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昆曲日记》记录了北京昆曲研习社从创办以来的日常活动,记录了自1956年以来诸多社会文化名流对昆曲传承的支持,包括文化部、文化局以及各剧院团对昆曲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也记录了海内外曲友对于昆曲事业的执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对于研究以及热爱、支持昆曲的各方人士来说,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藏之书。
曲友同期,伶人往事,文人雅集,名流过从,珍贵丰富的昆曲剧目,妙趣撗生的自制曲谜,意味隽永的昆坛轶事。本书展示了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是如何被保护和流传下来的。
作者简介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目录
序……………………………………………………… 朱家溍 i
《昆曲日记》正文
1956年… …………………………………………………… 001
1957年… …………………………………………………… 031
1958年… …………………………………………………… 171
1959年… …………………………………………………… 179
1978年… …………………………………………………… 183
1979年… …………………………………………………… 191
1980年… …………………………………………………… 245
1981年… …………………………………………………… 303
1982年… …………………………………………………… 381
1983年… …………………………………………………… 475
1984年… …………………………………………………… 553
1985年… …………………………………………………… 647
附录一:曲人名录……………………………………………………… 751
附录二:北京昆曲研习社大事记……………………………………… 793
一份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读《昆曲日记》…………………………… 楼宇烈 862
待等时来风便
——写在《昆曲日记》即将出版之际………… 胡 忌 865
永远不落的彩虹……………………………………… 许宜春 882
奇人奇书…………………………………… 金家昆、余心正 887
后 记……………………………………………… 欧阳启名 891
跋……………………………………………………… 周有光 895
出版说明…………………………………………………………896
合肥张家世系简表……………………………………………… 897
常州周家世系简表……………………………………………… 899
前言/序言
允和表姐的遗著《昆曲日记》将要出版。表姐夫周有光先生命我写一篇序,把一部分稿件托人带给我读。这些稿本一部分是1956年9月14日到1958年8月17日的,另一部分是从1978年11月18日到1981年12月29日的。读这些日记,我的感受好像
是和表姐对坐长谈一般,她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允和表姐自幼爱好昆曲,曾登台演过《牡丹亭·游园惊梦》《玉簪记·茶叙》《西厢记·佳期》等。中年以后有时还演丑角,如《风筝误·惊丑》。但她不止于醉心演出,她的精力的更大部分是为喜爱昆曲的人做许多别人不耐烦做的事。如1956年她与俞平伯先生共同创办北京昆曲研习社,1979年为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而奔走呼吁,从向文化部、文联提出申请,到租借场地、服装,再到准备曲社活动时用的签到簿、茶叶等等,可谓事无巨细。许多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曲友大概都会记得,当年每逢演出,允和表姐总要在家里烧一两样可以凉吃的点心,带到后台。为了昆曲的抢救保存不遗余力,这句话用在允和表姐身上是最合适的。
日记中所记载的人差不多我都认识,所记载的事情差不多我都知道,并且其中屡次出现我的名字。例如,1980年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正常活动后的第二次公演,她记载了全场节目,最后一出《麒麟阁·激秦三挡》朱家溍演秦琼。并且记载着这一次的公演中,最小的演员是《游园》里演春香的樊翠云,是十五岁的初中生。最大的是演秦琼的朱家溍,今年六十七岁,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还有在我的名字前加两个字的评语“亏他”,言《三档》是一出难度很大的武戏。我记得,这一次演出的次日我就离开北京到武当山去做地面上文物考察,一个月以后才回到北京。从那时起我知道允和表姐写日记。因为当我不在家的时候,《北
京晚报》刊载了一篇吴小如先生介绍我们演《麒麟阁》的文章,她给我看,我看完以为是给我的,就揣起来,她说:“你不要拿走,我还要跟我的日记一起归档。”我这才知道,她的日记是含有“档案”性质的。这张报纸属于附件,所以要“归档”。她对于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演出实况照片、说明书、通知单、有关的来往信件、录音带、录像带,这些统统归档保存。在《昆曲日记》里肯定还有大量如同这张《北京晚报》一样的附件,同样都是珍贵难寻的历史记录。
《昆曲日记》一书,不仅记载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活动,还包括各地昆曲领域的大事,是一部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昆曲日记(修订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