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如果你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变态重口味新作。这是意大利杰出思想家弗兰克·比弗·布拉迪至今zui令人不安的作品。
★ 本书没有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连环杀手,因为这类人有着密不可宣的虐待狂倾向,沉迷于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们死去。而这里的主人公全是本身就饱受精神折磨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借此来宣泄自己对公众关注的病态需求,并以之为逃离地狱的自杀性出口。这些凶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主要趋势之一的极端示威者。
★一个内心极度痛苦的人,为何会选择恐怖枪杀案来寻求精神的宣泄?我们生活的家庭、学校、集体,在个体走上犯罪道路上,起了怎样的作用?科技发展与数字网络的流行,为何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这是绝望的恐惧时代必读的救赎之作!当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读读这本书!
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在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当个体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在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误导下,他会采取极端的犯罪暴行以寻求精神的解脱和痛苦的宣泄。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这些随机杀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么,我们生存的机器智能时代,问题少年为何易化为校园枪杀案元凶?随机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比弗.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意大利自主主义运动的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创立私人电台 Radio Alice;1980年,与法国心理分析学家菲利克斯.瓜塔里密切合作。著作有《工作时的心灵:疏离到自主权》《起义:谈诗学与经济》《未来以后》等。
第1章小丑
案发现场 / 001
艺术与生活 / 003
猫女之心碎 / 004
小丑与上帝 / 006
排挤 / 009
武器 / 010
耻辱的一天 / 013
假如我是蝙蝠侠 / 015
流通 / 018
半西格玛 / 020
第2章人道被高估了
艺术与死亡 / 023
佩卡-埃里克·奥维宁 / 025
自然选择者的宣言 / 027
人道主义与自然 / 031
社会文明,社会达尔文主义 / 034
YouTube上的杀手 / 036
第3章转瞬即逝的胜利
科伦拜恩事件 / 041
技术语言的不稳定性 / 044
转瞬即逝的胜利 / 047
氪石 / 049
去做就对了 / 052
北极海冰 / 054
第4章赵承熙的内心世界
赵承熙的痛苦 / 059
讲话,写作,保持沉默 / 064
我们只是睡在同一间寝室里而已 / 068
空房间 / 071
第5章何为犯罪
符号资本主义与巴洛克主义伦理学 / 076
上帝与罪行 / 081
约伯 / 084
虚无主义 / 086
绝对资本主义 / 089
第6章机器人
一位新保守主义派杀手 / 095
自我身份迷恋 / 100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 / 101
无父的文明 / 104
基督教欧洲 / 109
