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译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心理咨询与治疗译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温迪·德莱顿,迈克尔·尼南 著,于泳红,魏清照 译
图书标签: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REBT
  •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 认知行为疗法
  • 临床心理学
  • 咨询技巧
  • 治疗技巧
  • 自我帮助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6320
版次:2
商品编码:121994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是引进英国老牌出版社Routledge 的心理学经典系列“心理咨询与治疗100个关键点译丛”中的一个分册,与APA那套心理咨询系列偏重理论性不同,本书以要点式呈现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关键点与技巧,特别推荐给受训中的治疗师以及执业心理咨询师参考。

内容简介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领域包括咨询与治疗、职业和教育。《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呈现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质,以帮助治疗师提升实操水平。这些关键点来自于作者自己的实践,也来自于他们在培训和督导新手咨询师时的经验。

作者简介

温迪·德莱顿(Wendy Dryden)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国际知名专家,至今已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40余年,其著作超过200余部。


迈克尔·尼南(Michael Neenan)是布莱克西区教练中心和压力管理中心副主任,英国行为与认知心理治疗学会(BABCP)认证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其著作有20多部。


目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础知识
Part 1 第一部分 治疗联盟的相关事宜
1 运用治疗联盟的观点
2 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因人而异
3 转换咨询师的影响力基础
4 改变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的指导程度
5 努力促进来访者的学习
6 使用“挑战性的,但并非压倒性的”原则
7 创建反思进程
8 和来访者使用共通的语言
9 在治疗中保持一种目标导向的态度
10 引出来访者对于有效改变的承诺
11 为人生哲学的转变努力奋斗,但要准备好做出妥协
12 让来访者进入富有成效的治疗情境

Prat 2 第二部分 教导事宜
13 建议来访者对他们的治疗阶段录音并复习
14 教导来访者进入REBT的模式和进程并帮助他们理解各自的角色
15 解释你在做什么以及你为何而做
16 注意来访者的非言语和副言语行为
17 反复教导来访者情绪责任原则
18 教给来访者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之间详细完整的区别
19 教导来访者区分健康和不健康的消极情绪
20 教导来访者在学习新技能或改变环境之前处理情绪困扰的重要性
21 教导来访者认识非理信念所产生的认知后果,以及将非理性信念带入情境中对他们理解诱发事件A所产生的影响
22 教导复发预防
23 教给来访者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自我治疗原则

Prat 3 第三部分 处理来访者对于REBT的误解
24 处理咨访疑虑
25 消极事件并不一定造成情绪困扰
26 抛开指责,接受情绪的责任
27 他人亦无法逃避责任
28 REBT的ABC模型虽然简单但不是简单化
29 REBT不忽视过去
30 向来访者表明“接纳”与顺从和自满是截然不同的
31 向来访者表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绝非忽视他们的情绪
32 向来访者表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不会忽视治疗关系
33 解释REBT在平等与不平等治疗关系中的地位
34 向来访者表明REBT并非洗脑
35 向来访者解释REBT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地位并告诉他们感受和行动的区别
36 向来访者表明你的工作是帮助而非阻止他/她们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7 向来访者解释治疗中的对抗不同于来访者与治疗师的过度对抗
38 向来访者表明REBT中的结构化与把来访者放到治疗的束缚中是不同的
39 消除REBT只关心改变信念的想法
40 REBT可以被调整以帮助更大范围的来访者

Part 4 第四部分 技术问题
41 在治疗中要有组织有结构
42 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助治疗任务的完成
43 行在正路上
44 来访者问题处理的优先级
45 针对来访者的问题,问具体的例子
46 始终专注于一个问题
47 慎重地使用提问
48 评估诱发事件A时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49 聚焦于核心的非理性信念
50 寻找隐藏在来访者言行举止中的非理性信念
51 允许来访者持有一段时间的非理性
52 挑战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时警惕你的不敏感
53 评定来访者改变的基础
54 要强化改变,而不要强化来访者获得赞许的需要
55 评估元情绪困扰,并在临床上与来访者适时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56 教会来访者何时去应对有问题的想法和信念,何时用心地接受它们
57 不要害怕重复
58 若有疑问就回到初的原则
59 灵活地结束治疗

