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心经

图说心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玄奘法师 著
图书标签:
  • 心经
  • 佛教
  • 佛学
  • 禅宗
  • 智慧
  • 人生
  • 哲学
  • 修行
  • 图解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5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2553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29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佛经之宝:《心经》字数极少,含义极深、传奇多、影响大,佛教徒将其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

  ★全经解读:以现代手法图解玄奘译本,借鉴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辅以通俗白话译文,逐字逐句讲解,内容翔实,可以让读者全面深刻地领悟《心经》的真谛!

  ★一读就懂:260字浓缩了600卷《大般若经》精华,以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解读经典,左文右图,图文并茂,让没有接触过佛经的读者也能了悟其中的智慧。

  ★心经的本质:让我们在面对困顿、挫折和焦虑的时候,提醒我们,回到当初,去摸清事物的本质,去悟透它,然后直面它。

  ★随书附赠经典手抄本:持经、诵经、抄经就是在积功德。随书赠送乾隆皇帝所书《心经》手迹,无论从书法技巧还是佛学造诣上都是临摹的精选之作。


  

内容简介

  

  《心经》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 卷《大般若经》的心髓。260 字的《心经》不但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还是治愈心病的经。佛经中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就叫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净的境界。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书中采用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上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砺炼。


  

作者简介

  原译: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唐代旅行家、译经家和高僧,又称唐三藏。他与鸠摩罗什、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由于玄奘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又精通梵文,所以他的译文流畅优美,且忠于原意。他所翻译的经、律、论三藏圣典精准,译经的数量繁多。

  编者:施青石,80后,重庆大足人,业余醉心研究佛教文化十余年,曾与人共同编撰佛教普及读物,后至北京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编著《图说金刚经》《图说心经》等著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名人谈心经:

  《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弘一法师

  《般若心经》讲的是每一个人切身紧要的一部经;要认识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经》。般若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人间更自在的法门!——星云大师

  般若法门中《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都是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而《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南怀瑾

  我以为心经能帮我免除苦难,但是最后发现其实是渡。它不会免除,它帮我渡过。——蒋勋★读者热评: 阅读这本《图说心经》的过程也是一次静心养心、修身养性的过程,跳出令人烦恼的思维模式,感觉心底生出无限的平静,如海洋如天空,清透开阔。——云村空灵

  这本书将《心经》的每个字、每句话都解释得很详细,还有相关的图解,就像思维导图,让我能透彻地领悟《心经》的精髓。——一字足以见心

  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看完后《心经》都会令人心生欢喜,在躁动的现实生活中平静下来,从容淡定地生活、体味生活中的美好。——满池清凉

  《心经》为佛法研习的第一步,也是入门必备之篇。该书剖析透彻,生动有趣,在学习经文的同时,亦被佛法的宏大所感动。此书不可错过!——不过是心有魔债


  

目录

第一章《心经》的由来与主旨

1.《心经》的起源:260字来源初探/2

2.《心经》与《大般若经》:二者之间什么关系/4

3.《心经》最早汉译本的译者:鸠摩罗什/6

4.流传最广的汉译本:玄奘法师与《心经》的因缘/10

5.《心经》的七个汉译本:两个略本和五个广本/14

6.两种《心经》:“广本”和“略本”的区别/16

7.《心经》般若思想的核心要义:空/20

8.《心经》的精神:明白并破除执着/24

9.《心经》的佛法道理:因缘所生法/28

10.《心经》的人生观:人生是苦/30

第二章 与《心经》相关的一些问题

1.探讨《心经》人物:佛陀在《心经》中的角色/34

2.《心经》说法盛会:有哪些人参加/38

3.《心经》的说法地点:佛陀与观自在菩萨在哪里开示/40

4.王舍城:在佛教史上为什么如此重要/42

5.《心经》的听众:三种对象/44

6.《心经》的性质:是“经”还是“咒”/46

7.密教的般若佛母与心经女神:是否同属一人/48

8.甚深禅定观修状态:观自在菩萨说法/50

9.人们喜欢《心经》的原因:字句简短,含义深远/52

10.《心经》的应用:找回自己的心/54

11.《心经》的文字:《大般若经》的精髓/56

12.《心经》流通分:与一般经典有何不同/58

13.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心经》咒语出自何处/60

14.《大般若经》的说法地:四处/64

第三章 如何读懂《心经》

1.掌握关键佛法词汇:体会《心经》世界/70

2.了解佛法词汇梵语原意:解开《心经》经文真义/72

3.读略本,也要读广本:更全面、正确地认识《心经》/74

4.掌握《心经》的修学次第: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76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个字的正确念法/80

