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精准化扶贫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农业高速发展的社会前提下,如何将代表现代化的互联网经济与社会急需要解决的贫困=落后的社会矛盾进行化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课题。《“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研究》立足于在互联网大社会背景下的,如何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旅游进行结合,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
第二章 “互联网+ARPPT”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互联网+ARP:PT”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互联网+ARPPT”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第四节 “互联网+ARPPT”的动力机制
第三章 “互联网+ARPPT”:减贫效应评价
第一节 “互联网+ARPPT”减贫效应分析框架
第二节 “互联网+ARPPT”的多维减贫效应评估
第三节 “互联网+ARPPT”高效减贫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互联网+ARPPT”:益贫模式
第一节 地方现行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第二节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特色及经验启示
第三节 “互联网+RPPT”的益贫模式设计
第五章 “互联网+ARPPT”:益贫保障机制
第一节 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形势和条件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中的突出问题:益贫性不足
第三节 “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的益贫机制
第六章 “互联网+ARPPT”: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节 乡村旅游扶贫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与瓶颈
第三节 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I《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
附录Ⅱ《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汇总表》
附录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附录Ⅳ《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国务院近年相继出台了有关精准扶贫、“互联网+”和乡村旅游扶贫等指导意见,但目前学界将此三者交叉融合研究的专论仍然鲜见。为此,本报告试图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中国命题。经质化研究和经验分析,得到观点、结论或发现如下。
(1)“互联网+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是将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和精准扶贫理念深度融人传统乡村旅游扶贫,以创造扶贫新形态、新业态或形成新航标,最终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净利益的一种全新贫困治理模式。尽管如此,该模式正面临旅游产品低端、同质、缺乏特色和创意,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供不足需,“触网”水平较低,贫困户参与机会与能力欠缺,专业人才匮乏,以及掠夺式发展盛行等问题和困境。
(2)“互联网+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具有较大正效应,主要体现在消除信息贫困、减缓经济贫困、改变文化贫困、减弱能力贫困、遏制权利贫困、降低扶贫成本、提升扶贫效率以及减少农村返贫现象等多个方面。
(3)近年全国各地涌现了多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分不同区域来看,主要有“湖南模式”“湖北模式”“甘肃模式”“贵州模式”和“四川模式”五个大类。从发展方式来看,可归纳分类为红色带动型模式、创意带动型模式、文化特色型模式、景区辐射型模式、通道景观型模式、城郊休闲型模式、农业观光型模式以及养生保健型模式八种。
(4)益贫性不足是现阶段乡村旅游扶贫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对象——贫困村和贫困农民,强化旅游扶贫项目的益贫性和贫困农民参与权,以及健全旅游扶贫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建立乡村旅游扶贫的益贫保障机制。
(5)在寻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遭遇低水平重复建设、生态环保问题突出、启动或营运资金短缺、市场营销策略不佳、信息化程度低、经营管理人力资源不足等阻碍和瓶颈,而破解之策即为通向未来的路径选择。本书的完成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越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颂博士、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王春来博士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宁爱照等课题组成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付梓之际,特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郭君平
2017.9.16
“互联网+”战略背景下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