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8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的四个方面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作为领导最大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当然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但是,正如一个人一样,中国共产党最为突出的能力,即最能代表其优势的能力,这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及所取得的成就观察,可以从以下方面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
1.理论创造能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并不死板、教条地时时处处唯马克思主义是从,而是能够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转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具体实际“化”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融入中国因素,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再以此指导各项工作,从而取得了世界上其他政党难以望其项背的胜利和成就。当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思维方式,也是经历了多次经验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强大,这种理论创造模式已经趋于定型化,成为一种占主导的理论创新方式。也就是说,中国模式的哲学观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同时,进行体制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国内外质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声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极富政治智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创造性的、石破天惊的理论成果:它一方面强调了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足够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同时又冠以“中国特色”,为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留足了想象空间。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极其睿智的理论创造能力。回顾到目前为止的整个改革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等等,都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造光芒,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思想的每一步重要进展,尽管不乏这样或那样的“左”和右的干扰,但终归还是强大的理论创新占据了上风。
可以说,经过立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30多年的实践,不拘泥于教条的执政思维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脑海之中,成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对理论僵化、思维停顿保持足够的警惕,始终以高度的理论敏感和理论自觉看待改革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始终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包容多方面的理论元素,永远立于时代的理论制高点。
2.自我革新能力
缺乏有意识的、持续性的自我革新能力,使得戈尔巴乔夫的突然而急剧“新思维”改革,成为压垮一贯封闭保守、因循守旧的苏联共产党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使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的执政党,在即将有机会庆祝其执掌全国政权70周年前夕连同国家一同轰然倒下。反过来,这也使得观察中国政治的海外研究者非常困惑不解:何以苏联共产党的改革要了它的命,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却使得这个党保持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其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强大的、富于牺牲精神的自我革新能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能力,最突出地体现在它对自身执政团队的革新。完成这项革新任务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组织建设方面,主要是实行了领导干部退休制度、任期制度和限任制度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政党自身的组织建设,是当前各政党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改变传统的组织机制和活动方式,是新形势下焕发政党活力和提升政党凝聚力与战斗力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之初的执政团队,是历经“文化大革命”而有幸复出的团队,他们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根本问题上也有较大共识,但他们的年龄以及他们的革命阅历,使得他们在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接受新知识、实行改革措施方面,具有较大的精力和认识局限。对此,为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行,中央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了退休制度、干部任期制度和限任制度,使得从中央到地方党的各级执政群体,形成了常规化的更新和更替机制。而独具特色的党校教育制度和后备干部储备制度,则保证了高素质干部源源不断地“供给”,从而始终保持了执政团队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特别是在中央领导层的更替上,历经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和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中央领导层制度化的更替机制,这是极其宝贵的政治成就。
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主要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始终保持了对腐败的高压态势。改革开放之初,有鉴于“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的考虑,以及对改革开放条件下不正之风盛行的深恶痛绝,中国共产党把纪律检查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立了隶属于同级党委但又有一定独立性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党委违规违纪行为,纠正不正不良作风。从自我革新的角度看,纪委的重要性在于,它发挥了“啄木鸟”的作用,及时把影响党的执政形象、腐蚀党的执政基础的害群之马从组织队伍中清除出去,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党的机体的健康。在不影响整体工作绩效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极其可贵的自我纠正、自我净化精神。“对于一个列宁主义政党而言,无论是个别党员还是党组织,维护党的纪律都至关重要。如果党员和党组织不服从或不重视中央领导的指示和政策,或者违反既定程序,那么党的全部机构很快就会瘫痪。”可以说,纪检监察机关扮演着“站在对立面的自己人”这样一个角色。能够把政党的自我监督机制发挥到这样的效度,这在世界上的执政党中也是少有的。
组织建设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执政队伍保持了平稳有序的交接更替,反腐倡廉建设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执政队伍保持了雷厉风行的排污净化,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的自我革新机制。任何关注中国政治的研究者,如果不能够体悟这点,是难以正确地观察思考中国政治的。
3.集中统一能力
