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采访到成书,历时两年余。为了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张宗宪先生及其家人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我们还采访了数位与张宗宪先生密切交往的友人及业内专家。此外,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富比、佳士得等机构也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
本书采用了大量老照片和高清器物图片,设计精美;选用特定纸张全彩印刷,圆脊布面精装加护封,印有张宗宪先生亲笔签名,以期给读者还原式的呈现,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讲述了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的传奇故事。这是“嘉德文库”的重要出版项目,我们希望这本书既平实可信,又能生动地再现张宗宪先生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从雕刻名匠张楫如,到古董商张仲英,再到中国及世界古董界和拍卖界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张宗宪家族的历史与文物艺术品有着深厚的渊源。
而张宗宪所经历的时代,恰逢中国历史急剧动荡变迁。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古玩收藏界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不仅鲜活生动,而且神奇隐秘。
张宗宪驰骋全球拍卖场,“NO.*”的拍卖号牌不是凭空举起来的。无论是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还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张宗宪先生不仅言传身教、而且大施援手。可以说,没有张宗宪先生的专业*领和商业推动,就没有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今天。
成功闯荡海内外收藏江湖数十年,张宗宪先生自有别具一格的人生进退和极其珍贵的回忆评说。分享这大大小小的精彩往事,追忆那纷纷纭纭的故旧伊人,除了这位“罗伯特·张”,谁还能有如此独特的话语权?
作者简介
嘉德艺术中心编著
李昶伟执笔
精彩书评
“因为有他(张宗宪)的鼎力协助,香港才能发展成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朱汤生(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
“他(张宗宪)这样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呼风唤雨这么多年的大行家,很多年都没有再出现第二个。”——林华田(佳士得前亚洲区主席)
“张宗宪几乎一生都在为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而孜孜努力。”——赵榆(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目录
第一章 家族纪事
1.竹刻名家张楫如
2.“张四官”张仲英
3.童年的记忆
第二章 民国往事
1.民国上海古玩那些事
2.见过的大人物
3.“常客”仇焱之
第三章 初涉商海
1.战时生活和最初的“生意”
2.“花花公子”学生意
3.跑单帮的日子
第四章 香港风云
1.初到香港
2.两个贵人
3.永元行
4.又见仇焱之
第五章 古董经纪人“罗伯特·张”
1.第一次去英国看拍卖
2.中国古玩行里的“犹太人”
3.助苏富比、佳士得人港
4.“罗伯特.张”的拍场秘籍
第六章 纵横内地拍场
1.“港商”归来
2.小试牛刀“朵云轩”
3.嘉德首拍的1号牌
4.“1号先生”的拍场风采
5.结缘上海博物馆
第七章 启蒙之德,提携之功
1.内地拍卖业的导师
2.给市场以信心的人
第八章 平生收藏所得
1.云海阁藏瓷
2.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3.张宗宪书画专场
4.从掐丝珐琅器到玉器
第九章 收藏之道
1.收藏经
2.修炼法
3.勤力功
4.生意经
5.人情账
不老的江湖
后记
附录
精彩书摘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
张宗宪出生在上海大境路(即南市华界老城厢的西北部,现在已经划归了黄浦区),他小的时候那里还叫“九亩地”。现在临近东青莲街尽头的地方,曾有过一座建于明代的青莲庵;清嘉庆年问,在青莲庵东南是一个演武场,占地约九亩,“九亩地”由此得名。清末,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戏园“丹桂茶园”也在这个地方。张宗宪小的时候,整个这一片石库门民居叫“开明里”。民国十七年,开明地产股份公司在这里建起大片新式里弄房屋。至今张宗宪还有很深的印象:一个弄堂里面有好多家,弄堂中间都有一道马路出口,叫里弄,是上海老城厢最典型的旧式里弄之一。
老房子有黑色的大门,走进去就到了一个小天井,后面客厅里总是有三四个红木凳子。两边有茶几,最里面有个长几。墙上挂了几张画。沿着木头楼悌可以走到二楼和三楼,当时他们一家老小都住在这里。
母亲不识字,每天都忙于家务和照顾孩子。张宗宪在家中排行老三。他们兄妹都是“永”字辈,上有大姐张永娥和二哥张永芳,下面有妹妹张永珍和弟弟张宗儒。在张宗宪和妹妹之间,本来还有老四、老五,但都夭折了。那时生活和医疗水平不高,麻疹、天花,甚至只是腹泻,都可能夺走一个孩子的脆弱生命。为了好养活,民间的一种习俗就是给孩子取个听起来不那么娇贵的小名。他们五个孩子也都取了这样的名字,姐姐叫“毛毛”,哥哥“和尚”,妹妹“小毛头”和弟弟“老虎”。张宗宪小名“三囡”,本名张永元,宗宪是他的字。到香港后,他的大名才改成了张宗宪。在香港,记得他的本名和小名的人极少,唯有仇焱之始终叫他“三囡”。张宗宪在香港古董店的商号则取自其本名,称为“永元行”。
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张家也算温饱无忧,父亲经营古董店算是不错的营生。当时的乡下人勉强糊口都不易,家里恐怕连盏灯都没有。张宗宪记得那时家里用的是5瓦的灯泡,灯光昏黄朦胧,勉强看得清东西。
家里兄弟姐妹那么多,小时候的张宗宪是最淘气的一个。到了上学年纪,父亲就想把他送进创办于1911年的万竹小学。面试那天,他对老师的问题一概答非所问,最后没有被录取。家人又准备将他送到养正小学,他小小年纪居然主意很大,自作主张地跟着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去旦华小学入读了。张宗宪记得,他每天早上几个铜板买一个饭团,糯米饭里夹油条,一边吃一边去上学;晚上回来吃一点点心就睡觉了。学校离家近,不管刮风下雨,一年四季走的都是那条石子路。
如果没有按时放学回家,他准是犯错误被留在学校里了。当时的小学课业评价分超、优、中、可、劣五等。他的报告单上永远都是“可”“中下”。成绩报告单回去怎么给父亲交代呢?调皮胆大的张宗宪想了个办法,用假冒的图章盖上去,“可”改成“中上”,“中”改成“优”。结果运气不好,遇上一场大雨把改的成绩单全洇了。父亲看到这个“乌炯瘴气”的成绩单,气得拿起鸡毛掸子就打。
打骂并不管用,张宗宪仍然是家里孩子中最不肯念书的一个。当时父亲在英租界开店,日夜忙碌。家里住的南市地处偏僻,他只记得每个礼拜天,就跟哥哥一起到市里父亲的店里住一个晚上。张宗宪小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古董店生意有多大,八九岁的他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他哪里想得到,自己以后也会在古董行当打拼一生呢。
如今,在张园的厅堂中,张宗宪郑重地敬奉着父亲和母亲的照片。对他而言,父亲是他古董生涯巾的第一位老师,是真正的引路人。当时他只身一人在香港打拼,身在上海的父亲“远程”指导,恨不得把一辈子的经验都传授给儿子。也许父亲不会想到,这个最调皮、让他伤透脑筋的儿子,竟然最终继承了他的事业,并且走得更远。
……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