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既診斷又開方治病,是園林樹木衰弱診斷和復壯的一站式資源。
少敘述多看圖說話.300餘幅彩色照片,清晰詮釋前因後果。
不論精彩或失敗,全息解讀,案例皆從實踐中來。
作者簡介
叢日晨,男,1966年生,內濛古赤峰寜城縣人。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先後就讀於內濛古農業大學園藝係、山西農業大學園藝係、中國農業大學觀賞園藝與園林係。曾在赤峰電大寜城工作站以及山西農業大學園藝係和園林係任教師並兼任生態園林公司經理。發起並建立我國一個防水捲材耐根穿刺檢測CMA實驗室和大樹試驗站。齣版《園林工程概預算實例問答》《公園古樹名木》《園林工程概預算實例問答》(第二版),翻譯齣版《綠色屋頂係統》。獲得國傢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李延明,男,1965年齣生,1988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和園林生態研究,曾完成園林植物生態習性和生態功能、園林綠化生態效益、城市熱島效應等研究。
弓清秀,1982年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原太原工學院),現為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園林科技培訓中心主任,北京市朝陽區科望園林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高級工程師。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樹木衰弱及導緻樹木衰弱的原因
1.1 樹木衰弱和樹木衰老
1.2 導緻樹木衰弱的原因
1.3 進行樹木衰弱診斷前需要熟知的幾個問題
第2章 樹木地上部異常診斷
2.1 葉片異常癥狀診斷
2.2 樹冠異常診斷
2.3 樹乾異常診斷
第3章 樹木地下部異常診斷
3.1 根係及根際環境異常診斷
3.2 土壤養分標準
第4章 樹木裁檀環境對樹木的影響
4.1 地上環境對樹木的影響
4.2 地下環境對樹木的影響
第5章 樹木復壯的一般方法
5.1 地下環境改良技術
5.2 地下深層土壤補水技術
5.3 樹體保護及修復技術
5.4 蛀乾害蟲防治
第6章 北方城市主要樹木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技術
6.1 銀杏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2 側柏、檜柏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3 油鬆、白皮鬆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4 國槐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5 雪鬆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6 懸鈴木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7 元寶楓、五角楓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8 海棠類樹木衰弱原因診斷及復壯
6.9 毛白楊衰弱原因與診斷
6.10 柳樹衰弱原因與診斷
參考文獻
附錶
前言/序言
城市樹木的景觀貢獻率和生態貢獻率占城市總體綠色植物的80%以上。但是,由於城市樹木的客觀生長環境與自身生長的需求存在著諸多矛盾,我國各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樹木衰弱或死亡現象發生,降低瞭城市樹木的景觀功能和生態功能。如近年來,北方城市普遍發生的銀杏夏季焦葉、油鬆和白皮鬆衰弱或死亡以及柳樹等淺根係樹木的大量倒伏等問題,已經引起瞭行業一綫單位和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護城市綠化成果,特彆是樹木綠化成果,是當前我國城市急需解決的問題。
準確地診斷、判明導緻衰弱的原因,是進行樹木保護和復壯的前提。樹木生長勢衰弱與其生長的特定區域環境、栽培手段、樹體本身的特性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進行樹木衰弱診斷,就是從上述三方麵入手,由錶及裏,界定導緻樹木衰弱的原因,為進行樹木復壯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
本書總結瞭近年來北京樹木衰弱診斷和復壯方麵的一些最新經驗和技術。第一章是樹木衰弱及導緻樹木衰弱的原因,從宏觀上闡述瞭樹木衰弱的概念和導緻樹木衰弱的原因,並對進行樹木衰弱診斷前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瞭詮釋;第二章是樹木的地上部異常診斷,按癥狀特徵對導緻樹木葉片、樹冠、樹乾異常的原因進行瞭分析;第三章是樹木地下部異常診斷,包括樹木根係和根係環境異常診斷以及樹木土壤養分分析兩部分內容;第四章是樹木栽植環境對樹木的影響,主要闡述樹木的地上與地下環境與樹木衰弱的關係;第五章講述瞭樹木復壯的一般方法,包括比較受關注的地下部環境改良、深層補水技術以及樹乾修補問題;第六章是各論,選擇瞭北方最重要的油鬆、銀杏等13個樹種,就它們在城市中易齣現的問題及復壯方法進行瞭詳細分析。另外,在附錶中,對其他50餘種北方常見園林植物的習性、栽培要點以及典型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進行瞭歸納總結。
本書以事實說話,文中引用瞭作者及其團隊近年來在樹木衰弱診斷和復壯方麵的大量案例,圖文並茂,一目瞭然;同時還引用瞭大量的背景知識,力求通過樹體錶象和大量相關資料,引導讀者抓住核心問題,從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但是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不足之處,望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探索生命之樹的奧秘:一本關於樹木的深度指南 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它更像是踏上一段穿越古老森林、探尋生命脈絡的旅程。它邀請您以全新的視角審視那些靜默而偉岸的生命,理解它們如何在自然的宏大敘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一同深入探究樹木作為獨立生命體的復雜性,揭示它們所經曆的每一個生長階段,以及它們與周圍環境之間微妙而深刻的互動。 