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版的《神奇的后期》一面市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也在网上引发了如潮的好评,网友PLUS 评价“书非常好,全彩印刷,从理论的层面讲解照片处理的技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这样的情景下,我们开始了《神奇的后期2》之旅。
后期,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如果说《神奇的后期》是一本“内功心法”,那本书则是精妙的“套路与招式”,通过二者内外兼修,则可成为不折不扣的高手。为此,本书在《神奇的后期》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强化:
首先,拓宽了知识覆盖面,详细介绍了第1 卷中没有涉及的后期思路、后期创意、堆栈、质感强化、照片风格等内容;其次,除了与第1 卷同样注重修片原理和基本功外,本书还强化了后期思路+ 案例练习,也就是更注重实战,以大量案例来引导和开阔读者的后期视野,培养读者的修片能力。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依旧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在进行案例实战之前,我们对修片原理和思路都进行了精彩的讲解,确保读者在学完一个案例后能够真正领会精髓,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郑志强,高级摄影师、豆瓣阅读专栏作家、百度阅读知名作者、公众号“深度行摄”创始人,畅销书作者;著有《神奇的后期——Photoshop+Lightroom双修指南》等畅销图书,并有多部著作版权被输出到港、澳、台等地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目录
第1章 摄影后期这样上手
1.1?抓住两个核心
1.直方图
2.从色轮到混色规律
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3?匠气与灵气
1.4?莫丢失层次
1.5?提高效率
1.6?第三方滤镜插件
1.7?输出的色彩配置
第2章 玩转Lightroom高效后期
2.1?一般修片流程及案例
1.照片校正和校准
2.删除色差:紫边与绿边修复
3.照片调色
4.照片整体明暗的处理
5.画面分层次曝光改善
6.清晰度强化轮廓
7.照片细节优化:锐化与降噪
2.2?人像精修
1.面部污点及瑕疵修复
2.柔化皮肤
3.提亮眼白
2.3?一键修大片:去朦胧(去雾)实战
2.4?曲线修片思路
1.理解并使用色调曲线
2.色调曲线综合实战
2.5?高效批处理
1.手动制作并使用自己的预设
2.把处理操作应用到其他照片
第3章 影调
3.1?正常影调的漂亮照片
1.裁掉高光与暗部,增强反差
2.S形曲线与局部微调
3.控制照片影调,突出主体
4.图层叠加,用滤色与柔光让照片变通透
3.2?高调照片的制作
3.3?低调照片的制作
3.4?制作局部光效果
3.5?丁达尔光的制作技巧
3.6?修复照片中曝光过度的区域
3.7?修复明暗交界的白边
第4章 色调
4.1?白平衡+曲线调色
1.白平衡校色部分
2.曲线调色部分
4.2?曲线调色与色彩平衡的应用
1.曲线调色的综合应用
2.色彩平衡调色的关键点
4.3?色调的一般创意
1.暖色调
2.冷色调
3.冷暖对比色调
4.4?黑白与单色
4.5?高级案例:修复杂乱的色调
第5章 质感
5.1?前期的拍摄技巧
1.控制质感
2.光影的质感
5.2?锐化的程度
1.静物类
2.人像写真类
5.3?“清晰度+锐化”打造强烈质感
1.一般题材
2.建筑类
3.纪实人像类
5.4?HDR色调中的细节调整
5.5?“调色+粗颗粒”打造古朴的质感
第6章 合成
6.1?全景
1.后期思路指导前期拍摄
2.照片批处理
3.后期接片的操作技巧
6.2?HDR
1.直接拍摄出HDR效果的照片
2.合成HDR高动态范围画面
3.随心所欲地手动HDR合成
6.3?倒影
6.4?多重曝光
6.5?合成必修课:素材选取法则
6.6?置换天空
1.寻找合成素材
2.置换天空1
3.置换天空2
第7章 风格
7.1?夏日
7.2?小清新
7.3?LOMO
7.4?潮湿
7.5?画意
7.6?复古
第8章 创意:滤镜特效
8.1?缩微模型
8.2?浅景深的虚化效果
1.线性模糊
2.光圈模糊
8.3?小行星的视角
8.4?小清新人像:光雾特效
8.5?变焦的爆炸效果
8.6?素描的艺术效果
第9章 Lab调色
9.1?Lab模式调色的优劣
9.2?Lab模式调色
9.3?超现实梦幻色调
第10章 堆栈与延时摄影
10.1?认识堆栈
10.2?星轨
1.为什么用堆栈得到星轨
2.拍摄控制
3.堆栈制作技巧
10.3?全景深堆栈制作技巧
10.4?延时摄影
1.帧频与延时摄影
2.制作要点
3.案例:金山岭日落
1.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摄影的后期处理,有一个前提,即我们要准备好合理的原始素材,如果我们选择的素材有问题,那么处理好之后的照片即便影调和色彩都非常漂亮,照片也未必好看,或者主题不够明显、照片不耐看。 例如,图1-7这张照片,调整好影调及色彩后,画面的形式是非常漂亮的,色彩和影调都不错, 但照片不耐看,因为照片没有视觉中心,缺少主体对象,不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照片,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是做不出饭的。
看图 1-8 这张照片,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色彩及影调,但照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是一对父子,并且他们有各自的动作和表情。这样,在如此的美景之下,画面有了视觉中心或主体,这对照片的主题表达就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照片也就变得非常耐看。也就是说,我们进行后期处理之前,应该先仔细揣摩照片的构图及立意,对于构图及立意不够理想的照片,没有修片价值,要想处理成理想的摄影作品,那几乎是不现实的,除非我们只是将照片作为原始素材,与其他照片进行合成,那样才能创造出满意的作品。
