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詩歌校注》,[唐]常建撰,王锡九校注。此書底本選擇精善,校勘認真,注釋翔實,資料搜羅全備。常建的詩歌在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人選唐詩,常建詩歌經常入選,如殷璠編選《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位在李白之前,入選數量亦超過李白。在唐代人心目中,常建的詩歌地位非常高。考慮到常建在唐代的詩歌地位,以及唐人傳世彆集本就稀少,今納入我社精品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校注者王锡九先生長期緻力於古典文學研究。除此書外,校注者還有《李頎詩歌校注》和《鬆陵集校注》二書,將在中華書局齣版。
常建,盛唐詩人,與王昌齡相友善,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名位不顯,字號爵裏不詳,沉抑下僚,做過盱眙尉。詩傢多稱之為“常尉”。常建雖然隻擔任過縣尉這樣的卑職,但在唐人的心目中,他的詩歌地位卻非常高。唐人殷璠編選《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其次乃為李白和王維,所選常建詩歌多達15首,超過瞭李白13首。殷璠非常推崇常建,稱“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錶。至如‘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又‘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數句,並可稱警策。……潘嶽雖雲能敘悲怨,未見如此章”。歐陽修雲:“吾常喜誦常建詩雲:‘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足見常建詩歌藝術成就之高。
《常建詩集》宋人書目多著錄為一捲,至明代,則有二捲本和三捲本。今以明黃貫曾編、嘉靖三十三年黃氏浮玉山房刻本《唐詩二十六傢》中的《常建集》為底本,校以中華再造善本所據之國傢圖書館藏宋本影印本、天祿琳琅叢書本、明銅活字本《唐五十傢詩集》等十一個版本,並參校《文苑英華》、《唐文粹》和《全唐詩》等總集。注釋主要為訓釋詞語,注明典故,交代史實,並略述詩意。注釋之後,立箋評一項,輯錄曆代詩話、筆記和選本中涉及該詩的鑒賞材料。另將有關常建的研究資料附在書末。
王锡九,安徽天長人,教授。1978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係。江蘇教育學院中文係教授,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學術著作《唐代的七言古詩》《皮陸詩歌研究》分彆獲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三等奬。發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四十餘篇。
前言
凡例
常建集捲上
五言古詩
送陸擢
送李十一尉臨溪
江上琴興
湖中晚霽
宿王昌齡隱居
送楚十少府
張山人彈琴
白湖寺後溪宿雲門
閒齋臥病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二首
其一(旬時結陰霖)
其二(行藥至石壁)
塞上麯
仙榖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
夢太白西峰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春詞二首
其一(菀菀黃柳絲)
其二(翳翳陌上桑)
晦日馬鐙麯稍次中流作
古意
宿五度谿仙人得道處
西山
春詞
贈三侍禦
第三峰
古興
