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德語文學大師典藏:黑塞詩選》:黑塞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zuii後的一個騎士”。黑塞的詩有很多充滿瞭浪漫氣息,從他的zuii初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齣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本書稿從黑塞各個時期的詩作中選譯瞭100餘首,較為全麵地展現瞭黑塞作為一名詩人的創作成就。
“德國文學大師典藏”收錄德國文學史上zuii著名的五位作傢的作品,包括裏爾剋唯yi的小說《布裏格手記》、代錶作《新詩集》;特拉剋爾的代錶作《夢中的塞巴斯蒂安》,荷爾德林zuii重要的作品《追憶》;德國浪漫派代錶人物諾瓦利斯的《夜頌》;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唯yi能夠代錶“古老的、真正的、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作傢黑塞的詩集《黑塞詩選》等。
作者簡介
作者:黑塞,德國作傢。1923年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黑塞的詩充滿瞭浪漫氣息,從他zuii初的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齣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以緻後來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zuii後一個騎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特》《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遊戲》《悉達多》等。
譯者:林剋,1958年4月生於四川南充。先後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語係和北京大學西語係。主要從事德語詩歌翻譯。主要譯著有:《死論》《愛的秩序》《杜伊諾哀歌》《夢中的塞巴斯蒂安》《追憶》。
精彩書評
黑塞代錶瞭一個古老的、真正的、純粹的、精神上的德國。
——(德)托馬斯·曼
“這裏安息著抒情詩人H.。他作為詩人雖未獲得承認,可是作為先前作傢卻被估價過高。”
——黑塞給自己草擬的“墓誌銘”
目錄
孤獨者的音樂
花 枝
日子多麼沉重……
黃昏的白玫瑰
被驅逐者
有時候
目 標
阿爾卑斯山口
埃及雕像陳列館
旅行的藝術
蝴 蝶
獻給荷爾德林的頌歌
關 聯
愛 情
九月的哀歌
失 眠
春 日
小小的停歇
入 睡
美好的時辰
莊嚴的黃昏麯
節慶後迴傢
花 枝
村莊的傍晚
自 白
傳 說
夜裏的恐懼
一切死亡
截枝的橡樹
漸漸枯萎的玫瑰
懷 念
枯 葉
聽巴赫的托卡塔
救世主
後期詩集
悲 哀
速 寫
晚鞦的浪遊者
日本的一個森林峽榖裏被風雨浸蝕的古代佛像
竪起的手指———為威廉·貢德特而作
路易斯·蘇特
一根枯枝嘎嘎作響(第一稿)
一根枯枝嘎嘎作響(第三稿)
詩歌全集
奧德賽———在裏窩那
菲耶索萊
聖母之歌
“夏天的高峰已被跨越”
太遲瞭
柔和的草地
亞洲之旅(組詩節譯)
醜惡的時代
鄉村墓園
博伽梵歌
寫給孩子們
姑娘坐在傢裏歌唱
一九一五年春天
孤 獨
虔 敬
懷念母親
石 竹
進入孤獨之路
鞦 天
初 雪
剋蘭索爾緻埃迪特
雪中的流浪者
剋蘭索爾緻“影子”
獻 身
酒鬼赫爾曼對施洗約翰擺談
荒原狼
浪蕩者
伊甸園之夢
緻印度詩人伐緻嗬利
終 結
情 欲
懷念剋蘭索爾的夏天
村莊的傍晚
耶穌受難日
夏天老瞭……
沉 思
漢 字
最後一個玩玻璃珠遊戲的人
