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Peter Hofmann 著,耿彤 译
图书标签:
  • 混合动力汽车
  • 汽车工程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技术
  • 节能技术
  • 动力系统
  • 汽车电子
  • 环保汽车
  • 车辆工程
  • 汽车维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50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154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纵观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史,油电混合动力脱颖而出,成为欧、美、日各大汽车制造商的重点研发项目之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立法支持,本书介绍了美国、欧洲的现行排放标准以及法规的进化过程,进而探讨如何降低能耗、控制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以及扩展车辆的功能性和电力供应的可能性。本书的核心部分由点到面全面呈现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第4章集合了混合动力车辆机械驱动、电力驱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辅助设备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管理、运行策略及模拟行驶。第6章和第7章着重介绍欧、美、日多款混合动力轿车、摩托车、公交车、货车和工程车的混合驱动实例,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和主要技术参数。本书针对的读者群为研究和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工程师和学生,也可供汽车制造业及管理机构、学术界等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汽车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
1.2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史4
1.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前景9

第2章混合动力方案的定义和分类13
2.1串联式混合动力14
2.2并联式混合动力16
2.3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18
2.4微混合动力31
2.5中度混合动力33
2.6全混合动力34
2.7插电式混合动力35
2.8小结:混合动力系统39

第3章发展混合动力系统的出发点42
3.1政策法规42
3.1.1美国排放法规44
3.1.2欧洲排放法规49
3.1.3小结53
3.2油耗54
3.2.1负荷点提升54
3.2.2起/停系统56
3.2.3电力驱动58
3.2.4能量回收62
3.2.5小结:节能潜力65
3.3排放和噪声控制67
3.3.1零排放电动行驶67
3.3.2负荷点提升67
3.3.3起/停技术71
3.4功能性71
3.4.1E4WD——电动四驱71
3.4.2转矩矢量分配系统71
3.4.3供电—充电站75

第4章混合驱动系统77
4.1发动机77
4.1.1汽油机77
4.1.2柴油机77
4.1.3二冲程发动机78
4.1.4旋转活塞发动机79
4.1.5斯特林发动机80
4.1.6燃气轮机83
4.1.7燃料电池83
4.2电机85
4.2.1工作界限和特性曲线86
4.2.2直流电机89
4.2.3交流电机90
4.2.4异步电机91
4.2.5同步电机92
4.2.6永磁同步电机92
4.2.7开关磁阻电机94
4.2.8横向磁通永磁电机94
4.2.9电机比较96
4.2.10实施方案98
4.2.11集成式变速器99
4.3功率电子装置(整流器)105
4.3.1半导体器件106
4.3.2电路106
4.4蓄能器110
4.4.1概述110
4.4.2二次电池113
4.4.3铅酸电池118
4.4.4镍镉电池120
4.4.5镍氢电池121
4.4.6锂离子电池123
4.4.7Zebra电池126
4.4.8钠硫电池127
4.4.9超级电容127
4��4��10飞轮蓄能器130
4��4��11液压气动蓄能器132
4��4��12各种蓄能系统的比较143
4��5辅助装置146
4��5��1液压脉冲储存器(HIS)147
4��5��2电动助力转向器149
4��5��3车载暖风和空调151

第5章动力管理系统154
5��1混合动力汽车的工况155
5��2运行策略156
5��2��1运行策略分类156
5��3混合动力汽车模拟行驶158
5��3��1混合动力汽车建模159
5��3��2运行策略举例165
5��3��3电器元件参数选择172
5��3��4热管理对运行策略的影响176
5��4前瞻性运行策略180

第6章轿车和摩托车混合动力方案详解185
6��1丰田普锐斯185
6��2雷克萨斯RX400h和RX450h195
6��3雷克萨斯GS450h199
6��4雷克萨斯LS600h202
6��5本田整体式电机辅助(IMA)混合动力系统206
6��6奔驰S400混合动力214
6��7奔驰ML450混合动力220
6��8宝马X6 ActiveHybrid223
6��9麦格纳HYSUV228
6��10大众途锐混合动力230
6��11AVL ECO Target混合动力237
6��12AVL Turbohybrid240
6��13欧宝Flextreme和Ampera246
6��14大众插电式高尔夫twinDrive248
6��15丰田Supra HV-R混合动力252
6��16比亚乔MP3混合动力254

