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於醫療改革領域分級診療的研究專著。雖然分級診療製度的改革探索已經起步,但改革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還沒有清晰、一緻的答案。有必要及時總結分級診療製度改革試點工作的經驗教訓,並結閤國際經驗,綜閤施策,標本兼治,推動分級診療改革深化。本書試圖從“三醫聯動”的宏觀視角齣發,通過係統化研究,明確分級診療的整體戰略和核心目標,對關鍵環節、重點問題提齣有針對性的一攬子政策建議,為推進中國醫療服務係統改革提供決策支持,助力分級診療目標的實現。
社會發展研究部的主要職責是研究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相關社會政策的改革與發展,包括社會保障、收入分配、人口與就業、公共服務體製改革、社會治理,以及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課題組是針對推進分級診療課題而成立的研究小組。
上?篇
總報告
完善分級診療製度研究報告 3
一、分級診療的內涵、意義和製度基礎 3
二、中國分級診療狀況及其影響 8
三、抓住關鍵問題,穩步推進分級診療 13
分報告一
我國分級診療演變曆程迴顧 23
第一階段:需求抑製下較為嚴格的分級診療
(1949年至20世紀70年代末) 23
第二階段:在需求釋放和保障政策變化下逐步走嚮自由就診
(20世紀80年代初至2003年) 28
第三階段:試圖建立分級診療體係,但總體上沒有大的改變
(2003~2015年) 34
第四階段:2015年以後,把分級診療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抓手,
推進力度開始加大 46
分報告二
我國分級診療的地方實踐 48
一、地方實踐的主要做法 48
二、對地方探索的評述 68
分報告三
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與分級診療 75
一、分級診療對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的基本要求 75
二、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的缺陷及對分級診療的影響和
診療格局現狀 76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變革及其反思 82
四、改革方嚮和政策舉措建議 91
分報告四
醫療保障製度和分級診療 100
一、醫保製度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 100
二、中國相關改革進展和主要問題 105
三、改革思路 110
下?篇
日本、英國、德國、泰國和美國分級醫療係統中的
“轉診和接診”製度
背景和概要 119
前?言 122
背景:醫療衛生係統獨特性與通用模型 126
一、國傢特色和醫療衛生係統 126
二、分級醫療簡史 129
三、改革者的醫療衛生係統模型 131
四、醫療的鐵三角 134
日本的醫療衛生係統 136
一、分級醫療、轉診和接診的曆史 136
二、總體挑戰和當前改革 137
三、當前轉診和接診改革 145
英國的醫療衛生係統 146
一、分級醫療、轉診和接診的曆史 146
二、總體挑戰和當前改革 147
三、當前轉診和接診改革 158
德國的醫療衛生係統 159
一、分級醫療、轉診和接診的曆史 159
二、總體挑戰和當前改革 160
三、當前轉診和接診改革 169
泰國的醫療衛生係統 171
一、分級醫療、轉診和接診的曆史 171
二、總體挑戰和當前改革 173
三、當前轉診和接診改革 181
美國的醫療衛生係統 182
一、分級診療、轉診和接診的曆史 182
二、總體挑戰和當前改革 184
三、當前轉診和接診改革 201
美國“管理式醫療”“健康維護組織”和“健康計劃”的方法 202
一、管理式醫療背景下關於轉診和接診的重要考慮 206
二、結閤按人頭服務製采用基本醫療來分配資源 206
三、醫生中與按人頭服務製風險有關的分配和激勵機製 208
四、守門人與授權 209
五、支持轉診和接診的信息 211
六、總結 213
五個國傢轉診和接診模式的特點及經驗啓示 214
一、特點 214
二、經驗啓示 216
關於中國醫療改革的政策思考:有關轉診與接診 220
一、中國現行住院治療體係 220
二、政策建議 222
緻?謝 226
參考文獻 227
醫療的鐵三角
由於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對新的臨床科學創新進行響應,患者也在瞭解這些新的模式並尋求滿足其醫療需求的模式。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具有某些“轉診和接診”特徵的醫療衛生係統。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當我們追求實現高質量、易獲得且所有人負擔得起的醫療的三大目標時,醫療衛生係統在設計層麵具有獨特的約束性。與任何其他服務不同,醫療衛生服務是一種獨特的、有限的資源,消費者應予以高度重視。
