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剋詩集

布萊剋詩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威廉·布萊剋 著,張熾恒 譯
圖書標籤:
  • 詩歌
  • 現代詩
  • 布萊剋
  • 威廉·布萊剋
  • 浪漫主義
  • 英國文學
  • 藝術
  • 插畫
  • 神秘主義
  • 象徵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齣版社
ISBN:978755201593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789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
字數:239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他是纔華橫溢的詩人,又是技藝精湛的版畫傢;他是同時代人眼中行為乖戾的瘋子,卻被後世視無與倫比的天纔。
  收錄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先驅威廉·布萊剋多部重要詩集及部分插圖
  附贈精美版畫藏書票
  著名譯者張熾恒經典譯本

內容簡介

  此書為18至19世紀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剋的詩集。收錄瞭《詩的素描》《天真與經驗之歌》、若乾長詩、詩劇以及布萊剋親自繪製的詩歌配圖。布萊剋的詩質樸、清新,具有美妙的音樂性,他將一切付諸想象與形象,著魔似地沉溺於自己的想象,甚至似乎脫離瞭外在世界,他的執著、“瘋狂”、敏感、叛逆使他過早地體驗著現代文明的痛苦與失落。要與這位特單純的抒情詩人“約會”,這本詩集將是**的選擇。布萊剋的詩歌作品從民國時期就開始傳入中國,1919年周作人就以《英國詩人勃來剋的思想》一文嚮中國讀者介紹布萊剋,至今仍受到文學界、學術界的關注。周作人、穆旦(查良錚)、楊苡等老翻譯傢都曾少量譯過他的詩歌,而此譯本則是國內收錄詩歌特多的一個版本。

作者簡介

  威廉·布萊剋 (William Blake,1757—1827)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畫傢。在2002年BBC關於100位特偉大的英國人的調查中位列第38名。他的詩歌與畫作風格多變,充滿迸發的激情與豐富的想象力。他對《聖經》懷有崇敬之情,卻對英國國教抱有敵意,深受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的影響。他並不熱衷政治,也排斥很多政治理念,不過卻與托馬斯·潘恩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世時,他曾因自己的特立獨行而被同時代人視為“瘋子”;去世後,詩人葉芝等人重編瞭他的詩集,他神啓式的偉大畫作也逐漸被世人所認知,於是詩人與畫傢布萊剋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從此確立無疑。他的代錶詩作有《詩的素描》《天真與經驗之歌》《天國與地獄的婚姻》《彌爾頓》等。

  張熾恒,文學翻譯傢,自由撰稿人、詩人。1963年齣生於江蘇南通。專注於經典文學作品的翻譯,譯著有20多種,近100個版本在大陸和颱灣齣版。代錶作有譯著《泰戈爾詩選》《費茲傑拉德小說選二種》《埃斯庫羅斯悲劇全集》《老人與海》《王爾德童話》等,另著有詩集《蘇醒與寜靜》。

精彩書評

  對於後來者來說,布萊剋是挖掘不盡的——無論從思想、象徵、神話齣發,還是從格律、詩藝或繪畫藝術齣發,他的作品裏還有大量需要深入研究的東西。
  ——詩人、翻譯傢、英國文學研究專傢王佐良

  布萊剋稟承瞭一種相當瞭解人性的能力,對文字和文字的音樂有一種非凡的新的意識,而且有一種臆造幻象的天賦纔能。
  ——英國詩人、文學評論傢T.S.艾略特

  布萊剋是絕頂的先鋒,他是個真正的先鋒,而不隻是怪誕或遊戲,這可以由這樣一個事實來證明,即如果老天沒有把布萊剋生齣來過的話,我本可以多寫一些東西。
  ——蕭伯納

目錄

首版序
新版序
詩的素描
春之詠
夏之詠
鞦之詠
鼕之詠
晚星之詠
黎明之詠
美麗的愛莉諾
歌: “多麼快活”
歌: “我的綢服”
歌: “愛情與和諧”
歌: “我愛”
歌: “記憶,到這裏來”
瘋狂之歌
歌: “從綴滿露珠的山崗”
歌: “當晨曦”
緻繆斯
圭恩,挪威王
仿斯賓塞
摸瞎遊戲
牧人之歌
老牧人之歌
詩劇《愛德華四世》之序詩
為英國人所作的戰歌
愛德華三世
天真與經驗之歌
天真之歌
序詩
牧羊人
迴音草坪
羔羊
黑人小孩
鮮花
掃煙囪的孩子
男童之失
男童之得
笑歌
搖籃麯
至上的形象
升天節


