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 [Perspectives on the Past:An Autobtography]

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 [Perspectives on the Past:An Autobtograph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唐斯 著,强自力 译
图书标签:
  • 图书馆学
  • 罗伯特·唐斯
  • 自传
  • 图书馆事业
  • 美国图书馆
  • 图书馆史
  • 教育
  • 学术
  • 回忆录
  • 信息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823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8412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Perspectives on the Past:An Autobtograph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罗伯特·唐斯曾长期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馆长和图书馆学院院长,并担任过美国多所大学图书馆和多家公共图书馆馆长,以及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是20世纪美国图书馆界极具影响力的馆长。他的自传出版于1984年,《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详尽地回忆了他五十年的图书馆职业经历,包括下列主题:图书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研究型馆藏建设、文献资源调查、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协会、世界图书馆事业、大众阅读、民间文学研究和个人家庭生活等。《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是一部立体反映这位20世纪西方博雅型知识分子敬业、专业、优雅、从容生活的纪实性作品。

目录

年表
前言
1.以人为本
2.馆长之路
3.建设研究型馆藏
4.文献资源恋曲
5.图书馆调查
6.我与图书馆协会
7.图书馆学教育
8.出使海外
9.书的力量
10.民间文学研究
11.说说我的个人生活
附录:知识分子的时代
著述一览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
  前不久,《华尔街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公司的总裁在本公司面试一位青年,总裁向年轻人说道:“你已经充分展示了你的智商、想象力和领导力,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坦白地说,你让其他人都感到坐卧不安。”应该有这样的人,时常让我们感到坐卧不安。我认为图书馆界需要更多这样的馆员,要通过提拔、加薪和各种鼓励使他们得到重用。
  在1973年3月的《学院与研究型图书馆》期刊上,亚瑟·麦克安利和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角色变化》,这篇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几年,有许多大学图书馆的馆长辞职或被解职。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到事态的严重性:1971年到1972年,“十大”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有7个离开了馆长岗位;“研究型图书馆协会”下属的78个大型大学图书馆,在3年里换了一半的馆长,其中4个图书馆换了两任馆长。这个变化频率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文章就是力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麦克安利和我通过研究发现,来自校长、图书馆员、教师和学生们越来越大的压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以下分别陈述我与校长、馆员和教授们相处的一些体会。
  我的亲身经历表明,我们实际上是能够“教育”大学校长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在七任校长手下工作过。有几位校长在就职前从来没有主管过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因此,对于图书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性,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认识。然而,在接受了大量的“教育”后,所有的校长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那句古老的格言: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有些甚至成了这句格言的鼓吹者。
  在《学院与研究型图书馆》上发表的文章中,我们论述了馆长分配权力和责任的重要性。如果馆长身边的人不能为馆长分担责任,馆长就成了挨批评的主要靶子。因此,馆长身后要站着一批精明强干的同事,这一点是绝对必要的。我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纽约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当图书馆馆长,都取得了成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的领导班子里有一批能力出众的助手。例如,在伊利诺伊大学的28年里,以下这些副馆长或助理馆长们,都是我非常倚重的。汉弗莱·鲍斯菲尔德、阿诺德·特若提尔、刘易斯·布兰斯科姆、莱斯利·邓拉普、吕西安·怀特、罗伯特·欧瑞、罗伯特·塔尔梅奇、约翰·修斯曼、罗伯特·德泽尔。还有几位部室主任,海伦·韦尔奇、玛格丽特·欧德法乐、玛丽亚·哈曼、贝蒂·克罗夫特、威廉·赫夫、爱德华·赖特克里夫、玛莎·兰蒂斯、玛瑞莲·莎特利。没有他们,馆长的工作是维持不下去的。
  还有另一类馆员对于管理工作也给予了很大帮助,他们是院系资料室的主任或地区文献专家。例如,农学资料室的迪·布朗,生物学资料室的莱尔·鲍姆伯,法学资料室的爱德华·海斯和伯尼特·戴维斯,工科资料室的伦纳德·柯本,化学资料室的露丝·鲍尔,历史学资料室的奈尔·西格诺和玛莎·弗里德曼,现代语言学资料室的佛罗伦斯·哈丁,地图与地理资料室的比尔·伍德·罗伯特·怀特和戴维·科布,音乐资料室的杰伊·安伦和威廉·麦克莱伦,大学档案室的梅纳德·布里奇弗德,教育学资料室的爱德华·霍利,珍《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库的伊莎贝拉·格兰特、玛丽亚·哈曼和弗雷德里克·纳什,建筑学资料室的赛瑞纳·萨勒,物理教育资料室的乔恩·洛克,斯拉夫和东欧语言学资料室的劳伦斯·米勒,亚洲资料室的恩斯特·沃尔夫,英语语言学资料室的伊万·本顿,拉丁美洲历史资料室的卡尔·戴尔,南亚及东南亚文学资料室的娜琳达·阿加瓦尔,商学资料室的爱莎·克劳森,古典文学资料室的伊迪丝·琼斯,本科生分馆的简·萨芬德。
  图书馆学资料室经历了几任主任,当娜·芬格、乔安·维尔斯、露丝·思朋斯、凯·德雷珀和帕特丽夏·斯坦姆,在他们的领导下,资料室为图书馆学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如果有人问,我处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学院的日常事务时,谁是我最离不开的人,我必须提到两位秘书:一位是科罗拉贝拉·冈宁,一位是德洛里丝·霍利曼。她们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为人忠诚、办事高效、谨慎小心、任劳任怨、态度友好、谦恭礼貌等,这些品质保证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仅就准备稿件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她们长期的协助,我肯定不会写下那么多的书、文章和报告。
