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以教育何以关注个体成长的整全性为中心,以个体发展的整体性来超出当下教育的碎片化、以个体生命成长的渐进性与教育的阶段性来超出当下教育的无序化、以爱的生长与培育为灵魂来达成个体生命成长的自主性、以哲学教育的展开来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整性生成,最终回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人类恒久的主题,由此廓清通往整全的教育路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深入而系统地回应了当今教育问题,特别是以碎片化为中心、远离人的整全性发展这一现实难题,融哲学、教育学于一体,将理性思考与诗性表达相融合。全书充满了作者的敏锐哲思,同时大量征引经典著作,语言优美、行文流畅,是一部具有较高原创性的教育理论著作,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刘铁芳,男,1969年3月生,湖南桃江人。1986年中师毕业,1990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分别于1994年、1999年、2003年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2008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团队研究员,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主要著作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等。
目录
引论 追寻生命的整全:一种生命论的教育哲学如何可能 1.回到苏格拉底:今日教育的审慎 2.沉思生命:理智反观与诗性观照 3.教育与生命的整全之道 4.通往人之整全陸发展的教育路径 5.从历时陸到共时陸:整全性教育的具体展开 6.整全性教育的理想图景第一章 从自然人到道德人:个体成长的时间秩序与人的自我整合 1.从生物个体走向社会个体:爱与个体属人性的获致 2.从情感教育到审美教育:个体感性能力的发展 3.从理智教育到综合创造:理智兴趣的发展及其超越 4.个体成长的基本序列:幸福之人、审美之人、理智之人、道德之人 5.从模糊整体到自觉整体:个体发展的自我整合之路 6.通向整全:重申个体发展与教育的历时性秩序第二章 回到身体:身体作为个体发展与教育的起点 1.身体作为一切教育实践的基础 2.个体学习的路径:从身体学习到心智学习 3.基于身体的教育序列:从感性到理性 4.身体直觉与个体生命潜能的激活 5.感性身体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基础 6.健全的个性始自个人身体感受世界的方式 7.回到身体:身体作为个体成长自我整合的基础第三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展开与体育、美育的基础性 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展开 2.基于教育功能的个体发展秩序与教育的基本结构 3.体育、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基础性 4.立人于体育、美育之中:体育、美育基础性意义的展开 5.体育、美育的实践路径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凸显第四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展开与人的完整性生成 1.个体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合理秩序 2.从行为习得到德陸生长:德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3.知识学习与生命成长:知识如何走向美德 4.知识走向美德的过程性与知识活动中人的自我整合 5.可爱与可信的融合:个体成长的价值整合第五章 整全性教育的内在动因:对美好事物的爱 1.爱与个体成人:爱的根本意义 2.爱欲的生长:始自身体与超越身体 3.爱的教育之展开:从身体孕育到交往磨砺 4.友爱与个体爱欲的扩展 5.爱的激励与爱欲的审慎 6.爱的上升与个体成长之社会性的实现第六章 哲学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生成 1.哲学教育:自觉地追求生命的整全 2.哲学教育在个体成长中的发生 3.哲学教育的意蕴与个人主体陸的超越 4.德陸与幸福:哲学教育的主旨与路径 5.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哲学教育的审慎结语 成为整全的人:重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意义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意蕴 3.物质主义的超越与教育的立人使命 4.自主发展与因材施教:以审美教育平衡教育的功利性 5.自由发展与生命卓越:以选择彰显尊严 6.走向每个人的自我教化:教育问题的普遍性与永恒性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极高明而道中庸:持久地面对教育之思的召唤 1.教育:生命理想的代际传承 2.重温古仁人之心:知其不可而为之 3.向死而生:持续地追寻个体生命的意义 4.触摸人类精神的真谛:思考与言说的审慎 5.阐释而非建构:回到教育事情本身 6.怀着一颗高远的心来做细小的事情: 持久地面对教育之思的召唤
精彩书摘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2.从情感教育到审美教育:个体感性能力的发展
当儿童7岁左右时,其脑重接近成人水平,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①这个阶段的个体教育显然以消极教育为主,重在保护自然性的发展;这个阶段的积极教育就是情感的熏染,也即通过富于爱心的交往来唤起个体的属人性。可以说,对于0-7岁的儿童发展重点是在亲子之爱的交往中提升人的身体自然及其感受力,换言之,这个阶段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自然教育与情感教育,以奠定个体和谐身心的基础形式。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完成的,唯有家庭才能最大限度地呵护人的身体自然,并予以充分的爱的交往。托儿所、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教育形式乃是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而出现的被动的教育机构。这提示我们,家庭亲子交往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方面,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教知识,而是富于爱心的游戏与交往,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天性,并培育其属人陛的情感发展。如果说家庭教育的中心乃是富于爱心的亲子交往,即父母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以爱心滋养孩子最初的心灵,那么幼儿教育的中心就是幼师陪伴、引导着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发展彼此之间的友爱,丰富、扩展孩子的心灵世界。
如果说个体发展初始阶段教育的重心乃是身体自然的发展以及爱的情感的孕育,目标是培育具有爱的情感的自然人,那么个体发展前期,也即7-14岁阶段的教育则是在继续发展自然身体与爱的情感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人的身体感受力与想象力,以美的体验孕育个体和谐的身心秩序,逐步引导个体由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转向对美的事物的爱,扩展个体爱的情感。这意味着小学阶段的教育,其中心乃是审美教育与身体感性能力的发展。如果说0-6岁、7岁是消极型的自然教育,也即避免外在影响的进入,以保护个体的生命自然,那么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要在对个体发展之自然性以必要保护的基础上,逐步转向积极的自然教育,也即以合适的方式发展人的身体感官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孩子的身体感官能力,第二是引导孩子更多地去接触自然,以自然为场域来舒展个体存在之自然性。发展身体感官能力的方式主要是直观教学、以凸显感性能力为主导的教学,着力培养孩子观察、动手、想象、直觉的能力以及基于个人感性充实之上的身心愉悦。逻辑推理不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当然并不排斥必要的逻辑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重心就是让个体身体感官与感性能力得到充分舒展,目的在于为今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充分的感性基础。
7-8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如果说7-8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是被人爱的阶段,换言之,7-8岁以前的孩子还不会爱,7-8岁的儿童发展到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爱,逐渐地唤起主动爱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孩子会第一次想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画一幅画、制作一个手工或者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尽管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需要持续许多年,但开始的几年无疑奠定了个体如何爱的基本生活形式。美的教育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就是要孕育、保持个体优雅的身体姿态与情感状态的同时,培育个体主动而优雅地爱的生活实践。“优雅之于身体,犹如良知之于精神。”如果说7-8岁是个体从爱自己向着爱他人的转变的开始,也即个体进入世界的开始,那么美育的意义就是在进一步孕育个体爱的情感之时,唤起个体优雅地进入世界的基础形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