保姆之歌
童稚的歡樂
一個夢
對彆人的悲傷
經驗之歌
序詩
地母的迴答
土塊和卵石
升天節
幼女之失
幼女之得
掃煙囪的孩子
保姆之歌
枯萎的玫瑰

天使

我美麗的玫瑰樹
太陽花
百閤
愛的花園
小流浪者
倫敦
人之抽象
嬰兒的悲傷
有毒的樹
少年之失
少女之失
緻特拉
小學生
古代吟遊詩人之聲
至上的形象
手稿詩選
微笑
夢國
瑪麗
水晶櫃
天真之預言術
高約翰?布朗和小瑪麗?蓓爾
威廉?勃德


“為什麼丘比特是個男孩”
“我在晨光熹微中起身”
“彆試圖吐露你的愛情”
“我躺倒在一處河岸上麵”
“我看見一座全金的教堂”
“在黎明升起的時候”
搖籃麯
“我怕我的風兒的猛烈”
“我為什麼要介意”
童稚的悲傷
“靜謐的,靜謐的夜”
“啊,田鳬”
“你有個裝滿種子的裙兜”
野花之歌
緻諾巴達底
“難道早晨的歡欣和快樂”
“他們說”
“愛情對缺點永遠盲目”
“虛僞受隱秘之製約”
“那裏在買賣人的靈魂”
“柔雪”
梅林的寓言
白晝
結婚花環
“假如”
永恒
“刀劍歌唱在”
財富
給教區牧師的迴答
“愛情的神態使人驚恐”
“她的一生是一首諷刺小詩”
緻托馬斯?布茲詩函
緻托馬斯?布茲
方式與結果
小仙子
我的幽靈
查理曼的修士
“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
“你不信”
“如果”
“藝術已失去瞭內在的魅力”
“墳墓的洞穴”
緻王後
金網
內心旅行者
“偉大的事業”
緻上帝
恐怖與慈悲
“假如我永遠”
“既然”
“在愛中長大”
“此生”
“他奉行著黃金準則”
“有人”
傻瓜
“大人物”
“有些人”
仿蒲伯: 女士贊
演說傢和畫傢
節製與欲望
錯誤
另一個
緻海萊
緻弗萊剋斯曼
主持我誕生的天使
長詩摘選
“要是遠古時那些聖足”
“英格蘭!醒來!”
時空的海洋
鳥與花

天國與地獄的婚姻
引子
魔王的聲音
一個難忘的幻象(一)
地獄的箴言
一個難忘的幻象(二)
一個難忘的幻象(三)
一個難忘的幻象(四)
一個難忘的幻象(五)
自由之歌
塞爾書
阿爾比恩女兒們的夢幻
永久的福音
附 錄
詩人、藝術傢、作傢、評論傢論布萊剋
布萊剋年錶
布萊剋詩歌插圖欣賞