高樓夜彈箏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
白龍窟泛舟寄天颱學道者
張天師草堂
古意三首
其一(二妃方訪舜)
其二(明月照高閣)
其三(楚王竟何去)
漁浦
空靈山應田叟
太公哀晚遇
昭君墓
吊王將軍墓
常建集捲下
七言古詩
古意
古興
張公子行
五言律詩
題破山寺後禪院
送李大都護
潭州留彆
聽琴鞦夜贈寇尊師
泊舟盱眙
江行
讌居
七言絶句
送宇文六
落第長安
塞下
題法院
嶺猿
三日尋李九莊
塞下麯四首
其一(玉帛朝迴望帝鄉)
其二(北海陰風動地來)
其三(龍鬥雌雄勢已分)
其四(因嫁單於怨在邊)
戲題湖上
吳故宮
附録一 常建文二篇
附録二 常建研究資料輯録
常建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歷代談論盛唐詩壇群體詩人時,幾乎沒有不提及常建的。常建詩歌的地位,早在他生前就被人們所認可,這突齣地錶現在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該書首列常建,選其詩歌達十五首之多。殷氏對常建的評論也很中肯,並且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但是,關於常建的生平事跡,後人所能瞭解的甚少。不僅關於他的傢世一無所知,而且他的字號、籍貫等基本情況也無從查考。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就隻有他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及第的進士,曾做過卑微的縣尉(至於是否爲盱眙尉,沒有確證。什麽時間做縣尉的?也無法確定),以及曾隱居鄂渚(在今武漢市武昌一帶)這幾點是可以得到證實的。從常建的詩歌看,他所交遊的人,除瞭著名詩人王昌齡以外,其他人基本上我們都一無所知。以上所有這些,都印證瞭殷璠對常建所發齣的慨嘆:“高纔無貴士”,不僅他本人不是一位“貴士”,就連他所交往的人也難以找到什麽“貴士”。不過,就漫遊的地域之廣闊,閲歷之豐富而言,常建則可以與其他盛唐詩人相比而不遜色,錶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共同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麵貌。常建曾較長時間生活在京城長安,爲的是應舉和求取功名(《落第長安》)。在此期間,他應當漫遊過長安附近以及關中一帶(《夢太白西峰》《宿五度谿仙人得道處》)。嚮北,他應當到過長城以北和東北遼河一帶(《昭君墓》《吊王將軍墓》)。嚮南,他則漫遊過長江上遊到湖湘、江漢地區(《潭州留彆》《鄂渚招王昌齡張僨》《空靈山應田叟》),中下遊的贛、蘇、浙地區(《張天師草堂》《題破山寺後禪院》《吳故宮》《白湖寺後溪宿雲門》《白龍窟泛舟寄天颱學道者》),也曾遊覽過淮河地區(《泊舟盱眙》)等等。雖然我們無法瞭解常建漫遊這些地區的具體時間、先後次序,以及遊覽活動等更爲詳細的情形,但他曾經遊歷過如此廣闊的地區,則是一個可以肯定的基本事實。
長期以來,人們將常建當作一位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著名詩人看待。從他現存作品的數量和質量,特彆是從反映盛唐詩歌藝術風貌和藝術精神來説,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覽常建的詩歌,我們就會發現,比較典型意義上的田園詩,在常建的筆下幾乎就沒有齣現過。所以他的這部分詩歌主要就是山水詩。它們有的是以比較單純的遊覽寫景詩齣現的,如《湖中晚霽》《白湖寺後溪宿雲門》《晦日馬鐙麯稍次中流作》等詩,描寫刻畫山水景色都比較盡興盡緻,細緻入微,隻是在詩末略作抒情,錶達熱愛山水美景之情或希望瀟灑江湖的隱逸情趣。還有的是通過題寫某一具體環境的景象,來錶達富有社會基礎和時代氣息的隱逸風氣。如題詠朋友居處的,其中《宿王昌齡隱居》《尋李九莊》等詩,以寫景爲主,但字裏行間富有比較濃鬱的抒情性,頗得含蓄藴藉,韻味悠長的藝術風神。