第7章公交车和货车混合动力技术详解257
7��1混合动力公交车261
7��1��1Orion 7代HybriDrive公交车261
7��1��2三菱扶桑Aero公交车263
7��1��3奔驰Citaro G BlueTec混合动力公交车264
7��1��4曼混合动力公交车265
7��1��5Hess双铰接混合动力公交车269
7��1��6沃尔沃7700并联式混合动力公交车269
7��1��7依维柯Irisbus Hynovis混合动力公交车272
7��1��8Solaris Urbino 18混合动力公交车273
7��1��9斯堪尼亚混合动力概念公交车273
7��2混合动力货车276
7��2��1奔驰斯宾特(Sprinter)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货车276
7��2��2曼轻型货车278
7��2��3三菱扶桑Canter Eco混合动力轻型货车282
7��2��4奔驰福莱纳M2284
7��2��5奔驰Atego BlueTec混合动力货车285
7��2��6沃尔沃FE垃圾回收车286
7��2��7搭载液压再生制动系统的垃圾回收车287

第8章发展前景289

前言/序言

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商都在开发混合动力技术,然而混合动力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这一技术几乎与汽车工业同时诞生。该技术发展初期的研究方向是在常规驱动装置与电力驱动装置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调节发动机与动力传输(手动变速器和离合器)。如今,对混合动力系统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首先是省油和减排,其次是实现混合动力的各种辅助功能,例如部分路段纯电动行驶、各种转矩矢量控制和移动供电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通常被视为燃料电池驱动的过渡技术,因此可以预计的是,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将适配蓄电装置,因此也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为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蓄电池容量不足难以达到电动汽车技术所需的续航里程,所以电动汽车需要配备发动机作为增程器。
目前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广泛,小到混合动力摩托车和轿车,大到货车以及公交车都可以应用此项技术。特别是当必要条件或行驶特点可以精确定义时,如对公交车、货车来说,可以相应地调整混合动力技术并优化运行策略,从而发掘出最大的省油潜力。
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生产成本。从长远目标来看,所增加的生产成本要么通过省油节能摊还,要么通过车辆在驾驶乐趣或辅助功能方面相应增值达到平衡。政府将会通过税收和收费系统,以及在某些区域内实施限行措施,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为了使混合动力汽车顺利地开发和生产,所有部件都必须达到相互的完全的协调,因此需要跨专业合作,取长补短,实现互补和协调。其中最大的挑战在研发方面,因为从发动机到变速器、电动机和储能装置各方面都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来自不同的领域工程师的精诚合作,所以有必要更多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强化沟通和知识共享。
为完成这本书的编写,本人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技术讨论、文字校对和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此,尤其要提到Andreas Schmidhofer博士、Hochgatterer博士和Bemhard Schneeweiss博士分别在章节“电机”“蓄能器”和“动力管理系统”的积极参与以及Wolfgang Kriegler博士对本书框架结构提出的建议。
必须提到的还有Hans Peter Lenz教授、Ernst Fiala教授、Jurgen Stockmar教授、Fritz In-dra教授和Bernhard Geringer教授提出的建议和进行的校对工作。
除此之外,还要感谢Jaroslav Richter先生和我的妻子Tatjana以及同事和朋友们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还有各大代工厂、供应商、研究所等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正是因为混合动力技术涵盖的范围广泛,所以必须是很多专业知识的集合。混合动力技术涵盖面广,其精髓在于将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本书将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知识、各种部件及其技术,以及部件之间的联系,还将探讨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产生显著影响的其他条件。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是一个极具创新的领域,在该领域中新发展和技术飞跃层出不穷。本书针对的读者群是研究和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工程师和学生,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从业人员。
彼得·霍夫曼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与控制》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汽车工业最前沿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聚焦于其核心的驱动与控制系统。全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技术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新能源动力总成解析 本部分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架构。我们将从纯电动汽车(BEV)的动力系统入手,详细剖析其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主流驱动电机的技术特点、性能优势与劣势,并深入讲解行星齿轮组、多档位变速器等关键传动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同时,本书还将详细介绍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各项核心功能,包括电池状态估算(SOC、SOH)、热管理策略、均衡充电技术以及安全保护机制。 紧随其后,本书将聚焦于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总成。我们将区分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并详细解析其发动机、电机、电池、变速器(包括电驱动桥、AT、CVT的混合动力应用)之间的耦合方式与能量流动路径。针对不同混联结构的能量管理策略,如功率分裂、扭矩叠加等,本书将提供详实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 此外,本书还将对燃料电池汽车(FCEV)的动力总成进行深入探讨。详细介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堆结构、电解质膜、催化剂层等关键组成部分的细节。同时,我们将分析燃料电池系统的辅机系统,如空压机、加湿器、冷却系统等,以及储氢系统(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的安全性与效率考量。 