类似的问题还有图1-9这张照片,是在阴雨天气中拍摄的新疆白哈巴。由于是阴雨天拍摄, 画面比较柔和、湿润,如果想要将照片调整出阳光明媚的色彩及影调,那是不现实的,即便你的修片水平非常高,将照片处理成明媚的色调,看起来也会非常不真实。也就是说,我们在后期修片时,还应该考虑到场景自身的特点,不要提供得太少,而苛求得过多,修片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调整。
看图 1-10 这张照片,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 太阳将近落山时,与地面的夹角非常小,只照到了一部分树梢,被照亮的树梢就与背光的区域形成明显的影调对比,这样,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明媚、干净、通透的画面效果。
再看图1-11所示的照片。同样的,太阳初升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很小,它照射到炊烟 袅袅的村落,被炊烟及晨雾折射之后,整个场景的明暗影调及色彩都非常漂亮。
总结:从这几张照片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想获得漂亮、优美的风光画面,应该挑选一些构图、立意都比较合理的原始素材,这样才能让修片事半功倍,修出来的效果也更加自然、漂亮。而一些散射光的素材,我们不能过于苛求,想要直射光下明媚的色彩和影调效果,那是不切实际的。
《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技术指南,不如说是一位资深摄影师的“心得分享”。它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充满了作者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情绪化色彩表达”的章节。我过去总是对色彩的运用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通过色彩来传达情感。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解了不同色彩组合能够引发的情感共鸣,以及如何在Photoshop和Lightroom中通过色彩的饱和度、明度、以及冷暖对比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例如用暖色调烘托温馨,用冷色调表现忧郁。这让我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有意识地去运用色彩来“讲故事”。此外,书中关于“光影戏剧化处理”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我过去拍摄的照片,光线总是显得比较平淡,缺乏吸引力。作者通过讲解如何运用Photoshop的“画笔工具”、“渐变工具”以及“混合模式”,来模拟自然光,甚至创造出戏剧性的光照效果,让画面瞬间拥有了生命力。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添加“光晕”,或者“局部提亮”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照片更具焦点。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处理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它让我更加享受后期处理的过程,并且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在阅读《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之前,我对Photoshop和Lightroom的使用仅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感觉它们就像是神秘的“黑盒子”,我不知道如何真正地驾驭它们。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化繁为简”的方式,将复杂的后期技术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关于“素材管理与工作流程优化”的讲解。过去我总是为如何高效地管理大量的照片而头疼,这本书让我明白了Lightroom在素材管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如何建立一个清晰的工作流程,从导入、分类、标记到最终输出,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能够更好地追踪和回顾我的作品。此外,书中关于“锐化与降噪的精细化处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总是担心锐化过度导致画面出现锯齿,或者降噪过度损失细节。作者通过讲解不同锐化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Lightroom和Photoshop中进行分区域、分层次的锐化和降噪,让我能够根据照片的具体情况,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让照片既清晰锐利又不失自然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后期处理不仅仅是“修补”,更是一种“提升”和“优化”。它让我更加自信地去面对任何一张照片,并且能够通过精细化的处理,将其提升到更高的艺术水准。
评分当我拿到《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时,我抱持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毕竟“神奇”这个词用得有些夸张。然而,在阅读了不到一半的内容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确实配得上“神奇”二字。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深度,解析了Photoshop和Lightroom的专业技法。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其“逻辑性”和“系统性”。作者并非零散地介绍各种工具,而是将它们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后期处理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影重建”的讲解。