再如題寫寺院的詩篇,《題破山寺後禪院》《題法院》既寫齣瞭美麗幽邃的寺院風景,也錶現瞭濃厚的禪悅風氣。特彆要指齣的,常建的山水詩中,寫得最多的是以各種方式齣現於其筆下的與神仙道教有關的詩篇,諸如《仙榖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夢太白西峰》《宿五度谿仙人得道處》《第三峰》《白龍窟泛舟寄天颱學道者》《張天師草堂》,以及遊仙詩《古意》(井底玉冰洞地明)等詩,都屬於這一類。其中,《仙榖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將秦、漢時期的“毛女”故事傳説,作爲詩人自己的親身遭遇來寫,以假作真,頗有創意。《夢太白西峰》則以夢遊的方式來寫遊歷太白西峰,充滿瞭詭譎瑰麗的色彩,也很有創新的意義。最後,我們還要提到常建兩首有名的抒發遊子情懷的詩篇,即《泊舟盱眙》《江行》,它們在描寫刻畫山水景色上也是極有特色的,也可以歸之於此類詩歌。
常建的音樂詩很有特色。唐代音樂詩很多,擅長音樂詩的作傢也不少。但這些詩人往往運用在唐代屬於新發展成熟的七言古詩,以宏篇钜製,多方摹寫刻畫,淋灕盡緻地再現音樂的魅力。而他們所摹寫的樂器則大多是在唐代甚爲流行的琵琶、羌笛、箜篌、篳篥、鬍笳等,如李頎、顧況、韋應物、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音樂詩,主要都是這樣的。但是,常建則顯然與他們有較大的不同。他的音樂詩,在詩體上主要運用的是五古短篇,少數爲五律,篇幅短小,是顯而易見的。所描摹的樂器則主要就集中在我國古代最具有悠久傳統的琴,還有地方特色顯著的秦箏。這些外在形式上的特點,也就必然要給常建的音樂詩帶來藝術錶現和藝術風格上的獨特風貌。首先因爲詩體主要是短篇五古,所以在體式和格調上明顯地繼承、學習瞭漢、魏古詩,《江上琴興》《張山人彈琴》《高樓夜彈箏》等詩都如此,後一首詩甚至在命題上也可以看齣受到瞭古詩的影響。采用五律詩體的《聽琴鞦夜贈寇尊師》甚至也具備一定的質樸、高古的風調。其次,正因爲篇幅短小,常建的音樂詩往往采用概括寫法和揭示音樂效果的方法,來顯現音樂的感染力,而基本上並不對音樂作具體的摹寫,這可以説是一種避實就虛的寫法,但取得瞭極好的藝術效果和藝術魅力。如《江上琴興》詩,首二句直點琴聲的作用,“江上調玉琴,一絃清一心。”可謂是概括的寫法。但從三句至六句,則是直接描寫刻畫客觀景象所造成的環境氛圍來渲染烘托琴聲所産生的效果。詩雲:“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雖然從所謂的“真實性”來説,它們不禁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但對錶現琴聲的魅力和感染力來説,則是臻於最好的境界。《張山人彈琴》在機杼上與上詩大體一緻。詩的三四句雲:“豈惟丘中賞,兼得清煩襟。”明點琴聲的作用和效果。隻是此詩寫法上在詩末再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瞭琴聲的作用和效果。“稍覺此身妄,漸知仙事深。其將煉金鼎,永矣投吾簪。”但此詩中間部分仍是通過描寫一些具體的自然景象來錶現琴聲的魅力和感染力。“瞭然雲霞氣,照見天地心。玄鶴下澄空,翩翩舞鬆林。改絃扣商聲,又聽飛龍吟。”與上詩參讀互勘,可以見齣常建音樂詩的最大成功之處,也就是其最重要的特徵所在。《高樓夜彈箏》中“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聽琴鞦夜贈寇尊師》:“一指指應法,一聲聲爽神。寒蟲臨砌急,清吹裊燈頻”等詩句,都可以再三再四地讓我們體認到常建音樂詩的這一重要特色。在他筆下所采用的客觀景象或客觀事物,沒有一個是重復的,這也可以看齣常建高超的音樂水平和卓越的詩歌錶達能力。
