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如华、郑国兴、周建平主编的《给水排水设 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为《给水排水设计手 册》第三版第3册,主要内容包括:城镇给水系统, 输配水,地下水取水,地表水取水,泵房,净水工艺 选择,预处理,常用药剂及投配,混合和絮凝,沉淀 (澄清),过滤,消毒,臭氧氧化处理,活性炭吸附 处理,除铁、除锰、除氟,排泥水处理,水厂总体设 计。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 关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1 城镇给水系统
l.1 用水要求
1.2 系统组成
1.3 给水系统类别
1.4 给水系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4.1 目的和要求
1.4.2 方案比较
1.5 影响给水系统选择的因素
1.5.1 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
1.5.2 水源条件
1.5.3 地形条件
1.5.4 其他因素
1.6 给水系统布置示例
1.7 给水工程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1.7.1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7.2 项目申请报告
1.7.3 项目建议书
1.7.4 可行性研究
1.7.5 初步设计
1.7.6 施工图设计
2 输配水
2.1 输配水管道布置
2.1.1 线路选择与布置要求
2.1.2 输水管道布置
2.1.3 配水管网布置
2.2 水力计算
2.2.1 流量计算
2.2.2 管渠水力计算
2.2.3 管网水力计算
2.3 水量调节设施
2.3.1 水量调节设施及其选用
2.3.2 水厂清水池
2.3.3 水塔及高位水池
2.3.4 调节(水池)泵站
2.4 管渠材质及附属设施
2.4.1 管渠材质的选用
2.4.2 常用管道材质
2.4.3 管道附属设施
2.5 管道敷设
2.5.1 管道埋深
2.5.2 管道基础及埋设要求
2.5.3 支墩
2.5.4 管道明设
2.5.5 管道穿越障碍物
2.5.6 管道水压试验
2.6 管道阴极保护
2.6.1 土壤腐蚀
2.6.2 土壤腐蚀分级标准
2.6.3 阴极保护
2.6.4 牺牲阳极保护
2.6.5 外加电流法
3 地下水取水
3.1 概述
3.2 地下水源的特点和水源地的选择原则
3.2.1 地下水源的特点
3.2.2 水源地选择的原则
3.2.3 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3.3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3.3.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
3.3.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范围
3.4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3.4.1 水文地质参数的种类
3.4.2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3.4.3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
3.5 水量评价
3.5.1 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
3.5.2 水源地规模及勘察等级的划分
3.5.3 补给量的计算
……
4 地表水取水
5 泵房
6 净水工艺选择
7 预处理
8 常用药剂及投配
9 混合与絮凝
10 沉淀(澄清)
11 过滤
12 消毒
13 臭氧氧化处理
14 活性炭吸附处理
15 除铁、除锰、除氟
16 排泥水处理
17 水厂总体设计
对于任何一位从事城镇给水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技术的前沿性以及实践的可操作性。第三版较之前的版本,在细节上做了大量更新,比如增加了关于智慧水务、管网监测与调度的内容,这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下,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对各种给水处理工艺的原理、设备选型、参数确定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计算示例和图表,让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管网漏损控制章节的讲解,它不仅仅列举了漏损的原因和检测方法,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这对于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就运用了书中提到的漏损监测技术,成功找出并修复了多处隐蔽的漏水点,为项目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专业,语言严谨,条理清晰,是学习和研究城镇给水工程的绝佳选择。
评分在我看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不仅仅是一本设计手册,它更是一份凝聚了中国城镇给水工程发展轨迹和技术进步的权威性文献。第三版的出版,意味着它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书中对城镇给水系统各个环节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计算方法以及设备选型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我个人尤其重视书中关于水质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的内容。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技术和预防措施,这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健康至关重要。在管网设计方面,书中对水力计算方法的选择,管材的性能特点,以及管网运行的优化策略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就需要对一个老旧的给水管网进行改造,如何准确评估管网的剩余寿命,如何选择合适的管材进行更新,以及如何保证改造过程中的供水连续性,这些问题在书中都得到了详细的解答。这本书的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图文并茂,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城镇给水工程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评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这本书,是我在城市给水领域深耕多年的老朋友了。每次遇到新的挑战或需要查阅权威资料时,它总是首选。第三版在继承往日荣光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深化,尤其是在饮用水安全保障、非常规水源利用以及智慧水务等前沿领域,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信息。书中对各种给水处理工艺的原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以及设备选型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配有大量的图表和计算案例,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水质处理工艺的比较分析,这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水源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处理方案。例如,在处理高浊度水源时,书中对混凝沉淀、过滤、以及高级氧化等工艺的详细阐述,为我提供了多重选择和优化设计的依据。此外,对于输配水管网的设计和运行,书中也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指导,从水力计算到管材选择,再到漏损控制和水质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精细化。这本书,是我在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实后盾。
评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这本书,是我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份珍贵的技术宝典。第三版的更新,让它更加贴近当前城镇给水工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要求。书中对城镇给水系统从源头到用户端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水源地勘察、水质分析,到水厂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再到输配水管网的水力计算、运行管理,每一个部分都详实而富有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管网漏损控制和水质保护的章节,它不仅详细阐述了漏损的成因和检测方法,还提出了系统性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提高供水效率、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在水质保护方面,书中对各种潜在的水源污染途径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为我们设计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曾经在为一个山区城镇设计供水系统时,就借鉴了书中关于分散式水处理和管网防冻措施的建议,成功解决了当地面临的水源不稳定和冬季供水困难的问题。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对其赞叹不已,它是我在城镇给水工程领域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强大支撑。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步入城镇给水设计行业的新人,对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这本书,我只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在此之前,我对许多概念都感到模糊不清,设计计算也常常出错。但自从有了这本书,我的学习和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从最基础的水源水质分析,到复杂的净水工艺流程设计,再到输配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和运行管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推导过程,这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设计原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在管网设计方面,书中不仅介绍了传统的计算方法,还提及了许多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这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工具非常有帮助。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小区给水管网时,遇到了如何优化管网布局,以保证各户水压稳定性的问题,书中关于水力模型和管网优化算法的讲解,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最终我设计出了一个高效、可靠的供水管网。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陪伴着我不断进步。