得了恐怖症的网络虚拟人物 / 113
第7章记忆
身份与身份证明 / 120
身份证明的陷阱 / 125
终极自杀 / 129
第8章你们永远得不到安宁
神经剥削与崩溃 / 138
未来的奴役 / 142
布热津斯基错了 / 145
随机杀手 / 149
警方介入式自杀 / 152
第9章自杀浪潮
日本1977 / 157
蛰居族 / 161
普普坦 / 163
抓捕 / 165
流行性自杀 / 167
个体评估 / 170
意大利钢铁 / 175
孟山都公司的丰收 / 176
富士康的愤怒 / 179
僵尸 / 182
银行家们为何要自杀 / 184
第10章首尔之行
仁川机场 / 189
历史,擦除与仿真 / 191
完美重组的城市 / 195
沙漠化 / 198
Sujonomo N / 199
第11章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稳定的道德伦理 / 204
下一个游戏 / 209
黑暗的时代精神 / 212
不要寻求庇佑 / 217
痉挛 / 221
反乌托邦讽刺 / 229
影片目录 / 233
案发现场
2012年7月20日。一位年轻男子买了一张电影票,进入影院坐于前排。影片开始播放30分钟后,他从一扇自己事先打开的紧急通道大门离开该栋建筑。他到自己的车里换上防护服,备好枪支。凌晨12点30分,他从那扇打开的门重新进入影院。这时候,他戴着防毒面具,防弹头盔,身着防弹裹腿、护喉与战术手套。
有些许观众注意到了这位戴着面具的持枪男子,但他们觉着现场有那么多为了参加放映礼而盛装打扮的蝙蝠侠狂热粉丝,这个男人也不过就是其中的一位罢了。剧院里一位携家带口的男士稍后将会对我们表示,起初,整个袭击看起来就像是电影首映礼上用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噱头。这位男士随后还会说,这场表演“飞快地”变得“非常真实”。
电影开始20分钟左右吧,里头有一小段戏份比较激烈。然后有个燃气罐一样的东西——那时我还以为是烟花呢——从屏幕那端“飞”过来,大概落在我前头吧,跟着滚到了一边。那里的人都开始离开自己的位置,往其他地方移动。然后,从我坐着的右下方那儿——影院右下角的位置,开始出现枪口的火光。本来我还觉得这就是烟花吧。可是接着,我被射中了(指向自己的下肩部与胸口),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比我想象的严重多了。大家都尖叫起来啦。场面非常混乱。
凌晨12点38分,持枪男子扔出了一个烟雾弹。当烟雾逐渐在影院里弥漫开来之时,他扣动了霰弹猎枪的扳机,起初是对着银幕,然后便指向观众席。他还使用了一把弹匣容弹量为100发的史密斯-韦森半自动来福枪,以及一把格洛克 22 号手枪。同一时间,旁边的放映厅也在放映着同一部电影,有些子弹穿过墙壁,伤及了隔壁观众。
他肯定得开了19枪或20枪吧。大家在两边的地上匍匐着。我们后边有个人,大概是落在了后头的,他受伤了。他说“我被击中了”。那家伙看起来跟终结者一样。他根本就没看向任何地方,只是一直开枪,开枪,开枪。有些人试图爬下楼梯,远离这片枪林弹雨。那场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袭击开始不久后,警报很快就响了,工作人员入内帮助疏散人群。有些人在推特上发布报道或通过短信传播信息,却没有人打电话给警察报警。在这场事故中,死者数量高达12人, 更有70人受伤。凌晨12点45分,袭击者于其车旁被拘捕。他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这个男人有一头橙红色的头发。他像是处在昏茫的状态中,不知自己身处何境。几个小时后,采访者将会披露此人姓名:詹姆斯.霍尔姆斯。很显然,袭击者并非某较大群体或恐怖组织的一员,而是单独采取此次行动。他的一位同班同学亦会在稍后表明,霍尔姆斯曾说过好几次自己想要杀人的话。
据《每日新闻》对监狱工作者的采访,霍尔姆斯很想知道电影的结局是什么。这位枪击犯不停地对看守他的科罗拉多狱守们说,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锁在铁栏之内。但一些负责监管他的狱守则认为,他只是在假装患了失忆症。
小丑与上帝
詹姆斯.霍尔姆斯乃何许人也?那个闯入奥罗拉电影院,跳过了分隔艺术与生活之墙的年轻人究竟是谁?
