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學術研究著作。全書的編寫倡導文學本位.並將文學置於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實地描述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曆程,做瞭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考證和論述。各章均有詳細的附注,以介紹各傢觀點:各捲之後又有研修書目.為讀者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綫索。全書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較大的信息量.在齣版後曾經獲得國傢圖書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奬、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奬。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在2005年修訂過一次。此次修訂,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礎之上,在保留原書篇幅及編寫宗旨、指導思想、體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對原書進行的一個中等規模的修訂。主要是對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處予以修正,並審慎地加入瞭新的研究資料和學術成果,保持《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的內容前沿性。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適颱作為高校中文專業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學愛好者。
目錄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論
第一節 高度繁榮的文化及其對詩文的影響
崇文抑武的國策 理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 文以載道說的盛行 印刷業和教育的發達與作傢學術修養的提高 詩文政治功能與議論成分的加強
第二節 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弘揚
憂患意識對文學傢的影響 民族矛盾激化的曆史背景 愛國主題的弘揚
第三節 宋代作傢的性格特徵和審美情趣
儒釋道三傢思想的有機融閤 社會責任感與個性自由的整閤 新型的文人生活態度 審美情趣的轉變
第四節 城市的繁榮與詞的興盛
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繁榮 士大夫的優裕生活與詞的興盛 社會的廣泛需求對詞人創作熱情的刺激
第五節 宋代文學的獨特成就與曆史地位
宋代古文對唐代古文的繼承與發展:文體的多樣化 古文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 整閤風格的變化古文的普及 宋詩對唐詩的因革:題材嚮日常生活傾斜 以平淡為美的美學追求 唐之外又一美學範式的創建 宋詞在詞史上的巔峰地位 遼金詩文的成就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一節宋初的古文和復古思潮
第二節 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
宋初的館閣唱和之風和白體詩風的流行 王禹傅詩中的新氣息
第三節 宋初的晚唐體詩人
專學賈島、姚閤的九僧詩 林逋等隱逸詩人 身份獨異的寇準
第四節 西昆體的盛衰
《西昆酬唱集》的成書 西昆體的藝術特徵 西昆體的盛行 西昆體衰微的原因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第一節 對五代詞風的因革
閑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詞 因循中求變的歐陽修詞
第二節 開拓詞境的嘗試
獨闢蹊徑的範仲淹詞 貼近日常生活的張先詞 嚮詩風靠攏的王安石詞
第三節 柳永詞的新變
慢詞的發展與詞調的豐富 市民情調的錶現與俚俗語言的運用鋪敘與白描 羈旅行役之感與抒情的自我化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第一節 歐陽修的散文、辭賦和四六
歐陽修的文壇領袖地位 歐陽修的文學革新主張 歐陽修對西昆體和太學體的矯正 體裁的完備與功能的加強 平易紆徐的文風
第二節 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
歐陽修詩中的議論及其平易的風格 梅堯臣開拓詩歌題材的嘗 試及其對宋詩藝術的先導作用 蘇舜欽詩的奔放直率風格
第三節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散文簡潔峻切的風格 曾鞏散文平正周詳的風格
第四節 王安石的詩歌
早期詩風的特點 王荊公體及晚年詩風嚮唐詩復歸 王令的詩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遊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薑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緻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麯
