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

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春生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主义
  • 中国改革开放
  • 全球化
  • 政治经济学
  • 发展中国家
  • 转型
  • 比较政治
  • 当代中国
  • 改革
  • 国际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084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00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社会主义史丛书
开本:小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丛书围绕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为主题,在内容上,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突出道路与抉择过程。本丛书系列第一部《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1516—1847)》着重展现“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变动为线索,以生动语言配合名家视角梳理社会主义空想阶段的发展特色;丛书第二部《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1849—1917)》集中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开启拓荒之路;第三部《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1917—1991)》以宏观视角配合精妙点评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由一国到多国的情状与特点;丛书第四部《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1991—2013)》,以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为根基,展现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全新面貌。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率先革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的肇始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第二章 越南和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
第一节 越南和老挝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两次大会与两国革新开放的开启
第三节 经济革新之路
第四节 21世纪越南、老挝革新开放的深化

第三章 古巴和朝鲜的对抗型政权及其困境
第一节 对抗型政权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建立
第二节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期古巴和朝鲜的困境
第三节 21世纪古巴和朝鲜社会主义的革新
第四节 新时期古巴、朝鲜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第四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第一节 世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第五章 社会党国际与社会民主党的新变化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当代变革
第二节 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

第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中共产主义政党的革新
第一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
第二节 苏联东欧地区新兴的共产党

第七章 资本主义国家多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出现
第一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托派社会主义和基金社会主义两种流派的影响

第八章 新兴的民族社会主义也在革新
第一节 民族社会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民族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共产主义政党的革新
第一节 “冷战”后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 尼泊尔共产主义政党的分合变化

第十章 亚非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党国际在亚非拉地区大力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政党
第二节 亚洲一太平洋地区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非洲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出现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民主社会主义风起云涌
结语
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 历史的潮汐与变革的脉络 1978年至2016年,这三十余载是中国乃至世界格局中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一场深刻的、以“社会主义革新”为核心的时代浪潮,自中国大地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与深度,影响、渗透并重塑着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图景。本书《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并非简单罗列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而是致力于剥离表象,深入探究这场革新运动的深层逻辑、内在驱动力及其复杂而多维的演进过程。它将目光聚焦于这场变革如何从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出发,逐渐演变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现象,并考察其在不同文化、政治体制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所激发的独特回应与实践。 本书的叙事起点,并非仅仅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宣言。相反,它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探究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冷战的持续、既有社会主义模式的困境、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与发展诉求,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的周期性危机,都为这场“革新”的孕育提供了土壤。中国自身,在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后,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路径来解决内部的经济停滞与社会矛盾。因此,“革新”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对历史困境的回应,对现实需求的满足,更是对未来方向的探索。 书中,我们首先将深入剖析“社会主义革新”在中国本土的早期实践。这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何逐步瓦解计划经济的坚冰,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并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我们将详细考察农村改革的经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何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艰辛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的兴起、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化,这些标志性的变革如何重塑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面貌。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分析这些改革背后所蕴含的政治逻辑与思想解放,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敢于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现代化道路。 然而,本书的视野绝不止于中国一国。其核心价值在于考察“社会主义革新”如何从一个“地区性”的实验,逐渐扩散并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其经济成就和治理模式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书将详细分析中国经济的崛起,如何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中国模式”的讨论,以及其所引发的关于发展权、国家干预与市场作用的辩论,都将是本书重点关注的对象。 更进一步,本书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革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变异。这包括但不限于: 东欧的转型与挑战: 在苏联解体后,一些东欧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曾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经验,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可能路径。本书将分析这些尝试的成败,以及它们与中国模式的异同。 东南亚的经济奇迹与“亚洲价值”: 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对发展模式的影响。本书将探讨中国经验如何与这些地区的特定国情相结合,形成各自的“发展模式”。 拉美与非洲的探索: 在21世纪初,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由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一股回归左翼执政的潮流。本书将分析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所采取的措施,它们在多大程度上与“社会主义革新”的理念相契合,又在哪些方面形成了新的探索。 在考察这些地区性实践的同时,本书也将深入分析“社会主义革新”对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产生的深远影响。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因素”: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其在国际贸易、投资与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以及其对全球资源配置的重塑,都是“社会主义革新”全球化效应的体现。本书将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参与和塑造着全球化。 意识形态的再辩论: “社会主义革新”的实践,迫使世界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可能性。在经历了20世纪的动荡与变迁后,关于市场与计划、国家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的讨论,在“社会主义革新”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视角。本书将探讨这场意识形态的再辩论,以及它如何影响着全球的政治思潮。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平衡。本书将分析“社会主义革新”如何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它对多边主义、全球治理体系和地区安全格局所带来的影响。 为了深入剖析这些复杂的问题,本书将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理论与视角。我们将梳理大量的原始文献、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式,力求呈现一个立体、客观而深刻的图像。 本书的叙事并非预设某种必然的结局,也非简单的颂扬或批判。相反,它致力于理解历史的复杂性,揭示变革的内在逻辑,并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主义革新”浪潮中的独特经验与教训。我们希望通过对1978-2016这段关键时期的深入梳理与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当代世界格局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视角,并引发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深入思考。这场“社会主义革新”的潮汐,其影响仍在继续,其脉络仍在延展,而本书正是试图捕捉其在过去三十余年间所留下的深刻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足以激发我的好奇心:《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当我翻开它,便被其所描绘的宏大历史画卷所吸引。作者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追踪了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轨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社会主义视为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不断适应、不断革新的动态系统。从1978年那个标志性的年份开始,到2016年,这段时期社会主义经历了怎样的转型?又是如何从区域性的实践,逐渐拓展到更广阔的全球视野?这些问题都在书中得到了精彩的解答。作者不仅仅罗列了事实,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革新”背后的动因,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具体案例的分析,我得以窥见社会主义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多样性。这种“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延伸,更是思想和实践上的融合与碰撞,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评分

