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跟随作者笔下的名人故居、城厢楼阁、民国倩影、绅士品格……遍寻上海之根,看尽前世今生。
2.既是一份简绘版地图,又是一部读懂上海的说明书。
内容简介
黄浦,得名于黄浦江。
黄浦区境绝大部分地域在唐代中叶已成陆,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境自唐天宝十年至宋代隶属华亭县,至元代隶属上海县。1843年上海开埠,境内地区成为英、法等国的租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黄浦江名建立了较早的黄浦区。1949年后,该区域区划几经调整。2000年,原黄浦区、南市区撤销,建立新的黄浦区。2011年,原黄浦区、卢湾区撤销,建立新的黄浦区。
老黄浦的开埠文化、老卢湾的殖民文化、老南市的老城厢文化,融合而成今天具备上海韵味的黄浦文化。了解黄浦的过去,才能知晓上海是怎么回事。
《申江往事》,带你感受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潘真,女,52岁,新闻学,本科,高级记者(正高),上海市政协,采访写作。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高级记者,获2009年上海长江新闻奖。著有《永远的雨季》《岁月?风景》《亲亲宝贝》《窈窕》《善行天下》《文化人生》《心动苏州河》《蓝色评论》《李黎明,“李黎明”》《金石铁笔仁者寿?高式熊》《上海记忆》《文化上海》。
目录
外滩:上海近代城市的起点
“上海之根”淡井庙
在十六铺读上海航运史
江南制造局:中国造船工业诞生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新闻出版数“第一”
老字号“齐同行”
石库门与新天地
复兴公园的前世
南昌路,那些民国名人的身影
孕育了两大小说流派的福州路
和平饭店的“上海老爵士”
潘月樵、新舞台与京剧改良
国际饭店? 邬达克? 贝聿铭
主政中国海关半个世纪的英国人
“拉贝的师父”饶家驹
上海天主教源于老城厢
圣三一堂轶事
曾经高贵神秘的友谊商店
上海老饭店:本帮菜的滥觞
硕果仅存的豫园
“远东第一大俱乐部”大世界
上海曾有律师公会
环城路与大境阁
三山会馆:见证上海移民史
明复图书馆:早期海归学子的科学梦
童涵春堂传奇
湮没中的书隐楼
震旦学院的半个世纪
外滩信号塔
后记
精彩书摘
在1843年开埠前,上海就已不是落后的小渔村了。作为海运和江运的重要港口,上海繁荣得比较早,明清时期发展更迅速,有“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不过,直到鸦片战争开放“五口通商”,中国第一个租界出现,上海始终停留于传统的内向型经济,最繁华的地方是远离港口的老城厢及城外的东南。
而毗邻港口的地方,还是大片荒芜的浅滩,沿滩仅有一条曲折、狭窄的泥路,那是几百年来船夫拉纤踩出来的纤道。第一艘抵达上海的外国商船,就在此下锚。
这纤道,便是外滩最早的路。
为什么叫外滩呢?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以陆家嘴为界,黄浦江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另一种说法:因置身于城厢之外,当时的上海人不屑地称之为“外滩”,几乎等同于“乡下”。不管怎么说,外滩,即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这一段黄浦滩,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
上海开埠,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抵达后,先是租上海人家的私房办公。不想,招来没见过外国人的远近邻居围观,房东甚至售票让人参观洋房客,他只好集资向上海道台买地建领署。宫慕久道台就把那片荒滩及附近小渔村李家场一带百余亩土地给了他。
1845年,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签署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双方按章程“商定地价”。次年,上海第一幢欧式建筑——英国领事馆落成。
1848年,临黄浦江的纤道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马路东侧建有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外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则在西侧开始云集,外滩(TheBund)迅速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在这“东方华尔街”拥有一小块土地,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象征。
……
申江往事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