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位24岁的小丑:“一团糟”“精神状态不稳定”“脱离现实”。还有人说这位年轻的杀手是受到了撒旦这恶魔的影响才有如此举动。然而根据圣地亚哥潘尼亚斯基托斯路德教堂里一位年轻牧师杰拉尔德.博吉的回忆,詹姆斯.霍尔姆斯是一个腼腆聪慧的男孩儿,努力追求着学业上的成功。牧师说,霍尔姆斯一家10年来都是圣地亚哥教堂的信众,这位枪击犯的母亲一直热心为教堂服务,为志愿活动献出了不少时间。
根据本奇.安森度卢卡在《基督邮报》上所写的文章,詹姆斯本来是个“很棒的基督徒男孩儿”,像数百万年轻的美国基督徒一样,他从权威的、无误的《圣经》中习得神圣的真理。詹姆斯亦是个“普通的基督徒男孩儿”,其日常生活的很大比重皆与当地的长老教会相关。
在一篇名为《长老会之所信》的文章中,G.艾肯.泰勒牧师写道:
长老会相信,一切事情都依凭上帝的意愿而发生,只有在上帝的意愿中,这些事情才能被充分地理解。任何违背了他之意志、有损于他之荣光的事情,皆断然不可能在任何人身上发生。他对邪恶之徒加以管控,让他们的邪恶消失殆尽。他依照自己意志的决策行为,则在那些爱他之徒的生命中,使所有事物——哪怕是最显明的罪恶——都最终化为良善,他依照自己意志,呼召他们。
暴乱发生不久后,一位基督徒辩者里克.华伦责备州立学校以“自由主义立场”教导学生进化论,甚至禁止学生在校祈祷。在一条致其粉丝与信徒的推特中,他写道:“当学生们学到自己与动物本质无异时,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就跟动物相差无几。”布莱恩.费舍,美国家庭协会政府与公共政策问题分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这场枪击案与那些“花了60年时间宣告上帝消失了”的自由主义者有直接关联。在拥有125个电台的美国家庭广播的全国性网络上播出的一档节目《焦点》中,费舍阐释道:
美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要向世人展示,一个谨从圣训以及颁布圣训之上帝的国度是怎么样的,所以他才建立这个国家……由此来为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提供模本,让他们明白一个浸润于我主之精神、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的文化是这个样子的。可是现在,你却没法儿在公立学校里祈祷了。从1963年开始,公立学校不再讲读《圣经》……到了1980年,我们连“十诫”都不读了。别忘了,第六诫便是“不可杀人”。要是他(詹姆斯.霍尔姆斯)过去每天都能在他接受的教育中学习这个,事情又会如何呢?要是十诫被不断强调:“不可杀人”呢……谁知道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尝试了另一种教育方式。到今天,我们已经自由主义60年了。可我们得到了什么?一场发生在奥罗拉多城的大屠杀。
米克.哈科比,阿肯色州第四十四位州长、2008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者,将科罗拉多州大屠杀归因于基督教中的“罪”这一概念,以及——本质上倒也没什么差别——一套玄妙的世俗化宗教理论:“归根究底,我们面对的不是犯罪问题或持枪问题,甚至也不是什么暴力问题。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罪’啊。”
排挤
詹姆斯.霍尔姆斯在实施他的恐怖计划几周前曾尝试在一个在线约会网站上寻求建立一些情感关系。在他的网络简介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你愿意到监狱来拜访我吗?”由此可以看出,其时詹姆斯已然开始盘点自己被捕入狱后的日子了。他还在自我介绍的部分写下:“我想要一夜情,或者一个随意点的小妞当性伙伴。我人还不错。嗯,是那种会搞些恶作剧的‘不错’。”
7月5日在网站注册后,霍尔姆斯曾尝试联系三个不同的女人,但都被拒绝了。其中一个说,她觉得霍尔姆斯大概仅仅是想聊天吧……跟性没关系。
神经心理学家多米尼克.卡隆表示,霍尔姆斯在与他人进行情感互动上有困难。除此之外他还设想,或许是因为过去受到欺凌与排挤的经历,霍尔姆斯才会将自己认作小丑。
星期四晚上,在做好了侵袭的准备后,霍尔姆斯从自家出发,驾车5英里来到位于市区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的世纪16号多屏影院。在那儿,他购买了最新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崛起》的午夜场电影票,他和其他兴奋的影迷一道入座观众席,只是后来又从紧急出口离开,去了停车场。当全副武装地重返影院的那一刻,他便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怒火,一射而出。
