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3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修訂版) [SIX ARMIES IN NORMANDY: From D-Day to the Liberat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盟軍對諾曼底海灘的進攻是一場幾近完美的勝利,但還是經曆瞭三個月的苦戰纔將德軍在諾曼底的防禦徹底打垮,並解放瞭巴黎。本書對這場戰役進行瞭齣色的、極為獨特的描述,麵對這些戰鬥,讀者們經受著嚴峻的考驗——每個人都會邂逅一個不同民族的觀點。我們通過這種方式瞭解到的東西,就像親身參與美軍傘兵的空降,跟隨加拿大士兵冒著彈雨嚮前推進,陪伴蘇格蘭步兵步行穿過田野,搭乘一輛英軍坦剋對敵發起進攻,投身於德國人在莫爾坦發動的反擊,在波蘭人的指揮下封閉法萊斯包圍圈,作為一名“自由法國”的戰士解放巴黎。本書在*越傳統軍事史的同時,也為二戰中這場重要的戰役勾勒齣瞭一幅生動的畫麵。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乃至人類曆史上規模*為宏大的登陸作戰,它的成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瞭根本性轉摺。參與登陸作戰的有德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波蘭、法國等多國部隊,他們與嚴陣以待的德軍展開瞭長達兩個月的殊死搏鬥。《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5日)》從英美兩國艱難確立作戰計劃講起,獨闢蹊徑地剖析瞭上述六國所麵臨的不同處境和桌麵下的博弈,除瞭緊張的戰鬥場麵,本書還將諾曼底登陸的幕後全麵、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麵前。
[英]約翰·基根(John Keegan),當代*優秀的軍事史傢之一,英國*著名的軍事曆史學傢,倫敦《每日電訊報》防務主編。他還是多部暢銷書的作者,其作品包括《戰爭史》、《一戰史》、《二戰史》等,《戰爭史》曾榮獲達夫·庫珀奬。
小小冰人,從事軍事曆史和世界軍事裝備動嚮研究十餘年,翻譯有《東綫狙擊手》、《黑色雪絨花》、《地獄之門》、《東綫》等多部暢銷書。
從D日到巴黎解放,本書對諾曼底戰役做齣瞭難以被*越的闡述。作為一名軍事曆史學傢,約翰·基根具有指揮官的齣色素質,廣泛結閤瞭對戰略的把握和對戰場人性的洞悉,同時也關注瞭這場戰爭的經驗教訓所預示的東西。——《觀察傢報》
介紹這場規模宏大、情況復雜且充滿危險的登陸作戰以及後續戰鬥的書籍比比皆是,但約翰·基根先生的這本無疑是*齣色的一本。——《華爾街日報》
序章 在入侵區
第一章 第二戰綫的由來
史迪威
魏德邁
艾森豪威爾
莫洛托夫
馬歇爾
布魯剋
濛哥馬利
隆美爾
第二章 “全美國人”與“嘯鷹”
飛行
下降
著陸
集結
行動
1.第505 團第3 營在聖梅爾埃格利斯
2.第505 團第1 營在梅爾德利特河
3.第507 團第2 營在科居尼
4.第506 團第3 營在杜沃橋
5.第502 團第1 營在WXYZ
6.第501 團第3 營在普皮維爾
第三章 趕往南岸的加拿大軍隊
迪耶普:可怕的警告
火力支援
德國守軍
炮擊
前進
登陸
內陸
第四章 蘇格蘭人走廊
德軍裝甲師的戰鬥
進入戰場
瑟堡的陷落
大風暴
“埃普索姆”行動
蘇格蘭勇士
尋找敵人
渡河
第五章 英格蘭義勇騎兵團
策劃一次突破
等待中的裝甲部隊
前進
轟炸
進入通道
“馮·盧剋”戰鬥群
反擊
影響
第六章 德國軍隊的榮譽
突破
巴頓
元首的意誌
列日行動
第七章 波蘭人的戰場
“我這一生中最倒黴的一天”
優柔寡斷的命令
西科爾斯基將軍的旅遊者
會師尚布瓦
狼牙棒
第八章 自由法國
起義
停戰
戴高樂
勒剋萊爾師
解放
尾聲 從大西洋壁壘到鐵幕
附錄
第三章:趕往南岸的加拿大軍隊
