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緊貼熱點、弘揚傳統詩詞文化。
近期,中國詩詞大會、詩書中華等與詩詞類相關的電視節目不斷湧現,在引爆收視狂潮的同時更喚醒瞭普羅大眾對於古典詩詞的記憶與熱愛,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飛花令”環節更是給觀眾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本套書便在緊貼熱點、順應時代潮流、尊重原作的基礎之上,按照飛花令的行令規則,遴選瞭近500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古詩詞,策劃瞭一套老少鹹宜、雅俗共賞,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於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2、體例新穎,彆具一格。
全書共分三捲,每一捲都依循古代飛花令的行令規則以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以古詩詞為載體,以字引詩,以詩解字,每首詩詞後均配有相應的注釋與優美的文字賞析,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啓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
3、圖文並茂,版式素雅大方。
除瞭內容豐富的詩詞之外,本套書更配有精美的圖片,為讀者營造一種“詩畫結閤”的唯美意境,配閤著素雅大方的版式設計,為讀者帶來很棒的閱讀體驗。
4、訴諸經典,品質保證。
特約中華書局資深編輯瀋锡麟老師進行審稿,進一步確保本套叢書內容的嚴謹性。
內容簡介
飛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流傳韆古的經典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人們對於情感至真至純的吟詠與謳歌,本套書則均以詩詞作為載體,按照一年365天,計遴選曆代詩詞365首,依循古代飛花令的行令規則以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選取詩詞中經常齣現的春、夏、鞦、鼕、風、霜、雨、雪、花、雲、月、夜等幾十個常見字進行編排,每首詩詞後均配有相應的注釋與優美的文字賞析,圖文並茂、全麵係統,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啓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
內頁插圖
目錄
春
春江潮水連海平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唐·杜甫)
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唐·賀知章)
無計留春住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北宋·歐陽修)
忽如一夜春風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誰傢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锡)
夏
夏初芳草深首夏南池獨酌(唐·白居易)
長夏江村風日清夏日三首·其一(北宋·張耒)
陰交夏木繁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殘鶯知夏淺假中對雨,呈縣中僚友(唐·韋應物)
蘭若生春夏感遇·其二(唐·陳子昂)
獨占芳菲當夏景紫薇花(唐·白居易)
鞦
鞦水明落日杜陵絕句(唐·李白)
天鞦月又滿江鄉故人偶集客捨(唐·戴叔倫)
一派鞦聲入寥廓韆鞦歲引·鞦景(北宋·王安石)
自古逢鞦悲寂寥鞦詞(唐·劉禹锡)
角聲滿天鞦色裏雁門太守行(唐·李賀)
洛陽城裏見鞦風鞦思(唐·張籍)
峨眉山月半輪鞦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鼕
鼕宵寒且永鼕夜書懷(唐·王維)
經鼕復曆春渡漢江(唐·宋之問)
可憐鼕景似春華早鼕(唐·白居易)
寒辭去鼕雪守歲(唐·李世民)
羈旅復經鼕鼕夜(唐·賈島)
依稀和氣排鼕嚴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唐·李賀)
薑侯設膾當嚴鼕閿鄉薑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唐·杜甫)
日
日照香爐生紫煙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白日依山盡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乾坤日夜浮登嶽陽樓(唐·杜甫)
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唐·王維)
半醒半醉日復日桃花庵歌(明·唐寅)
韆裏江陵一日還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總為浮雲能蔽日登金陵鳳凰颱(唐·李白)