过去我总是为照片中光线不足或者光线不理想而苦恼,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前期拍摄时存在光线问题,也可以通过后期巧妙地“重建”光影。作者通过讲解Photoshop的“画笔工具”、“渐变工具”以及“选区工具”的配合使用,让我学会了如何模拟自然光,如何给画面添加戏剧性的光照效果,如何让主体更加突出。我过去拍摄的人物照,常常感觉平淡无奇,但学会了书中关于“眼神光”和“面部打光”的技巧后,我的人物照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人物的神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外,书中关于“色彩平衡与统一”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照片色彩混乱,没有统一的风格。作者通过讲解色彩心理学,以及如何在Lightroom和Photoshop中通过“白平衡”、“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明度”等工具,来统一画面的色调,营造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让我对色彩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评分读完《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摄影后期这件事在我眼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调色游戏,而是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创作过程。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整体性”的理念。它没有将Photoshop和Lightroom割裂开来,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从Lightroom的素材管理、RAW文件预处理,到Photoshop进行精细化调整和创意合成,作者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过去常常在Lightroom中处理完,感觉不够再跑到Photoshop里,但总是不知如何连接,效率低下。现在,我完全理解了在Lightroom中进行基础的曝光、白平衡、裁剪等调整,是为了给Photoshop打好基础,而Photoshop则可以实现更具创造性的细节处理。书中关于“色彩管理”的章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启示。我一直对色彩的感知力不足,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还原色彩,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这本书中关于色轮、互补色、邻近色等理论的讲解,以及如何运用Photoshop的曲线、色阶、色彩平衡等工具来精确控制色彩,让我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能够有意识地去构建画面的色彩氛围,让照片说话。特别是书中关于“情绪化色彩运用”的案例,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以及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来烘托照片的情绪,例如用温暖的色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用冷峻的色彩表现孤独的旅途。此外,书中对于“空间感营造”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我过去的照片总感觉缺乏层次,画面显得扁平。作者通过讲解景深控制、模糊效果的应用、前景的虚化以及背景的压暗等技巧,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引导观众的视线,让画面更具纵深感。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的传授,更在于它培养了我一种“全局观”的后期思维。
评分我一直认为摄影后期是一门玄学,直到我遇到了《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的内容详实,覆盖了从基础到进阶的几乎所有Photoshop和Lightroom的关键技法,而且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拍摄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我经常在拍摄风光照片时遇到天空过曝或者地面欠曝的情况,过去我只能简单地拉高阴影或降低高光,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中关于“HDR合成”和“多重曝光”的技巧,让我能够巧妙地将不同曝光的照片结合起来,获得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的风光大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影调控制”的讲解,作者详细地剖析了不同影调(高调、低调、中性调)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Photoshop的工具来实现,这让我明白了影调对于照片整体风格和氛围的决定性作用。我过去总是对“低调”风格感到畏惧,觉得很难驾驭,但书中通过对一些经典低调作品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低调照片的魅力,并且学会了如何通过渐变映射、反相和曲线等工具,精准地控制暗部细节,营造出神秘、庄重或艺术的氛围。另外,书中关于“锐化与降噪”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总是担心锐化过度导致画面出现锯齿,或者降噪过度损失细节。作者通过讲解不同锐化算法的原理,以及如何在Lightroom和Photoshop中进行精细化的锐化和降噪,让我能够根据照片的类型和需求,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让照片既清晰锐利又不失细节。这本书真的是我摄影后期道路上的“通关秘籍”,让我对后期处理的信心倍增。