Part 5 第五部分 鼓励来访者在改变中前行
60 让来访者的大脑承受压力
61 帮助来访者参与到相关的改变任务中
62 使用各种各样的自助表格
63 系统训练来访者使用REBT自助表格
64 与来访者一起协商合适的家庭作业
65 不同治疗目标安排不同的作业
66 鼓励来访者在完成作业时明智地寻求逆境
67 鼓励来访者每天都完成一些自助任务
68 定期在下一次咨询开始之前检查作业
69 形成泛化

Part 6 第六部分 辩驳
70 暂时假定诱发事件A是理性的
71 一次只辩驳一个非理性信念
72 教来访者使用基于选择模型的评估与辩驳
73 在辩驳非理性信念的时候牢牢记住来访者的目标
74 全面辩驳
75 有意义、充满活力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辩驳
76 找到并使用那些你擅长的辩驳技术
77 帮助来访者削弱非理性信念且建立并强化理性信念
78 鼓励来访者使用应对型而不是掌握型的辩驳方式
79 鼓励来访者识别并为自己辩驳他人的非理性信念
80 避免过早或者过晚的辩驳
81 认真辨别辩驳性问题和评估性问题
82 鼓励来访者在辩驳非理性信念时使用过度学习原则

Part 7 第七部分 处理来访者改变过程中的干扰
83 评估并解决来访者改变过程中的干扰
84 认识到你和来访者都会将非理性信念带到REBT治疗中
85 评估并解决来访者对于治疗师辩驳策略的误解
86 确保来访者没有巧妙地渐渐破坏或消新的理性信念
87 识别并解决家庭作业完成中的障碍

Part 8 第八部分 创造性
88 正确应用转介
89 治疗过程中的灵活性
90 坚持REBT理论,同时合理运用一些其他疗法的技术
91 改变媒介而非信息
92 让干预生动起来,但要避免过犹不及
93 创造新的REBT技术
94 充分利用来访者治疗前个人改变的经历

Part 9 第九部分 建立个人风格以及专业性
95 当心神经质同意
96 定期寻求督导并且参加REBT/CBT内部或外部的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活动
97 定期转录治疗过程并且评估每一次干预
98 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REBT
99 认真严肃地对待REBT,但不可太严肃
100 在治疗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专业名词英中文对照表
译后记

精彩书摘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原著第2版)》: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正因为这样,其对识别与促成来访者的目标就十分敏感,毕竟,来访者的目标是治疗存在的理由。不过,与来访者的目标合作,口能比第一眼看上去的更复杂,比如,来访者设立的目标也许反映了他们心理困扰的水平,如果你只从表面上看这些目标的话,你可能会无意识地促使来访者朝着自我挫败的结局努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阿尔伯特·埃利斯在帮助来访者达到他们的目标之前,会先帮助来访者解决来访者的困扰。
  来访者的目标并非是静态的,而是一直都在改变,所以你需要持续地记录它们,这样你和来访者才能在治疗进程的任何节点,获得精确的“可读取的”来访者的目标。由于这可能会非常复杂,我们在个体治疗中应用了一个源自理性情绪行为婿姻治疗的概念。
  理性情绪行为婚娴治疗师区分了两个不同的治疗阶段。开始时,在应埘他们对关系的不满之前,治疗师会帮助伴侣双方解决他们关系上的情绪困扰。我们发现,向个体来访者解释这件事情是很有帮助的:在我们能帮助他们改变其环境并朝着更高的“自我实现”努力之前,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克服他们对于事件的困扰。这个区分将会帮助你和来访者搞清楚你们是在朝着克服困扰的目标努力还是在朝最大化自我实现的目标努力。我们听说过许多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失败,因为作为督导的我们很清楚,那些咨询师在朝着克服困扰的目标努力,而来访者希望要么能改变环境,要么能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努力。如果你和来访者是朝着不同的目标在努力,治疗联盟将受到威胁。
  ……