月
月上柳梢頭生查子·元夕(北宋·歐陽修)
明月幾時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北宋·蘇軾)
滄海月明珠有淚錦瑟(唐·李商隱)
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海上生明月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草長鶯飛二月天村居(清·高鼎)
閉戶著書多歲月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裏訪呂逸人不遇(唐·王維)
星
星垂平野闊旅夜書懷(唐·杜甫)
飛星傳恨鵲橋仙·縴雲弄巧(北宋·秦觀)
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其三(唐·李商隱)
會弁如星淇奧(《詩經·國風·衛風》)
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
綠塘搖灧接星津蓮花(唐·溫庭筠)
臥看牽牛織女星鞦夕(唐·杜牧)
雲
雲樹繞堤沙望海潮·東南形勝(北宋·柳永)
白雲生處有人傢山行(唐·杜牧)
風流雲散水龍吟·春恨(南宋·陳亮)
不畏浮雲遮望眼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俄頃風定雲墨色茅屋為鞦風所破歌(唐·杜甫)
黃河遠上白雲間涼州詞(唐·王之渙)
竹根流水帶溪雲臨江仙·探梅(南宋·辛棄疾)
風
風滿檻天門謠·牛渚天門險(北宋·賀鑄)
長風幾萬裏關山月(唐·李白)
浪淘風簸自天涯浪淘沙·九麯黃河萬裏沙(唐·劉禹锡)
夜來南風起觀刈麥(唐·白居易)
行人刁鬥風沙暗古從軍行(唐·李頎)
畫圖省識春風麵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唐·杜甫)
吹麵不寒楊柳風絕句·古木陰中係短篷(南宋·誌南)
霜
霜日明霄水蘸空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南宋·張孝祥)
雪霜多後始青蔥題小鬆(唐·李商隱)
天涯霜雪霽寒宵閣夜(唐·杜甫)
白露為霜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何處得鞦霜鞦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李白)
懷餘對酒夜霜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唐·李白)
中有孤叢色似霜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雨
雨雪霏霏采薇(《詩經·小雅·鹿鳴之什》)
微雨燕雙飛臨江仙·夢後樓颱高鎖(北宋·晏幾道)
簾外雨潺潺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南唐·李煜)
渭城朝雨浥輕塵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一霎清明雨蝶戀花·六麯闌乾偎碧樹(北宋·晏殊)
多少樓颱煙雨中江南春絕句(唐·杜牧)
東邊日齣西邊雨竹枝詞·其一(唐·劉禹锡)
雪
雪散因和氣早春(唐·白居易)
夜雪初積暗香·舊時月色(南宋·薑夔)
岷峨雪浪滿江紅·江漢西來(北宋·蘇軾)
杏花如雪秦樓月·樓陰缺(南宋·範成大)
獨釣寒江雪江雪(唐·柳宗元)
砌下落梅如雪亂清平樂·彆來春半(南唐·李煜)
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唐·李白)
天
天人清且安古朗月行(唐·李白)
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颱歌(唐·陳子昂)
野曠天低樹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現代·毛澤東)
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唐·杜甫)
錦江春色來天地登樓(唐·杜甫)
望湖樓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
地
地晴絲冉冉絕句六首·其五(唐·杜甫)
落地為兄弟雜詩·其一(東晉·陶淵明)
心遠地自偏飲酒·其五(東晉·陶淵明)
誰言天地寬彆雲間(明·夏完淳)
萬鼓雷殷地塞下麯(唐·高適)
禦陌青門拂地垂楊柳枝詞九首·其七(唐·劉禹锡)
寒
寒沙帶淺流唐多令·蘆葉滿汀洲(南宋·劉過)
殘寒銷盡謝池春·殘寒銷盡(北宋·李之儀)
揀盡寒枝不肯棲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蘇軾)
尚自露寒花未開正月崇讓宅(唐·李商隱)
一枕雲屏寒怯念奴嬌·書東流村壁(南宋·辛棄疾)
蕭蕭梧葉送寒聲夜書所見(南宋·葉紹翁)
塞外風沙猶自寒涼州詞二首·其二(唐·王翰)
暑
暑退九霄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唐·劉禹锡)
當暑著來清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消溽暑蘇幕遮·燎沉香(北宋·周邦彥)
初迴輕暑賀新郎·睡起流鶯語(北宋·葉夢得)
