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城市治理的25枚“绣花针”——上海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千年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百年工业社会被洪流推进信息社会,编码和算法的时代来临,这是一个历史的跨越,而这个历史的跨越被《市民与社会》完整地记录下来。在《市民与社会》与大家同行的这25年中,市民一直在观察、分析、感知社会,并参与重新构建、革新、成就社会!本书所呈现的是极具使命和情怀的25位社会建构者的故事,他们以及他们所属的团队无论面对怎样的难题,即使受囿于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都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社会共治、多方协作,一以贯之、众志成城的理念和行动。
本书是为《市民与社会》栏目25周年纪念而作,选取该栏目25个经典市民热议话题,主要是市民集中参与、共同治理上海社会的一个个小缩影,解决群租问题、拆除违章建筑、社区小景观设计,等等,话题均是市民关心的,体现如何在市民、政府管理者、企业、专家等各方面的努力下,将社会公共事务妥善解决。
秦畅,“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主持《市民与社会》节目。该节目获得多项荣誉:首批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中国新闻一等奖、首届上海市优秀媒体品牌等,并被誉为“对话的桥梁,意见的论坛”,在长三角广播市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收听率和广泛的影响力。
目录
城市营造
市民的东岸,公众的规划
营造有温度的历史街区
幸福里的“幸福”
河道长效管治,靠什么?
在“五违四必”中绣出“生态”绿洲
带着“感情”拆违,可能吗?
社区自治
“绿主妇”,垃圾分类六年间
小区停车难,难也不难!
被抛盘的公寓如何大变样?
老公房装电梯:从不可能到可能
让社区幸福起来!
居民议事会,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我与我的客堂汇
社区景观,我们一起设计!
社会管理
阿大葱油饼:“放管服”如何做到精细化?
从管理到治理,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
只为青年人有个“家”
把脉医院周边交通 各方会诊缓通行难
大厂房变大舞台,专业人做专门事
一座“孤岛”的蝴蝶蜕变
“斤斤计较”只为让老人安享晚年
有关爱的地方就是家
公益行动
广场舞联盟:组织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孵化小小梦想,改变TA的世界——一个鸡蛋的暴走
青年,能重回乡村吗?
序
《市民与社会》节目,诞生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开风气之先,创传媒之新。25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管理不断创新。《市民与社会》节目一边连着政府,一边连着市民,就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把市民的声音引进电波,大家在一个平台上为上海的发展建言献策。
我记得,节目刚开播没几天,我就走进了《市民与社会》。电波的声音未落,就有电话拨打进来称赞《市民与社会》是心声、桥梁和纽带。
民声呼唤民生,民生需要听到民声。开放公众参与渠道、倾听市民意见与建议、回应社会关切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市民参与对话,对改善政府职能是机遇,又是挑战。事实证明,推动社会进步需要政府、民众、媒体多方面的协作。《市民与社会》25年来的探索是极具价值的,在意民声,在乎沟通,在倾听每一个人的感受,这一形式最终成为一种城市精神。
作为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出现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十分正常。随着公众参与不断深入,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上海的城市治理已经到了“绣花”般精细化的高度。市民对每一个问题的要求是细而再细。
哪些问题是市民高度关注、重点聚焦、反复讨论的,媒体是“顺风耳”,总是最先知道。在《市民与社会》的历年话题中,有不少是要经过反复讨论的,如果问题一时未得到完全解决,话题就离不开公众视线的焦点。一刀切、久拖不决,市民都会有意见,批评是正常的,抱怨也可以理解。因此,需要搭建一个表达的平台,让市民的情绪得以表达,并引导大家理性对待,对未来抱有信心,进而参与进来。
而对整个社会而言,很多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反复出现并演变。这些问题不大会有标准答案,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但让我很欣喜的是,通过《市民与社会》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
衣食住行用,生长老病死,这本书精心筛选的25个案例,个个让人有兴趣读一读听一听,这些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吗?“绣花功夫”是怎么体现的?其中的小区停车难问题、群租治理、老公房加电梯、垃圾分类违法搭建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老大难”啊!
我最关心小区停车难。普陀区东湖明珠小区有资源使用足,没有资源使劲儿挖潜,还通过规则整合资源,最让人欣慰的是:整个过程都是在共商共决共治中完成,从而实现共享。
很多人说,垃圾分类,没有理念和行动的共识,上海再过十年也办不成。但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的“绿主妇”们用6年时间实现了小区垃圾全分类,连厨余垃圾她们都能用来生产酵素,变废为宝,然后再沤有机肥,也是宝。
群租治理“老大难”,基层政府主动搭了一个平台,让房东、租户、代理经租企业、金融机构、基层居委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解决了这一难题;规划也不再只是专业人才能做的事儿。石崧博士在为滨江东岸贯通的规划时,眼睛向下,认为“市民的东岸,公众的规划”。
“一个鸡蛋的暴走”从一个扶贫帮困的公益组织,成长为提升城市公共体育休闲活动的破题者。12小时,走完50公里,其中多少细节是需要倍加小心,多少管理环节需要细细思量,他们做成了,而且越来越有影响力!
还有那被总理点名的葱油饼。如果依照现有法律,严格执法,阿大葱油饼必须消失。而另一面,又有那么多希望保留城市烟火气息、市井味道的呼声。这根情与法的“钢丝绳”背后,基层管理者张芹和她的同事们用耐心和智慧做到了两全其美,赢得了公众的喝彩!
最让我欣喜的是,看到四叶草堂的设计师们,把社区景观拓展为社区共治的平台,因为只有让更多人参与,才是真正的治理。
……
书中的每一位讲述人,都让我这位长期观察社会、研究社会治理的人感到佩服。
只有参与了,才能理解、感受在解决每个问题时背后的纠结、过程的反复和成果的来之不易。“让社会治理社会”,这一理念如今正在基层广为传播,这样的光点正在出现燎原之势。大家都在执着于一件事:创新社会治理。而每一个创新治理的背后,都凝结着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凝结着上海市民极具建设价值的思考和意见。这座城市是大家的,人人参与,人人呵护,城市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里,集结了25个体现“精细化”“精准化”的社会创新治理实践。见微而知著,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让我们从中寻求共鸣,感受力量,合力推动社会进步。让“绣花针”在全社会“绣”出锦绣河山。
衷心希望《市民与社会》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勇担责任!
邓伟志
社会学者、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城市治理的25枚“绣花针”——上海启示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