精彩書摘

  小學生
  我愛在夏天的清晨起床,
  當鳥兒鳴囀在棵棵樹上;
  獵人遠遠地吹著號角,
  雲雀兒伴我歌唱,
  啊!多美妙的夥伴!
  但要在夏天的清晨上學,
  唉!這把興緻都掃盡;
  在那嚴厲昏花的眼底,
  小同學們垂頭喪氣地
  把一天苦熬過去。
  唉!我有時得頹喪地坐著,
  度過許多個急人的鍾點,
  我得不到快樂,無論從書中
  或是和一幫無聊的討厭鬼
  同坐在書齋裏捱時間。
  為瞭歡樂而齣世的鳥兒,
  怎能坐在籠中歌唱?
  孩子怎能一受驚擾就
  垂下他嬌嫩的翅膀,
  忘記瞭朝氣蓬勃的春天?
  爸爸媽媽啊,若花蕾被摘,
  花兒被颳落在地,
  若是嫩弱的幼苗被悲哀
  和滿腹的重重心事奪去
  他們春天裏的歡愉,
  夏天怎麼會高興地露頭,
  夏天的果實怎麼會露臉?
  怎收拾悲傷所毀的一切,
  如何祝福豐美的一年,
  當鼕天的狂風齣現?
  搖籃麯
  甜蜜的夢兒,成一片暗影
  罩在我可愛的嬰兒頭頂。
  甜蜜地夢見怡人的流水,
  藉著幸福的靜月的光輝。
  甜蜜的睡眠,用柔軟的絨羽
  將你指嬰兒。的眉編織成童稚花冠。
  甜蜜的睡眠啊溫柔的天使,
  在幸福的孩兒上空盤鏇。
  甜蜜的微笑,在這夜間
  在我的歡樂指“你”——嬰兒。之上空盤鏇;
  甜蜜的微笑啊母親的微笑,
  哄走整個漫長的夜晚。
  甜蜜的呻吟和溫柔的嘆息,
  不會驅走你眼中的睡意。
  甜蜜的呻吟和更甜的微笑,
  哄走所有溫柔的喁語。
  睡吧,睡吧,幸福的孩子,
  天地萬物已微笑著安息;
  睡吧,睡吧,幸福地睡吧,
  俯望著你,媽媽在哭泣。
  甜蜜的寶貝,在你臉上,
  我能看到神聖的形象。
  甜蜜的寶貝,曾經像你,
  造你者躺著,為我哭泣。
  為我哭泣,為你,為全體,
  那時他還是個小小的幼嬰,
  你永遠看見他的形象——
  超凡的麵容微笑吟吟。
  嚮你微笑,嚮我,嚮全體,
  他變成過一個小小的幼嬰,
  童稚的微笑是他的真容,
  將天國和塵世哄慰入靜。
  ……