生命之初:生命的種子與萌芽 故事的開端,從一顆小小的種子講起。這顆看似沉寂的生命載體,卻蘊含著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未來。我們將追溯種子形成的漫長過程,瞭解其內部精妙的結構,以及它在適宜的環境下如何被喚醒。從沉睡到蘇醒,每一個微小的化學反應、每一次細胞的分裂,都預示著生命的勃勃生機。 萌芽,是種子破土而齣的那一刻,也是生命嚮外界發齣的第一個信號。這不僅僅是根的延伸和芽的挺拔,更是生命體與土壤、空氣、陽光進行的第一次直接對話。我們將深入探討種子萌發所需的關鍵要素:水分、溫度、氧氣,以及它們如何協同作用,促使胚根嚮下紮根,為未來的繁茂奠定基礎。幼苗的齣現,標誌著一個獨立生命體的誕生,它稚嫩而脆弱,卻已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開始汲取養分,為迎接挑戰做好準備。 成長的樂章:年輪裏的生命故事 隨著歲月的流逝,幼苗逐漸成長為挺拔的樹木,它們的生命故事被刻畫在每一圈年輪之中。年輪,不僅僅是時間的標記,更是樹木生命軌跡的忠實記錄。我們將解析年輪的形成機製,瞭解每一年氣候條件、水分狀況、光照強度如何影響木質部的生長,從而在年輪的寬度、密度、顔色上留下獨特的印記。那些寬闊的年輪,講述著豐饒的歲月;那些狹窄的年輪,則訴說著乾旱與挑戰。 樹木的生長,是一個持續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初生時的單薄枝乾,到逐漸粗壯的樹乾,再到嚮四周延展的枝椏,每一步都凝聚著植物強大的生命力。我們將審視樹木的細胞結構,瞭解它們如何通過光閤作用源源不斷地製造能量,又如何通過維管束將水分和養分輸送到全身。根係的生長,是樹木隱蔽而重要的部分,它們在地下默默地延伸,尋找水源和礦物質,支撐起龐大的地上部分,並與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共生關係。 形態的智慧:適應環境的萬韆姿態 自然界中,樹木的形態韆姿百態,它們各自展現齣獨特的適應性策略,以應對不同的生態環境。從高聳入雲的針葉林巨木,到匍匐在地麵的灌木,再到開齣絢麗花朵的喬木,每一種形態都經過瞭漫長演化的洗禮。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樹種在形態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幫助它們在特定的棲息地生存和繁衍。 例如,針葉樹那狹長的葉片和錐形的樹冠,是它們在寒冷、乾燥環境中保持水分、抵禦積雪的絕佳設計。闊葉樹那寬大的葉片,則能最大限度地捕捉陽光,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進行高效的光閤作用。而那些生長在海岸邊的樹木,它們扭麯的枝乾和堅韌的樹皮,則是它們與海風、鹽分抗衡的證明。我們將探索植物為瞭適應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環境因素,在葉片、枝乾、根係甚至花果等各個部位所演化齣的精妙機製。 生命的對話: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樹木並非孤立的存在,它們是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無數生命體構成一張復雜而精密的網。我們將揭示樹木在生態係統中的多重角色,理解它們如何影響著氣候、土壤、水文,以及為無數動物提供食物、庇護所和繁殖場所。 從昆蟲的授粉,到鳥類的築巢,再到哺乳動物的棲息,樹木為各種生物提供瞭生存的基礎。它們的根係固化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它們的葉片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調節大氣成分;它們的落葉分解,為土壤提供養分。我們將探討樹木與其他植物之間的競爭與閤作,例如,它們如何爭奪陽光和養分,又如何通過菌根網絡進行信息和資源的交換。 生命的安全:抵禦病蟲害的生存之道 盡管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樹木也麵臨著來自病原體、昆蟲和其他生物的威脅。然而,它們並非束手就擒,而是演化齣瞭令人驚嘆的防禦機製。我們將深入瞭解樹木如何識彆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 樹木的樹皮,是它們的第一道防綫,它堅韌而緻密,能夠阻止許多病原體和昆蟲的進入。當病原體侵入時,樹木會釋放齣多種化學物質,如單寜、生物堿等,這些物質具有殺菌、驅蟲甚至毒害作用。它們還會激活自身的免疫係統,加速損傷部位的愈閤。我們將剖析一些常見的樹木病害和蟲害,並瞭解樹木在麵對這些威脅時所錶現齣的智慧和韌性。 生命的周期:從繁盛到新生 生命,終有其周期的輪迴。樹木也不例外,它們經曆瞭從萌發、生長、繁盛,到衰老、死亡,再到新的生命循環的過程。我們將審視樹木的生命周期,理解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它們所展現齣的不同特徵和功能。 成熟的樹木,可能開花結果,繁衍後代,將生命的火種傳遞下去。衰老的樹木,雖然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充滿活力,但它們依然是生態係統中寶貴的資源,為真菌、昆蟲和其他分解者提供瞭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參與著物質的循環。最終,當樹木倒下,它們的軀體將迴歸大地,滋養新的生命,完成生命的壯麗樂章。 生命的聲音:理解樹木的語言 樹木並非沉默不語,它們通過種種跡象嚮我們傳遞著生命的信息。通過細緻的觀察和深入的理解,我們可以“聽懂”它們的語言。我們將學會如何通過樹木的葉片顔色、枝乾的形態、樹皮的紋理,甚至它們散發齣的氣味,來解讀它們的健康狀況、生長需求以及所處的環境。 例如,葉片變黃或捲麯,可能暗示著水分不足或營養缺乏;樹乾上的裂痕或孔洞,可能預示著內部的腐朽或蟲害;樹木的生長方嚮,也可能反映齣它們對陽光的追逐。理解這些“生命的聲音”,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樹木,並做齣相應的關懷與照料。 這本書,將帶領您走進一個充滿生命活力、智慧與和諧的世界。它不是一本僅僅關於“如何做”的書,而是關於“為什麼”以及“是什麼”的深度探索。它旨在喚醒您對生命之樹的敬畏與熱愛,讓您以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視角,去感受這個星球上最古老、最沉默,也最偉大的生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