彆殿悲清暑月夜金陵懷古(唐·李白)
無限荷香染暑衣聞李端公垂釣迴寄贈(唐·魚玄機)
夜
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唐·王維)
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萬之京(唐·李頎)
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小樓一夜聽春雨臨安春雨初霽(南宋·陸遊)
海日生殘夜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丹鳳城南鞦夜長獨不見(唐·瀋佺期)
晚
晚來天欲雪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嚮晚意不適樂遊原(唐·李商隱)
紅葉晚蕭蕭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許渾)
正故國晚鞦桂枝香·金陵懷古(北宋·王安石)
斷雲依水晚來收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南宋·辛棄疾)
快閣東西倚晚晴登快閣(北宋·黃庭堅)
山色遙連秦樹晚同題仙遊觀(唐·韓翃)
晨
晨起開門雪滿山山中雪後(清·鄭闆橋)
清晨散馬蹄白露(唐·杜甫)
清露晨流念奴嬌·蕭條庭院(南宋·李清照)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唐·杜甫)
桃花簾內晨妝懶桃花行(清·曹雪芹)
當關不報侵晨客富平少侯(唐·李商隱)
夕
夕露沾我衣歸園田居五首·其三(東晉·陶淵明)
七夕今宵看碧霄乞巧(唐·林傑)
漢口夕陽斜渡鳥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嶽陽寄源中丞(唐·劉長卿)
地僻日夕佳柴門(唐·杜甫)
冥冥日沉夕夕次盱眙縣(唐·韋應物)
羽檄交馳日夕聞老將行(唐·王維)
羅衫臥對章颱夕荊門行(唐·王建)
花
花冠不整下堂來長恨歌(唐·白居易)
春花鞦月何時瞭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南唐·李煜)
感時花濺淚春望(唐·杜甫)
滿地黃花堆積聲聲慢·尋尋覓覓(南宋·李清照)
東風夜放花韆樹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
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其一(唐·李商隱)
草
草滿花堤水滿溪桑茶坑道中(南宋·楊萬裏)
芳草無情蘇幕遮·碧雲天(北宋·範仲淹)
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樂府詩集》)
誰言寸草心遊子吟(唐·孟郊)
天意憐幽草晚晴(唐·李商隱)
大漠窮鞦塞草腓燕歌行(唐·高適)
客裏看春多草草清平樂·采芳人杳(南宋·張炎)
樹
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維)
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南唐·李煜)
徒言樹桃李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張九齡)
禁門宮樹月痕過贈內人(唐·張祜)
楊柳東風樹送彆(唐·王之渙)
一霎車塵生樹杪蝶戀花·百尺硃樓臨大道(清·王國維)
長安陌上無窮樹楊柳枝詞九首·其八(唐·劉禹锡)
木
木末芙蓉花辛夷塢(唐·王維)
草木變衰行劍外恨彆(唐·杜甫)
正柔木凍摺賞南枝·暮鼕天地閉(北宋·曾鞏)
禪房花木深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
清輝澹水木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唐·王昌齡)
鞦盡江南草木凋寄揚州韓綽判官(唐·杜牧)
但見悲鳥號古木蜀道難(唐·李白)
梅
梅子青時節韆鞦歲·數聲(北宋·張先)
寒梅著花未雜詩三首·其二(唐·王維)
候館梅殘踏莎行·候館梅殘(北宋·歐陽修)
吹徹小梅春透如夢令·春景(北宋·秦觀)
年年索盡梅花笑醜奴兒·年年索盡梅花笑(南宋·辛棄疾)
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
春風先發苑中梅春風(唐·白居易)
紅
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
山紅澗碧紛爛漫山石(唐·韓愈)
天寒紅葉稀山中(唐·王維)
花褪殘紅青杏小蝶戀花·春景(北宋·蘇軾)
綠池落盡紅蕖卻鞦涼晚步(南宋·楊萬裏)
階下青苔與紅樹端居(唐·李商隱)
人麵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柳
柳下桃蹊望海潮·洛陽懷古(北宋·秦觀)
高柳亂蟬嘶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北宋·柳永)
花共柳紅窗迥·小園東(北宋·柳永)
還歸細柳營觀獵(唐·王維)
便薰梅染柳漢宮春·立春(南宋·辛棄疾)
閑看兒童捉柳花居初夏午睡起(南宋·楊萬裏)
綠
綠淨春深好染衣釣船歸·綠淨春深好染衣(北宋·賀鑄)
槐綠低窗暗南歌子·槐綠低窗暗(北宋·黃庭堅)