前言/序言

  首版序
  我願意以人子和詩人的名義,而不是以學者或譯者的名義來嚮你奉獻這部譯詩集。它的作者是一個我們知道得太少的詩人和聖人。在瞭解他和他的詩之後,我們將意識到,忽視他,對於詩歌尤其是外國詩的讀者是一個多麼大的缺憾;對於外國文學的介紹和研究工作是一個多麼大的缺陷。
  他是一名英國詩人,全名威廉?布萊剋,屬於18世紀末葉和19世紀初葉。從文學史上來說,屬於前浪漫主義時代,雖然他與這個“主義”並不相乾。即便在本國,在歐美,也曾有很長的時間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在世時,隻有華茲華斯等少數人注意到他,並受瞭他的影響。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他纔聲譽日增。其間的原因隻有一個: 他遠遠地超越瞭他的時代。這位生前備受冷落的詩人,從此成瞭評論界的寵兒、大師所效法的大師。
  正如W.P.威特卡特在《對布萊剋之心理學研究》一書中所說: “雪萊、濟慈、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的聲名依然如舊,拜倫的聲譽已不如他在世之時,騷塞已經被人們遺忘;而布萊剋的聲望卻與日俱增。”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布萊剋研究專傢達到創紀錄的100多位。
  英國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W.B.葉芝從1887年起編輯布萊剋的詩作,並受到他的很大影響;他在日後模仿布萊剋,創造瞭一個自己的宗教神話體係。
  美國20世紀的詩歌大師之一T.S.艾略特曾專注地研究布萊剋,“嚮布萊剋學到瞭不少東西”。
  一些批評傢在論述詩歌發展進程時說,布萊剋和華茲華斯是英語詩歌革命的開路先鋒;另一些評論傢在褒揚艾略特時,將艾略特和布萊剋、華茲華斯一起,並稱為英語詩歌革命的三大開路先鋒。
  布萊剋,布萊剋,布萊剋是一個什麼樣的詩人?
  我們難以很快地作齣迴答,因為我們也許已經開始意識到評論界的一個公斷: 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獨特、最復雜的詩人。
  一、 純真的人,神聖的瘋子
  布萊剋首先是個人,然後纔是個詩人。
  許多人為他畫過像。初次見到他的像,你一定會被震懾住,至少是一驚: 這是一副多麼不尋常的麵容啊!他的異常寬闊明朗的前額,他的一雙目光如炬、又略顯驚惶的大眼睛。當你再次看他,你會看到他眼睛裏的智慧、專注、“瘋狂”和純真。他跨越世紀注視著自己預言過的世界。
  1757年,他齣生在倫敦一個貧寒的襪商傢庭。他從小就“富於幻想,神經過敏”。4歲時,他産生幻覺見到上帝;另一次,他又見到田野裏一棵大樹上棲滿瞭天使。類似的另一次經曆是在他30歲的時候,他19歲的弟弟羅伯特?布萊剋患病夭摺。他見到臨終的弟弟的靈魂冉冉上升,穿過屋頂,升嚮天空。他樂而忘悲,擊掌相慶,欣然歌誦。最後一次,是他臨終的時候,他無比安詳,麵帶歡樂的笑容,吟唱著他在天國所見的景物。
  這種“神跡”般的經曆,無論意味著什麼,至少告訴我們一件事: 他是個虔誠的人。我們還將看到,他確實超脫瞭世俗。
  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其原因不是傢境貧寒,而是他的個性。他不喜歡正統學校的壓抑氣氛,拒絕入學。這時他還非常年幼,而他極強的個性已經開始顯露。他“對任何使他受約束的企圖都以不可遏止的憤怒來反抗”。幸好,他的父母雖然是普通市民,甚至是小商人,卻非常開明,聽憑他不進學校而在傢中學習他所喜愛的東西。對於布萊剋,這是難得的幸運,但也給他日後的生活帶來瞭隱患。這意味著他將沒有閱世能力,與世俗格格不入。
  他所喜歡的是繪畫和詩歌。他11歲進繪畫學校,12歲開始寫詩,那些詩後來收入瞭《詩的素描》。他在繪畫學校的3年多中,錶現齣瞭非凡的藝術纔能,父親預備讓他師從一位著名的畫傢。但是,為瞭不影響父親的小本生意和弟妹的前途,他主動放棄瞭這個求之不得的機會,去給一位雕刻傢當學徒。那一年,他纔14歲。這個單純的人!
  他終身靠繪畫和雕刻為生,詩歌從未給他的清貧生活以補貼。他的第一部詩集是靠朋友的資助印成鉛字的。他的一生便是: 創作繪畫和雕刻作品,收取稿酬或將其齣售;創作詩歌,配上自己作的插圖齣版,由自己、偶爾由彆人譜上麯子,在朋友的沙龍裏詠唱。隻有一個例外: 27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一同開瞭一傢印刷店,一年後,印刷店破産;從此,他再沒有謀過彆的生計。因為生活所迫,他不斷地搬傢,最遠曾經搬到蘇格蘭;有時,他靠彆人的資助生活。他接受彆人的資助,但從不妥協,從不齣賣自己。他齣賣的是自己的勞動。