6.般若等于智慧:玄奘大师为何不直接翻译/82

7.《心经》浅解:从字面上了解《心经》梗概/84

8.密教《般若心经》的修持法:日日念,经常念/88

9.密教《般若心经》的数珠法:随身使用,不染一切诸恶/90

10.密教《般若心经》的念诵法:唱真言的规定/92

11.密教《般若心经》的供养法:置神坛的标准/96

12.密教《般若心经》的抄写:开发自我的妙法/100

第四章《心经》经文详解

1.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06

2.般若智慧已达自在之境:观自在菩萨/110

3.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状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114

4.照见五蕴是空无实体:照见五蕴皆空/116

5.利他、救世、利益众生:度一切苦厄/118

6.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122

7.色与空两者相互依存:色不异空,空不异色/124

8.物质现象为空,空也为物质现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128

9.心理层面的四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132

10.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134

11.佛的宇宙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136

12.“空”无五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140

13.六根为空,六尘也不会影响自身:无眼耳鼻舌身意/144

14.一切世间现象皆为空无: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148

15.十二因缘也是空性:无无明,亦无无明尽/152

16.超越四谛:无苦集灭道/158

17.去除对概念名相的执着:无智亦无得/166

18.依据般若甚深智慧证得空性: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172

19.不畏生死,自然没有任何恐怖:无挂碍故,无有恐怖/176

20.远离不合理的思想行为:远离颠倒梦想/178

21.一切烦恼都已止息:究竟涅槃/186

22.出现于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诸佛/190

23.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前导:依般若波罗蜜多故/192

24.无法超越的完全正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94

25.赞叹般若有极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198

26.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202

27.离苦得乐,达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204

28.咒语与经文的分水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206

29.前往、到达:揭谛揭谛/208

30.直接无任何媒介地证悟空性:波罗揭谛/210

31.一起到彼岸去吧:波罗僧揭谛/212

32.成就圆满的智慧:菩提萨婆诃/214

第五章 读《心经》还需了解的佛法概念

1.法:一切事物,宇宙万有/218

2.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220

3.三宝:佛、法、僧/224

4.涅槃: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境界/226

5.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228

6.十二缘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230

7.心性:心识本来所具的不变不改体性/232

8.无我:没有众生所执为实常的自我/234

9.无常:没有恒常的存在/236

10.因果相续:因因果果,没有间断/238

11.有漏皆苦:佛教对苦的缘起的解释/242

12.三界唯心:一切现象不离“心”/244

13.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誓愿/246

14.大乘:着重有利于大众的行为/248

15.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种教义体系/250

16.菩萨:将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出来/252

17.四摄:摄引众生归向佛道的四个条件/254

18.八宗: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256

附录一

1.藏文版《心经》与玄奘版《心经》咒语的差异/262

2.《心经》密教化的证据/266

3.不同根器运用三科的修行方法/270

4.鸠摩罗什《大品般若经》与玄奘《心经》比较分析表/272

附录二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274

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274

3.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摩竭提国三藏沙门法月重译)/274

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274

5.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唐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275

6.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诏译)/275

7.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宋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275


前言/序言

  编者序

  养疗心病的良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千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即是出自《心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略称《般若心经》,经文只有260 个字,在佛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

  它和《金刚经》一样,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 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大般若经》由唐玄奘翻译,为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主要说明了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大般若经》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

  260 字的《心经》不但涵盖了洋洋600 卷《大般若经》的微言奥义,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为圭臬,尊为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寺庙的早晚课诵本中都有其编录,将它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这部经典最早是由后秦著名法师、译经家鸠摩罗什传入汉地的,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流传最广的汉译本则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史上《心经》的汉译本共有十一种,重要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略本外,还有五个广本,因为本书中都有涉及,不再一一赘述。