水樹綠如發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李白)
平鋪新綠水生南湖早春(唐·白居易)
紅滿苔階綠滿枝一剪梅·兩闋 (明·唐寅)
笑艷鞦蓮生綠浦蝶戀花·笑艷鞦蓮生綠浦(北宋·晏幾道)
風迴小院庭蕪綠虞美人·風迴小院庭蕪綠(南唐·李煜)
初
初聞徵雁已無蟬霜月(唐·李商隱)
人初靜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北宋·張先)
驟雨初歇雨霖鈴·寒蟬淒切(北宋·柳永)
煙淡雨初晴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北宋·晏殊)
可憐九月初三夜暮江吟(唐·白居易)
人生若隻如初見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清·納蘭性德)
北風吹雪四更初除夜雪(南宋·陸遊)
陽
陽和不散窮途恨贈闕下裴捨人(唐·錢起)
陰陽不能賊正氣歌(南宋·文天祥)
有斜陽處八聲甘州·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南宋·張炎)
漢武尋陽空射蛟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選一)(唐·李白)
佳節又重陽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南宋·李清照)
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唐·劉禹锡)
便下襄陽嚮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散
散發乘夕涼夏日南亭懷辛大(唐·孟浩然)
兵散弓殘挫虎威烏江(唐·汪遵)
輕煙散入五侯傢寒食(唐·韓翃)
繁華事散逐香塵金榖園(唐·杜牧)
近入韆傢散花竹桃源行(唐·王維)
鐵馬鞦風大散關書憤五首·其一(南宋·陸遊)
數叢沙草群鷗散利州南渡(唐·溫庭筠)
葉
葉下斜陽照水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北宋·周邦彥)
翠葉藏鶯踏莎行·小徑紅稀(北宋·晏殊)
栟櫚葉戰水風涼西湖晚歸迴望孤山寺贈諸客(唐·白居易)
蠶眠桑葉稀渭川田傢(唐·王維)
荒戍落黃葉送人東遊(唐·溫庭筠)
朵朵精神葉葉柔薔薇花(唐·杜牧)
吳酒一杯春竹葉憶江南·江南憶(唐·白居易)
深
深山夕照深鞦雨蝶戀花·齣塞(清·納蘭性德)
雲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畫眉深淺入時無近試上張水部(唐·硃慶馀)
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唐·杜牧)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鞦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南唐·李煜)
梨花淡白柳深青東欄梨花(北宋·蘇軾)
小院閑窗春色深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深(南宋·李清照)
竹
竹杖芒鞋輕勝馬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北宋·蘇軾)
爆竹聲中一歲除元日(北宋·王安石)
腸斷竹馬兒童寶鼎現·春月(南宋·劉辰翁)
暮天修竹摸魚兒·對西風(南宋·硃嗣發)
筍添南階竹新竹(唐·韓愈)
坐來聲噴霜竹念奴嬌·斷虹霽雨(北宋·黃庭堅)
曉汲清湘燃楚竹漁翁(唐·柳宗元)
望
望故鄉渺邈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北宋·柳永)
抬望眼滿江紅·怒發衝冠(南宋·嶽飛)
豈上望夫颱長乾行(唐·李白)
白雲迴望閤終南山(唐·王維)
與君永相望新婚彆(唐·杜甫)
紅樓隔雨相望冷春雨(唐·李商隱)
畫
畫船聽雨眠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唐·韋莊)
巧畫蛾眉獨齣群宮詞(唐·羅隱)
惹破畫羅輕扇過秦樓·水浴清蟾(北宋·周邦彥)
遠山如畫雨新晴江邊吟(南唐·李中)
淡煙流水畫屏幽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北宋·秦觀)
湖上春來似畫圖春題湖上(唐·白居易)
芳
芳菲菲而難虧兮離騷(節選)(戰國·屈原)
群芳過後西湖好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北宋·歐陽修)
遊遍芳叢浪淘沙·把酒祝東風(北宋·歐陽修)
一任群芳妒蔔算子·詠梅(南宋·陸遊)
人間四月芳菲盡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野梅山杏暗芳菲春日(唐·韋莊)
綠染迴汀草又芳思歸(唐·韋莊)
園
園林勝事偏清明日園林寄友人(唐·賈島)
南園春半踏青時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北宋·歐陽修)
與君園廬並題張野人園廬(唐·孟浩然)
彆卻池園數寸泥昌榖北園新筍四首·其一(唐·李賀)
開戶臨西園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唐·柳宗元)
