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13年,一本洋洋洒洒17万字的新书在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轰动欧美,名为《李鸿章回忆录》(Memoirs of Li Hung Chang)。
《李鸿章回忆录》作者曼尼克思,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自称在华期间与李鸿章有过多次会晤,并号称《李鸿章回忆录》从多达160万字的李鸿章手稿和日记中节选编译而成。书中展现了李鸿章作为文人一面的浪漫,作为外交活动家的成就,和在甲午海战失利后的内心苦闷。
这是一部疯狂的作品,令美国新闻界蒙羞,却造就了文学史的奇观;在普遍撒谎的年代,一个比真相还要真实的谎言,令自身也成为一页凝重的历史……
作者简介
曼尼克斯,全名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斯,被认为是美国*伟大的历史小说家和战地记者。他早年参加古巴战争,写作了大量轰动欧美的报道。后参加八国联军进驻北京,自称曾与李鸿章有过多次会晤,通过其秘书得到李鸿章失踪日记,潜心编著《李鸿章自传》,但这本书遭到了众多质疑。后成立太平洋通讯社,因制造虚假新闻受审,在夏威夷寂寂终了一生。
目录
译序
晚清奇局中的李鸿章
原编者前言
关于本书——《李鸿章回忆录》
原序
《李鸿章回忆录》的意义——美国国务卿眼中的李鸿章
第一章 从文的宏图伟志
第二章 关于基督教文明的观点
第三章 和戈登将军的交往
第四章 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第五章 在大饥荒时代
第六章 立志献身农业
第七章 反思中日甲午战争
第八章 戊戌变法前后
第九章 参加沙皇的加冕典礼
第十章 德意志纪行
第十一章 出访法国和英国
第十二章 穿越大西洋抵达纽约
第十三章 美利坚见闻
第十四章 手记中的小故事
第十五章 在义和拳危机中的作为
第十六章 辛丑剧变
第十七章 赴朝平叛
第十八章 割让台湾
第十九章 对于政要们的评价
第二十章 鸦片陋习和贸易
译后记
一部奇书的是是非非
附录
李鸿章年谱
国内外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部分诗作欣赏
精彩书摘
《李鸿章回忆录》:
“我希望尽快面奏太后,征求她的同意,对于把这件大事,我把自己的看法全写下来。”
“6月23日,天津总督衙门,这个城市的暴徒们遵循着自己可恶的理念,又一次在世界面前出丑,使得朝廷蒙羞。这些煽动或参与暴行的无知恶魔,不要以为他们能够逃避惩罚。我会彻查此事,任何与两天前屠杀案相关的人等,都将得到应有的惩罚。”
“6月24日——今天早些时候,法国领事前来拜会我,并递交给我驻北京的法国公使所写的一张纸条。他询问我,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惩罚那些参与袭击领事、天主教神父、修女和皈依者的暴徒。”
“这就是外国外交官员在中国蛮横行事的风格:一家英国商店的窗户被闹事者砸碎了,领事或公使就会到衙门询问我们该怎么处理;一个法国花花公子在市井上与一群无知小民吵架,我们官员甚至还没有听说这事,法国的领事或公使就向总督挥舞着拳头抗议;一个红脸蛋的德国胖子,满肚子烈性啤酒,浑身散发着浓重的奶油味,跌进阴沟里,摔断一条腿。路人走过来,扶他站起来,他却认为人家要抢劫,便掏出了左轮手枪,开枪打伤了一个当地人,伤者的朋友向他扔石块,划破了这个德国胖子的红脸蛋。他的领事和公使就会立即前来,大声叫嚷,敲打衙门的大门,说‘德国的旗帜被玷污’了,要求给他们‘公道’。”
“——就因为这是在中国!如果同样的英国人、法国人或德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遇到了同样的什么麻烦,能有一个警察或者治安官把他的情况记录在案,他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是因为在中国,他们就期望整个政府机器能够使那些‘黄种野蛮人’就范。”
“当然,我举出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拿它们和眼下这桩可恶的暴行相提并论。在天津和北京的每一个外国情报人员,包括法国公使和领事都知道,我对于违法的行为向来严惩不贷,特别是针对洋人的恶性暴力事件。可是法国公使和领事还敦促我,问该怎么去办。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
“我对那个法国官员说:‘领事先生,请原谅我的缄默。但是如果阁下能屈尊到监狱去打听的话,你就知道我为这件事做了什么。如果阁下随便找任何一个这城里的人去打听,你就会知道,有三干名士兵正在全城大搜查。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直到把所有的嫌疑犯都带到官府里来。’”
