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济学基础”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学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重要地位。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将包括“经济学基础”在内的理论课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由重庆三峡学院多年从事“经济学基础”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编写,《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的编写是着眼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而进行的适应性举措,对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经济学理论知识有层次的掌握有重要作用。其适用对象不仅包括经管类专业学生,也包括选修“经济学基础”的其他专业学生。基于此,《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突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和学的三个特色,具体阐述如下。
其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博大精深,数千位经济学者对经济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不少经典理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指导经济生活的理论依据。然而,经济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因此,教材理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在保留了传统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内容,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其二,严谨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它的严谨性可从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假设条件窥见一斑。《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其假设条件都首先被列出并加以讨论。离开对假设条件的描述和理解,既无法深刻理解理论本身,又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然而,严谨的理论分析势必降低教材的可读性。而兴趣是学懂的前提,教材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至关重要。《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选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案例与衍生阅读材料,增强了其趣味性和可读性。
其三,专业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在我国,“经济学基础”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大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修完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后再学习该门课程。即便如此,不少学生也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然而,面对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重视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几乎是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如何有效解决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矛盾值得思考。鉴于此,《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在部分内容上标注了“木”号并在每章结尾安排了习题,非专业学生可略过。同时,《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使用了大量生活中的经济学故事,力求展示经济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的普适性。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四节 经济学的历史源流与内容概况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第四节 均衡的动态分析——蛛网理论
第五节 弹性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四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 厂商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收益理论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一节 市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垄断市场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五节 寡头市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
第三节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第一节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第二节 垄断
第三节 外部性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
第五节 公共物品
第八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与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第四节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十三章 失业问题与通胀通缩理论
第一节 失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四节 通货紧缩
第十四章 开放系统与国际经济部门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第二节 汇率及汇率制度
第三节 国际收支均衡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与国民收入决定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各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经济学基础”属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学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居于重要地位。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将包括“经济学基础”在内的理论课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本教材由重庆三峡学院多年从事“经济学基础”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编写,本教材的编写是着眼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而进行的适应性举措,对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经济学理论知识有层次的掌握有重要作用。其适用对象不仅包括经管类专业学生,也包括选修“经济学基础”的其他专业学生。基于此,本教材突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和学的三个特色,具体阐述如下。
其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博大精深,数千位经济学者对经济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卓越贡献,不少经典理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指导经济生活的理论依据。然而,经济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因此,教材理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本教材在保留了传统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内容,体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其二,严谨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它的严谨性可从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假设条件窥见一斑。本教材涉及的基本理论,其假设条件都首先被列出并加以讨论。离开对假设条件的描述和理解,既无法深刻理解理论本身,又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然而,严谨的理论分析势必降低教材的可读性。而兴趣是学懂的前提,教材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至关重要。本教材选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案例与衍生阅读材料,增强了其趣味性和可读性。
其三,专业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在我国,“经济学基础”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大部分高校要求学生修完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后再学习该门课程。即便如此,不少学生也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然而,面对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重视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经济学几乎是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如何有效解决专业性和普适性的矛盾值得思考。鉴于此,本教材在部分内容上标注了“木”号并在每章结尾安排了习题,非专业学生可略过。同时,本教材使用了大量生活中的经济学故事,力求展示经济学的实用性,从而增强了本教材的普适性。
本教材由黄玲任主编,左正强任副主编。李超、周科、尼安木、熊釜参加编写。具体分工是:第一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四章由黄玲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由尼安木编写,第三章、第七章由熊釜编写,第四章、第十二章由周科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由左正强编写,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由李超编写。全书由黄玲修改、定稿。
在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教材和文献,恕不一一列举,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若有遗漏,确非本意,谨向作者致歉并表达真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书难免会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修订和完善。
经济学基础/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规划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