前言/序言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其应用领域包括咨询与治疗、职业和教育。《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呈现了这一体系的主要特质,以帮助治疗师提升实操水平。这些关键点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工作实践,也来自于我们在培训和督导新手咨询师时的经验。


在开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多年实践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两个方面发展该疗法,这都将在本书中得以呈现。首先,我们一直鼓励大家以创造性的方式运用这一治疗体系,即充分地投入到来访者的情感体验之中;第二,我们一直渴望把REBT的有效实践建立在牢固的总体治疗原则之上,特别是利用最近关于治疗联盟方面的成果。后者将贯穿全书,特别是在开篇部分。此外,我们的想法受到了已故艾德·鲍丁(Ed Bordin)所做工作的很大影响。


结合REBT领域发生的变化,新版做了全面的更新。新版以介绍REBT的基础知识开篇,全面覆盖了以下所有关键的主题:


●治疗联盟的问题;


●教育问题;


●处理来访者关于REBT的错误概念问题;


●鼓励来访者致力于改变;


●处理妨碍来访者改变的障碍;


●以创造性的方式来运用REBT。


本书力求简洁、实用,对接受培训的或实践中的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非常有帮助,相信通过阅读本书他们能充分地理解REBT。


我们希望本书在奠定REBT基础的同时,也能激发出更有创造性的实践。




温迪·德莱顿


迈克尔·尼南



《超越情绪的藩篱:探索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核心智慧》 本书并非直接摘录《心理咨询与治疗译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中的具体条目或案例,而是旨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底层逻辑、核心理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将从REBT的诞生背景、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思想脉络、核心理论模型、关键技术以及它如何赋能个体实现更健康、更积极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一番细致的剖析与阐述。 一、REBT的哲学根源与历史演进 要理解REBT,首先需要追溯其思想的源泉。REBT并非凭空出现,它深深植根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言:“人们并非被事件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这一洞见,在两千多年后,被艾利斯赋予了现代心理学意义。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REBT,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种革新。他认为,过分强调潜意识的冲突和童年经历的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当前思维模式对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影响。REBT的出现,标志着认知疗法思潮的兴起,为后来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以其直接、实用、强调理性分析的特点,在心理治疗领域独树一帜。 二、核心理论模型:ABCDE模型 REBT最核心、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模型便是ABCDE模型。这个模型简洁而有力地揭示了人类情绪困扰的发生机制: A(Activating Event)——诱发事件: 指的是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件、情境、经历,包括外部客观事件,也包括内在的感受、想法、回忆等。例如,一次考试失利,一次与朋友的争吵,或是一个负面的自我评价。 B(Beliefs)——信念: 这是REBT的核心所在,指的是人们对A的解释、评价、看法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往往是主观的,包含了对“应该”、“必须”、“一定”等绝对化要求的看法。例如,在考试失利后,可能产生“我必须考好,否则就是个失败者”的信念。 C(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后果: 这是由B引起的直接结果,包括不愉快的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羞耻)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如逃避、拖延、攻击、自我伤害等)。例如,“我必须考好”的非理性信念,可能导致极度的焦虑、失眠,甚至放弃学习。 D(Disputing)——辩驳: 这是REBT治疗的核心环节,也是患者需要主动进行的认知干预。指的是通过理性分析和质疑,挑战和驳斥非理性的信念B。这需要患者像一个侦探一样,审视自己的信念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建设性。例如,质问自己:“真的‘必须’考好吗?考不好就‘一定’是失败者吗?有没有其他可能?” E(Effective New Philosophy)——有效的新哲学/信念: 这是通过D的辩驳过程,逐渐形成并内化一种新的、理性的、建设性的信念。这种新的信念能够帮助个体以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诱发事件A,从而产生更健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例如,将“我必须考好”转化为“我希望考好,但即使考不好,我也能从中学习,并不会否定我的全部价值。” ABCDE模型强调,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决定,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和信念所塑造。非理性信念是导致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而通过理性辩驳,我们可以改变这些信念,进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三、非理性信念的类型与识别 艾利斯将非理性信念大致归纳为几种主要的类型,它们具有普遍性,并且常常在人们遭受情绪困扰时出现: 1. 绝对化要求(Musts): 对自己、他人或生活持有僵化、不容置疑的“必须”和“应该”的要求。例如,“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喜爱”,“我的孩子必须听话”,“生活一定不能有困难”。 2. 灾难化(Catastrophizing): 夸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将其视为灾难性的。例如,“如果这次面试失败,我这辈子就完了”,“他说了一句我不喜欢的话,这简直是世界末日”。 3. 低挫折容忍度(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难以忍受生活中的不便、挫折和困难,认为自己无法承受。例如,“我实在受不了这种痛苦了”,“我不能忍受等这么久”。 4. 糟糕至极(Awfulizing): 认为某些事情“糟糕透了”、“难以忍受”、“非常可怕”,即使它们并非真正灾难性的。 5. 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基于个别负面事件,得出笼统、绝对化的负面结论。例如,“我犯了一个错误,所以我是个笨蛋”。 6. 归罪(Blaming): 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他人或外界,逃避个人责任。