评分作为一名在市政工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见过不少设计手册,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无疑是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本。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很强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承载着几代工程师智慧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在城镇给水这个细分领域,它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书中对城镇给水系统从源头到用户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水源的勘察与评价,到水处理工艺的选取与设计,再到输配水管网的优化与运行,每一个部分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我特别注意到,第三版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显著的更新,比如在水质处理部分,增加了不少关于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的内容,这对于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水污染挑战非常有指导意义。另外,在管网漏损控制方面,书中也提出了更加系统和先进的管理策略,这对于提高供水效率、节约水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我曾经在为一个老旧城区改造项目进行给水系统升级时,书中关于管网漏损检测与修复的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帮助我制定了更加有效的方案,显著降低了管网漏损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公式推导清晰,图表规范,阅读起来既有挑战性,又充满了学习的乐趣。它不仅仅是给新手的指导手册,对于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来说,也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和技术支持。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城镇给水设计领域的“圣经”!《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我几乎是爱不释手。第三版在原有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优化,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书中对水源地的选择与评价、水厂工艺设计、管网水力分析、泵站设计、水质消毒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同给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分析,以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详细说明,这为我们在实际项目中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举个例子,在设计一个给水厂时,面对不同的水源水质,如何科学地选择混凝剂、沉淀方式、过滤材料等等,书中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同时,对于管网的优化设计,书中也提供了多种计算方法和模拟工具的介绍,这使得我们在保证供水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能够做出更科学的决策。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它是我在工作中解决疑难问题的得力助手,也是我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的良师益友。
评分说实话,拿到《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很多。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所吸引。这本书在城镇给水的设计方面,几乎做到了面面俱到,从最基础的水源工程,到复杂的水处理工艺,再到庞大的输配水管网系统,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了一一细致的讲解。我尤其喜欢它对各种设计参数的来源和取值依据的阐释,这让我们在实际应用时,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不是仅仅机械地套用公式。书中举例的丰富性也令人称道,无论是常见的设计问题,还是比较棘手的工程难题,都能在书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举个例子,我在设计一个新建城镇的给水厂时,对于如何优化沉淀池的结构参数,一直有些拿捏不准,但书中关于沉淀理论和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详细介绍,以及其优缺点分析,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最终让我设计出了高效稳定的沉淀池。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非常友好,图文并茂,关键信息突出,阅读体验非常好。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技术知识库,让我们能够随时查阅,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3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技术启迪。它不仅仅是罗列设计规范和公式,更是将城镇给水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工程经验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呈现。第三版的更新,更是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了许多最新的技术理念和工程实践。我个人尤其推崇书中对水质标准的解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水源地可能面临的水质挑战和相应的处理对策。这对于保证居民饮水安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在泵站设计和管网水力优化方面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实现供水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需要设计一个跨区域的给水管网,如何平衡各区域的水压和流量,以及如何降低能耗,是很大的挑战。书中关于管网水力模型、管材选择对水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多级泵站联合运行的策略等内容的讲解,为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叹,它让我对城镇给水工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工程生涯中的“定海神针”,每次遇到城镇给水设计中的疑难杂症,翻开它总能找到最权威、最系统的解答。尤其是第三版,在继承了前两版精华的基础上,对许多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使其更加贴合当前最新的规范和技术发展。我最欣赏的是它条理清晰的结构,从水源地选择、水厂工艺布置、管网水力计算,到泵站设计、水质处理、消毒工艺,再到水质监测、水质标准、管网漏损控制等等,几乎涵盖了城镇给水工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详略得当,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在设计水厂工艺流程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用和新型的水处理工艺,并对其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这对于我们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再比如,在管网水力计算部分,不仅提供了经典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还结合了最新的软件应用和模拟技术,使得计算更加高效和精确。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循循善诱,用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引导我们一步步攻克设计中的难题。我曾经在设计一个给水管网时,遇到了一个复杂的节点水头损失计算问题,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感到模糊,直到翻到这本书中的相关章节,才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真的是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它陪伴着我成长,也为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