第二部分:核心控制策略与算法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将全面阐述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我们从动力分配与能量管理策略开始,详细介绍各种驱动模式下的最优能量分配逻辑。对于纯电动汽车,我们将探讨经济性驾驶模式、运动模式的控制逻辑,以及能量回收制动(再生制动)的控制算法,包括制动力的分配、电机扭矩输出的平滑处理等。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复杂性将得到深入剖析。本书将详细介绍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方法(如模糊逻辑控制、状态机控制),以及基于优化的能量管理方法(如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我们将通过大量的仿真案例,展示不同策略在提升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方面的效果。 本书还将深入研究电机控制技术。我们将详细讲解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迟滞控制等主流电机控制算法,分析其在提高电机效率、降低谐波方面的优势。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我们将重点介绍基于磁场定向控制(FOC)的无传感器控制和有传感器控制技术,并探讨其在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上的表现。 此外,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控制算法也将得到详尽的阐述。除了前面提到的状态估算,本书还将详细介绍BMS在均衡控制、热管理控制(如风冷、液冷、相变材料冷却)以及安全保护(如过充、过放、过温、短路保护)方面的具体实现算法。 第三部分:先进辅助系统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与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详细介绍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等系统如何与动力总成进行协同工作,以实现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我们将分析这些系统对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的需求,以及它们与车辆控制单元(VCU)之间的通信协议与数据处理流程。 本书还将探讨车辆到一切(V2X)通信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将介绍V2I(车对基础设施)、V2V(车对车)、V2P(车对行人)等通信模式,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信息交互,实现更优化的交通流管理、碰撞预警以及能量调度。 最后,本书将展望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技术趋势。我们将对下一代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硫电池)、新型驱动电机技术(如轴向磁通电机、集成式电驱动桥)、以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进行前瞻性分析。同时,我们将探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商用车和长途运输领域的潜力。 本书内容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有大量的图表、公式推导和仿真分析,旨在为汽车工程师、研究人员、学生以及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宝贵的技术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汽车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来绿色出行的窗口。我一直对汽车的动力系统有着近乎痴迷的探索欲,而混合动力技术,无疑是当前汽车工业中最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领域之一。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混合动力汽车背后的神秘面纱。它是否会从最基础的定义开始,清晰地阐述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燃油车之间的根本区别?我期望书中能够对市面上常见的几种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例如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特别想知道,它们各自的技术原理、在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权衡点。例如,为什么有的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时感觉更“软”,而有的则非常“冲”?这种驾驶感受上的差异,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技术逻辑?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图示和动画来辅助理解?我还非常关注能量回收技术。在车辆减速和制动时,那些原本会被白白浪费掉的动能,是如何被巧妙地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涉及到哪些关键的电子元器件和控制策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的案例,让我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智慧”所在,以及它在实现可持续出行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评分

拿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我一直对汽车的动力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连接传统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的重要过渡,其发展和应用显得尤为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构成,例如,它会细致地介绍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吗?比如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在实际的车辆设计中,又会根据哪些因素来选择不同的混合动力架构?我尤其关心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如何工作的。在一个混合动力系统中,电池的充放电管理、寿命预测、以及安全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会深入剖析BMS的算法逻辑和硬件组成吗?它会解释BMS如何与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以及电机控制器协同工作,以实现最优的能量利用效率吗?另外,我一直对能量回收系统(Regenerative Braking)的原理感到好奇。刹车时回收的动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又如何被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的?这中间涉及到哪些关键的技术和控制策略?这本书会不会有详细的图解和公式来解释这些复杂的过程?我希望它能够把我从一个对这些技术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带到一个能够理解其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的水平。