一個十二月的早晨
一個老莊園的夏日正午
迴 憶
寫到沙灘上
傍晚的夢想
鞦 雨
憂怨與安慰
老人和他的手
德文版編後記
精彩書摘
花枝
總是來迴抖動
花枝掙紮於風中,
總是上下求索
我的心像一個孩童
在明亮與昏暗的日子之間,
在企求與放棄之間。
直到花朵飄零,
枝條上果實飽滿,
直到厭倦瞭童年,
這顆心歸於平靜
並錶白:這總不消停的生命遊戲
絕非枉然,滿是歡喜。
黃昏的白玫瑰
憂傷的你把你的臉
靠在葉片上,沉溺於死亡,
讓蒼白的夢兒飄散,
呼吸著幽靈般的光。
可是深情如歌聲
映著最後的微光
還有個夜晚,房間裏一陣陣
飄過你迷人的芳香。
你那渺小的靈魂
怯生生追求無名者,
她微笑,她在我心中
死去,玫瑰妹妹。
獻給荷爾德林的頌歌
我早年的朋友,滿懷感激我迴歸你
有時在日暮黃昏,當丁香花叢
當漸漸入眠的花園
隻有流泉潺潺沉吟。
沒人識得你,哦朋友,晚近的時代
早已遠離希臘沉靜的魔法,
沒有祈禱和神靈
民眾在塵土中清醒地漫遊。
但隱秘的盟友,那些深情的沉醉者,
神曾經撞擊他們渴望的靈魂,
為它們至今飄蕩著
你那神聖的竪琴的歌聲。
我們懷著渴慕,白晝使我們疲憊,
轉嚮你的頌歌仙境般的夜晚,
歌聲那飄拂的羽翼
以金色的夢蔭蔽我們。
啊,愈加熾烈地燃起,當歌聲令我們銷魂,
愈加痛苦地燃起我們永恒的鄉愁,
嚮著希臘人的神廟
嚮著遠古那極樂的國度。
……
前言/序言
德文版編後記
赫爾曼·黑塞的一個筆記本保存至今,那是他在博登湖畔做自由作傢的最初幾年所使用的,裏麵記錄瞭他對形形色色的題材的觀察、想法和思考。其中也有剛好三十歲的作傢給自己草擬的一個“文學傢墓誌銘”:“這裏安息著抒情詩人H.。他作為詩人雖未獲得承認,可是作為消遣作傢卻被估價過高。”在1909年緻朋友格赫普(《簡單主義》的編輯)的一封信中他又寫道:“令我高興的是您喜歡我的詩歌。它們也是我最喜歡的,雖然愚蠢的讀者更抬舉我的小說,但是一首好詩比三部小說更討我喜歡。”
這些錶述頗為獨特,很早就錶明瞭黑塞自己的寫作動力與讀者的期待之間的落差,讀者偏愛敘事文學之平淡和敘述的廣度,而非詩歌之濃厚與抒情詩濃縮的錶述,或許也因為在散文中主觀的東西似乎被一個虛構故事的情節抵消瞭,變得客觀瞭。可是在黑塞看來,一切寫作,尤其他的抒情詩,首先是某種完全個人的和私密的東西,即“世界在單個的自我中的反映,自我對世界的迴應,是一種完全被意識到的孤獨化之悲訴、沉思和遊戲”。
在詩歌創作的第一個突發階段他壓根兒就沒有考慮讀者。他得首先弄懂自己,以便吸收他所經曆的東西,而他並未拘束於彆人的標準:“人們寫抒情詩是為自己而並未想到讀者”,早在1902年4月的一封信中他便寫道:“但是,除非對作品的讀者圈有一定的想象,而且清楚可以用什麼手段去施加影響,人們纔能寫小說。”1918年他還在一篇有關抒情詩的文章中如此聲明:“詩歌就其形成而言乃是一種宣泄、一種呼喚、一種吼叫、一種呻吟、一種姿態、體驗中的靈魂的一種反應,靈魂嘗試以此反應來擺脫某種激憤、某種經曆,或者對此有所瞭解。在這個最原始和最重要的功能上,任何一首詩都是無從評價的。譬如人的夜夢,誰會去評價它們的美學價值呢?”
首先以韻律和鏇律的方式梳理並錶達自己的印象,這對黑塞而言乃是最近便的駕馭形式。在他看來,詩句是“靈魂的舞步”,是有療效的“願景和符咒”。而詩句是否同時在藝術上取得成功,因此也具有超個人的價值,則是次要的。因此,如他所言,“寫拙劣的詩大概比讀最優美的詩更令人愉快”。因為哪怕拙劣的詩也“使痛苦融化”,痛苦甚至還可以“通過最不通順的揚抑格音步無比舒暢地流走”。
黑塞於世紀之交作為抒情詩人齣場,1962年夏天,他的終身事業也正是以詩歌降下帷幕。在這60年中他寫瞭大約1400首詩,其中800來首分彆收入他的15本不同的詩集中,從1899年的《浪漫歌謠》到1961年的選集《階梯》。這些詩歌絕大部分有一種共同的需求:將隱藏在日常生活的不和諧之後的範式和秩序揭示並記錄下來,好以此抵抗這種趨勢,即越來越新的刺激及轟動事件將其淹沒和湮滅。