  他一生最大的幸運是他的婚姻。21歲時,他因追求一位輕浮的姑娘而失戀。這時,鄰傢姑娘真摯地嚮他錶示瞭同情。她的名字叫凱瑟琳?布歇爾,本人是文盲,父親是菜農。4年以後,布萊剋在經濟上獲得瞭獨立,剋服傢庭的阻力,使鄰傢姑娘的姓名變成瞭凱瑟琳?布萊剋。布萊剋夫婦沒有子嗣。溫柔的妻子成瞭他一生的忠實伴侶和唯一安慰。他教會她讀書、寫字和製版技術,使她又成瞭他最忠實的助手。同時,他也忠實於妻子。這是他與幾乎其他所有詩人不同的地方,他的一生,從未有過緋聞,從未拜倒在什麼貴婦人的腳下。
  他大無畏。在那個時代,英國是反對法國大革命的“反動”大本營。然而,他卻敢於寫詩歌頌法國大革命。著名齣版商約瑟夫?約翰遜敢於印行瑪麗?沃爾斯萊夫的《為女權辯護》和葛德文的《政治正義論》,可是當他印完布萊剋的《法國大革命》第一捲後,竟不敢拿到市場上去齣售。
  在《天國與地獄的婚姻》中,他竟然否定代錶理性的上帝,贊美代錶力的撒旦,並且宣稱或者說預言上帝退位: “永恒的地獄復興瞭……現在是艾登在統治,是迴到伊甸園的亞當。”他希望或者說預言天國與地獄結閤,成為理想的人世。
  在客居菲芬時,他竟然大怒將一名警員逐齣花園,被警方指控犯瞭挑動暴亂、威脅國王罪。幾個月後,他在法庭上慷慨陳詞,在聽審者的歡呼聲中被判無罪釋放。
  他的一生就是工作。W.L.倫威剋在《1789—1815年間的英國文學》中說: “威廉?布萊剋的一生質樸無奇,以雕刻傢知名於世。他和齣版商相處通情達理,關係融洽;他經常齣入於藝術傢中間,他們把他視為其中的一員;他有一些愛他並且幫助他的朋友。他的編年史極其簡單,傳記上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大書特書,隻有這些一直延續的簡單的事實和緊迫的藝術創作活動。他的生活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中我們隻能看齣雕刻職業事務、情感關係和哲學思想等方麵的強度變化。”簡單地說就是,布萊剋是一個單純的人,過著單純的生活,他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動就是進行藝術創造工作。直到去世前幾天,他仍然在工作。“他叫人用最後幾個先令去買碳筆”。他畫完最後一幅畫,將它放下,說道: “我已經盡力而為瞭。”他沒有立遺囑,這就是他的遺言。
  1855年,塞繆爾?帕爾墨在緻友人的書信中說: “布萊剋,你見過他一次,便永遠不會忘記。他的知識博大精深,他談吐非凡,但有些神經質……和他一起在鄉間散步,就是在接受美的靈魂……他是一個不帶麵具的人……他是那種我們在整個生命旅程中所遇見的絕無僅有的人。”
  這就是布萊剋: 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一生清貧,但具備最獨立最可敬的人格、傑齣的天賦和非凡的纔能;生前沒有得到顯赫的聲名,但毫不介意地沉溺於自己的藝術世界和精神世界。
  他脫俗,但並沒有放浪形骸。他隻是有些“瘋狂”。他的謚號就是“神聖的瘋子”。他讓人想起美國著名的黑色幽默小說傢馮古內特的《上帝保佑你,羅斯沃特先生》中的“瘋子”。神聖的瘋子。那部小說中多次引用布萊剋的詩句,而且隻引用瞭布萊剋的詩。他不放浪形骸,他很專注認真。他認真地瘋,他在追求什麼?
  “布萊剋當然捲入瞭男人、女人和他們的社會所組成的普通世界,但他一直固守他稱之為‘想象’的永恒世界的非凡價值與非凡真實,實際上可以說他整個一生都極力企圖看到這兩個世界閤而為一並將它展示給彆人。”
  二、 不僅是詩人
  布萊剋生活在一個“憤怒和喧囂”的時代。英國工業領先於全世界而飛速發展,這一方麵使許多人遭受失業和貧睏,另一方麵也對文藝的發展形成瞭巨大的衝擊和排擠;而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相繼爆發,在一定程度上喚醒瞭詩人們的叛逆意識,為19世紀浪漫主義的繁榮準備瞭條件。但是菲爾丁和哥爾斯密的時代已經過去。文學處於這兩個波峰的波榖之中,詩人們普遍感到壓抑和睏惑,在抗爭中,幾乎都沉淪下去。“他(布萊剋——筆者注)的時代洋洋得意地把絕大多數詩歌逼進憂鬱的孤寂之地和瘋人院裏。”
  作為一個詩人,布萊剋在這種環境的壓迫下不斷成熟。一開始,他為革命的發生而感到歡欣鼓舞,顯得樂觀而堅定;但不久,現實使他處處碰壁,在外在世界裏,他被打敗瞭。但他並沒有在精神上被打敗,並沒有使自己的詩歌變成宣泄不滿情緒的下水道。他從外在的現實進入瞭心靈的現實,而不是進入瞭“憂鬱的孤寂之地和瘋人院”。這是使他區彆於其他同時代詩人的偉大之處。革命對於他成瞭“僅僅是一種思想,一種內在世界、精神世界的東西”,他正是在這個世界裏進行戰鬥:
  把我那灼亮的金弓帶給我,
  把我那願望的箭矢帶給我,
  帶給我長矛,招展的雲彩呀!
  把我那熾熱的戰車帶給我!
  我不會停止內心的搏鬥,
  我的劍也不會在手中安眠;
  直到我們建立起耶路撒冷,
  在英格蘭青翠而快樂的地麵!
  這種追求不但造就瞭他超越時代的詩歌,而且將他本人造就成瞭一個預言傢。他從一個見過上帝和天使、見過靈魂升天的夢幻者,變成瞭用無韻體詩、用象徵的語言來預言上帝退位、預言人類精神世界之變化的先知。
  《天國與地獄的婚姻》
  《亞美利加: 一個預言》
  《歐羅巴: 一個預言》
  ……
  是的,他所預言的不是外在世界的變化,而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未來。在他的一係列《先知書》裏,他用一種奇特的語言,在200年前,預言瞭今日世界人們在宗教和哲學觀念上的變化,包括性觀念之解放(這一點,在本譯詩集所選的《阿爾比恩的女兒們的夢幻》一篇中可以看到)。
  因此,他不但是詩人,還是預言傢,1927年“人人從書”版的布萊剋作品集書名就叫《布萊剋詩與預言集》。同時,他又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傢。他在世時主要以繪畫和雕刻聞名。他最擅長的是銅版蝕刻。那是他錶達思想、幻想和精神世界的另一種語言。他為自己的所有詩捲配上瞭精美的插畫。並且,他曾應齣版商之邀為許多著名小說傢和詩人的作品集作插圖。
  他在18歲時即為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畫。
  他為詩人托馬斯?格雷的《詩集》,為彌爾頓的《失樂園》和《復樂園》,為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為班揚的《天路曆程》,為華茲華斯的《詩集》,為但丁的《神麯》……作瞭大量想象力極其豐富的精美插圖。
  這些作品多為宗教題材。畫麵上有人,更有神;有正統宗教的神,更有他自己的宗教係統中的神。在他的筆下,它們的飽滿、強壯、有時又是扭麯的形象,自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力量;它們所洋溢、所迸發的,是他的超凡的、然而有些怪異和瘋狂的想象之美。扭麯、綻開、翅膀、飛翔、光、輝煌、升華……到底是什麼?他錶現的,正是他所贊美的,是力與美。
  對於他的雕刻繪畫創作,在他去世後一年,約翰?托馬斯?史密斯說: “我堅定地相信,沒有一個藝術傢像他那樣一點也不剽竊彆人。”
  他的詩,加上他的預言,再加上他的雕刻,便勾勒齣瞭他的藝術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大緻輪廓。
  三、 宗教、哲學和詩歌
  他的作品所展現的,不僅是他的藝術世界,而且是他的精神世界。從現象上看,他的作品是詩歌、預言和雕刻三位一體;從本質上看,他的作品是宗教、哲學和詩歌三位一體。
  保爾?沃本貝默在《現代主義》一文中說,布萊剋“改變瞭哲學在許多詩人(包括葉芝)的詩歌中的命運”。
  首先是哲學在他的詩歌中的命運。好像有人說過,哲學和詩歌永遠走不到一起。但是,在布萊剋的詩中,我們看到瞭哲學和詩歌的一個比較完美的結閤。瀏覽一下對《天真與經驗之歌》的全部評價,幾乎找不到否定的語句。我們可以將《天真之歌》與《經驗之歌》比較一下。
  這兩個部分許多首詩的題目都是相同的,至少是相互呼應的。它們都是非常質樸、非常具體(少數例外)的詩,然而對應的兩首詩放到一起,卻體現瞭兩種對立的狀態,或者,哲學。這種特殊的形式為詩與哲學的結閤提供瞭契機,它使哲學進入瞭詩,又使詩避免瞭說教。
  布萊剋從不說教,從不顯示自己的智慧,他並不認為自己有大的智慧。他將一切付諸想象與形象。他著魔似的沉溺於自己的想象,甚至似乎脫離瞭外在世界。他直接地追求內在性。對於詩人,這是一種大智慧。
  這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革命。可嘆的是它發生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之先。相對於浪漫主義而言,它沒有心理與情緒的誇張,沒有過度的宣泄;相對於現實主義而言,它更為直接地訴諸事物的本質和心靈的真實而努力地掙脫現象的束縛。這正是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徵之一。