  《心经》的“ 心” 字, 梵文原意是“ 心脏”“ 肝脏”, 引申为“ 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义,《大般若经》的浓缩与精要。另外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心之经,也就是治愈心病的经,这对现代人来说更有意义。

  明朝的王阳明曾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而这“贼”就是内心的烦恼。佛经中也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让人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沐浴佛化,洗涤我们内心的垢秽,使人心平气静,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我们本来清净的境界。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心经》自公元402 年被译介到汉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破译此经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这其中涉及很多玄奥艰深的佛学理念,并且此经的特点是文约而义深,除非有高僧大德的指引,否则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这也难怪在以往的诸多佛典注释书籍中难见其踪影,就算有也只见其皮毛。

  我们在编绘这本书的过程中借鉴了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见,并将围绕《心经》的诸多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以期拨开它的重重迷雾,让人们更为真实地领悟和体会《心经》的真谛。

  书中采取准确简洁的现代图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图表和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同娓娓道来的文字相得益彰,让人们在视觉的享受中获得一次心灵的历练。

  2017 年8 月

  编者谨识


《图说心经》: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画卷 《图说心经》并非一本单纯的书籍,它是一场深度的时间旅行,一次触及灵魂的哲学漫步,更是一场视觉与智慧的盛宴。它以极其细腻、生动的方式,将流传千年的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中的深邃哲理,转化为一幅幅触手可及的画面,让古老智慧的光芒,在现代读者的心中重新点燃。 为何选择“图说”?—— 让智慧跃然纸上 《心经》的文字精炼至极,仅二百六十字,却蕴含着佛教修行的核心要义,探讨着“空性”的终极智慧。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些文字往往如同一扇紧闭的大门,其深意难以捉摸。而《图说心经》正是为了跨越这道鸿沟而生。它深知,语言的表达有其局限,而图像的力量,却能直击人心,超越文字的藩篱,触及更深层的感受和理解。 本书的“图说”二字,绝非简单的图文并茂,而是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都赋予了生动的视觉呈现。它不仅仅是插图,更是对经文意境的再创造,是理解的催化剂。编撰者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融合了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绘画元素,将佛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穿越时空,探寻“空性”的真谛 《心经》开篇即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整个《心经》的纲领,也是本书深入探索的起点。 观自在菩萨的凝视: 书中的“观自在菩萨”,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像。她可能是一位在静谧山林中冥思的修行者,也可能是一位在喧嚣尘世中观察内心起伏的凡人。她的目光,穿透表象,直抵事物本质。本书通过描绘菩萨不同的姿态和环境,让读者体会“观自在”的涵义:时刻保持觉察,不被外界所扰,而是回归内心,体察自身。 五蕴的迷局与解脱: “色受想行识”,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五种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我”的基石。然而,《心经》指出,这五蕴并非坚固不变的实体,而是因缘和合的假象。“色”不仅仅指我们的身体,也包括我们所见的万物;“受”是感受,喜怒哀乐;“想”是思维,概念和认知;“行”是造作,意志和行为;“识”是意识,了别一切。本书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将这五蕴的生灭变化,幻化出各种意象。例如,用流动的色彩描绘“受”的无常,用纷繁的线索象征“想”的复杂,用旋转的齿轮比喻“行”的造作,用不断变幻的光影展现“识”的虚幻。这些图像,并非要我们放弃对五蕴的认知,而是让我们看到它们并非永恒,从而减少执着。 “空性”的无边风景: “空”并非虚无,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事物没有固定自性、缘起性空的本质。《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并非否定感官的存在,而是指出感官所能触及的世界,并非实有。书中会用抽象而富有禅意的画面来诠释“空性”。例如,描绘广阔无垠的天空,却不见一丝云彩,象征着空无一物的清净;或是用透明的窗户,映照出窗外的风景,却又指向窗户本身的虚幻。这些画面,引导读者打破对“实有”的执着,去体会万事万物皆因缘而生的无常与虚幻,从而摆脱因执着而产生的苦难。 次第展开,领悟佛法的精髓 《心经》的每一个词句,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图说心经》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明”是烦恼的根本,是众生因不明事理而产生的愚痴。《心经》在此指出,当了悟“空性”时,无明自然消散,也无需刻意去“尽”它。本书会用生动的比喻来表现“无明”的纠缠,如藤蔓缠绕的迷宫,或是暗室中的幽灵。而当智慧的光芒照亮时,这些意象便烟消云散。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的经历,但《心经》指出,这只是五蕴和合的显现,并非永恒的定数。