美軍傘兵著陸的五個小時後,位於他們空投區東麵35英裏處,加拿大第3師的北岸步兵團在船舶間開始瞭艱難的轉運,這些船隻將他們送過海峽,現在,他們即將踏上法國的海灘。他們從七英裏外的海麵上搭乘步兵登陸艦(LSI)而來,這些經過改裝的海峽間渡輪,在和平時期曾將一批批遊客送至法國。改裝的意思不過是去掉船舷兩側的救生艇,並將吊艇柱換為一種加強型,從而使船隻的左舷和右舷掛滿突擊登陸艇(LCA)。在皇傢海軍手冊中,突擊登陸艇被列為最低級彆的船隻。這種登陸艇由一名海軍軍士擔任操舵的艇長,除瞭可坐35人(一個步兵排)的長凳,艇上彆無他物,一具柴油引擎提供的動力僅能讓登陸艇以10節的速度將這些士兵送上岸。突擊登陸艇的平底觸灘時,艏門跳闆放下,艇上的士兵便看見瞭陸地。此刻,一排排突擊登陸艇沿著母船兩側輕輕碰撞著,陰雲密布的天空下,它們在四英尺高的海浪上顛簸起伏。一些步兵登陸艇(LCI)上,參加突擊的步兵們順著一道帆布滑梯,砰的一聲落在等候著的突擊登陸艇的鋼製底闆上。但大多數士兵背負著重達60磅的裝備,費力而又危險地沿著攀網爬下,他們摸索著立足點,以免不慎跌落後被兩艘船體擠碎或是落入海水中淹死。
北岸步兵團是一個新不倫瑞剋步兵團,來自海岸對麵的愛德華王子島,法國人和蘇格蘭人都曾在那片島嶼定居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幾個當地民兵營進行瞭閤並,這種對業餘當兵的極大熱情有著古老的傳統,在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的英國極為常見,帝國以失意愛國者組成的一道前哨綫,急於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交戰。粗灰呢緊身上衣和結實的帆布綁腿一直是他們的製服,充滿浪漫色彩的本土名稱則成為瞭他們的特徵。沒有任何地方,甚至包括英國的諾丁漢郡——那裏的羅賓漢步兵團早已挺身而齣,為保衛城市而抵抗路易·拿破侖——能擁有比加拿大人更浪漫的稱號:魁北剋跳躍者步兵團、聖剋萊爾邊境居民團、灰色營、馬尼托巴擲彈兵團、阿讓特伊遊騎兵團、梅乾提剋輕步兵團、利斯加步兵團、露易絲公主燧發槍手團、第48高地人團、特米考塔&裏莫斯基團。這些番號的花名冊,讀起來就像是丁尼生(“步兵列隊,列隊!”)而與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毫不相稱。
德皇這個真正的敵人終於齣現時,加拿大對挑戰做齣瞭迴應——“我們立即作齣迴答,”勞裏埃這個法裔加拿大帝國主義者嚮議會宣布,“以英國人迴應使命召喚的經典話語作齣迴答,‘時刻準備著!’”——上述番號的部隊投入到一支新軍隊的熔爐中。加拿大師在1917年奪取瞭維米嶺,由番號不明的營組成的加拿大軍與澳大利亞人一起,贏得瞭1918年鞦季的戰役。但這些人和那些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士兵聯閤的人一樣,都是聯閤帝國忠臣的後代,獨立戰爭後,他們逃離美國,來到安大略省和濱海諸省(從曆史上看,加拿大就是一個拒絕革命的美國),數以韆計的蘇格蘭人因為高地清除運動流離失所,或因為一個“勞動階級帝國”口號的誘惑而離開低地城市,跨越大西洋,大草原上免費土地的夢想深深地吸引瞭英國人和愛爾蘭人。
廣袤土地上齣現瞭一個小黑點,那是一輛牛車,一個女人和一兩個孩子坐在車上,男人驅趕著牲畜……沿著沒有車轍印的道路,他們一天天遠離鐵路綫,隻在夜間停下休息,最後,他們到達瞭目的地,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塊四分之一英裏的土地……他們尋找著,終於發現瞭測量員留下的標記:三個新挖的洞和一個標牌……迎接他們的沒有房屋,沒有榖倉,隻有土地和天空。
這些人創造瞭新的加拿大,修建瞭從東海岸至西海岸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綫,沿著同一條路綫建造起一連串簡陋的村鎮,他們將定居點的邊境擴展至凍土帶的邊緣,可是,貧窮和歧視的刺激使他們離開自己的傢園,自願重新穿上瞭軍裝,他們當中的成韆上萬人在伊普爾(Ypres)周圍的坑塹中或阿拉斯(Arras)長長的丘陵地山坡上為國王喬治而戰死。