例如,“都是他害我犯错”,“都是老板不给我机会”。 7. 自我价值贬低(Self-Downing): 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 识别这些非理性信念是REB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需要个体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并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想法。 四、REBT的核心技术与实践 REBT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模型,它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的技术,帮助个体进行认知重构: 1. 认知技术: 理性辩驳(Disputing): 这是最核心的技术,通过提问(如“你为什么认为这样?”、“这是真的吗?”、“有没有其他可能性?”)、逻辑分析、证据搜集等方式,挑战非理性信念。 认知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 在辩驳的基础上,帮助个体形成新的、更具建设性的、更符合现实的理性信念。 反思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 引导个体深入思考,理解非理性信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幽默与自嘲(Humor and Self-Deprecation): 用幽默感来降低事件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并非完美,也并非总会遇到最坏的情况。 区分“不希望”与“不能忍受”(Distinguishing between "Discomfort" and "Intolerability"): 帮助个体认识到,不愉快、不方便、疼痛等,虽然令人不适,但通常并非“无法忍受”。 2. 行为技术: 行为实验(Behavioral Experiments): 设计一些小型的、可控的行为任务,来检验非理性信念的真实性。例如,相信“如果我主动和陌生人说话,他们一定会拒绝我”,则可以设计一个“尝试和三个陌生人微笑”的行为实验。 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 针对回避行为,逐步增加暴露于引发焦虑的情境。 角色扮演(Role-Playing): 模拟可能遇到的情境,练习使用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放松技巧(Relaxation Techniques): 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帮助管理情绪。 承诺与实践(Commitment and Practice): 鼓励个体在治疗之外,将所学的REBT技巧付诸实践,持续进行自我干预。 3. 情感技术: 接受(Acceptance):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他人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无法改变的现实。 自我关怀(Self-Care): 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 积极情绪体验(Experiencing Positive Emotions): 鼓励个体主动去体验快乐、感恩、满足等积极情绪。 五、REBT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REBT并非仅限于心理咨询室,它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自我管理工具,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应对焦虑与抑郁: 通过识别和挑战导致焦虑和抑郁的非理性信念,如“我必须完美”、“我无法应对挫折”,来减轻情绪痛苦。 处理人际关系冲突: 改变对他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僵化看法,理解他人的局限性,用更宽容的态度处理关系。 克服拖延与低效: 挑战“我必须在最佳状态下才能开始”、“我做不好就宁可不做”等阻碍行动的信念。 提升自信与自尊: 放弃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建立基于现实和理性评价的自我价值感。 面对生活压力与挫折: 学习忍受不愉快,理解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培养更强的心理韧性。 职业发展与学习: 帮助个体突破自我设限,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学习新技能。 六、REBT的教育意义与个人成长 REBT的核心在于赋能个体成为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治疗师”。它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主动的学习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治疗。通过学习REBT,人们能够: 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 培养批判性思维: 不盲从自己的想法,而是对其进行理性的审视。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负面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促进个人成长与成熟: 建立更成熟、更理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活得更自由、更幸福。 本书将通过对REBT原理的深入讲解、对非理性信念的细致剖析,以及对各项实用技术的阐释,帮助读者掌握这套强大的认知工具,学会如何像一名“理性侦探”,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拨开迷雾,重塑思维,最终实现情绪的自由和心灵的成长。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是一次关于如何更智慧地生活、更有效地应对挑战的人生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极大的兴趣,首先是因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个专业术语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在我有限的心理学认知中,REBT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强调个人责任的治疗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相信,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困扰并非源于外界事件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和看法。而REBT正是致力于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认知模式。书名中的“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深度。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REBT的核心思想,例如“ABC理论”以及各种非理性信念的类型,都以最清晰、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我必须”、“你应该”以及“太糟糕了”之类的绝对化思维,并掌握一套系统的方法来与之对抗,用更符合现实的、更具建设性的想法来取代它们。