  大学图书馆要取得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教授们参与图书馆的事务是必要条件之一。在伊利诺伊大学,根据学校的章程成立了图书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由一批不同学科的教授代表组成,但每年都会有变化。在我当图书馆馆长的28年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个委员会的价值。它使我随时获悉教师的需求,它建议开拓新的服务项目,对图书馆的经费和其他需求也能鼎力相助。更为可贵的是,一少部分教授直接参与了各自学科的馆藏建设,他们为建设一流的研究型馆藏付出了心血。在“建设研究型馆藏”一章中,我会介绍一些教授。这里仅列举几个贡献突出的人以及相应的特藏文献:哈里斯·弗莱切教授与密尔顿特藏、托马斯·鲍尔文教授与莎士比亚及伊丽莎白时代文学特藏、马文·赫里克教授与早期意大利戏剧特藏、乔治·怀特教授与科学史文献、亨利·斯德格美尔教授与图诗文学特藏、约翰·弗拉纳根与民间文学特藏、菲利普·库博与马塞尔·普鲁斯特文献、拉尔夫·费舍尔与斯拉夫文献、罗伯特·罗格斯与18世纪英语文学特藏。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严格遵守您的要求: --- 《知识的殿堂: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与演进》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近现代图书馆学思想的重大转型,聚焦于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图书馆机构如何从传统的藏书楼转变为面向公众的、信息驱动的知识中心。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结合丰富的案例研究,勾勒出图书馆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重塑过程。 第一部分:传统壁垒的松动(1880-1945)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欧洲古典图书馆传统对新大陆图书馆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公立图书馆运动兴起前的“精英”模式。重点探讨了梅尔维尔·杜威(Melvil Dewey)等先驱者如何引入分类、编目标准化,以及公共教育理念对图书馆普及化的推动作用。 我们详细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图书馆在信息战和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变化。这一时期,图书馆开始面对大众阅读的挑战,并尝试在信息获取的公平性上做出努力。书目控制系统的初步标准化工作,如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的早期应用与局限性,构成了这一阶段的关键议题。重点考察了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确立专业标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会改革思潮如何影响了馆藏建设的伦理考量。 第二部分:信息时代的曙光与挑战(1945-1980) 战后重建带来了对信息服务的爆炸性需求。本部分着重研究了科学信息爆炸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冲击。随着科研机构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目录卡片系统暴露出效率瓶颈。本书详细介绍了联机公共目录系统(OPAC)的早期实验,以及MARC(机读目录)标准的诞生及其对全球书目控制的革命性影响。 此阶段,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被重新定义。从单纯的“书籍保存者”到“信息中介”,图书馆开始介入社会服务,例如成人扫盲项目、社区信息中心职能的拓展。我们探讨了“信息获取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图书馆界引发的讨论,以及这一理念如何影响了资源建设和服务对象的拓展。此外,对档案管理和特藏保护技术在这一时期的进步,也有详尽的阐述。 第三部分:数字化洪流中的身份重塑(1980-2000) 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转型机遇。本书用大量篇幅分析了电子资源(如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的引入如何改变了资源采购、馆藏组织和读者服务的模式。 重点研究了“馆藏发展”理念从实体资源采购向混合介质管理的演变。特别是关于电子期刊的订阅模式、长期保存(Preservation)的挑战,以及知识产权和许可协议(Licensing)成为图书馆日常管理核心议题的现象。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构想和试点项目,分析了技术成本、互操作性标准以及数字鸿沟问题对图书馆公共服务角色的潜在威胁。 第四部分:互联互通与知识生态系统(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的重心进一步转向知识管理和社区建设。本部分聚焦于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的兴起,以及学术出版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们考察了图书馆如何适应 Web 2.0 时代,将自身定位为用户生成内容的策展人、数字素养教育的提供者。社交媒体工具、数据管理服务、以及对大数据环境的响应,被视为现代图书馆拓宽服务边界的关键领域。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全球合作框架(如数字图书馆联盟)如何共同应对资源整合和技术标准统一的复杂问题,以及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图书馆作为“可信信息源”的独特价值如何得以巩固和发扬。 结论:图书馆的未来形态 全书最后总结了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图书馆所经历的结构性变革,强调了其在促进民主参与、终身学习和文化传承中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是一部图书馆历史回顾,更是一部关于信息机构如何在技术剧变中坚守核心价值,并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深度研究报告。本书适合所有从事信息服务、档案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士及对社会知识基础设施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这个书名,我便仿佛闻到了淡淡的书卷气,以及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对于我这样一个热衷于探索事物起源和发展脉络的人来说,一本关于图书馆事业的回顾性自传,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想象着,唐斯先生会如何娓娓道来,他或许会从年轻时的初入行,到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再到如今的“回眸”。他所经历的时代,一定充满了变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是自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期待他能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图书馆使命的理解,以及那些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事件或人物。一本好的自传,能够超越个人经历,成为一面映照时代变迁的镜子,而一本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自传,则更能折射出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传播的努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图书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机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一本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自传,听起来就充满了时代的回响和智慧的沉淀。我一直对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一生的人物的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像图书馆这样承载着知识和文化的场所,它的发展历程往往也是一个社会变迁的缩影。罗伯特·唐斯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熟稔,但仅凭“图书馆事业回眸”和“自传”这几个关键词,我就能想象出一位老派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对于自己所投身事业的深厚情感。我很好奇,他会在书中如何描绘那些在他眼中“不容错过”的时代片段?是关于技术革新如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是关于图书馆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也许还会有那些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鲜活细节,那些与读者、同事之间的互动,那些为了保存和推广知识而付出的心血。一本好的自传,不仅仅是记录个人经历,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一种人生智慧的分享。我期待着从中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以及一位图书馆人对知识、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评分