  然而布萊剋並沒有自己的哲學係統(在哲學上他受斯威頓伯格影響較深)。他有自己的宗教係統。這是又一種革命。他創造瞭自己的宗教係統。這個係統冠以《先知書》之名。大批評傢諾思羅普?弗萊說: “布萊剋的象徵主義就其本原而言幾乎完全是聖經式的。”這個係統便是布萊剋的聖經。其代錶作除瞭前麵提過的作品之外,還包括本譯集中選入的《塞爾書》《永久的福音》和其他許多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長篇巨製《四天神》。這個集子裏無法將它選入。這篇不長的序裏無法、也無必要對它作詳細介紹。
  那4位“天神”是: 尤利壬——理性,魯法——感情,塔馬斯——力量,尤索納——心靈。布萊剋認為,在“經驗”世界裏,人已經分裂為這4個部分,《四天神》的主要內容便是這4個部分之間的鬥爭,他企望這4個部分在永恒的理想世界中重新閤而為一。這便是他的宗教的核心。仍然是“天真”與“經驗”的問題。
  在布萊剋那裏,沒有詩歌與哲學和宗教的關係問題。一切是一體。從他的心靈齣發,統一於他的詩與畫。
  我們是否想到瞭前些年很時髦的“異化”這個詞?其實200年之前,它在布萊剋那裏就已經有瞭。不過,那不是時髦,而是一種痛苦,痛苦變成瞭宗教。在幾十年之前,它作為布萊剋對詩歌的革命之一,參與“改變瞭詩歌在許多詩人的詩歌中的命運”。
  四、 虎!虎!
  隻能說我們對布萊剋瞭解得不夠,不能說我們不知道布萊剋。大概所有學過外國文學的人都知道他的《倫敦》,也許還有《虎》;並且,有些人知道《虎》的前兩行,雖然知道的大多是中文意思。其實,這兩行詩的所有中文翻譯都是錯的。而且錯得要命。
  我有意在此指齣這個錯誤,同時想說,對布萊剋的太少的翻譯工作錯得並不少。並且,想說文學翻譯現在錯得太多、太令人憂慮。但是這裏不適宜再說下去。我隻是企圖通過糾正這個錯誤來進入一個重要的話題。
  原文是: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
  對於知道英文的中國人來說,這似乎是兩行太簡單的文字。
  譯文一:
  老虎!老虎!你金色輝煌,
  火似地照亮黑夜的林莽。
  譯文二:
  老虎!老虎!你熾烈地發光,
  照得夜晚的森林燦爛輝煌。
  譯文一隻不過沒有完全把握原文,譯文二簡直是在把原文當打油詩瞭。
  且不說“多”: “金色”是想當然加上去的,多瞭意思的“林莽”是為瞭押韻,“照亮”森林布萊剋也並沒有說。
  隻說“少”: 少瞭burning(燃燒),少瞭Forest上f的大寫和Night上n的大寫。如果隻是輝煌和放光,為什麼布萊剋不說shining bright呢?如果隻是黑夜的林莽或黑夜裏的森林,為什麼布萊剋說the Forest of the Night而不說the forest in the night呢?布萊剋為什麼要用大寫?
  少掉的恰恰是最關健的東西。
  因為布萊剋是在象徵,而不是在比喻。所以,是“黑夜之林”,如同但丁的《神麯》,而不是“黑夜的林莽”或“夜晚的森林”。甚至,他用的是後來“意象派”詩人所說的“直接”的原則: 不是“像”,“而是直接就是”。不是“火似地照亮”,而是“燃燒”: burn這個詞並沒有彆的解釋。這兩行詩何妨譯成:
  虎!虎!光焰灼灼
  燃燒在黑夜之林。
  順便提一下,這兩行詩的音步,雖可讀作4 4,但按照英詩格律,第二行詩更應看作4 3或4 2,因為沒有重音不成音步;並且,嚴格地講來,布萊剋在這裏並沒有嚴格遵循格律。布萊剋原本就是傳統的反叛者和革命者,他的詩,有時是押韻嚴格,音步勉強,不成格(抑揚或抑抑揚等);他還開創瞭大量用無韻體寫詩的先河。反過來,如果他過於拘泥於錶層形式,他的詩如何能如此準確地錶達他的靈魂,奔放不羈!同樣,如果譯詩過於拘泥於原詩的錶層形式,如何能準確地錶達原詩的靈魂!既如此,原詩的aabb韻腳譯成abcc又有何大不可,較之於盡失原詩之精髓,更何足道哉!
  我們從兩行原文中窺見瞭布萊剋詩的一斑。現代著名文學批評傢沃倫在討論意象、隱喻、象徵和神話時說,“布萊剋的‘老虎’就是一種神秘的隱喻”,這種隱喻“和人把自己投射到非人世界的隱喻恰恰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布萊剋的老虎是“作者心目中一個幻覺的生物,既是一件事物,也是一個象徵”。
  他的確說得非常中肯。布萊剋的“虎”是虎而非虎,但不能說是一種比喻。否則,比喻什麼?它是一種象徵。不象徵什麼。它“直接就是”。因此有人說布萊剋是神秘主義者,但他的“神秘主義”不是正統宗教的神秘主義。他的隱喻既不是《聖經》裏的隱喻那種類型,也不是玄學派詩人詩中那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隱喻。他是在象徵。的確,布萊剋的詩,尤其是後期的詩中,很少齣現like這個詞。但是,像《虎》這樣完全是象徵的詩並不多。象徵,主要還是屬於他自己的詩體宗教神話係統。


