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补充了原英文版编者提供的有学术价值的参考书目,以及中文版译者的译后记。
《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曾就学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52 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冯先生治中国哲学史六十余年,他不仅是迄今无出其右的中国哲学史家,而且自己就是一位哲学家。《简史》的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
——赵复三
★我素以为《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出神入化的书。写这书时,父亲已有哲学史方面的研究成绩,又创造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贞元六书”俱已流传。《简史》将两方面成就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
——宗璞
AUTHOR'S PREFACE
作者自序
1. 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的精神
2.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PHILOSOPHY
中国哲学的背景
3. THE ORIGIN OF THE SCHOOLS
诸子的由来
4. CONFUCIUS, THE FIRST TEACHER
孔子:第一位教师
5. MO TZU, THE FIRST OPPONENT OF CONFUCIUS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6. THE FIRST PHASE OF TAOISM: YANG CHU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7. THE IDEALISTIC WING OF CONFUCIANISM: MENCIUS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8. THE SCHOOL OF NAMES
名家
9. THE SECOND PHASE OF TAOISM: LAO TZU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10. THE THIRD PHASE OF TAOISM: CHUANG TZU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11. THE LATER MOHISTS
壹后期的墨家
12. THE YIN-YANG SCHOOL AND EARLY CHINESE COSMOGONY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13. THE REALISTIC WING OF CONFUCIANISM: HSüN TZU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14. HAN FEI TZU AND THE LEGALIST SCHOOL
韩非子与法家
15. CONFUCIANIST METAPHYSICS
儒家的形而上学
16. WORLD POLITICS AND WORLD PHILOSOPHY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17. THEORIZER OF THE HAN EMPIRE: TUNG CHUNG-SHU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18. THE ASCENDANCY OF CONFUCIANISM AND REVIVAL OF TAOISM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19. NEO-TAOISM: THE RATIONALISTS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20. NEO-TAOISM: THE SENTIMENTALISTS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21.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学的基础
22. H’ANISM: THE PHILOSOPHY OF SILENCE
禅宗:潜默的哲学
23. NEO-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ISTS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24. NEO-CONFUCIANISM: THE BEGINNING OF THE TWO SCHOOLS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25. .NEO-CONFUCIANISM: THE SCHOOL OF PLATONIC IDEAS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26. NEO-CONFUCIANISM: THE SCHOOL OF UNIVERSAL MIND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27.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西方哲学的传入
28.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MODERN WORLD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英文版编者引言
EDITOR'S INTRODUCTION
注释
NOTES
BIBLIOGRAPHY
译后记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那种近乎诗意的行文风格。虽然主题是严肃的哲学思辨,但文字却充满了韵律感和画面感。阅读时,脑海中会自然浮现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车马劳顿,或是在竹林中隐士高谈阔论的场景。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凡,能将那些抽象的本体论、认识论问题,描绘得生动有趣,仿佛触手可及。例如,当描述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境界时,那种挣脱世俗桎梏的自由感几乎要穿透纸面,让人恨不得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去追逐那片无拘无束的风。这种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哲学入门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中国哲学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广阔视野所折服。它不仅仅是对中国哲学史的线性回顾,更像是一张精密的思想网络图谱,将那些看似孤立的观点巧妙地连接起来,揭示了它们内在的逻辑关联。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历史节点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客观和平衡,没有轻易站队,而是将不同观点的合理性都呈现出来,留给读者自行判断的空间。比如对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阐释,没有将其简单地标签化,而是深入剖析了其社会背景和伦理基础,使得这一古老学说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种不偏不倚的叙事风格,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信赖感,让人感觉自己正在接受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而非某个特定学派的宣传册。
评分这部鸿篇巨制,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长廊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思想信手拈来,化为清晰可辨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他对不同学派之间相互激荡、互相影响的描绘,那种历史的张力扑面而来。无论是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还是魏晋玄学的清谈风流,乃至宋明理学的精微思辨,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绝非简单的年代堆砌。特别是书中对于儒家“仁”与“礼”的反复探究,以及道家“自然”观的现代意义阐释,都展现了作者扎实的学理功底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阅读过程犹如与那些古代的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页都伴随着心智的开阔,让人对中华文化的根源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与理解。它不是一本供人快速消遣的读物,而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精神地图”。
评分从阅读的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极为清晰,逻辑推进自然流畅,让人有种“顺水推舟”般的阅读快感。章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得恰到好处,很少出现生硬的跳跃感。我特别喜欢它在每部分结束时,对核心思想的精炼总结,那种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极大地帮助读者巩固了刚刚学到的知识点。这种详略得当的节奏把控,使得即便是面对复杂的概念体系,读者也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思辨之中。对于希望系统性学习中国哲学史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友好且高效率的入门路径,它既有足够的学术深度,又不乏必要的引导,是案头常备的绝佳参考书。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一点是其对哲学与社会现实、政治伦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它没有将哲学仅仅视为书斋里的空谈,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熔炉中进行考察。无论是法家的治国方略如何影响秦朝的兴衰,还是佛学如何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艰难的融合与再造,作者都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尤其是在探讨宋明理学如何渗透到士大夫的日常伦理和家庭结构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社会剖析,简直是一部微观的社会史。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对古代思想家的致敬,更是一次对自身所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深度反思。它教会我们,哲学从来都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塑造现实的最根本力量之一。
评分总结了一个时代的哲学,很有见解。
评分郑珍为晚清宋诗派重要诗人,撰写经学和文字音韵研究专著各十余种。本书为今人严格整理的较为完善的郑珍全集。
评分“制胜宝典”系列丛书继承了开心图书一贯的“名师操刀,指导到位”的风格,邀请到给力名师周文涛、中高考作文名家、名师高星云及其他众多一线专家名师加盟,倾力指导,使本套书带给学生到位的指导。
评分拜读冯先生大作,排版有歪斜的地方 字迹印刷清楚
评分《中国哲学简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中国哲学简史》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
评分老婆已经把知识成功的换成肉肉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希望店家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