读完《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复杂性与辩证性。书中对于1978年至2016年这一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梳理,绝非简单的叙事,而是充满了对内在逻辑和外在影响的细致剖析。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将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抽丝剥茧,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对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策略的对比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发生”。书中对“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让我看到了不同区域性社会主义实践如何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一股全球性的力量。这种拓展,不仅仅是地理范围的扩大,更是理论和实践的深化与丰富。它让我思考,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如何能够保持其生命力,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焕发新的生机。这本书没有回避争议和曲折,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呈现了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成就,使得整个叙述更加真实可信,引人深思。

评分

对于《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这本书,我只能说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社会主义的刻板印象。一直以来,我可能将社会主义简单地等同于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或历史时期的产物,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以1978年至2016年为时间轴,细致地描绘了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与拓展。我尤其被其“革新”的主题所吸引,它并非鼓吹某个单一模式,而是展现了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和创新,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更是让我看到了不同区域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社会主义图景。书中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具象,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亲历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变革时刻,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在追求发展与进步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挑战。

评分

《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挑战了我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更加动态的社会主义世界。作者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了1978年至2016年间,社会主义从区域性的实践,如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思潮和发展模式。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革新”二字的强调。它并非指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进步的过程。这种“革新”体现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道路上,也体现在了它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意味着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案例,而是试图捕捉一种普遍性的趋势,以及这种趋势下所产生的复杂互动。书中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尝试与成就,也认识到了其中所面临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宏大视角和深刻洞察力,让我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可能更多停留在僵化的意识形态或是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上,但《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2016)》却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它描绘了一个动态演变的社会主义图景,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模型,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地区差异而不断调整、创新的复杂实践。从1978年那个充满变革的开端,到2016年全球格局的深刻变迁,这本书细致地梳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探索与调整。它不仅仅是理论的梳理,更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如何吸纳、改造、乃至重塑社会主义的理念,使其服务于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意味着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区域,而是试图展现一种普遍性的力量和趋势,以及由此产生的互动与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够跳出狭隘的认知,去理解社会主义在不同土壤中开花结果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革新”这一概念的强调,它暗示了一种持续的学习、适应和进步,而非一成不变的教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