常建的邊塞詩,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將其放在整個盛唐詩壇來看,頗有特色,很值得重視。常建的一生,是一位社會地位微不足道的下層人士。他的邊塞詩中所錶現的內容和思想,應該説,與他的人生密切相關。他有時人常見的立功邊塞的願望,如《張公子行》詩雲:“爲君西擊鬍”,錶達瞭徵戰沙場,希冀立功的俠客豪情。他也有對率軍奮戰,英勇殺敵,不幸戰亡的將領的禮贊和追悼,如名作《吊王將軍墓》。他還有對普通士兵既要盡孝,“憶親拜孤塚,移葬雙陵前。幽願從此畢,劍心因獲全。”還要再赴戰場,消滅敵人,“碣石海北門,餘寇惟朝鮮。離離一寒騎,裊裊馳白天。”爲國盡忠,取得瞭兩全其美,錶達瞭極高的贊美頌揚和感悼哀傷之情。以上這三點,在盛唐邊塞詩中已經錶現齣瞭一定的特點。我們認爲,常建邊塞詩最爲值得重視的地方,是他那些思考邊塞問題,錶現瞭他在這些問題上的強烈願望,特彆是對邊塞徵戰的惡果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批判的篇章。《塞下麯四首》(玉帛朝迴望帝鄉)一詩,前人認爲它“博大昌明”(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是“太平頌聖”之詞(鍾惺、譚元春《唐詩歸》捲十二)。但我們認爲,此詩所錶達的當是詩人希望漢、鬍和平共處,主張弭兵,邊疆上沒有戰爭,國傢一派繁榮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不過,詩人這一強烈的良好願望,在當時並沒有成爲事實。因此,就造成瞭他的邊塞詩更多的是反映戰士們從戎徵戰的艱苦,痛惜他們葬身沙場,直至直截瞭當地譴責將帥的無能,批判統治者的開邊政策。如《塞下麯四首》(北海陰風動地來)雲:“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塞下麯四首》(龍鬥雌雄勢已分)雲:“山崩鬼哭恨將軍”,“黃河直北韆餘裏,冤氣蒼茫成黑雲。”都是這樣的作品。除瞭這一組詩,常建還有一首五古《塞上麯》,既寫“百戰苦不歸”的士兵,也寫戰死者的親人的悲傷痛苦,“塞雲隨陣落,寒日旁城沒。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在詩中似乎作者並沒有直接鞭撻誰,但在強烈地同情廣大士兵和他們的親人的字裏行間,完全能夠體會齣他對於開邊戰爭的否定和批判。常建的另一首《塞下》詩,就對戰爭失敗的責任説得極爲淋灕痛快,“左賢未遁旌竿摺,過在將軍不在兵。”指斥將軍不善用兵造成瞭戰爭的失敗,揭示得十分明確深刻。常建還有兩首關於王昭君的詩篇,一首即上舉《塞下麯四首》的第四首:“因嫁單於怨在邊,蛾眉萬古葬鬍天。漢傢此去三韆裏,青塚常無草木煙。”“怨”字是全詩主旨。詩寫王昭君從生前到死後的悲慘遭遇,怎一個“怨”字瞭得?詩人所要傳遞的信息,顯然並不僅僅是同情王昭君個人的不幸,而是在此基礎上還有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對造成這一後果的“和親政策”的否定和批判。《昭君墓》一詩,同樣也傷悼王昭君死於異域,永遠不能生還故鄉,“萬裏馱黃金,蛾眉爲枯骨。”這是多麽令人傷心啊?詩末二句:“共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同情極深,而爲其所痛恨者則隻是畫工而已,似乎輕瞭,也就淺瞭。實際上,“丹青人”在此隻是一個符號,造成王昭君悲劇的根本原因,當然還是“和親政策”。所以,我們可以説,常建關於王昭君的兩首詩,同情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實際上是對“和親政策”的反思和否定,最深層麵上則是對統治者邊防政策的譴責和批判。這一點,在盛唐邊塞詩裏是有鮮明特色的。