在黑塞的繪畫嘗試中,水彩畫離不開技藝,同樣,在他的寫作上詩歌也離不開技藝,正是技藝使他有可能完全即興地描述任何時候打動他的東西。作麯傢先是有突發念頭和主鏇律,然後給它們配上具有交響效果的管弦樂,使之變化和展開。在黑塞看來,他的抒情詩與此相同,其題材不久之後再現於短篇和長篇小說中,他以敘事手法使這些題材變得豐富並將其插入情節演變之中。黑塞先以歌謠的形式給他的詩定下主導鏇律,然後在散文中多聲部地為該鏇律配器。所以,個彆的詩———如果不是整個詩歌係列———可以被證實為他的大多數小說的引子,諸如詩篇《盧盧》之於《竊聽者》,詩篇《伊麗莎白》之於《卡門青特》和《格特魯德》,詩歌《流浪者》之於《剋努爾普》,詩歌《畫傢》之於《剋蘭索爾》,《通嚮內心之路》之於《西達爾塔》,《危機》係列之於《荒原狼》,《年輕的約瑟夫·剋內希特的哲理詩》之於《玻璃珠遊戲》。
黑塞的詩通常都是完全自然地即興産生的,這一點人們可以特彆清楚地從詩的前幾行讀齣來。開篇大多是一些簡單的感官感覺,它們點燃瞭詩人的錶達欲望。一些觀察如下:
“山坡上杜鵑花綻放,染料木瞪視著褐色的榆樹……”
“花園憂傷,雨點清涼地落入花叢……”
“已有枯葉的濃厚氣味,莊稼地空蕩蕩沒有目光……”“
奇異,在霧中漫遊……”
“暴雨滂沱而狂放,啜泣並澆嚮大地……”
眠息在這類印象和畫麵中的含義隨即以某種方式被轉換成語言,於是復述齣來的不僅有可見之物,而且有鏇律和隱喻:“比喻要為我照亮一切——凡是一度觸動我的感覺的,也就是我始終活生生地感受到的那個無限者和整一者之一切。”因為對黑塞而言,詩歌是“將一次性之物轉化成永恒物的比喻”,是通過有韻律的錶達之魔術將偶然之物提煉成有價值之物。在所有這些特性上——尤其是音樂特性,因此,抒情詩這個詞(Lyrik)也正是從希臘語對古琴的稱謂(Leier)派生齣來的——黑塞的詩與古典的定義有著準確得驚人的吻閤,該定義將詩理解為“韻文的原型和最主觀的種類”,理解為“對心靈事件的直接刻畫,同時經曆被提升為普適的和象徵的東西”。(語齣格羅·封·維爾帕特)
在黑塞看來,他的詩歌前幾行是最重要的,無論是一時衝動的呻吟、經曆,還是觀察。“寫完之後,在修改和審定所記下的文字時,纔會有意識地按照規則繼續工作”,1940年他給一個女讀者寫道:“在音樂傢那裏經常齣現例如這種情況,他們有一個音樂上的突發念頭,而以音符將其記錄下來好像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們必須藉助於規則來對付難題。單靠勤奮做不齣任何藝術。與此相反,這一點恰恰使業餘愛好者有彆於藝術傢:業餘愛好者大多已滿足於最初的突發念頭,他害怕語言上和韻律上的通讀修訂。相反,把自己的作品做得盡善盡美,這對真正的藝術傢是一大樂事,盡管這樣會要求反復更改。”
從黑塞的手稿可以看齣,在寫詩這件事上他最不滿足並對自己最挑剔,同他的散文相反,他的詩稿上修改和刪除比比皆是,甚至有許多新的文本,直到最終在幸運的情況下達到那種輕盈和鏇律感,二者似乎不再是“做齣來的”,而是有機地自發形成的。例如“伊麗莎白”詩篇的第二部分,在寫給他的詩歌的第一位編者的信中(1901.7.30),他談到這些詩的産生:“《像一朵白雲》一詩令您滿意,這讓我心中歡喜。當時是夏天,我在盧塞恩湖上蕩舟,我常常在一些孤獨的日子甚至長達數周隨興漫遊於湖上。而且我總是喜歡輕輕歌唱,時而是一些無意義的詞語,時而意大利語,時而流行小調,時而押韻的瞬間幻想。於是在看見一朵夏天的美麗雲彩時那首歌便從我的嘴唇滑瞭齣來,大概沒有一個詞是我‘製作的'。我半是無意識地哼瞭兩三遍,最後我纔開始注意歌詞,然後我在傢中把歌詞記下來瞭。我的詩歌大多是這樣産生的,但沒有一首像這首一樣得來全不費工夫。”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內容變得復雜,這樣毫無拘束的即興禮物也越來越稀少。
以二次大戰中創作的《吹笛》為例,黑塞也提瞭他的詩歌的另一種煞費苦心的産生形式。在1940年4月寫給他最小的兒子馬丁的一封信中,他對此做瞭描述:
德語文學大師典藏:黑塞詩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