当我们体悟到“空性”,便能超越对生死的恐惧。书中可能会描绘四季的更迭,花开花落,来表现生命的自然循环,但更强调的是,在这些变化中,蕴藏着永恒的“空性”本质。 “无苦集灭道”: 这是佛教四圣谛的精炼表达。苦的产生、苦的根源、苦的止息、通往止息的道路,皆是因缘和合的显现,其本质亦是“空”。书中会用画面来呈现这四层含义,例如,描绘人们沉溺于欲望而产生的痛苦,然后展现这些痛苦的源头,最后指向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无智亦无得”: 最高的智慧,并非某种固定的认知或成就,而是超越了“有”与“无”、“得”与“失”的对立。当体悟到“空性”,便不再执着于追求知识或成就。本书会用画面来表现这种“无所得”的境界,可能是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不求回报;也可能是一位禅师,安然自在,了无挂碍。 《心经》中的无上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是《心经》的点睛之笔,是开启智慧的咒语。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到彼岸去吧,达到觉悟,圆满无上”。 《图说心经》会用极其富有张力的画面来表现这个咒语的力量。它可能是一艘在风浪中前行的船,最终抵达宁静的彼岸;也可能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鸟,挣脱束缚,飞向自由的天空。每一句咒语,都对应着一幅画面,引导读者跟随咒语的指引,一步步走向觉悟。 “揭谛揭谛”: 强调行动,迈出第一步,走出内心的迷茫。画面可能展现一个人从黑暗中走向光明,或者从杂乱中走向秩序。 “波罗揭谛”: 指向“彼岸”,即觉悟的境界。画面可能描绘一个从苦海彼岸的众生,正奋力划向觉悟的彼岸。 “波罗僧揭谛”: 强调“大家”,觉悟是普渡众生,而非独善其身。画面可能展现无数身影,共同迈向光明,相互扶持。 “菩提萨婆诃”: 达到究竟的觉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画面将展现极致的平静、祥和与光明,一切圆满。 不仅仅是经典,更是生活的指引 《图说心经》并非是束之高阁的哲学读物,它的智慧,直接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缓解焦虑与压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心经》中的“空性”智慧,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许多烦恼源于我们的执着和分别。通过图画的引导,读者可以学会放下不必要的担忧,减轻对得失的患得患失,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提升人际关系: 当我们能够以“空性”的视角去看待他人时,便能减少嗔恨与抱怨,增进理解与包容。书中描绘的画面,会让我们看到众生的苦乐,从而生起慈悲之心,以更平和的态度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常常迷失方向。《心经》的智慧,指引我们超越物质的追求,去探索更深层的生命价值。本书通过精美的画面,展现生命的无常与美好,鼓励读者珍惜当下,活出生命的精彩。 实现心灵的自由: 最终,《图说心经》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实现心灵的自由。当不再被欲望、恐惧、执着所困扰,当我们能够如实地看待世界,我们便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活出自在的人生。 《图说心经》是一次视觉的震撼,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将古老的智慧,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也深刻地理解《心经》的精髓,并将这份智慧,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智慧彼岸的窗户,一幅描绘人生终极幸福的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实的情感支撑和精神锚点。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时刻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焦虑和迷茫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们的灵魂。这本书像是一剂强效的镇静剂,它教导我们如何与内心的喧嚣和解,如何从外界的纷扰中抽离出来,重新聚焦于自身最本质的需求。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空泛地鼓吹“积极向上”,而是提供了一套更为内敛、深邃的自我对话工具。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无常”的论述,作者不是让人去逃避变化,而是教会我们如何与变化共舞,认识到一切皆是流转,从而放下对既有状态的执念。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心态明显平和了许多,不再为得失而过度纠结,真正体会到了“随遇而安”的境界。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渐进式的、螺旋上升的探索过程。我发现自己不是一次性读完,而是会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一段话语,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仿佛书中的文字具有生命力,会随着我自身心境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面向。初读时,我可能只关注到表面的含义,理解为一种行为准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翻开同一页时,我开始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这种“常读常新”的特性,证明了它内容的永恒价值,而非一时新奇。它像一个智慧的导师,在你的人生不同阶段为你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引。最终,它促使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思考“何以为人”这一终极命题,从而让我的日常决策,都带上了一层更为审慎和有意识的底色。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场长期的内在革命,远超一本普通书籍的价值。