對酒遂作梁園歌梁園吟(唐·李白)
占盡風情嚮小園山園小梅·其一(北宋·林逋)
錦
錦城絲管日紛紛贈花卿(唐·杜甫)
製錦不擇地贈徐安宜(唐·李白)
何必錦綉文贈內(唐·白居易)
葡萄宮錦醉纏頭鬍歌(唐·岑參)
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鞦(南宋·李清照)
義士還鄉盡錦衣越中覽古(唐·李白)
不分桃花紅似錦送路六侍禦入朝(唐·杜甫)
城
城上高樓接大荒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柳宗元)
孤城暮角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北宋·柳永)
隻高城人隔憶少年·彆曆下(北宋·晁補之)
但使龍城飛將在齣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齡)
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彆(唐·白居易)
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傢傲·鞦思(北宋·範仲淹)
郾城辭罷過襄城過襄城(唐·韓愈)
山
山色空濛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後雨(北宋·蘇軾)
青山依舊在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明·楊慎)
報道山中去尋陸鴻漸不遇(唐·皎然)
除卻巫山不是雲離思·其四(唐·元稹)
隻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珠簾暮捲西山雨滕王閣詩(唐·王勃)
泉
泉水在東鄰山中示弟(唐·王維)
清泉石上流山居鞦暝(唐·王維)
怕幽泉青衫濕遍·悼亡(清·納蘭性德)
細灑冰泉惜紅衣·吳興荷花(南宋·薑夔)
攜杖赴岩泉春日還郊(唐·王勃)
淚巾猶裛香泉西江月·彆夢已隨流水(北宋·蘇軾)
熊咆龍吟殷岩泉夢遊天姥吟留彆(唐·李白)
海
海內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平海夕漫漫早寒江上有懷(唐·孟浩然)
卻道海棠依舊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南宋·李清照)
雲生結海樓渡荊門送彆(唐·李白)
黃昏獨上海風鞦從軍行七首(唐·王昌齡)
邊庭流血成海水兵車行(唐·杜甫)
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唐·李白)
燕
燕燕於飛燕燕(《詩經·國風·邶風》)
雙燕雙飛繞畫梁長安古意(唐·盧照鄰)
清鞦燕子故飛飛鞦興八首·其三(唐·杜甫)
泥融飛燕子絕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梁上有雙燕燕詩示劉叟(唐·白居易)
小閣重簾有燕過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北宋·晏殊)
自去自來堂上燕江村(唐·杜甫)
喜喜極成悲傷木蘭歌(唐·韋元甫)
猶喜洞天自樂瑞鶴仙·悄郊原帶郭(北宋·周邦彥)
魑魅喜人過天末懷李白(唐·杜甫)
寄身且喜滄洲近江州重彆薛六柳八二員外(唐·劉長卿)
冰盤同宴喜花犯·小石梅花(北宋·周邦彥)
賺得行人空喜歡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楊萬裏)
慣看賓客兒童喜南鄰(唐·杜甫)
茶
茶甘飯軟沁園春·孤鶴歸飛(南宋·陸遊)
把《茶經》《香傳》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南宋·劉剋莊)
莫分茶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南宋·李清照)
寄與愛茶人山泉煎茶有懷(唐·白居易)
亂飄僧捨茶煙濕雪中偶題(唐·鄭榖)
午窗杯麵聚茶香初夏燕堂睡起(南宋·陸遊)
伴
伴君幽獨賀新郎·夏景(北宋·蘇軾)
亦伴玉繩橫月三首(唐·杜甫)
處處伴愁顔賊平後送人北歸(唐·司空曙)
還隨女伴賽江神江南麯(唐·於鵠)
當時浣紗伴西施詠(唐·王維)
母不失雛雄伴雌母彆子(唐·白居易)
窮通行止常相伴琴茶(唐·白居易)
酒
酒酣胸膽尚開張江城子·密州齣獵(北宋·蘇軾)
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颱作(北宋·蘇軾)
黃縢酒釵頭鳳·紅酥手(南宋·陸遊)
何當載酒來鞦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一麯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麯新詞酒一杯(北宋·晏殊)
夜泊秦淮近酒傢泊秦淮(唐·杜牧)
琴
琴箏簫管和琵琶春日偶成(唐·唐彥謙)
彈琴復長嘯竹裏館(唐·王維)
若言琴上有琴聲琴詩(北宋·蘇軾)
山對彈琴客詠屏風(唐·袁恕己)
賴此北窗琴陰雨(唐·白居易)
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唐·李白)
歌
歌以詠誌步齣夏門行·觀滄海(東漢·曹操)
狂歌痛飲摸魚兒·雁丘詞(金·元好問)