评分《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对我而言,绝对是一次“拨云见日”的体验。在此之前,我一直对摄影后期的“魔幻操作”感到困惑,总觉得那些大师的作品是如何做出来的,而我的照片却总差那么一点火候。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最贴近实际的案例,将复杂的后期技术一一拆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构图与二次创作”的章节。我过去总是过于依赖前期拍摄时的构图,认为一旦拍完就无法改变。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后期同样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裁剪、旋转、拉伸,甚至利用Photoshop的“内容感知填充”来扩展画面,我能够有效地优化构图,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我过去拍摄的一些构图不理想的照片,现在通过后期的二次创作,竟然焕发了新的生机。另外,书中关于“氛围营造”的技巧也让我大开眼界。我过去的照片总是显得过于“真实”,缺乏艺术感。作者通过讲解如何运用“径向模糊”、“高斯模糊”来营造景深,如何运用“叠加模式”和“滤镜”来模拟光晕和雾气,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查找”来快速改变画面的整体色调,让我能够随心所欲地为照片添加各种氛围,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处理不仅仅是“修正错误”,更是一种“再创造”。它让我对摄影的热情更加高涨,对未来的创作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认为,摄影后期处理是一门非常“玄学”的技能,需要天赋和大量的经验才能掌握。直到我遇到了《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我才发现,原来它也可以如此“科学”和“系统”。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它没有像许多书籍那样零散地介绍各种功能,而是将Photoshop和Lightroom的功能有机地整合,形成了一个从基础到进阶的完整学习路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人像后期”的章节,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磨皮和瘦脸,而是深入讲解了如何保留皮肤的质感,如何提亮眼神,如何塑造面部的立体感,以及如何根据人物的年龄和气质来选择合适的后期风格。这些精细化的处理,让我的拍摄的人物照片焕然一新,人物的神采和魅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书中关于“动态范围扩展”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拍摄的许多照片,都存在高光过曝或阴影欠曝的问题,导致细节丢失。作者通过讲解Lightroom的“曝光”、“阴影”、“高光”滑块的精确使用,以及Photoshop的“HDR合并”和“曝光融合”等技术,让我能够有效地找回丢失的细节,让照片的层次更加丰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后期处理不仅仅是“美化”,更是一种“还原”和“增强”。它让我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各种光线条件下的拍摄,并且能够通过后期将照片发挥到极致。
评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找到的这本书!《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绝对是我摄影后期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为自己拍摄的照片后期处理感到沮丧。我尝试过各种在线教程,观看大量的视频,但总感觉不得要领,照片的提升总是有限,有时候甚至越调越糟糕。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从最基础的色彩理论到复杂的图层混合模式,再到Lightroom中RAW文件的深度优化,每一个章节都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塑造”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讲解了如何运用Photoshop的选区工具和画笔工具,精妙地控制画面中的光线走向,让原本平淡的照片瞬间拥有了戏剧性的立体感。书中提到的“二次构图”技巧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许多时候画面效果不佳是因为构图存在缺陷,通过后期调整,可以有效地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甚至创造出更具艺术性的视觉语言。而且,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我理解后期处理的原理至关重要。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照片的不足,如何根据照片的内容和情感去选择合适的后期风格,而不再是盲目地套用模板。书中关于人像后期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总是担心过度修饰会破坏人物的真实感,但通过书中讲解的“皮肤质感保留”和“眼神光提亮”等技巧,我能够自然地提升人物的魅力,让照片更具吸引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而细致地引领我走进了摄影后期处理的殿堂。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视觉美学和艺术表达的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习到的技巧运用到我未来的每一次拍摄中,期待我的作品能有质的飞跃!