假如我是蝙蝠侠
詹姆斯.霍尔姆斯,这位自命为小丑的男子在他狭窄的牢房中追问:“电影是大团圆结局么?”答案毋庸置疑。在好莱坞电影的虚拟帝国中,结局总被确保是皆大欢喜的。
我想要尽可能快地看到这部实则平庸的电影。《黑暗骑士崛起》中暗藏着关于纳粹的比喻。在一支象征着圣战战士与抗议全球化之徒的游击队伍的帮助下,影片里那位毫无幽默感可言的大反派贝恩对哥潭市人民发动了法西斯式的恐怖袭击。影片传达的此一信息乃是扭曲的,并且在根本意义上带有某种族歧视的意味。
我对1989年由蒂姆.伯顿执导的蝙蝠侠电影尚且记忆犹新。彼时,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在银幕上是一位患偏执狂的精神病患者,而他的死对头则是个被精神分裂症纠缠的心理变态,亦即由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小丑。
蒂姆.伯顿在讲到自己于1989年拍摄的电影时解说道:“整部电影、整个故事完全就是关于俩怪胎的决斗。这是一场发生在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之间的斗争。”他还补充说:
小丑这个角色非常了不得,因为他可以说是拥有着完整的自由。任何一个因行为举措与社会习俗格格不入而被当作怪胎、被排斥到社会边缘的人都因此而拥有为所欲为的自由,这就是自由的阴暗面。从某个有点可怕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正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大自由,你可以因此而摆脱社会法律的控制。
蒂姆.伯顿的那份机智与犀利在诺兰木讷的作品中了无踪迹。安德鲁.克拉万在关于《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的影评中写道,诺兰的三部曲“是一支献给乔治.W�辈际驳墓拇导嵋阌氲赖掠缕�的赞歌,此人在恐怖主义与战争漫布的时代中尽情宣扬这些美德”安德鲁.克拉万:《布什和蝙蝠侠之共同点》,华尔街日报,2008 年 7 月 25 日。。然而,三部曲中最新的这部与布什政府意识形态谋和程度之高,已然超过了影院银幕所能承受的范围。詹姆斯.霍尔姆斯对现实与电影的无力区分就像是卡尔.罗夫态度的映射,而后者乃是整场布什圣战中美国政治想象力的操控者。当记者罗恩.萨斯坎德为其同行审慎追求显明事实的权利做辩护时,这位调控共和党竞选战略的巫师回应道:
世界早就不像过去那样运作了。如今,我们乃一帝国,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创造特定的事实。当你们——如你所言,审慎地——追求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行动,创作其他的事实,你们则接着进一步地追求它们,情况就是如此。我们是历史的主角……而你,你们这群人,只不过是被剩下来的家伙,专门研究我们都做了什么罢了。此段引文的原始出处并未声明其为罗夫所作。参见罗恩.萨斯坎德:《信仰,事实以及乔治.W�辈际驳淖芡橙纹凇罚�纽约时报杂志,2004 年10 月 17 日。不过,此前一直秘而不宣的布什这位助手的身份在马克.丹纳的文章《战争年代的语言:论修辞,真相与权力》中被公布,载于《奥威尔不知道的那些事儿:宣传运动与美国政治新面孔》,安德拉什.赞托总编,纽约出版社2007 年版,第 17 页。
这是精神疾病的症状么?是的,它的确是,可却并非只出现在了卡尔.罗夫一人身上。
在符号资本主义的社会中,资本保值是通过永不停息的信息流动实现的,而从现实向仿真物的升华则是它的核心特征。在这样的世界里,现实已经彻底被仿真物替代。
今时今日,所谓抽象物已不复是地图、复本、镜像或者抽象概念。仿真物已不仅仅是现实国土的一部分,也不是仅具有指代作用的存在或实体。新一代的仿真物是没有底本的现实模型:它们是超现实。现实国土不再优先于虚拟地图,国土已不存在。自此以后,是虚拟地图优先于现实国土——拟像在先——地图孕育国土。事到如今,如果我们要重新讲述那则寓言意指前文引述的博尔赫斯所作之寓言:帝国的绘图员绘制了一幅能够覆盖全部国土的详尽地图,但在帝国败落后,地图磨损毁坏,在目睹了一个帝国的荣耀后回归土壤,如同一种最后与真实之物融合的副本。故事的结局便将会是国土的碎片在地图上渐渐腐化。荒漠之中残痕斑驳的是国土,而非地图。荒漠之下不是帝国,而是我们自己的现实。让.鲍德里亚:《精选集》,第 166 页。
流通