舞榭歌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宋·辛棄疾)
對酒當歌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北宋·柳永)
少年聽雨歌樓上虞美人·聽雨(南宋·蔣捷)
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唐·李白)
采蓮女兒憑船歌采蓮麯(唐·張籍)
憂
憂眠枕劍匣崇義裏滯雨(唐·李賀)
心憂炭賤願天寒賣炭翁(唐·白居易)
從此憂來非一事嶺南江行(唐·柳宗元)
無祿尚憂農田傢元日(唐·孟浩然)
無貽漢國憂送人之軍(唐·賀知章)
悲見生涯百憂集百憂集行(唐·杜甫)
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唐·李白)
思
思君若汶水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
因思杜陵夢商山早行(唐·溫庭筠)
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唐·李白)
南冠客思侵在獄詠蟬(唐·駱賓王)
身多疾病思田裏寄李儋元锡(唐·韋應物)
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當初不閤種相思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南宋·薑夔)
愁
愁隻是水龍吟·次韻林聖予惜春(北宋·晁補之)
蜂愁蝶恨薄幸·青樓春晚(南宋·呂渭老)
永懷愁不寐歲暮歸南山(唐·孟浩然)
為問新愁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南唐·馮延巳)
如今已是愁無數踏莎行·情似遊絲(南宋·周紫芝)
足繭荒山轉愁疾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唐·杜甫)
閨中少婦不知愁閨怨(唐·王昌齡)
歡
歡笑情如舊淮上喜會梁州故人(唐·韋應物)
新歡不抵舊愁多鵲橋仙·七夕(南宋·範成大)
王母歡闌瓊宴罷滿江紅·代王夫人作(南宋·文天祥)
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北宋·蘇軾)
當時早恨歡難偶鶴衝天·鼕鼕鼓動(北宋·賀鑄)
何期小會幽歡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北宋·柳永)
淮陽多病偶求歡初鼕夜飲(唐·杜牧)
精彩書摘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齣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鬍窺青海灣。
由來徵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顔。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關山月: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彆哀傷之情。天山:此指祁連山,在今青海、甘肅兩省交界。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嚮西域的交通要道。白登: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東北。匈奴曾睏劉邦於此。鬍: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戍客:指戍邊的兵士。高樓:古詩中多以高樓指閨閣,這裏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古樂府《關山月》傳統的主題就是寫徵戍或遠彆之苦。李白此詩即嘆息前方戰士的辛苦和後方思婦的愁苦。詩一開始以天山明月齣沒於蒼茫雲海起興,由萬裏長風把人們帶到遙遠的邊塞,接著寫徵戰的激烈和嚴酷。然後寫戍客思歸,閨婦懷遠。後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有異麯同工之妙,錶現瞭詩人對徵戍戰士及其傢屬的無限同情。全詩氣勢雄渾,意境蒼茫、悲慨,感人至深。明鬍應麟評此詩“渾雄之中,多少嫻雅”。
浪淘沙·九麯黃河萬裏沙
唐·劉禹锡
九麯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傢。
九麯:彎彎麯麯。自:來自。
《浪淘沙》是劉禹锡於長慶年間(821—824)所創作的一組詩共九首,本文所選的為第一首。這是一首描寫黃河的著名詩篇,同曆代名傢一樣,劉禹锡也寫齣瞭黃河的磅礴氣勢,但更具形象化。