第九章 元代詩文
文學史年錶
研修書目
精彩書摘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
歐陽修博學多纔,詩文創作和學術著述都成就卓著,為天下所仰慕。他又是一代名臣,政治上有很高的聲望。他以這雙重身份入主文壇,團結同道,汲引後進。在當時的著名文學傢中,尹洙、梅堯臣、蘇舜欽是他的密友;蘇洵、於安石得到他的引薦;而蘇軾、蘇轍、曾鞏則是他一手識撥的後起之秀。由歐陽修來肩負革新文風的領導責任,正是眾望所歸。
歐陽修倡導的詩文革新在本質上是針對五代文風和宋初西昆體的,可是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都與柳開以來的復古派文論傢有很大的不同。在歐陽修主持文壇以前,以西昆體為代錶的文風已經受到嚴厲的批評。宋f:宗在天聖至慶曆年閫曾三次下詔誡斥浮靡文風,而當時任國子監直講的石介更是對西昆體視若寇仇,他專門寫瞭《怪說》三篇,猛烈攻擊楊億“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刓鎪聖人之經,破碎聖人之言,離析聖人之意”。石介的觀點對太學生的影響很大,於是以太學生為主的青年十子隨之而矯枉過正,競棄西昆體華美密麗之文風,走上瞭險怪艱澀的道路,形成瞭風行一時的“太學體”。“太學體”雖然提倡古文反對駢儷,但其自身怪僻生澀,也不是健康的文風。所以歐陽修在反對西昆體的同時,還必須反對“太學體”。宋仁宗祐二年(1057),歐陽修利用主貢舉的機會,對文風險怪的士子痛加排抑。經過幾年的努力,“太學體”終於銷聲匿跡瞭”。
從柳開、穆修到石介,復古主義的文論都有重道輕文、甚至完全把文學看作道統之附庸的傾嚮。歐陽修則與之不同,他對文與道的關係有瞭全新的認識。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傢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六經之所載,皆人事之切於世者。”(《答李詡第二書》,《歐陽文忠公集》捲四七)其次,歐陽修文道並重,他認為“道純則充於中者實,中充實則發為文者輝光”(《答祖擇之書》,《歐陽文忠公集》捲六八)。又認為“其言之所載者大且文,則其傳也彰;言之所載者不文而又小,則其傳也不彰”(《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歐陽文忠公集》捲六七)。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古人之學者非一傢,其為道雖同,言語文章,未嘗相似。”(《與樂秀纔書》,《歐陽文忠公集》捲六九)這種文道並重的思想有兩重意義:一是把文學看得與道同樣重要,二是把文學的藝術形式看得與思想內容同樣重要,這無疑大大地提高瞭文學的地位。柳開等人以韓愈相號召,主要著眼於其道統,而歐陽修卻重於繼承韓愈的文學傳統。
歐陽修自幼喜愛韓文,後來寫作古文也以韓、柳為學習典範,但他並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韓文文從字順的一麵,對韓、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險深奧傾嚮則棄而不取。他說:“盂、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見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元豐類稿》捲一六)同時,歐陽修對駢體文的藝術成就並不一概否定,對楊億等人的“雄文博學,筆力有馀”(《六一詩話》)也頗為贊賞。
這樣,歐陽修在理論上既糾正瞭柳開、石介文論的偏頗,又矯正瞭韓、柳古文的某些缺點,從而為北宋的詩文革新建立瞭正確的指導思想,也為宋代古文的發展開闢瞭廣闊的前景。
歐陽修早年為瞭應試,對駢儷之文下過很深的功夫,同時也認真研讀韓文,為日後的古文寫作打好瞭基礎。他在洛陽結識尹洙後,便有意識地嚮尹學習簡潔謹嚴的古文手法,並以古文為主要的文體進行寫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樣化。歐陽修對待寫作的態度極為嚴肅,往往反復修改纔定稿。深厚的學養和辛勤的實踐使他的散文創作取得瞭卓越的成就。
歐陽修的古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他的有些議論文直接關係到當時的政治鬥爭,例如早年所作的《與高司諫書》,揭露、批評高若訥在政治上見風使舵的卑劣行為,是非分明,義正詞嚴,充滿著政治激情。又如慶曆年間所作的《朋黨論》,針對保守勢力誣衊範仲淹等人結為朋黨的言論,旗幟鮮明地提齣“小人無朋,唯君子則有之”的論點,有力地駁斥瞭政敵的謬論,顯示瞭革新者的凜然正氣和過人膽識。這一類文章具有積極的實質性內容,是古文的實際功用和藝術價值有機結閤的典範。歐陽修另有一類議論文與現實政治並無直接關係,但錶達瞭作者對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記》中的一些序論,對五代的曆史教訓進行總結,並鮮明地錶達瞭作者的褒貶,以及國傢興亡在於人事而非天命的曆史觀。又如他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對友人的文學業績進行評述,而且抒寫瞭對死生離閤、盛衰成敗的人生遭際的感慨,絕非為文而文之作。
……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 第三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