评分

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叙事笔触所吸引。他似乎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能将那些看似深奥、晦涩的理论,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暖黄的灯光下,耐心地为你解开人生的种种困惑。书中对诸多哲理的阐释,并非是枯燥的术语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化的场景模拟。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空”的探讨,作者没有直接抛出高深的定义,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古代匠人的故事,让他如何在极简的工具中创造出绝世之作,从而让“空”不再是虚无,而是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空间。这种叙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尊重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命题。读完某个章节,往往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迷雾散去,看见了远方的灯塔。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称赞,但它绝不是象牙塔里的清谈。作者显然是做了极为扎实的案头工作,每一个观点都有其出处和逻辑推演,但同时,他又能跳脱出纯粹的学院派窠臼,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的运作模式进行有趣的对接。比如,书中对“定力”的剖析,不仅回顾了古代禅修的传统,还巧妙地联系到当代职场人士如何抵御“多任务处理”带来的注意力分散。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这本书具有了极其广阔的适用范围,无论你是学生、职场精英,还是寻求内心平静的退休人士,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点和实用的方法论。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隐士,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在红尘中修行、清醒且强大的现代人。这种平衡感把握得非常好,既不失深度,又充满实操性。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淡雅的水墨风格,配合着古朴的字体,一看就知道这本书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流行读物,而是沉淀了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精品。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书香,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字距、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或枯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格调的体现。每一次拿起它,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梳理。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愉悦感,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任务。那种从指尖传递到心底的触感,是很多现代印刷品无法比拟的,可见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多少心血。

评分

买了一大堆的书,大部分完好,个别封面脏,有些还在北京,华东调货过来,有问题的都退货了。

评分

书挺快的,挺好的,京东有活动的时候就是便宜。质量特别好,送货速度快,下次还来书不错

评分

图很好看,一直想买,很满意,物有所值,推荐

评分

这套作文书,从写作文的基础,比方说,如何理解语言、词语,如何组词,如何造句,如何树立中心思想,如何选取题材等方方面面谈起,不仅教会了孩子如何写作文,还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作。现在的语文老师只教应付考试的作文课,但这套作文书的作者们还教孩子如何写书信、布告和应酬文字,等等。写作文在这三位教育大家的教导下,再也不是一堂枯燥乏味、疲于应付的事情,写出一篇言之有物、有思想有灵性的作文也不在话下。

评分

刚开始看就有错音注释,太不严谨了吧!这本书比其它版本卖的都贵,觉得应该挺好,结果这么多问题,这不误人子弟么!!!

评分

《读和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字浅显,故事性强。采用故事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情节吸引,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浅入深出,寓教于乐。二是比喻新奇,印象深刻。书中采用了很多形象鲜明的比喻和小故事,来阐明对学生们来讲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

评分

这套作文书,从写作文的基础,比方说,如何理解语言、词语,如何组词,如何造句,如何树立中心思想,如何选取题材等方方面面谈起,不仅教会了孩子如何写作文,还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作。现在的语文老师只教应付考试的作文课,但这套作文书的作者们还教孩子如何写书信、布告和应酬文字,等等。写作文在这三位教育大家的教导下,再也不是一堂枯燥乏味、疲于应付的事情,写出一篇言之有物、有思想有灵性的作文也不在话下。

评分

应该说京东图书的覆盖范围还是挺大的,搜索功能也比新华一城好些,配送速度挺快,只是一票订单会从几个库房出货,分了好几张发票,对于报销是个挑战,希望能够统一开票,而且电子发票系统存在BUG,希望改进。客服态度挺好,不过权限太小,解决问题的速度有待提高,总体来说、还是给个满意吧。

评分

本书心仪许久,618活动入手,翻看了一段,是正版书,今后买书就上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