同时,书名中的“技巧”二字,让我对具体的操作层面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例如自我对话的技巧、情绪记录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认知重构的实际步骤。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份通往内心平和与理性的“行动指南”,是一次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生活实践的宝贵机会,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管理情绪,最终实现更健康、更积极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对心理治疗领域的浓厚兴趣。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偏向于理论探讨,对于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总感觉隔靴搔痒。而“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个副标题,则给我一种非常直观和实用的预期。它似乎预示着这本书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将REBT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并辅以大量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我尤其关注“关键点”的部分,它意味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快速抓住REBT的精髓,理解这个疗法为什么有效,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而“技巧”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可以立刻在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比如如何识别自己内心深处的非理性信念,以及如何有效地去质疑和改变它们。想象一下,当我感到焦虑、抑郁或者愤怒时,能够有一套清晰的步骤和方法来帮助我分析情绪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这该多么令人兴奋。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本“心理急救箱”,里面装满了应对各种情绪困扰的“药品”和“工具”。我迫切地希望它能成为我自我疗愈和成长的有力伙伴,帮助我建立更加坚韧和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个具体的理论流派。在我过往的阅读和接触中,REBT以其清晰的逻辑、强调认知的核心作用以及注重实践的方法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始终坚信,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比事物本身更能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而REBT正是致力于帮助人们调整和优化这些看法。书名中的“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的精心设计。我设想,它能够将REBT复杂而深刻的理论精炼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关键要点,让读者能够快速把握其核心精髓。而“技巧”一词,则让我对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非理性信念,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运用REBT的原则来应对各种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提升自我认知、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构建更加理性、积极和充实的生活。在我眼中,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内在的“声音”对话,并将其导向更健康方向的实用指南,一次关于实现内心平静与成长的深度探索。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一独特治疗取向的好奇。在接触心理咨询的领域,我了解到REBT以其清晰、直接和强调个体责任的特点而备受推崇。这本书的副标题“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承诺将REBT的核心理念和实操方法浓缩成易于理解和应用的精华。我设想,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逐步深入REBT的理论核心,理解人类情绪产生的认知模型,特别是那些常常让我们陷入痛苦的非理性信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我们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我期待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识别这些隐藏在思维深处的“自动负面想法”,以及如何运用逻辑和现实检验的方法来挑战它们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会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巧”,这些技巧可能包括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情绪调节策略,甚至是与他人互动时的沟通技巧。我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像一套套“心理工具箱”,在我遇到挫折、压力或负面情绪时,能够立刻取出并使用,帮助我化解困境,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本书在我心中,代表着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方式,一种通过理性思考和行为调整来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个核心概念,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常感到困惑。REBT以其强调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核心作用而闻名,这与我个人的观察和体验不谋而合。我一直认为,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反应,而REBT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来审视和调整这些看法。书名中的“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会将REBT复杂的理论体系精炼成一系列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核心要点,帮助我快速把握其精髓。而“技巧”则预示着我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非理性信念,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以及如何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保持理性的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客观、更理性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并最终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提升和内心成长的实践指南,一次与自己内心进行深度对话的契机。