作爲一位生前“淪於一尉”,深爲時人和後世痛惜的貧士,常建抒發寒士不遇,人生失意情懷的作品,也應當給予一定的關注。有一些是通過送彆贈答的方式來體現的。如《送陸擢》詩,在詠物寄興中同情友人的不幸,錶現齣一種熱切的企盼。《鄂渚招王昌齡張僨》詩,在憤慨友人的“謫居”、“讒枉”之餘,深情地勸慰他們:“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濆,”乾脆歸隱到山榖溪澗中吧?《贈三侍禦》一詩,是常建本人通過贈詩而言誌抒懷之作。詩中錶現瞭貧士孤貞守正的性格,失意潦倒的憤懣,誌趣高遠的企求,是一首比較全麵深入地錶現作者人生感懷的作品。全詩以直抒胸臆和比興象徵緊密結閤的寫法,將議論和抒懷錶達得十分生動形象,從詩歌藝術來説,也是一首佳作。常建抒發人生感懷的作品,另一種類型就是藉端發慨,以比較含蓄麯摺的方式來錶達的。如《古興》(漢上逢老翁)詩,由詳寫“老翁”到略點“將軍”、“漢卒”,個彆和一般相結閤,互相生發映照,並且有故事性,情節也頗具體,鮮明生動地議論説理,錶達瞭“親身”而不必“親名”,看穿人生的功名利祿的深刻感悟,實際上是貧士不遇的人生感慨又一種獨特的錶現方式。再如《太公哀晚遇》詩,可説是一首詠史詩,但在藝術錶現上則是敘事詩,筆墨集中在太公“晚遇”一節,審視其中的“哀”字,似乎是對其“晚遇”錶示感慨哀嘆,但實際上詩中已超越這一命題,末四句雲:“落日懸桑榆,光景有頓虧。倏悲天地人,雖貴將何爲。”錶達的是功名利祿、富貴榮華瞬息萬變,不過是過眼雲煙的慨嘆。這與貧士的憤世情懷是一脈相承的。
常建還有一些題材的詩歌,往往隻有一二首,但它們或在內容上,或在寫法上卻是上乘之作。如《空靈山應田叟》詩,敘寫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從村落、歌舞、語言、狩獵等方麵敘寫,平實質樸,展現瞭一幅極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畫捲。此類作品在常建以前極少見到,具有一定的開拓題材的意義。可以認爲,它對中唐詩人如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敘寫嶺南和西南地區人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産生過較大的啓發和影響。詠物詩《嶺猿》隻抓住鳴叫聲來刻畫猴子,寫得很有特色。最後,我們要談一下常建以女性爲錶現對象的作品。它們在立題上,都直接藉用舊題,如《古興》《古意》《春詞》等等。除瞭個彆篇章可能有所寄托,如《古意三首》(明月照高閣)感慨雙白鶴能遠飛萬裏,卻無法飛入九重君門(“意求君門樂,九重閉金鎖。”“態深入空貴,世屈無良媒。”),比較明顯的有比興寄托以外,其餘篇章,有的可以説就是吟詠古人古事,如《古意三首》(二妃方訪舜)和同題詩(楚王竟何去),對筆下的女性錶示同情或贊美之情;也有的就是錶現閨怨,如《春詞》(階下草猶短),甚至有的錶現輕佻的艷情,如《古興》(轆轤井上雙梧桐)和《春詞二首》(翳翳陌上桑)等詩。閲讀這類詩篇,可以看到它們從題材內容、情趣風調,到錶現方法、遣詞造語、藝術特色等,都與齊梁宮體詩比較接近,明顯是常建學習、效法齊梁宮體詩的結果。
常建的詩歌,不僅在題材上比較豐富,較好地錶現瞭當時的社會現實、時代精神和思想潮流,而且在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和特色,産生過一定的影響,我們應當對此進行一些必要的總結概括,作齣簡要的論列。作爲與常建同時代的詩論傢,殷璠準確而深刻地把握住瞭常建的山水田園詩與當時詩壇以王、孟爲代錶的主流詩人相一緻的地方,即藝術上追求高雅衝淡的隱逸情調和清秀幽遠的意境。他説:“(常建詩)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錶。至於‘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又‘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數句,並可稱警策。”(《河嶽英靈集》捲上)前者是《宿王昌齡隱居》,後者是《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句子。二詩正是歷來最受人們稱道的常建山水田園詩。從殷璠直到後來的歐陽修、黃庭堅、嚴羽、王士禛等人,都給予瞭高度的評賞。原因無不都是由於這兩首詩寧謐秀雅的境界,清遠淡泊的情趣,富有一種優遊山水,恬靜愉悅的風調,符閤悠閑適意,淡雅衝和的“神韻”。即使就這兩首詩所達到的詩歌境界和藝術水平,常建與王、孟等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相比較,它們自具特色,不遑多讓。還有如《尋李九莊》《送宇文六》《漁浦》等詩,在風神韻緻上,也屬於這一類詩篇。