面具,幽灵,仿真物。符号的模拟价值已荡然无存。
让.鲍德里亚以在经济和语言区域中符号之模拟价值的终结这一假设为前提,提出了通用的仿真物符号学。
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趋势便是抽象化,而价值的去物质化过程则是抽象化过程的一部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就是基于抽象劳动之概念的:他将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与参数。换言之,从资本保值的角度看,工作活动的具体效益其实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不是生产活动的具体成果,而是抽象的劳作时间。
在市场中,商品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实用性,而是仅关乎它们的可交换性。与此相似地,就语言而言,字词章句的真正价值由其表现力所决定,亦即辞章在实际活动中的语用效率。人们在沟通时首要考虑的是获取信息的效率,而非对真相的掌握程度。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尤为强烈地感受到指导人们进行社会交流的方法论不是诠释学,而是语用学:各式各样的信息漫布在无处不在的公共讲演与影像中,人类一道用幻象构筑起了所谓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仿真物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
符号被用来交换符号,真实事物不复流通。
在《象征之交换与死亡》中,鲍德里亚说到了“符号的解放”。他认为,符号从行使指涉功能这一义务中被解放出来是后现代性之下的一个普遍趋势,而这种趋势不仅在文学与艺术区域中有所呈现,也出现在了政治经济中。
由此观之,如今,金钱与其说是价值的指标,倒不如说是“流通”的一环。
流通(mobilixiation),原意为“动员”,意指当祖国参与战争时所进行的军队集合以及对社会群体进行发动以一同反抗敌人。到了19世纪,由于征兵条例的立定以及现代交通体系的发明,战争变为人口流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晚期资本主义将军兵流通的模式引入经济区域:工作、生产与交换都发生在战场之中,在这里,唯一的规则就是竞争。
我们不得不将自己摇摇欲坠的人生整个儿地投入到这至关重要的竞争中。人类的集体能量全被拿来实现那唯一的目标:为了生存,与自己的同类拼个你死我活。
类似于这样的流通叫人疯狂,并最终导致恐慌——恐慌之后,则是无尽的抑郁。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似乎都已弃械为奴。社会群体被迫承受无孔不入的债务,贫困与剥削由此诞生。债务就像是一把指向社会自治的枪,金钱变成用以勒索人们的工具。由于公共教育体系早已被盲目的新自由主义者们摧毁,私立学校的学费又高得离谱,意图修学的年轻人便被迫向银行借贷。而为了偿还债务,这些孩子在离开大学后只好接受各种各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尝尽受勒索的滋味。钱币本该只是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尺,至此却成为奴役人类的工具。债务成为了某种莫可名状的诅咒。于非实体化的债务中,金钱、语言和罪彼此纠缠在一起。债即是罪。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金钱消解了一切事物的区别,并最终都化作罪责。
半西格玛
奥罗拉大屠杀发生数日后,我在博客“半西格玛”上阅读了一些相关评论:
说来,世上像霍尔姆斯的人实在数不胜数。我读大学的时候常玩WOW(魔兽世界),由此知道了不少我所在公会里的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好些跟霍尔姆斯情况挺像的,这些人将魔兽世界当作自己发泄的地方。
无数如霍尔姆斯一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食草动物”,干着糟透了的活儿,住在糟透了的公寓里,每天吃着糟透了的食物。可一旦有了互联网作为基地,世界就是他们的了。对这些 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假如我是蝙蝠侠:独狼式凶杀的心理及社会成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