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塞斯达临床血液学手册(第3版)/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

贝塞斯达临床血液学手册(第3版)/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格里芬·罗杰斯,尼尔·杨 著,陈文明 译
图书标签:
  • 血液学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医学参考书
  • 贝塞斯达手册
  • 血液病学
  • 诊断学
  • 内科学
  • 医学经典
  • 译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565916663
版次:3
商品编码:123019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贝塞斯达临床血液学手册(第3版)/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是目前国际的血液学工具书,内容涵盖了所有血液疾病的关键诊疗信息,推荐所有血液科临床医生、住院医师、医学生及血液学相关的临床工作者将其作为随身携带的工具书。
  内容依据疾病种类合理编排,架构清晰连贯,方便读者阅读与快速查阅。
  内含近300个临床实用的表格和图片,直观展示了相关内容的重要知识点。
  由30余位世界公认的血液学专家参与编写,是精英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阐述力求全面且简明扼要,是临床实践中快速参考的理想手册。
  第3版更新了血液病各个病种的重要诊疗进展,以便读者改进临床决策。
  第3版由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主译,数十位血液学专家学者参与,精心翻译,严谨审校,完整、准确地展示了原书内容。

作者简介

  陈文明,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上,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编辑部主任。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顾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先后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目录

第1章 铁缺乏
第2章 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
第3章 溶血性贫血
第4章 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
第5章 卟啉病
第6章 骨髓衰竭综合征:获得性和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和粒细胞缺乏症
第7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第8章 骨髓增殖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第9章 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第10章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
第11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12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13章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第14章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15章 霍奇金淋巴瘤
第16章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17章 多发性骨髓瘤
第18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19章 血小板减少症
第20章 止血性疾病Ⅰ:凝血
第21章 止血性疾病Ⅱ
第22章 静脉血栓栓塞
第23章 抗凝会诊
第24章 输血
第25章 血色病
第26章 血液科会诊
第27章 标准血液学检测诠释
第28章 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第29章 血液病的分子诊断
第30章 功能基因组学的解释
附录 批准临床使用的细胞因子
《欧洲癌症协会临床肿瘤学实践指南》 第一卷:成人实体瘤 第一部分:肺部肿瘤 章节概述: 本卷共分为若干部分,涵盖了成人实体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第一部分将聚焦于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且具有重大挑战性的肺部肿瘤。本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并深入探讨了最新的诊断技术,包括影像学(CT、PET-CT)、病理学(组织活检、液体活检)以及基因检测在分子分型中的关键作用。在治疗策略方面,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并强调多学科协作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性。最后,本部分还将涵盖肺癌的随访、复发管理以及姑息治疗等内容。 详细内容: 1. 肺部肿瘤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全球与区域发病率和死亡率: 分析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重点关注高发地区和国家,并探讨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危险因素: 吸烟: 详细阐述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二手烟)与肺癌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卷烟、吸烟年限和吸烟方式的影响。 环境暴露: 重点分析氡气、石棉、空气污染物(如PM2.5、柴油发动机尾气)、工业化学品(如砷、铬、镍)等致癌物质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职业暴露: 明确列举特定职业群体(如矿工、建筑工人、放射科技师)的职业暴露风险,并介绍相应的防护措施。 既往肺部疾病: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与肺癌发生之间的关联。 遗传易感性: 讨论家族史、基因多态性(如EGFR、KRAS、TP53等基因突变)在个体肺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病因学机制: 解释致癌物如何引起DNA损伤,激活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失调和肿瘤发生的基本分子机制。 2. 肺部肿瘤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 胸部X光: 介绍其作为初步筛查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在发现大范围病变中的作用。 胸部CT扫描: 详细阐述其在早期肺结节检测、病灶定性(良恶性鉴别)、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低剂量CT筛查在特定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PET-CT扫描: 解释其在评估肿瘤代谢活性、检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判断治疗反应以及复发监测中的价值。 其他影像学技术: 提及MRI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如评估肺上沟瘤或胸壁侵犯。 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 支气管镜活检: 介绍不同活检技术(如刷检、钳取、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EBUS-TBNA)的适应症和技术要点。 经皮肺穿刺活检: 阐述其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并发症(如气胸、咯血)的风险管理。 外科活检: 提及胸腔镜手术活检(VATS)在确诊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细胞学检查: 介绍痰液细胞学、胸腔积液细胞学在诊断中的辅助作用。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ctDNA): 探讨ctDNA检测在基因突变检测、耐药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评估中的最新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s): 介绍CTCs的提取、检测及其在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中的潜在价值。 分子病理学检测: 基因突变检测: 重点关注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HER2等驱动基因突变,阐述其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发生频率以及对靶向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 PD-L1表达检测: 介绍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检测平台和阈值的差异。 其他分子标志物: 提及MSI/dMMR、TMB等其他分子标志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肺癌分型: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详细介绍腺癌(ADC)、鳞状细胞癌(SCC)、大细胞癌(LCC)的病理学特点、分子分型及临床特征。 小细胞肺癌(SCLC): 介绍其快速生长、早期转移的特点,以及与NSCLC的显著区别。 其他罕见肺部肿瘤: 简要提及肺泡细胞癌、类癌、肉瘤等。 3. 肺部肿瘤的治疗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强调胸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呼吸科、影像科等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全身状况、肺功能等因素进行评估。 手术方式: 详细介绍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以及胸腔镜辅助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手术(RATS)的应用。 淋巴结清扫: 强调规范的淋巴结清扫对 NSCLC 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管理: 包括术前评估、术后恢复、并发症处理。