评分

拿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氛围。我一直对汽车的动力总成非常着迷,特别是混合动力技术,它在环保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让我对其原理和发展趋势充满了求知欲。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混合动力汽车的整体架构。它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吗?比如,对于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在动力传输路径、效率以及适用场景上分别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品牌和车型上,混合动力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又会如何影响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例如,丰田的THS系统和本田的IMA系统,它们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上有什么本质区别?书中会不会对这些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深度剖析?我非常关注能量回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动能是如何被捕捉并转化为电能的?这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关键的组件,比如发电机/电机、功率分配单元和电池?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解和技术说明,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个能量再利用的闭环。同时,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发动机和电动机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电池的管理系统,它们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算法来优化整车的运行效率和驾驶平顺性的?我期望书中能解答这些关于“智能”控制的问题。

评分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光是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作为一名对汽车发展趋势一直保持关注的普通爱好者,我总觉得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能平衡我对于驾驶乐趣、经济性和环保性需求的解决方案。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并满怀期待地想要从中找到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样,循序渐进地为我讲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方方面面。首先,它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吧?比如,什么是混合动力汽车?它和纯电动汽车、以及传统的燃油车有什么根本区别?然后,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几种主要类型,比如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我一直对它们之间的差异感到困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清晰的图例,把它们的工作原理解释清楚。特别是混联式,感觉最复杂,最想了解它的奥秘。另外,我非常关心能量回收技术。在刹车或者下坡的时候,那些本来会白白流失的动能,是如何被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的?这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关键的部件,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电池?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解释,让我明白这个“变废为宝”的巧妙过程。我还想知道,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如何进行充电和放电管理的,才能保证既有足够的动力输出,又能延长电池的寿命。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说实话,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吸引的。我一直对汽车技术,尤其是那些能让我们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又更加环保的解决方案很感兴趣。在日常通勤和偶尔的长途旅行中,我越来越感受到传统燃油车在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方面的局限性,而混合动力汽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这本书厚实的分量,以及其中涉及的各种图表和专业术语,都让我隐隐觉得它应该能深入浅出地解答我心中关于混合动力的一切疑问。比如,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的混合动力车在低速行驶时感觉更像电动车,而一旦加速,发动机的声音又会变得明显?这种能量的切换和分配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书中的哪些章节会详细解释这些“幕后故事”?我特别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讲起,比如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电池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混合动力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我还想了解,除了大家熟知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还有没有其他更前沿的电池技术正在被研发和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对于驱动电机,我只知道它们能提供额外的动力,但它们的类型、工作原理、以及与内燃机协同工作的具体机制,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书会不会有专门的章节来剖析这些?我甚至联想到,未来会不会有更激进的混合动力设计出现,比如更加注重纯电续航能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那些以发电为主要目的的增值型混合动力。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甚至能够预测一二。

评分

当我拿起《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关于未来出行场景的画面。我一直对汽车技术的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混合动力汽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连接传统与未来的重要桥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它会从宏观层面,对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进行详细的阐述吗?例如,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不同车型上的应用,是否会有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好奇,为何有些混合动力汽车在低速行驶时感觉像纯电动车,而在需要强大加速力时,内燃机又会无缝介入,提供充沛的动力?这种平滑的动力切换和能量的智能分配,其背后的控制逻辑是什么?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能量流管理”这一核心概念,详细讲解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之间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协同工作的。我甚至想知道,这些控制系统是如何根据驾驶者的意图、车辆的工况以及外部环境(例如坡度、路况)来做出最优的能量分配决策的。此外,对于电池技术,我也充满了疑问。混合动力汽车通常使用哪种类型的电池?它们的性能、寿命、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如何?书中是否会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关键功能,例如充放电控制、温度管理以及故障诊断?