评分

在众多心理学书籍中,“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个书名,以其鲜明的理论指向和承诺的实用价值,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对心理咨询的各种流派颇感兴趣,而REBT以其强调思维对情绪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其相对直接和有力的干预方式,在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这本书的副标题“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直接击中了我的需求——我渴望在短时间内,能够系统地掌握REBT的核心理论,并获得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我设想,这本书会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框架,将REBT的理论要点清晰地梳理出来,例如认知模型、非理性信念的类型、以及如何区分合理与不合理的信念。而“技巧”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具体实践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识别自己的负面自动思维,如何有效地质疑和挑战这些思维,以及如何用更具建设性的想法来替代它们。我甚至想象书中会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REBT如何在实际咨询中发挥作用。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本“心理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内心困扰的有效方法,一次关于如何实现更理性、更健康生活的实践探索。

评分

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尤其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个精准的定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曾让我感到困扰的情绪和思维模式。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并非因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读方式出了问题。REBT作为一种强调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的疗法,正是我想深入了解的。书名中的“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承诺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易于掌握的精髓,仿佛是一份为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心理宝典”。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REBT的核心理念,理解那些看似“自动”出现的不合理信念是如何悄然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我希望能够学会如何像一位侦探一样,敏锐地捕捉到自己思维中的“漏洞”,并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去质疑和修正它们。同时,“技巧”二字让我对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练习方法,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如何面对批评和拒绝,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REBT的原则来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这本书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成长姿态,一种通过理性思考和行为改变来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我迫切希望它能成为我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几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困扰过我,但又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的情绪和思维困境。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尝试过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理论部分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却感到无从下手。而“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个副标题,则给我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似乎承诺将复杂的心理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具备高度的实践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了解REBT的核心理念,例如人类是如何产生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信念又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的。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清晰地识别自己内心的“自动负面想法”,以及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来挑战和修正这些想法。更重要的是,“技巧”这个词汇让我对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运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如何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认知模式。这本书在我心中,是一份关于如何“重塑”自我,实现内心平静与成长的珍贵礼物,一次将心理学智慧转化为生活实践的宝贵机会。

评分

当看到“心理咨询与治疗译丛”这个系列名时,我就知道这本书很可能出自专业之手,其内容会有一定的深度和严谨性。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个具体的书名,则成功地激起了我对REBT这种心理疗法的浓厚兴趣。我之前对心理学有所涉猎,但对于REBT的具体实践方法了解不多,总觉得它听起来很“理性”,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将这种理性应用于情绪的调节,这正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书名中的“100个关键点”让我看到了其内容的精炼和系统性,它暗示着这本书会将REBT的核心思想提炼成易于记忆和理解的要点,这对于想要快速掌握精髓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技巧”二字则更是让我对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比如如何识别和挑战导致负面情绪的非理性信念,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对话,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REBT的原则来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我设想,翻开这本书,我能够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在我心目中,是一本关于如何“修剪”内心杂草,让理性之花盛开的指南,一次关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情绪和思维的实践探索。

评分

初识这本书,是被它“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个主题深深吸引。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惑时,渴望找到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REBT,这个在心理学界赫赫有名的疗法,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不合理的信念,拥抱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书名中“100个关键点与技巧”更是令人充满期待,它承诺将复杂的理论精炼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内容,仿佛是一本触手可及的“心理自助指南”。我设想着,翻开书页,就能看到那些经过科学验证的,能够切实解决我们内心困扰的工具和策略。例如,关于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非理性信念,那些常常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情绪的“应该”、“必须”和“糟糕透了”的想法。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剖析这些信念的来源,又会提供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一一击破。同时,“技巧”二字也让我对书中的实用性充满了信心,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运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进行自我对话,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等。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是关于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和思维重塑的一次深度探索,是一次与内心对话,寻找更理性、更健康生活方式的旅程的起点。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指引迷茫、拨开云雾的一盏明灯。

评分

可以买的书,内容很专业

评分

很好的认知治疗书适合专业人员学习

评分

经典的翻译读本。。。。。。。。。。。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

评分

真的很快 一天送达 知识点有些碎真的是看了就忘 需要结合案例来解读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很好,赶上了读书会,为什么选择京东,就是一个字,快,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全部都买了,囤着,慢慢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