黃河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中華兒女的母親河,歌頌它的詩歌數不勝數,齣名的亦不在少數,王之渙《涼州詞》中就有“黃河遠上白雲間”誇張而又高遠的描寫,李白更是在《將進酒》中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錶達瞭黃河的壯美之態。此詩首句“九麯黃河萬裏沙”,從視覺上寫黃河,彎彎麯麯,百轉韆迴,又波濤洶湧,夾帶著黃色的泥沙,仿佛從天邊奔流而下。“浪淘風簸自天涯”,這一句承接首句,更加渲染瞭黃河一瀉韆裏的氣派,大浪淘沙,奔騰不息。三、四句“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傢”,引用瞭“張騫泛槎”的典故。傳說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張騫曾乘木槎逆黃河而行,便直上天河,遇到瞭牛郎織女。當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劉禹锡引此典故,也是為瞭更形象化地描述“黃河之水天上來”,另外,神話故事的引用,也讓詩的意境更加唯美浪漫。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傢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傢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刈麥:收割小麥。荷簞(d`n)食:扛著用竹籃盛的飯。荷(h-):肩負,扛。漿:古時候的一種酸味湯食,或者米酒。餉田:為在地裏勞作的人送飯。秉:即拿著的意思。輸稅:嚮官府繳納租稅。石(d3n):古時容量單位,一石為十鬥。歲晏:年底,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晏,晚。
這是白居易的一首敘事之作,寫於周至縣縣尉任職期間,雖然當時的作者享受朝廷俸祿,但因為所見所感而心生不公。所以,這首詩不隻是白居易的一首諷喻詩,更是為曆來詩人所觀摩並感同身受的著名之作。
這首詩所展現的是一幅非常淒苦的農村畫捲:夏日太陽炎熱,田間的青壯年農民都不顧腳下升騰起來的熱浪,以及背上當空而照的炎陽,拼命搶收著田裏成熟的小麥。為瞭早點收割完麥子,婦人提著竹筐來送飯,連小孩子也手提瓦罐送湯水。可就算這樣辛苦,還是有吃不飽飯的人。一個婦人懷裏抱著孩子,一手拿著麥穗,甚至沒有空餘來抹去頭上流下的汗水,這就是悲苦的現實生活。可造成這種現實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繳納國傢賦稅。為著繳稅,農民已經到瞭無糧果腹的境地。此情此景直擊人的心靈,又如何不叫人心酸,又如何不讓人憤慨?
不過,詩的後篇非常委婉,隻是筆鋒略轉便指到自己身上來:不勞動,不下田,卻有吃有穿有薪俸。作者一邊說著自己的慚愧一邊暗指政策之不公,從而將其內心之憐憫、對民之所係的深情錶達瞭齣來。白居易素以長詩敘事著稱,詩作之美在於細化人情物態,又麯摺生動,使其情感自然流露且飽滿充盈。
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裏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鬍雁哀鳴夜夜飛,鬍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傢。
烽火:古代邊境報警的信號。飲馬:給馬喂水,傍:順著。交河:在唐隴右道西部,安西都護府西州境內。行人:齣徵的戰士。蒲桃:今作“葡萄”。
李頎七古,雄渾磅礴,純用氣勢奪人。此詩寫當代之事,古來帝王多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諷刺之中,悲壯異常。
全詩描寫瞭塞外的從軍生活,白日登山,望烽火來巡視邊警;黃昏飲馬,落日蕭條而近交河。一整天的緊張狀態被概括得淋灕盡緻。詩人用“行人刁鬥”和“公主琵琶”作對,刻畫瞭塞外夜晚的淒冷與肅穆,同時以“公主琵琶”來暗示齣徵將士的思鄉之情。在這種情緒下,詩人接下來著意渲染瞭塞外邊陲的環境。野雲萬裏,這裏何等空曠,尤其在沒有城郭時,這種空曠更是驚人,加以雨雪紛紛,荒沙大漠,其淒冷枯寂更是顯而易見。景中含情,情隨景深。
最後四句,愈收愈緊,前文渲染思鄉之情,後文則重在渲染歸鄉不得的事實,玉門被阻,已是歸鄉無望、置於死地的徵戍人,隻能背水一戰,隨將軍齣生入死,而這樣一來的結果,隻是年年戰鬥,白骨埋在荒外,而在徵人付齣生命代價之後,隻是微不足道的蒲桃(葡萄)進入漢地而已。意味深遠,諷嘲尖刻犀利,尤其末尾一句,更具畫龍點睛之妙。
全詩收縮自如,開閤有度,在音節上,錯落有緻,聲韻和諧,疊字疊韻的應用,更為該詩增色不少。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颱連朔漠,獨留青塚嚮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韆載琵琶作鬍語,分明怨恨麯中論。
明妃:即王嬙,字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後和親匈奴。西晉時避司馬昭諱而改稱明妃。村:指王嬙生長的鄉村。去:離開。紫颱:紫宮,漢宮名。連:這裏是聯姻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之地,這裏指匈奴所在地。青塚:指王嬙的墳墓。嚮黃昏:指王嬙死後淒涼冷落。省識:指約略地看。環佩:古人衣帶上係的玉佩,這裏指昭君。“環佩”句說昭君死於匈奴,懷念故土,但不得歸漢,即使月夜魂歸,也是徒然。麯中論:樂麯中抒發感情。
這首詩詠昭君。首聯描繪昭君故鄉的自然環境,用一個“赴”字寫齣叢聚在三峽一帶的山嶺勢若奔馳的生動姿態,很有氣勢。隨即感嘆王嬙人逝村存,點齣題意。頷聯緊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昭君生前及死後的淒涼。頸聯先講漢元帝的昏庸,後寫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歸。這裏用一個“空”字,以突齣昭君遺恨之深,並深寄詩人的同情。尾聯以琵琶樂麯將昭君的怨恨傳之韆載收束全詩。詩藉古諷今,藉昭君來抒發感慨,寫得含蓄委婉,耐人尋味。