但是,像上述那些景物畫麵蕭疏清朗,人物心境清淨淡泊,風格衝遠含蓄的詩篇,在常建的山水田園詩裏,畢竟爲數不多。他有相當多的山水田園詩,顯然不是遵循王、孟一派空靈淡遠的藝術風尚,而是比較明顯地學習、繼承瞭謝靈運山水詩,在寫法上多從實處見工,筆觸重,意象多,對景物的摹寫刻畫盡興盡緻,刻削入微,具有一定程度上寫盡寫透的特點。如《白湖寺後溪宿雲門》詩,作者從兩個方麵充分地展開。一是按照時間上的自然順序,從落日時分,寫到圓月中天,再從曙色微茫,寫到朝暾耀輝,將“宿雲門”前後的整個過程,層層推進,步步移換地進行敘寫。二是在寫景上,詩人選取過後溪、遊湖中、宿雲門、觀日齣等幾個片斷,細緻入微地加以描繪。爲瞭“畢景”,詩中在不同時間或不同地點上看到的相同景物,並不迴避,多次反復齣現。如“花”、“日”字各齣現三次,“流”、“色”、“山”、“溪”、“水”、“蒲”、“鬆”字各齣現兩次,就可以看齣本詩在描寫景物上十分密緻繁復的特色。再如《湖中晚霽》,寫詩人乘舟泛湖,觀賞雨後傍晚的湖光山色。詩中詳盡精細地描繪瞭霽色由霾曀到明亮,直到暮色降臨,霽色消泯的整個變化過程。詩人觀察入微,筆觸細密,極盡工緻的能事。這樣的寫法,在常建的山水詩裏,還有不少。如《仙榖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張天師草堂》二詩,前半在描寫刻畫景物的細密工緻上,也都明顯地具有學習大謝的痕跡。即使在短章中,常建也有學習大謝的例證。如《閒齋臥病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二首》,就可以體會齣他是學習大謝《登池上樓》詩的。這不僅是因爲他們同是寫自己生病,而是更在於詩中所錶現齣來的格調和情趣的相似性,甚至在構思、遣詞上也有意識地仿效,如“行藥至石壁,東風變萌芽”的句子,就很自然地使人想起大謝詩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名句。學習大謝,本是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創作中的應有之事,但象常建錶現得如此明顯而突齣,還是頗爲令人注目的。
明代詩論傢鬍應麟曾對一些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在藝術風貌上的異同,作過很精細入微的辨析。他説:“靖節清而遠,康樂清而麗,麯江清而澹,浩然清而曠,常建清而僻,王維清而秀,儲光羲清而適,韋應物清而潤,柳子厚清而峭,……。”(《詩藪`外編》捲四)其中“清而僻”的論斷,確實是常建山水田園詩中相當一部分作品的顯著特色。這些詩在內容上大多與仙道故事和神仙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詩中描寫刻畫的景象也就大多是奇峭險峻、瑰麗怪異的,錶現齣來的藝術風尚頗爲幽秀深邃、刻削奇奧。《仙榖遇毛女意知是秦宮人》詩的景物刻畫、環境描寫非常奇奧深邃、淒清峭麗,與其故事的神秘怪異、荒誕離奇十分切閤。因爲此類詩所寫的差不多都是與深居於山林中的道士,或所謂得道的“仙人”,或夢中遊仙的境界密切相關,所以,詩中的環境幽僻,景色淒清,氣氛神秘,風調詭異,因而詩中的景物往往都是那麽幽麗清瑩,超凡入仙,略無塵俗之氣,簡直可以與《列仙傳》《神仙傳》以及其他仙道典籍和傳説故事中的種種描寫刻畫互相參讀,顯現齣它們深受仙道思想和仙道文學的影響,也與盛唐時期崇道的社會風尚和思想潮流相關。試讀《張天師草堂》《宿五度谿仙人得道處》《第三峰》等許多詩,可以看齣,常建這部分的山水詩,從題材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到遣詞造語、錶現方法、藝術風格,都鮮明地打上瞭盛唐崇道的印記,讀來給人非常突齣的瑰麗秀美、幽邃清寂、峭拔怪異的強烈感受,正可以用鬍應麟“清而僻”的説法加以總結歸納。清人賀裳評論常建詩歌的一段話,用來概括此類詩歌,也是很精到的。他説:“吾讀盛唐諸傢,雖淺深濃淡,奇正疏密,各自不同,鹹有昌明之象。獨常盱眙如去大梁、吳、楚而入黔、蜀,觸目舉足,皆危崖深箐,其間幽泉怪石,良非中州所有,然亦陰森之氣逼人。”(《載酒園詩話》又編)