一本以“回眸”为主题的图书馆事业自传,就像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邀请读者一同走入一段充满智慧与奉献的旅程。罗伯特·唐斯,这个名字本身就仿佛带着一种学者的沉稳和对专业的执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图书馆作为知识堡垒和信息枢纽的演变过程。他是否会描绘出那些曾经充满挑战但又令人振奋的改革时期?例如,数字时代的到来,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服务理念?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涯,必然也充满了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经历,我好奇他如何看待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图书馆依然能够扮演怎样的独特角色。一本优秀的自传,往往能够将个人的经历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不仅认识罗伯特·唐斯这位图书馆人,更能理解图书馆事业所承载的深刻意义和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评分

当我在书店的推荐架上瞥见这本《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品读的书”。“回眸”二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过往的审视。而“自传”,则预示着一种个人视角下的叙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唐斯先生将如何用他的亲身经历,串联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轨迹。究竟在他眼中,哪些事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是否会提及那些曾经影响深远的图书馆学理论,亦或是那些在他职业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关键人物?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他如何看待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机遇。是挑战?是革新?抑或是某种不可避免的演变?一个人的回忆录,往往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希望唐斯先生的自传能够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以及他对这些面貌的深刻洞察。

评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重温一本关于图书馆事业的书籍,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罗伯特·唐斯,《图书馆事业回眸:罗伯特·唐斯自传》,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位睿智的长者,他坐在书桌前,身后是堆叠的书籍,目光深邃地凝望着过去。我期待的是,他将如何以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图书馆从纸质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型,这其中必然充满了挑战与创新。他是否会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关于那些默默奉献的图书馆员,关于那些改变图书馆命运的决策,亦或是那些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读者?我好奇他对于“知识传播”的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变化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职业的回忆,更是一次关于知识、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我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理解图书馆的价值,以及在未来的信息海洋中,图书馆将如何继续引领我们航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