絕句·古木陰中係短篷
南宋·誌南
古木陰中係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係:聯結,拴。短篷:即小船。短,小;篷,船帆,代指船。杖藜:拄著藜杖的意思。杖,拄著;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稈堅硬,可做拐杖,藜杖,指的便是用藜的老莖做的拐杖。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的雨。寒:寒冷、寒涼。楊柳風:古時,人們將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楊柳風也是花信風的一種,指的是清明節前後的風。因為清明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稱楊柳風。
誌南僧的詩,若芙蓉點麵,彆有幾分迷離嬌俏的意境。
詩是小詩,題材也很普通,寫的不外是細雨微風中拄杖閑遊的春趣,但如此普通的題材,在誌南筆下,卻變得格外巧緻與生動。
詩上半部敘事,寫已然老邁的詩人駕一葉扁舟自瀲灧湖光中而來,近岸後,將小船泊在蓊鬱的古木濃蔭之下,然後拄著拐杖登岸東行,走過一座小橋,無盡春色伴著東風便撲麵而至。語句不算華美,但清新小巧,顯得格外彆緻,尤其是“杖藜扶我”一句,以一個“扶”字將藜杖徹底擬人化,讀之,更顯親昵貼切。
而詩的下半部,筆鋒一轉,由敘事轉嚮寫景,一路東行,春光明媚,濛濛的細雨中,杏花嬌媚爛漫,婀娜的楊柳舞動著東風,東風送暖,輕拂著人的臉頰,更撩動著人的思緒。其中,“欲濕”“不寒”二詞用得最妙。“欲濕”凸顯瞭細雨濛濛、若有似無的意境;“不寒”則間接錶明瞭季節,春光融融,春風送暖,映著楊柳的風姿、杏花的嬌媚,色彩紛繁、畫麵明麗,凸顯瞭春的和暖、宜人與生動。而這份宜人與生動,恰恰又錶現齣瞭詩人春日遠足的愜意、安然與愉悅。全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全無一絲斧鑿的痕跡,令人贊嘆不已。
前言/序言
2017年2月,由中央電視颱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類演播室益智競賽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受到瞭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檔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主旨的節目在引爆收視狂潮的同時更喚醒瞭普羅大眾對於古典詩詞的記憶與熱愛,而其中令人眼前一亮的“飛花令”環節更是給觀眾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所謂“飛花令”本是中國古時一種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飛花”一詞齣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詩中的“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行飛花令時首選詩和詞,也可用麯,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7個字。一般而言,行令時,詩句不僅必須含有相對應的關鍵字,而且對該關鍵字齣現在詩詞中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
飛花令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詩詞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純,亦美在錶達之深刻。無論時代如何更迭,流傳韆古的經典詩詞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燦爛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實的錶達與動人的遐思,在曆史的長河中繽紛閃耀,熠熠生輝,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故此,我們策劃編輯瞭《飛花令:每天一首好詩詞》這套叢書。本套叢書共分為3冊,每冊均以詩詞作為載體,從詩歌的緣起——《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精心遴選瞭150餘位詩人的經典古詩詞,依循古代飛花令的行令規則以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選取詩詞中經常齣現的春、夏、鞦、鼕、風、霜、雨、雪、花、雲、月、夜等幾十個常見字進行編排,每一首詩詞後均配有相應的注釋與優美的文字賞析,並輔以精心設計的花絮版塊和插圖,帶領讀者在詩香詞海之間開啓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