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应症: 局部晚期 NSCLC、SCLC、不能手术的患者、姑息治疗等。 放射治疗技术: 介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技术,以及其在提高照射精度、减少副作用方面的优势。 根治性放疗与姑息性放疗: 区分治疗目的和剂量。 放化疗联合治疗: 阐述在局部晚期 NSCLC 和 SCLC 中的协同增效作用。 化疗: 化疗方案: NSCLC: 介绍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培美曲塞、吉西他滨、紫杉醇等),根据基因突变状态调整方案。 SCLC: 介绍依托泊苷联合铂类(顺铂或卡铂)的经典方案。 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化疗: 阐述其在术后(辅助)和术前(新辅助)的应用。 化疗的毒副作用管理: 详细介绍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等常见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介绍一代(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二代(阿法替尼、达可替尼)、三代(奥希替尼)EGFR-TKI 在 EGFR 突变 NSCLC 中的应用,以及耐药机制与二线治疗。 ALK抑制剂: 介绍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劳拉替尼等在 ALK 重排 NSCLC 中的应用。 ROS1抑制剂: 介绍克唑替尼、恩曲替尼等。 BRAF抑制剂: 联合 MEK 抑制剂治疗 BRAF V600E 突变 NSCLC。 MET抑制剂: 介绍卡马替尼、特泊替尼等。 HER2靶向治疗: 联合化疗或靶向药物。 其他靶点: 如KRAS G12C突变的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PD-1/PD-L1抑制剂: 介绍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在 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以及 SCLC 中的应用。 CTLA-4抑制剂: 联合 PD-1/PD-L1 抑制剂。 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 联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联合放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管理: 介绍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副作用及其处理原则。 肺癌疫苗与细胞治疗: 简要介绍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姑息治疗与支持治疗: 疼痛管理: 评估和控制肿瘤相关疼痛。 呼吸困难管理: 氧疗、支气管扩张剂、阿片类药物等。 营养支持: 评估和改善营养状况。 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临终关怀: 提供舒适和尊严的照护。 4. 肺部肿瘤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子标志物、治疗反应、患者一般状况等。 随访计划: 随访频率和方式: 按照不同分期和治疗模式制定个体化随访方案。 随访内容: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CT)、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复发与转移的管理: 监测与诊断: 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治疗选择: 根据复发部位、范围、治疗史等制定方案。 长期生存患者的管理: 关注慢性副作用、二次肿瘤风险、生活质量。 本部分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最新的肺部肿瘤诊疗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拜读了这套《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中的一本,真是相见恨晚!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对话。书中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温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我尤其喜欢它对某个重要疾病发展历程的剖析,从早期发现的蛛丝马迹,到后期复杂病变的形成,层层递进,让读者能清晰地把握疾病的演变脉络。书中不仅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更不乏对经典理论的深入解读,这种“古为今用”的处理方式,让知识的传承显得尤为宝贵。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讨论某个争议性问题时,并没有简单站队,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证据,引导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知识的洗礼,让我对医学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记忆,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套《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最近读了其中一本,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尤其喜欢它对某个疾病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讲述,充满了故事性,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疾病的本质。书中在分析某个研究成果时,不仅对其结论进行了详细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其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让我对其可靠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讨论某个医学伦理问题时,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权衡,这种引导性的叙述方式,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知识性、思想性和阅读乐趣于一体的优秀医学著作,值得强烈推荐!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这套《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中的某一本,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对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在讲解某个病症的诊断思路时,它并非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究,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各种辅助检查的解读,层层剥茧,让读者如同亲身参与诊断过程一般。书中对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也极其到位,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有实践中的考量,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在介绍新疗法时,并没有回避其局限性,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既不过度夸大,也不妄加否定,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深度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套《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最近刚好接触到其中一本,虽然我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但里面的内容深入浅出,将一些非常复杂的医学概念讲解得透彻易懂。举个例子,其中对某个罕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描述,摒弃了枯燥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类比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见一斑。而且,书中对某些治疗方案的伦理考量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讨论,更是引人深思,让我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更蕴含着人性的光辉。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大量的临床案例融入其中,通过分析具体的病例,让我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知识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医学的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更清晰的脉络和更深入的理解。这套丛书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无论是医学爱好者还是从业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

这套《国外经典医学名著译丛》着实刷新了我对医学书籍的认知。我最近翻阅其中的一本,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内容呈现上的创新。不同于我以往阅读过的那些教科书式的枯燥叙述,这本书充满了活力和深度。它在介绍某个前沿技术时,并非简单罗列参数,而是将其置于更宏观的医学发展背景下,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书中对某个复杂手术的描述,更是精彩绝伦,仿佛将我置于手术室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的精妙之处,感受到外科医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此外,本书对某些伦理困境的探讨也十分到位,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者责任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医学知识,更被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深深打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