還有另一個更為古老的加拿大,她也擁有強大的軍事傳統——這個傳統來自1664年在聖哥達(St Gotthard)擊敗土耳其人的“卡利尼昂-薩利爾斯”團,來自對抗強大的易洛魁部落聯盟的內戰,來自弗蘭特納剋進入英屬北美洲的大膽之旅,來自英國王位繼承戰爭中抗擊英軍、對魁北剋的勝利防禦。但這個傳統的核心及持久因素是一麯挽歌。法裔加拿大人活在濛特卡姆於1759年被沃爾夫擊敗於魁北剋門前的迴憶中,就像1870年維剋托·伊曼紐爾在羅馬的庇亞門打敗瞭教皇的軍隊(法裔加拿大人參加瞭教皇的軍隊),這不僅導緻一個天主教國傢被外國勢力統治,還使其領導人和國民進入到一種自願接受的內部放逐中。在法裔加拿大人的內心深處,從未接受與法國斷絕聯係。但同樣的一點是,法裔加拿大人迴避瞭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關係。他們也拒絕發起革命,通過他們對教會人員、半封建社會的忠誠以及狹隘的省級愛國主義,使自己孤立於他們的徵服者和他們的曆史傢園。
因此,1914年爆發的戰爭使他們的領導人麵臨著一種強烈的睏境。“我記得”是魁北剋省的座右銘,與舊日法國土地及文化相關的迴憶極其豐富,德國8月和9月的入侵在事實和精神上冒犯瞭這種迴憶。在這種情況下,記憶的蛛絲馬跡強大到足以誘使魁北剋的政客和牧師剋服他們對不信神的共和國和新教帝國的厭惡,並鼓勵法裔加拿大人自願從軍。許多人這樣做瞭。法裔加拿大人沒能剋服19世紀60年代自願從軍的衝動,他們組建起大批法國-加拿大民兵營,諸如皇傢山卡賓槍手營、若列特營、聖亞森特營和三河城營等等,這些軍隊構成瞭急劇膨脹的加拿大皇傢武裝力量的核心。但主導著加拿大國防部門的蘇格蘭人和奧拉基長老會教徒固執地認為不應該這樣。他們的決定已將舊有的民兵營解散,並拒絕讓法國人和加拿大人獲得在新組建的營中一同服役的機會。這項決定被推翻時,參與冒險的熱情已然消退,民族主義的煽動者提醒他們的聽眾,“安大略的普魯士人”不僅跟“歐洲的普魯士人”一樣反對法國,而且因為近在身邊,所以會對法裔加拿大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5年前,在一本被我稱作《戰鬥的麵貌》的書中,我開始探尋個體在戰場上的處境。盡管是一名軍事曆史學傢,學術生涯中的同僚也不乏職業軍人,但我並不瞭解一名戰士與敵人遭遇時麵臨的風險、用於平息內心恐懼的辦法或是在“最危險時”控製自己的手段。可是,趨近真相的發現令我深感震驚。我瞭解到恐懼的普遍性,知道瞭威逼利誘在戰鬥中相當常見,最關鍵的是,我獲知瞭男性榮譽在維持士兵決心上的重要性,身邊的戰友會對他是否具備這種榮譽作齣判斷。
不過,盡管我將注意力集中在個體和小群體上,但對大群體獨特性質的認知同樣吸引瞭我,這二者都屬於軍隊。軍隊是各個國傢都有的機構,每支軍隊的宗旨和職權非常相似。但各個軍隊也是其所在社會及其價值觀的一個鏡像: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時刻,它代錶著民族自豪感,或是抵禦國傢恐懼的一道壁壘,甚至是一個國傢最後的象徵;而在其他地方和其他方麵,國傢力量的這種工具被棄用、被忽視、被視為一種最後的手段。在我看來,值得找齣一些事件來證實國傢軍隊的各種不同狀態。我相信自己在1944年的諾曼底戰役中發現瞭要找的東西。我對那片戰場非常熟悉。完全不同的動機激勵著在那裏投入戰鬥的各支軍隊,這一點一直深深地吸引著我。而且,多年來我已對這場戰役的整體曆史和個人迴憶瞭如指掌,因此,接下來的另一種嘗試是從不同的視角去瞭解戰爭及其機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修訂版) [SIX ARMIES IN NORMANDY: From D-Day to the Liberat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