“尽管我只是向他透露了他已经知道的消息,我的答复却让这位法国领事非常满意。他也只是向我强调自己作为法兰西帝国代表的重要性。而他却忘记了我实际上管理了相当于法国巴黎城市人口二十倍的地区。而领事先生自己站在巴黎街头,估计无人认识他。”
“(没有日期)——处决暴乱元凶的日子定下来了。而法国和俄国的大使都要求延期斩首。他们渴望能到现场看看,确切地说,他们渴望亲眼看到那些罪犯的头被砍下来,死在他们的面前。”
“这是洋人们另一个令人生厌的特性。今天他们写来的这些信,令我非常生气。也许,他们认为我的这些反对暴行的言行,只是为了制造震慑气氛。但是如果他们能体察事实的话,其实应该知道,我比北京或者天津所有的外国政府代表们更急于处理掉这些恶棍。这不只是为了复仇或者为了补偿那些被夺去生命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也是为了大清帝国的利益考虑,必须对所有的罪犯实施雷厉风行的惩罚。如果我的儿子或者女儿在欧洲或者美国无辜被杀,我相信外国当局也会查办此事,把凶手或者凶手们绳之以法。只要我担任一天的直隶总督,直隶省都会这样依法办事。”
……
前言/序言
一部晚清史,或许就可以浓缩为一部李鸿章的个人回忆录。李鸿章出生在晚清时代即将来临之际,他个人的致仕与家族的发家,与晚清时代中国国运的盛衰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知李鸿章,则知晚清。,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晚清其实很近。历史的轮廓与如今相形也并不差很远,关于那段历史的资料,可以说汗牛充栋。有时候,多多益乱,只因为太近,太多的眼皮子底下权变的干扰,反而让人有太多的误解。
李鸿章,是晚清时代之象征人物。凡是见李鸿章其人,或有文字书其貌的,无不说其相貌堂堂,目光有神。就我们所见李鸿章遗留的相片,目光之炯炯,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的确,在晚清时代的凋亡朝廷中,就眼力而言,李鸿章在昏鸦一片的官场中,的确是出类拔萃的。早年,他认准要靠读书出入头地,没有像很多平庸不堪的“官家衙内”们那样,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深得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点。读书之际,受父亲之命,拜师于曾国藩门下。曾国藩,是晚清时代一个货真价实的儒家君子,殊为严厉,对子弟读书做人的要求很高。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影响,要超过他一生中任何一个人。曾国藩的眼量,几乎是整个晚清时代最高的一座峰,李鸿章投于他门下,得以登其峰而望,眼力的提升自然不同凡响。待太平军兴起时,李鸿章果断弃文从军,师法老师曾国藩,操办起淮军,保有绝对实力,也是对时局变迁的远见所系;等到掌握了国政大权,李鸿章清晰地看到自己“居数千年未有之奇局”,便全力操办洋务,努力搞“沟通外交”与“和谐外交”,渐渐有了世界文化潮流的眼力,已然是晚清时代一流中国官员的典型象征,也是晚清朝廷文化的亮点之一。
可惜,纵然目光如此炯然的李鸿章,在不断衰败的晚清时局中,终不免沦于老眼昏花,左右不能力支的境地。甚至都自谦说自己不过是一介“糊裱匠”,仅仅勉强支撑应付罢了。成也有眼,败在无力,这是李鸿章的天命所系,也是他“名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原因所系。
李鸿章究竟是何许人也?当年,在曾国藩的老湘军大营中,李鸿章是一个喜欢赖床睡觉,怕开早会,眼高手低的幕僚;在恩师曾国藩眼中,李鸿章是个可造之才,但是“拼命喜欢做官”;在同阵营的宿敌左宗棠眼中,李鸿章是个聪明取巧,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能无力的十足废物,“十个法国将军,抵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在维新派政敌梁启超的眼中,李鸿章是个自视甚高,但一步雷池不敢越过的老朽;甚至,在顶头上司慈禧眼中,纵然不断夸奖李鸿章有“再造玄黄”之功,但与曾纪泽(曾国藩之子)聊起他时,也忍不住说:“(湘军)剩下的臣子,李鸿章这些也是好的,只是因循得多。”
显然,中国的近代历史,一直以来并不十分待见这位前清的“一等忠肃伯”。原因无他,此人位高势众,名大权重,但对中国近代史并未作出何等卓越的贡献。
李鸿章回忆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