会初步形成,长城也正是在这时开始修筑的。如《左传》上记载楚长城(方城)的一段故事说: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齐国进兵攻打楚国,当齐军进至陉这个地方时,楚成王派屈完去迎敌。到了召陵地方,屈完对齐侯说:您如果真要来攻打的话,楚国有方城以为城防,汉水以为城河,足可以抵抗的。齐侯见楚国的护御工事果然非常坚固,只好收兵了。像这样入侵楚国,打到长城就被挡回去的事例还有不少,足见这时的楚长城对保卫国家安全,起过重大的作用。
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及一些很小的诸侯也都相继修筑了长城,以为保卫国家安定、图强发展的条件。在长城这块历史丰碑上,刻记下了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初期形成的过程,记下了第一桩重要的大事。
(二)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制统一国家和第一道万里长城的并肩出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灭了韩、赵、魏、楚、燕、齐6个强大的诸侯,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秦始皇为了巩固大帝国的统一和发展生产、安定生活,除了设立郡县和制定“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之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加强国防。否则,国防不固,敌人入侵,一切的事情都谈不上了。而当时最危险的入侵者就是北方的匈奴。匈奴当时正处在奴隶制时期,而且掠夺成性,其飘忽无定之游骑,顷刻而来,飘然而去。所谓:“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见《汉书·晁错传》)对于这种情况,经过以往数百年经验的证明,修筑长城是最好的防御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这种设防的选择一直继续了2000多年。除此之外别无他策。
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为了适应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规模也大,超过了万里,被称为万里长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出现与第一道万里长城的出现,在长城这块历史丰碑上刻记下了第二桩大事。
(三)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多民族修筑长城相伴
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交融结合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突出形式的出现莫过于统治阶级王朝更替的时期。李白一首诗中写的“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说的是自两晋以后南北朝以来,北方民族相继入主中原,当时的中原汉族和其他民族大量南迁,形成了民族的大交融大结合。其实这种民族的大交融大结合很早就开始了,只是王朝的更替更为突出罢了。自长城出现以后,各民族的诸侯都修长城,连秦始皇本人也非汉族,自称戎狄之人。自秦始皇以后,历代统治中国或中原地区的朝代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大多修筑长城,其中尤以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为多,计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辽、金、元、清各朝,都大小不同地修筑长城,有些朝代修建规模甚大。如金长城其长度近万里,为长城修筑史上重大的一次,而汉族仅有汉、隋、明等朝代,远远少于少数民族修筑长城的朝代。
长城丰碑不仅铭刻了中华民族大交融大结合的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各族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上下2000多年的历史丰碑,它身上铭刻的历史事迹太多了,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太丰富了,不能一一列举。但其中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必须着重提出,即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史的实物史书。除了这一科学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之外,不知有多少万次战役战例在长城发生。不知有多少英雄、多少杰出的元戎将帅和英明指挥在长城内外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史诗,需要我们从长城身上去认读、去找寻、去追思。
之歌,至今不绝”之语,可见2000年前以长城为题材的诗歌已经不少了。汉末著名女诗人蔡琰(文姬)《胡笳十八拍》中的“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生动地描写了她身临长城时的亲身感受。隋代杨广(炀帝)《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中的“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音yí,我之意)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如实地描述了修长城的行动和目的。唐代长城诗歌更是异彩纷呈。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琵琶起舞换新声……高高秋月照长城”,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適的“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古代的边塞诗人、边塞词人已经成了独树一帜的诗词流派。毛泽东同志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更是把长城与壮丽的河山景色相结合,抒发了雄壮的革命情怀。古往今来,长城诗词、文学作品之多何止千万!孟姜女的故事已成为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中广泛流传的作品之一,《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仍在广泛传唱。
历代艺术家们曾为长城绘下了雄伟的形象。近代画家孙芳等许多人,以数年的时间,踏遍长城,实地写生,绘出了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长城长卷。摄影师黄翔、何世尧、成大林等许多人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拍下了长城雄奇壮丽的身影。
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的是长城本身的建筑艺术。过去曾认为长城只是一种防御工程,无多少艺术可言。其实不然,长城除了它雄伟壮观、巧妙布局、因材结构等建筑艺术之外,在装饰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如在墙顶与垛口的交接之处,往往砌出菱角花牙子边饰,在射孔、雷石口处做成壶门或其他雕饰,在吐水槽滴水尖等处,凡是有一隙之地,雕刻家们都不放过,大显身手加以美化装饰,使戍边将士们在巡逻守望之余有一些艺术的享受。在山西代县雁门关、大同得胜口等处敌楼的檐上现在还保存了明代雕刻家们留下的垂花门楼砖雕艺术。其雕刻之精美富丽,足可与一
大家小书 长城史话(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物流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物流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图书很好,我非常的喜欢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书还不错,可以看。
评分开卷有益,多读书没错的。
评分精彩,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值得玩味。
评分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长城史话(精)长城史话(精)
大家小书 长城史话(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