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無論是好或壞,具有高度的效價,因此患者想要避免不良健康狀況並實現或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基於患者的支付能力,患者常常會為自己和親人支齣大量資金,以避免患病和尋求健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很高。有些人認為(見下文)這種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患者享受醫療衛生服務的機會可以增加,但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可能是無限的,因此永遠不能真正得到滿足。
醫療衛生存在風險。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診斷時可能受到傷害。我們要求醫生遵循倫理原則,不僅追求使患者受益,促進患者健康,而且還要求“不傷害”(無邪惡行為):時刻謹記不要傷害患者以求治好患者疾病。患者需要安全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我們可以稱之為“質量”醫療。對於患者個體和整個社會來說,醫療衛生可能價格高昂。如果從人群或社會層麵考慮,醫療衛生的成本非常顯著。我們對比瞭各國的國民生産總值中用於醫療衛生投入的百分比,然後衡量這些投資的迴報率,例如平均預期壽命,每韆個新生嬰兒的一歲生存率等。我們稱之為第三維度,即醫療衛生的“成本”或效率。
隨著國傢的經濟增長,其在醫療衛生方麵的投資通常也在增加。(Welzel,2013)隨著醫療成本的上升和醫療衛生投入占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的增加,國傢試圖在減少醫療費用(整體和患者個體)與提高質量和增加可及性等互為競爭的目標之間尋求平衡。William Kissick在《醫療的睏境:無限需求與有限資源》(Kissick,1994)中介紹瞭“鐵三角”概念,用於醫療衛生的三個競爭目標:可及性、成本和質量。他認為,由於對醫療的需求是無限的,而資源是有限的,任何醫療衛生係統結構或政策都難以同時實現全部三個目標,即使不是不可能。他的結論是,任何兩個目標都是可以實現的,但很難實現全部三個目標,雖然不是不可能。
如果我們接受Kissick的鐵三角理論,這就對醫療衛生係統改革者提齣瞭一個巨大的政策挑戰:轉診和接診。如果我們尋求增加或製定關於“轉診和接診”的政策,我們這樣做就是為瞭在成本、質量或可及性之間服務於某些選定的目標。也許我們尋求的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專科醫療可及性;這是一個閤理目標,前提是專科醫生可獲得專科培訓、診斷和治療。但是,當我們將轉診和接診的使用率增加到影響專科醫療費用時,就可能無法同時控製增加的醫療費用。相反,鐵三角概念錶明我們可以設法降低成本,同時增加對專科醫療的使用:明智和謹慎地使用這種“更高”水平和更昂貴的服務。但是,壓縮或控製專科醫療轉診的係統可能會乾擾到係統的整體醫療質量:已經做齣的一些轉診決定並不是將患者轉嚮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是鐵三角概念給改革者帶來的挑戰。Kissick的概念當然不是絕對的:三重目標可以實現。但他的觀點是有力而簡單的:同時實現所有三個目標是特彆具有挑戰性的。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在討論醫療政策,更是在觸及社會公平與資源分配的深層議題。分級診療,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讓小病在基層看,大病去醫院,它更關乎醫療資源的均衡布局,關乎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在獲取優質醫療服務時的權利平等。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探討“經驗”這個部分的。中國的醫療體係復雜而龐大,各地的發展水平差異巨大,那麼那些被收錄進來的“經驗”,是否真正具有普適性?它們是如何提煉齣來的?是否充分考慮瞭不同地區的人文、經濟、地理等因素?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打破常規、富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而不是那些韆篇一律、照本宣科的套路。同時,對於“問題”的剖析,我希望它能足夠尖銳,不迴避矛盾,直麵那些阻礙分級診療深入推進的體製機製障礙,比如醫保支付方式如何改革纔能更好地支持分級診療,醫護人員的激勵機製如何設計纔能讓他們更願意紮根基層,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轉診和協同機製,避免患者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跑空”或“被推諉”。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觀感受,是它試圖勾勒齣一幅關於中國醫療體係如何走嚮更精細化、更人性化治理的宏大圖景。書名中的“推進分級診療”幾個字,像一盞指路明燈,瞬間點亮瞭我內心深處對就醫體驗的期待。我一直覺得,現在看病,尤其是在大城市,排隊時間長、專傢號難掛、小病大治或者大病小醫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不僅浪費瞭寶貴的醫療資源,也讓患者身心俱疲。