经济发展除了需要好的经济政策推动外,还需要一个法律完备和政治稳定的国家。这样,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才愿意进行投资开发、经商、国际贸易等活动。改革开放时代,为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市场化、分权化改革,同时引进外国投资并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从而使得地方政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决策权和自主发展权,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但是,与海外观察者的预期不同的是,中国地方党委、政府实力的增强,并未造成对党中央和中央政府的弱化。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政府发展积极性的发挥,并不是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为代价实现的。即便在“诸侯经济”最为剧烈的20世纪90年代,中央依然保持着对地方的强大控制能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以党委、党组搭建起来的严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它对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借助政党权威确立现代的政府管理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各级国家政权组织成为执政党权力组织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权组织之外,建立了各种群众团体组织,比如共青团、工会和妇联等,成为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从而把大多数社会个体纳入政党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党的团结、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整个党的组织体系的严密程度,要远甚于所有其他任何组织,从而对整个政府系统、人大政协系统、群团系统和国有企业系统形成了统摄性的覆盖,也是唯一有能力贯通所有其他组织的组织。特别是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涌现出来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也延伸到了这些领域。
强大的集中统一能力,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在国家层面而言,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被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从建设三峡工程到举办北京奥运会,再到抗震救灾,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一再提到的一条就是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至关重要,只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才能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际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关键在于维护中央权威。党中央允许、鼓励地方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决不允许地方在政治导向、意识形态取向方面另搞一套,因为这是事关中央权威的重大政治问题。高度的集中统一,使得中国共产党具备了集中全国力量办任何大事的可能,即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实际上,使得整个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改革开放,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集中全党全国人民之力举办的“一件大事”,其涉及领域之广、问题之复杂、争论之激烈以及成就之巨大,恐怕在任何其他政党看来都是难以想象和难以相信的。
4.战略规划能力
“如果没有共产党理性的、充满智慧的、非常平稳及循序渐进的政策和措施的话,中国可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至少赶不上现在的发展局面。”得益于长期稳定连续执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强大的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力。比如对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于1953—1957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目前实施的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在接近60年的时间里,接续不断地制定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短期规划,这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地方和部门乃至各单位,都相应地有与中央大体同步的规划,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具体决策方面,比如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建设完工。比如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于2000年,从此成为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国家战略。这无不需要坚定不移、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政党都很难禁绝其执掌政权的“短期行为”,因此西方有“选举经济周期”的说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实践中基本上有效地避免了“短期行为”,从而保证了国家大政方针的长期稳定性。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之谜,部分原因恐怕就在这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戒绝“机会主义行为”,而利用强大的战略规划能力长期稳定地推行政策决策呢?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设计,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政治制度方面说,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法定、长期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未来有着明确而肯定的执政预期;另一方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从制度化层面限制和约束了个别执政者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中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尽管人民代表大会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人民代表大会毕竟对政府机关的工作,发挥着监督制约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同级党委的领导,起到了限制和弥补的作用。从具体政治设计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各级党委领导机构实行的是委员会制,尽管党委书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他毕竟是“班长”而非家长,这种委员(常委)平等讨论决定的机制,毕竟对防止个人专断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越是到中央层面,这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设计所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以上内容摘自郝永平、黄相怀著的《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一书,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序言
“天下为公”一词出自《礼记·礼运》,原文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天下为公”表达了儒家学说关于治国理政的美好理想,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于良好治理状态的向往,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境界和理想追求内在相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提出五点要求,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本书以“天下为公”为主标题、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为副标题,旨在说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于党始终坚持“天下为公”,从而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继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发展,创造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跃升。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和践行了“天下为公”原则: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根本上反映与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迫切愿望,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充分调动与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治国理政的新成就极大地实现与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本书共设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目标篇,共分五章,包括事业目标、愿景目标、发展目标、价值目标和党建目标。其中,事业目标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