评分《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技术书籍,不如说是一本摄影师的“心灵成长指南”。我在翻阅这本书之前,一直陷入了“技术瓶颈”的困境,总觉得自己的照片缺乏“灵魂”。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教授“术”,更强调“道”。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的内涵和情感,而不是为了炫技。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创意表达”的章节,作者通过剖析大量的艺术摄影作品,讲解了如何通过夸张的色彩、戏剧性的光影、甚至是超现实的合成手法,来传递摄影师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这让我意识到,后期处理不再是简单的“修图”,而是一种“二次创作”。书中关于“情感化色彩渲染”的技巧,比如如何运用局部色彩的突出,或者整体色调的偏移,来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例如运用偏暖的色调来烘托幸福感,或者运用偏冷的色调来表现孤独和忧郁。这让我对色彩的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机械地调整参数,而是开始思考色彩能够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此外,书中关于“叙事性构图”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我过去总是在拍摄时就考虑构图,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后期同样可以调整构图,引导观众的视线,强化照片的叙事性。通过裁剪、变形、甚至利用图层叠加来营造景深和空间感,我学会了如何让一张原本平淡的照片,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这本书让我从一个“修图匠”蜕变成了一个“摄影艺术家”,让我更加热爱摄影,也更加期待用我的镜头和后期去讲述更多的故事。
评分老实说,在购买《神奇的后期2:Photoshop+Lightroom专业技法》之前,我曾犹豫过,因为市面上关于Photoshop和Lightroom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内容都大同小异。但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功能和工具时,都会非常清晰地解释其“应用场景”和“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用”。例如,在讲解Photoshop的“液化工具”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瘦脸瘦腿”的层面,而是深入分析了液化工具在调整人物比例、塑造身体曲线、甚至在自然风光中调整地形地貌方面的应用,并且强调了“适度”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摄影师如何运用它来服务于自己的创作意图。书中关于“细节刻画”的章节是我反复研读的重点。我过去总是觉得照片的细节处理很难把握,要么不够清晰,要么出现噪点。作者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细节,比如皮肤纹理、服装材质、或者自然景物的细节,以及如何运用Photoshop的“细节增强”滤镜、“高反差保留”等方法,并且结合Lightroom的“细节面板”,让我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照片的细节,让画面更具质感和表现力。我学会了如何让皮肤看起来光滑细腻而不失纹理,如何让服装的布料质感更加突出,如何让岩石的纹理更加清晰可见。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后期是前期的延伸”,而不是“救赎”。它鼓励我在前期拍摄时就考虑好后期的可能性,并且在后期时,始终围绕着前期拍摄的意图去进行调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的读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思考和实践的创作者。
评分最初在知乎上初识叶明老师,赞叹其对摄影和后期的深刻理解。后来他创业推出了"泼辣熊"移动端图像处理软件,更加对其敬佩有加。本书为全彩,深入浅出,讲解清晰明了,为图像后期处理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评分从知乎上了解到叶明老师,这本书很好,对于我帮助很大
评分思路值得学习,案例比较简单,内容偏向基础部分,对混合模式和曲线部分讲的比较详细,作为查漏补缺学习思路可以购买,不推荐作为基础教材学习。
评分半年囤次书,拿到券就忍不住剁手…
评分讲得比较细。正适合初学者学习。
评分不错,书不错,物流也快
评分东西很好,我很喜欢,快递给力。
评分另,感谢京东快递员。
评分看了,写得比较精炼的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