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剖析這些痛點,並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那無疑是對我們普通人的一大福音。我特彆想知道,它會從哪些角度切入?是會從政策層麵分析,還是更側重於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與賦能?亦或是從患者教育和引導的角度齣發?書中是否有具體的案例分析,能讓我們看到分級診療在實際運行中的成功經驗,比如某個地區是如何通過優化流程、引入技術,成功緩解瞭基層醫療的壓力,同時又保證瞭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更清晰地理解分級診療的意義,以及它將如何重塑我們的就醫格局。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應該是一本“乾貨”滿滿的書,因為“經驗”、“問題”、“建議”這些詞匯,都指嚮瞭實踐層麵和解決問題。我特彆想知道,它在“經驗”部分,是如何定義“成功”的?是僅僅體現在就診人數的增減,還是更關注患者滿意度、醫療質量的提升,以及醫療費用的控製?我期待看到一些具體的數據和案例,能夠直觀地展示分級診療帶來的積極變化。同時,對於“問題”的剖析,我希望它能夠深入骨髓,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能夠觸及到根本原因。比如,為什麼基層醫生不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為什麼患者寜願排長隊去大醫院,也不願在社區醫院就診?這些深層次的疑問,是否能在書中得到解答?而“建議”的部分,則是我最期待看到的內容。我希望它提齣的建議,是能夠切實可行,能夠被各級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甚至政府部門所采納和執行的。它是否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剋服在推進分級診療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最終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評分拿到這本書,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係統性變革”的畫麵。推進分級診療,絕非簡單地調整一下就醫流程,它涉及到醫療體係的方方麵麵,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執行,從醫護人員的培訓到患者的健康素養。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在“經驗”和“問題”之間建立起邏輯聯係的。也就是說,哪些經驗是有效的,是值得推廣的?又是在實踐這些經驗的過程中,暴露齣瞭哪些深層次的問題?我希望它能揭示齣那些“經驗”背後的“隱性成本”和“潛在風險”,避免我們盲目照搬。同時,對於“問題”的討論,我希望它能展現齣一種“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和細緻,不僅僅是列舉幾個現象,而是能夠深入分析其成因,並提齣有針對性的解決之道。我最期待的是“建議”部分,希望它能給齣的建議,是能夠引發思考,並且具有創新性的。它是否能夠提齣一些顛覆性的觀點,或者是對現有模式進行一些大膽的重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對分級診療的未來充滿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近年來我們國傢在各個領域都在大力推行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將這個理念應用到醫療領域,特彆是分級診療,聽起來就充滿瞭科學性和係統性。我很好奇,書中是如何將“推進分級診療”這個宏大的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可操作的步驟和策略的。比如,在“經驗”的部分,它是否分享瞭國際上一些成功的模式,並結閤中國國情進行瞭本土化改造?或者,它是否挖掘瞭國內一些先行地區的獨特做法,比如某項創新性的服務模式,或是某個醫療聯閤體的成功經驗?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問題”的探討,因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問題”的呈現往往比“經驗”更能揭示改革的難點和痛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分析,在推進分級診療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哪些具體的睏難,比如基層醫療機構的人纔短缺、設備落後,患者對基層醫療的不信任,以及大醫院對患者的虹吸效應等等。更重要的是,“建議”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思路,它們是否能夠指導我們未來的實踐,推動分級診療真正落地生根,並惠及廣大民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