评分

拿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我立刻被它封面设计的科技感和专业性所吸引,这让我对书中即将展开的知识充满了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汽车的动力技术,特别是那些能够兼顾性能与环保的创新解决方案抱有浓厚兴趣。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传统燃油动力与电驱动技术的完美结合,正是当前汽车行业转型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脉络和技术演进。它会从宏观层面,介绍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吗?例如,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适用的场景是什么?我特别想了解,不同技术路径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驾驶体验上会有哪些显著的差异?例如,一些车型在起步和低速时几乎感受不到发动机的介入,而另一些车型则会更早地让发动机参与进来,这种差异背后的技术原因是什么?书中会不会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并配以清晰的图解?我非常关注“能量管理系统”的运作。在一个混合动力汽车中,如何做到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之间的最佳协同工作,以达到最高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能量流动的逻辑,以及复杂的控制算法是如何实现的。

评分

最近对《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主要是因为我一直关注着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尤其是那些旨在提升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觉得它涵盖了相当广泛的知识范畴,我期望它能提供给我关于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最前沿、最深入的解读。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宏观层面,比如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简史和不同代际产品的演变开始介绍吗?从最初简单的电机辅助,到如今复杂的混联系统,这个技术演进的过程一定充满了故事。我希望书中能有对不同混合动力车型(如PHEV、HEV、MHEV)的详细分类和对比分析。它们在动力构成、电池容量、纯电续航能力、以及使用场景上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在实际驾驶中,这些区别又会如何体现在用户体验上?例如,作为一名普通驾驶者,我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车型才能最大化其优势?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能量流管理”这一核心概念。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发动机、电机、电池之间的能量是如何分配和流转的?在加速、匀速、减速、怠速等不同工况下,能量流动的逻辑是怎样的?我希望书中能有清晰的图示来展示这些复杂的能量流动,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此外,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和维护混合动力汽车也可能存在一些疑问。这本书会提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成本、电池寿命以及回收处理等问题吗?这些实际的考量因素对于潜在的购买者来说非常重要。

评分

翻开《混合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我立刻被其厚重的篇幅和精美的插图所吸引,这让我预感到它是一本内容详实、讲解深入的专业著作。我一直对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充满兴趣,而混合动力技术无疑是当前汽车产业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原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构成要素。它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吗?例如,纯电驱动、增程电动、以及混合动力(HEV)各自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我希望书中能对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动力分配、效率以及成本方面有哪些权衡?作为一名对汽车技术略有了解的爱好者,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有些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和低速时感觉非常安静,几乎就是电动车的模式,而一旦需要加速,内燃机就会介入,并且声音会明显起来?这种平滑的过渡和能量的智能切换,其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图示和解释,来剖析“能量流管理”这一核心概念,让我理解发动机、电机、电池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另外,对于电池技术,我也充满了好奇。混合动力汽车通常使用哪种类型的电池?它们的寿命、成本、以及充电特性是怎样的?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最新的电池技术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应用前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混合动力汽车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并且能够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真正价值。

评分

我拿到《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封面上的技术图示,给我一种非常专业且前沿的感觉。我一直对汽车的动力总成进化非常关注,尤其是在油价波动和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兼顾燃油经济性和性能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细节让我非常着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各个子系统。它会详细解释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系统吗?比如,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各自的核心工作原理是什么?在实际的车辆设计中,又会根据哪些市场需求和技术考量来选择不同的混合动力架构?我特别关心“能量回收”这一概念。在车辆减速或刹车时,如何将原本会浪费掉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这个过程涉及到哪些关键的组件,例如发电机/电机、功率分配单元以及储能装置?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图解和物理原理的剖析,让我能够理解能量回收的效率是如何被最大化的。此外,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我也充满好奇。发动机、电动机以及电池之间的“智能”协作,是如何通过复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平顺性的?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比如,模型预测控制(MPC)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应用,或者其他更前沿的控制技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脑”,理解它是如何做出决策,实现高效节能的。

评分

东西非常好,物流非常给力,赞一个!

评分

京东上买书的体验都很不错。习惯在京东购书。书的内容可在简介里面看。读你感兴趣的,买你喜欢的书。精读泛读自己决定。

评分

快递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

专业书籍不错,纸张也不错,继续为自己充电,学无止境!

评分

书本不错,五星好评。

评分

活动凑单买,还是要便宜很多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内容一般!!学习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实时系统的建模与评价

评分

有点坑呀,别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