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蕴藏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魏晋风流、诗文趣味,表达了古人对心灵自由放逸的求索。中国古代名园的遗迹,留存至今的不足十之一二。幸而我们可以通过古人那些美得无以复加的园林诗歌,再现那烟雨迷蒙中的黛瓦粉垣,绿水掩映着的小亭曲廊,月亮门前的幽深石径,以及那小桥流水上结着闲愁的女子,领略中华文明的别样情趣与魅力。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薛保勤,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读悟天下》《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青春的备忘》《送你一个长安》《给灵魂一个天堂》。有两部作品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一部作品荣获柳青文学奖。
李浩,长江学者,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王水照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唐代文学研究》主编、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董雁,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研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清代南北园林演剧消长与南北戏曲嬗变》《晚明文人园林观演剧活动及其戏曲史意义》《江南园林雅集与晚明戏曲的繁荣》等中国园林文化方面的科研论文多篇。
精彩书摘
《诗说中国 园林卷:明月松间》:
在古人心目中,能够通天地人神者,方有资格为王,这对确立及维系王权至关重要。拥有灵台,意味着拥有了通天手段,从而也就获得了为王的资格。在中国历史上,为了让政权获得合法的依据和象征,哪怕是只有金瓯一片,甚至朝不保夕的小王朝,只要有可能,也必定要设立“钦天监”,以示正统在兹。
掌握通天手段以求为王,关键的一步是要获知“天命”,所谓“顺天应命”“奉天承运”等即是此意。那么姬昌“犯上作乱”私自赶建灵台之后,对周的“天命”有无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八百诸侯会孟津”的故事。
姬昌死后,商王朝内外交困,由周灭商,改朝换代的格局已经形成,当时八百诸侯拥兵谋反,公然宣称要推翻商朝。兹事体大,需要有知天命之人出来领导。那么,这个知天命之人是谁?正是姬昌的儿子姬发。
八百诸侯,没有人知道天命,只有姬发一人知道。原因很简单,虽然他只是诸侯身份,但他绝对与众不同,他已拥有了通天手段——姬昌赶工建造的灵台,正屹立在周原高地之上;周室的巫觋正在灵台上观祲象、察时变,预告着天命的转移。
这番庄严神秘的景象,在当时八百诸侯心目中,无疑象征着一个新的强大政权已在西部崛起,殷纣对通天手段的垄断已被打破,因而他的统治正在日益失去其合法性,不可避免地从动摇走向崩溃。
了解了灵台的性质与功能,就可以对姬昌“经始灵台”的动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当时姬昌据有周原之地,继承父祖之业,趁殷商衰败之机,积极实施久已有之的“翦商”宏图,以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因此,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使自己的王权神圣化,是姬昌最迫切需要的。
能满足姬昌这个需要的,当然是人们对于天神的敬畏与信仰,以及体现这种敬畏与信仰的制度设施——灵台。由灵台而树立起来的服膺天命的思想,成为周人征服商朝的有力武器,从而向天下宣告一个由周人主宰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对应于灵台的,还有灵沼。据刘向《新序》卷五记载:“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这说明,取土而成灵沼,堆高而成灵台,灵沼应该在灵台之下。高处的灵台和低处的灵沼,象征着古人心目中的神山和神水。后世园林中,山与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其雏形大抵就来自上古时期的灵台和灵沼。
在上古时代,人们还不能科学地去理解山水,认为它神秘莫测,并怀着敬畏的心理加以崇拜。山是体量最大的自然物,它高入云霄,仿佛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以那时被人们想象为神仙的居所。而水则被认为是万物中最为薄弱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漂浮在上面,蓬莱仙山四周三万里弱水环绕,山上居住着仙人,它遥不可及,仙人只有驾着飞龙才能渡越弱水,抵达仙山。
……
诗说中国 园林卷:明月松间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