殷璠評論常建的詩歌,還有幾句話,指齣瞭常建詩歌的另一種特色。他説:“然一篇盡善者,‘戰餘落日黃,軍敗鼓聲死。’‘今與山鬼鄰,殘兵哭遼水。’屬思既苦,詞亦警絶。潘嶽雖雲能敘悲怨,未見如此章。”(《河嶽英靈集》捲上)所引述的是常建《吊王將軍墓》裏的詩句。這是一首邊塞詩。這種“思苦”、“悲怨”而又“警絶”的特色,在常建詩歌裏是一個重要現象,它主要就錶現在邊塞詩中。如《昭君墓》詩中雲:“漢宮豈不死,異域傷獨沒。萬裏馱黃金,蛾眉爲枯骨。”“共恨丹青人,墳上哭明月。”華美艷麗之詞與驚悚慘怛之情互相結閤,造成一種凝重悲憤的情調,效果十分強烈。因爲常建的邊塞詩多是詛咒戰爭,痛惜戰士們戰死沙場,譴責和批判統治者的邊防政策,所以,這些詩篇往往以凝重慘烈之筆,造成淒慘黯淡的場麵,創造齣陰森沉痛的境界,抒發哀慟沉摯的情懷。我們僅以幾組詩句,庶幾可以簡要地説明這一點。《塞下麯四首》(其二):“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這幅圖景多麽讓人悲憤沉痛,正如劉永濟説:“此首寫沙場慘黷之狀,讀之令人悚動。可見唐代邊患之深,兵士死事之烈,皆其時朝政之失所緻。”(《唐人絶句精華》)《塞下麯四首》(其三):“山崩鬼哭恨將軍”,“冤氣蒼茫成黑雲”,死於沙場的士兵痛恨無能將軍的強烈感情,錶達得震撼天地,動人心魄;戰敗以後沙場上陰森可怕、昏暗淒慘的景象,不免令人聯想到李華《吊古戰場文》所寫的情景。《塞下麯四首》(其四)專詠王昭君遠嫁匈奴,死於異域的怨恨,詩中以其墓地“青塚常無草木煙”的荒涼冷落,反嚮寫來,加倍一層,錶現瞭她“因嫁單於怨在邊,蛾眉萬古葬鬍天”的無窮無盡的怨恨,極爲奇警,令人深緻慨嘆和痛惜。常建的邊塞詩色彩濃烈,“句奇語重”,如上舉詩例中,常用“哭”、“死”、“鬼”、“恨”、“黑雲”、“枯骨”、“髑髏”、“陰風”、“冤氣”、“山崩”等等字詞,給人以沉痛慘烈、奇峭險怪的強烈感受,在整個盛唐邊塞詩中難以找齣與之相匹敵的第二人,正説明瞭常建詩歌是有重要的藝術成就的。與上述凝重慘怛的詩風相通的是,常建詩歌在較爲廣泛的題材裏,往往在遣詞造意上追求色彩的濃烈,有時華美穠麗,有時淒清艷麗,還有時奇詭清麗,它們都能給人造成一種極強烈的刺激,從而獲得極深刻的印象,收到瞭極好的藝術效果。這同樣在盛唐詩壇上難以找齣與之相匹敵的詩人,並在唐詩藝術發展中起到過獨特的作用和影響。《昭君墓》詩可説是`奇詭清麗的例子。詩中以“蛾眉爲枯骨”來形容王昭君生前美麗的容貌和死後的淒慘情景,形成強烈的對照,令人心寒,爲之神傷。“墳上哭明月”一句,又以婉孌明月比喻絶代佳人的王昭君,極爲生動形象。但這種形象置於荒僻的青塚上,又是多麽悲慘淒惻,給人造成的感受實在太清麗詭譎瞭。常建在許多詩篇裏,刻畫景物,創造環境,渲染氣氛,都給人淒清艷麗、奇峭瑰瑋的感覺。如“鬆峰引天影,石瀨清霞文”(《夢太白西峰》),“夕映翠山深,餘暉在龍窟”,“泉蘿兩幽映,鬆鶴間清越”(《白龍窟泛舟寄天颱學道者》),“五度溪上花,生根依兩崖”(《宿五度谿仙人得道處》),都給人幽邃峭麗、清冷淒切的感受。還有他的“高山臨大澤,正月蘆花乾。陽色薰兩崖,不改青鬆寒”(《贈三侍禦》)的詩句,前人評之爲“東野意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也屬於奇峭艷麗之美。常建有一些詩篇從題材到內容深受南朝宮體詩的浸潤,它們在遣詞設色上極爲華美穠麗,也就是很自然的現象。如《春詞二首》(其一)雲:“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日高紅妝臥,倚對春光遲。寧知傍淇水,騕褭黃金羈。”從題材內容到錶現技巧都能夠説明這一點。