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堅持民族學的廣義文化概念,將中國西部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構成要素劃分為33個方麵,相應形成瞭哲學捲、倫理捲、心理捲、宗教捲、政治捲、曆史捲、古籍捲、法律捲、社會捲、婦女捲、婚姻傢庭捲、遊牧捲、農耕捲、建築捲、交通捲、貿易捲、科技捲、生態捲、教育捲、飲食捲、服飾捲、體育捲、娛樂捲、旅遊捲、節日捲、禮儀捲、禁忌捲、文學捲、藝術捲、影視捲、工藝美術捲、儺文化捲、吉祥物捲等33個分捲,幾乎涵蓋瞭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方方麵麵,由此形成一個宏大而多元的文化體係。除瞭從總體上將西部少數民族的各種文化現象劃分為以上不同的構成要素以外,各個分捲的專題民族文化誌則更進一步地將某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進行細緻入微的分解。通過這種層層深人的描述和解析,使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各種鮮明特點得以充分地顯現齣來,為人們正確地認識瞭解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的本質特徵和錶現形式提供係統翔實的文本資料。
本書是“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叢書的分捲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一、基礎概念界定
(一)西部民族
(二)民族管理
二、民族政治與民族文化的關係
(一)內涵豐富的民族政治
(二)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
(三)民族政治與民族文化的互動
三、民族政治的曆史演進
(一)演進的整體輪廓
(二)演進的幾條主綫
四、民族政治的基本特徵
(一)多種社會政治形態共存
(二)多種政治組織並存
(三)沿襲性與發展性相統
(四)衝突與協調相伴
五、民族政治研究的意義
(一)構建民族政治理論體係和話語體係
(二)發掘藉鑒和啓示的作用
六、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區的建製與區劃
第一節 西部民族地區的建製
一、同一建製
二、特殊建製
第二節 西部民族地區的區劃
一、古代西部民族地區的區劃
二、現代行政區劃
第二章 政權組織
第一節 西部民族地區的統一政權
一、政權機構
二、機構職能
三、運行方式
第二節 西部民族地區的區域性政權
一、政權機構
二、機構職能
三、運行方式
第三章 西部民族政治製度
第一節 封建王朝民族政治製度
一、“五服”納貢製
二、羈縻府州製
三、土司製
四、土流並存製
五、鄉裏製
第二節 地方民族政治製度
一、特有型政治製度
二、雜糅型政治製度
三、效仿型政治製度
第三節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一、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二、國傢的基本政治製度
三、確立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四、推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第四章 西部民族管理
第一節 民族管理機構
一、朝廷機構
二、地方官府
第二節 民族管理策略
一、因俗而治
二、德化懷柔
三、離強閤弱
四、武力徵服
五、移民
六、屯田
第三節 民族管理內容
一、官吏管理
二、經濟管理
三、邊疆管理
四、文教管理
五、宗教管理
第五章 西部民族社會政治形態
第一節 原始社會殘餘政治形態
一、氏族殘餘形態
二、農村公社殘餘形態
三、部落與部落聯盟殘餘形態
第二節 轉體變遷的社會政治形態
一、嚮奴隸社會轉變的社會政治形態
二、嚮封建社會轉變的社會政治形態
第三節 封建領主製社會政治形態
一、遊牧宗法製社會政治形態
二、母權製社會政治形態
三、村社聯閤製社會政治形態
四、亭目製社會政治形態
五、則溪製社會政治形態
第四節 封建地主製社會政治形態
一、經濟基礎
二、社會等級製度
三、剝削關係
第六章 西部民族軍事活動
第一節 中華民族內部的西部民族戰爭
一、民族掠奪戰爭
二、民族徵服戰爭
三、民族起義戰爭
四、民族分裂與叛亂戰爭
五、中國共産黨領導的西部民族革命戰爭
第二節 西部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
一、愛國官兵的抗擊
二、民間自發的抗擊
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戰爭
第七章 西部民族政治關係
第一節 西部民族外部政治關係
一、與中央王朝的政治關係
二、少數民族間的政治關係
第二節 內部政治關係
一、個體間的政治關係
二、群體間的政治關係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21世紀之初,中國政府啓動瞭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將西部各民族的繁榮發展推到瞭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前沿陣地,使其成為中國西部發展史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國發[2000]33號《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乾政策措施的通知》中規定,中國西部開發的政策適用範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寜夏、青海、新疆、內濛古、廣西等12個省區市(統稱為西部地區)。根據以上區域劃分的原則,在中國西部地區主要分布著49個少數民族,即維吾爾族、哈薩剋族、烏孜彆剋族、塔塔爾族、塔吉剋族、柯爾剋孜族、俄羅斯族、迴族、土族、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锡伯族、濛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剋族、鄂倫春族、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傣族、哈尼族、基諾族、佤族、景頗族、德昂族、布朗族、拉枯族、阿昌族、傈僳族、獨龍族、怒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彝族、苗族、瑤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土傢族、壯族、仫佬族、仡佬族、毛南族、京族等。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西部少數民族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將直接影響中國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進程。2001年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於西部大開發若乾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中規定,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實際工作中比照有關政策措施予以照顧。
西部大開發分彆包括對西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對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兩個方麵的內容。而在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方麵,如何充分有效地認識和發掘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價值和功能,使其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就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從應用民族學的角度來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包括多種不同的錶現形式,既有從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齣發對民族飲食、民族服飾、民族建築、民族生産方式、民族貿易、民族旅遊等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也有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齣發對民族政治、民族法律、民族道德、民族宗教、民族心理等社會結構及文化要素的調適、引導和傳承,還有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和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要齣發對民族教育、民族科技、民族文學、民族藝術、民族古籍等傳統知識及文化要素進行的傳承、改造和創新。在對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突齣經濟效益的開發利用與關注社會效益的保護傳承兩者之間的關係,做到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兩者並重.或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高度關注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可以說,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是一項巨大的社會係統工程,它與西部地區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
麵對西部大開發這一前所未有的宏偉規劃.作為以民族群體及其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中國民族學研究者,如何在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就成瞭當代中國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現實問題。其實,早在西部大開發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的部分民族學研究者就參與瞭由國務院委托中國科學院牽頭組織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前期研究準備工作,為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西部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獻計獻策。隨著21世紀初西部大開發的正式啓動,中國民族學研究者再一次站在瞭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傳承的前沿陣地,除瞭直接參與西部各省區市政府部門有關當地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對策研究以外.為瞭正確認識把握西部少數民族的曆史和現狀,繼承和弘揚西部少數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還有不少學者撰寫瞭一些與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有關的著作,在研究西部少數民族文化方麵取得瞭初步的成果。然而,在肯定以上事實的同時也應該承認,目前有關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研究的成果仍處於零散、單一、粗淺的初期階段,在學術界尚未形成大的氣候和雄厚的優勢,遠遠適應不瞭西部大開發對精神文化産品的客觀現實需要。為瞭改變這種被動的狀態,我們策劃並組織全國的有關學者撰寫瞭這套《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以便為西部大開發提供精神文化方麵的優秀産品,同時也為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獻上一份厚禮。與國內其他同類的書籍相比。
中國西部民族文化通誌:政治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