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为什么古人把紫色尊为贵色,
●黄色是怎么上位成为皇家御用色;
●武则天和服装有过哪些故事;
●大唐服装如何影响中国服装文化的一时风尚;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
●为什么不是“龙袍加身”;
●霓裳羽衣到底有没有羽毛……
内容简介
《中国衣裳》(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著名学者李任飞教授应央视《百家讲坛》之邀主讲《中国衣裳》,该节目一经播出广受好评,长时间居于《百家讲坛》收视排行榜首。
有观众诗赞:
(一)
一身服饰似平常,
未想如此学问藏。
上下流传千百代,
恭听洗耳晓端详。
(二)
中华服饰史徜徉,
几度变迁竟短长。
犹有霓裳衣与曲,
千秋传颂美名扬。
本书即是脱胎于这档热播节目的同名作品,但书中收录了更多因节目时间等因素限制而未能表现的内容。
《中国衣裳》全书共为17章,按照专题进行划分,以“知识头条”的方式从轩辕黄帝起至清末中国服装的典故、诗句、俗语、实物、藏品等入手婉婉道来,并用文化系统做大背景,使知识丰富、有趣,但又不觉散乱。始终强调人文关怀,透射祖先的情感与梦想,给服装的物性赋予人性。
作者简介
李任飞,1963年生。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信系,现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管仲管理思想和传统服装文化的研究。
2014年6月13-19日,于《百家讲坛》主讲七集电视讲座《名相晏婴》。
2017年2月20日-3月6日,于《百家讲坛》主讲十五集电视讲座《中国衣裳》。
目录
目录
第一篇:上衣下裳
一.衣裳的文字意味
二.方便生活是硬道理
三.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四.祖爷爷的伟大创意
五.垂衣裳何以天下治?
六.上衣下裳的和平气质
七.衣裳制的千年流变
第二篇:十二章纹
一.舜帝的来头
二.以德治国的源头
三.等级分明的设计
四.等级划分并非拍脑袋
五.十二章纹施于服装的样子
六.古人头脑中的生态系统
第三篇:百家衣观
一.周公心中的理想国
二.老庄的披褐而怀玉
三.孔子的文质彬彬
四.墨子的行不在服
五.屈子的志洁物芳
六.诸子百家的坐标位置
第四篇:织女传奇
一.家喻户晓的神仙织女
二.聪颖美丽的先蚕娘娘
三.善良贤惠的先织娘娘
四.大爱天下的先棉奶奶
五.织女神话的社会功能
六.那些难忘的人间织女
第五篇:经纬天地
一.那些古老的纺织碎片
二.周王朝的纺织生活
三.史上最早的面料战争
四.诸葛亮的面料大品牌
五.经纬当中的大智慧
第六篇:五色相宜
一.红色至尊年代
二.黑白对立阶段
三.五行统合五色
四.紫气东来与恶紫夺朱
五.黄色逐渐为皇家垄断
六.黄袍加身的正版和盗版
七.等级森严的官服色彩
八.古代色彩体系的反思
第七篇:锦上添花
一.由直线到曲线
二.周王朝的锦绣
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四.纺织奇迹璇玑图
五.创新品牌陵阳公样
六.服装花纹上的政治谋略
七.那美丽的蓝花布
八.方圆长满中国风
第八篇:飞龙在天
一.和合的龙图腾
二.真龙天子出生
三.君权神授的效应
四.似有若无的年代
五.包青天打龙袍
六.夸张再夸张
七.龙成为主脉络
第九篇:百鸟朝凤
一.龙凤呈祥的局面
二.汉代凤凰的地位
三.唐代的凤凰热
四.霓裳羽衣的样子
五.凤冠霞帔
六.凤凰美学
第十篇:胡服骑射
一.忧患酝酿变革
二.胡服和汉服的区别
三.赵武灵王的攻坚战
四.秦汉的迂回之路
五.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六.难忘大唐的神韵
第十一篇:冠冕堂皇
一.独特的创造
二.良苦用心
三.冠的丰富
四.君子死,冠不免
五.秦始皇的算盘
六.刘邦的刘氏冠
七.巾对冠的挑战
第十二篇:人之领袖
一.领、袖和领袖
二.古代领型的变迁
三.领子上的文章
四.古代袖子的功能
五.袖子改写的历史
六.领袖人物的特质
七.领袖含义的升级
第十三篇:衣带渐宽
一.远古的腰带
二.带钩救了一位霸主
三.衣带诏的谜团
四.蹀躞带的华丽转身
五.唐朝的进一步改变
六.传说中的紫云楼带
七.文天祥的绅士风度
八.从衣带到民族心理
第十四篇:纨绔是非
一.3300年前的裤子
二.中原裤装的开始
三.礼仪必不可少
四.大文豪的豪放
五.上官皇后是一座里程碑
六.南边朝时期流行裤装
七.纨绔子弟现象
第十五篇:足下生辉
一.鞋在古代的地位
二.足下何以是敬称?
三.两位丢了鞋的国君
四.孔子也丢了鞋
五.谢安和谢灵运
六.鲁风鞋和遵王履
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十六篇:奇装异服
一.礼崩乐坏之后
二.奇装异服的类型
三.东汉孙寿的妖态
四.传说中的魏晋风度
五.魏晋风度哪里来?
六.服妖,还是服妖
七.往前一步是时尚
第十七篇:与貌相宜
一.绝非闲情的偶寄
二.神与形兼而论之
三.李渔审美的三大倾向
四.从个性出发的方案
五.哪些东西能入法眼?
六.争议仍在继续
七.裁衣学水田的意境
八.我是谁和我在哪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衣裳”的文字意味
中国的文字意味深长,文字背后往往是广阔的生活场景和深邃的人生智慧。“衣裳”两个字可以说非常值得进行深度解读。
1.“衣裳”一词怎样读?
首先,“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第一种读法,读衣裳(shang),裳读成轻音,这是目前最常见的读法。但这样读时一定要注意,此时“衣裳”是衣物的统称,比如洗衣裳、缝衣裳、买衣裳。有人不小心把轻音的裳读成了第一声shāng,字典上并没有这个读音,显然考试的时候这样答题是不得分的。
第二种读法,读成衣裳(cháng)。这时,“衣裳”就成了上下装的分称。衣跟今天的概念一样,穿在身体的上部;而裳则是穿在身体下部的裙装。所以“衣裳”此时指的是“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在古代,“衣裳”一词只有这一个用法。所以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当中的“裳”,还是应该读成(cháng)。
2.“衣裳”二字怎样写?
衣,在甲骨文上是这样写的。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所以把象形的“衣”字与古代服装进行对照,感受会更为深切。
那么裳字呢?按照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裳”与“常”字相通,是“常”的异形字,而“常”则解释为下裙。也就是说,早期的裙装用“常”字来表示。常字的下半部分是个巾字,而早期的确是用巾状物在腰际围拢,以围裙作为下装的。
很显然,围裙出现是因为人类有了羞耻心,而羞耻心则是文明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常”的出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节点,也成为祖先们生活当中必穿的衣物。有了这个认知,也就不难解释“常”字所带有的固定不变或者高频出现的含义。
文字的演变过程是复杂的。虽然目前没有史料做具体说明,但与服装结合,则为后人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常”变为“裳”,很可能是裙装发展导致的。随着时间推移,巾的两端被缝合在一起;同时纵向加长;再有裙摆放大乃至出现多个皱褶。这样的变化使得很难再用“常”字表达裙装的丰富形态,因此让位给“裳”字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
中国衣裳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