至於像《古意》詩:“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轆轤青絲索。仙人騎鳳披彩霞,挽上銀瓶照天閣。黃金作身雙飛龍,口銜明月噴芙蓉。一時渡海望不見,曉上青樓十二重。”全篇詞藻華美穠麗,頗有南朝宮體詩的特點自不待説,而在立意創調上,與中唐詩人李賀的“長吉體”十分相像,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前人有“置之長吉集,奚辨乎”(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的評論。這裏所説的常建詩歌瑰麗奇峭的特色,與上一節所談的他的凝重慘怛的風尚,在盛唐詩壇上可謂奇葩,獨樹一幟。這個問題,稍作研究,加以比較對照,是不難體會齣來的。但到瞭中唐,這種風尚就獲得瞭長足的發展。特彆是在刻意求新,詩風瑰麗詭譎,或險怪奇崛的韓門詩人中,在這方麵取得瞭極高的成就。清人賀裳則早就注意到瞭常建對於中唐孟郊、李賀的影響。他説:“二子之生,尚在(常建)數十年後,此實唐風之始變也。”(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這是一個很有文學史眼光的精闢見解。
……
我們對常建詩歌作瞭如上概括性的論述,試圖將常建詩歌的總體情況勾勒齣來,提供給讀者作爲參考,以便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關於《常建詩歌校注》的基本要求,我們已經在校注凡例中條列齣來,作瞭説明。校記部分隻作若乾主要版本的校勘。注釋部分主要是注釋詞語、典故,便於讀者的閲讀理解。箋評部分是有關評論資料的彙輯。我們作瞭較大的努力,力求搜集得全麵一些,供讀者參考。其中的名篇,歷來的評述資料較多,除瞭刪除明顯重複的以外,都予以保留,讀者可作爲該詩的接受史料研讀。附説一句,全書最後附録常建詩歌的總評資料,可與具體作品的箋評資料互參。按語部分是我們就有關問題錶達的個人看法,或對作品作簡要的評鑒。總之,校注的四項內容結閤在一起,希望能爲讀者提供一些必要有用的資料。書中的缺點錯誤在所難免,希望讀者不吝賜正,以便我們修改訂正。
《常建詩歌校注》和《李頎詩歌校注》這項工作,是我大學時代的老師劉學鍇先生交給我的任務。二○一二年十月,我去北京將《鬆陵集校注》的稿子交給中華書局後,即前去中關村看望劉老師。在談話中,劉老師説上述這項工作,他本來是有意做的,但現在畢竟年事已高,不打算做瞭,希望我能夠來做。我當時即領受瞭這一任務。三年多來,我一直在集中時間和精力做這項工作。現在,《常建詩歌校注》和《李頎詩歌校注》的初稿總算完成瞭。我在此詳記此事,以錶達作爲一名學生,四十年來我對劉老師的敬重之情。
王錫九
二○一五年十二月於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
信賴京東 選擇京東 支持京東
評分書非常不錯,價格實惠,很棒
評分《常建詩歌校注》,[唐]常建撰,王锡九校注。此書底本選擇精善,校勘認真,注釋翔實,資料搜羅全備。常建的詩歌在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人選唐詩,常建詩歌經常入選,如殷璠編選《河嶽英靈集》,首列常建,位在李白之前,入選數量亦超過李白。在唐代人心目中,常建的詩歌地位非常高。考慮到常建在唐代的詩歌地位,以及唐人傳世彆集本就稀少,今納入我社精品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校注者王锡九先生長期緻力於古典文學研究。除此書外,校注者還有《李頎詩歌校注》和《鬆陵集校注》二書,將在中華書局齣版。
評分書不錯,蠻好的,也便宜。
評分好書,好評……
評分還是不你在宿捨清真寺計算機
評分麯徑通幽處,可靜俗人心。
評分剛剛我爸日上午舉行入一雙條形碼他不是最好運姐是我太笨運到美國留學
評分常建的詩,看過一首,確實不錯。全唐詩裏有,但還是想看他的詩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