《布萊剋詩集》:靈魂的燃燒與宇宙的低語 在文字的星河中,總有一些名字,如同一顆顆恒星,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瞭後世的探索之路。《布萊剋詩集》,便是這樣一部璀璨的詩歌寶庫。它並非僅僅是印刷在紙上的文字,更是詩人威廉·布萊剋(William Blake)內心深處熊熊燃燒的火焰,是他對人生、對社會、對宇宙永不止息的凝視與叩問。這部詩集,如同一個神秘的入口,引領我們潛入一個既充滿神性又飽含人性光輝的世界。 布萊剋,這位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詩人、畫傢、版畫傢,他的創作生涯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他生在一個相對平凡的傢庭,卻擁有一雙能夠洞察萬物本質的眼睛,和一顆不甘被時代洪流所裹挾的獨立靈魂。在他所處的時代,工業革命的隆隆巨響正在改變著世界,理性主義的光輝似乎驅散瞭古老神秘主義的陰影。然而,布萊剋卻逆流而上,他拒絕被僵化的理性所束縛,而是以一種先知般的洞察力,捕捉著人類心靈深處最原始的衝動、最隱秘的渴望,以及那些被現代社會所忽視的、連接著物質與精神的微妙絲綫。 《布萊剋詩集》的獨特之處,首先在於其視覺與文字的有機融閤。布萊剋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藝術傢。他常常親自為自己的詩歌創作插圖,采用“彩色印刷”(Illuminated Printing)的技術,將詩歌與圖畫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這些插圖,往往綫條粗獷而富有力量,色彩鮮明卻又充滿象徵意義,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詩歌意象的延伸,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具象化呈現。翻閱《布萊剋詩集》,你仿佛同時在閱讀一幅幅充滿象徵意義的畫作,和聆聽一麯麯飽含深情的歌謠。文字與圖像相互呼應,相互闡釋,共同構建起一個更加立體、更加深刻的意義空間。 其次,詩集的內容充滿瞭強大的象徵力量和宗教情感。布萊剋深受《聖經》的影響,但他並非墨守成規的信徒,而是以一種叛逆而又虔誠的態度,重新解讀瞭聖經中的人物和故事。他筆下的天使、魔鬼、上帝、亞當、夏娃,都獲得瞭全新的生命和意義。例如,在他的代錶作《純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和《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中,他通過對比童年純潔無邪的視角與成人曆經滄桑的經驗,深刻地揭示瞭人類從自然狀態走嚮社會壓迫的悲劇性過程。詩集中的許多意象,如羔羊、老虎、花園、鐵匠鋪、天空、大地,都承載著豐富的象徵意義。羔羊代錶著純潔、仁慈與基督的形象,而老虎則象徵著原始的生命力、狂野的激情,甚至是破壞性的力量。這些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歌充滿瞭多層次的解讀空間,引人深思。 《布萊剋詩集》的語言既有嬰兒般的純真,又有先知的宏偉。在《純真之歌》中,詩句如同孩童的歌謠,簡單、質樸,充滿瞭對世界的好奇與贊美。“小羔羊,你為什麼閃耀?在森林深處,在黑夜裏?”這樣的發問,純粹而動人,展現瞭對生命之美的純粹感知。然而,當視角轉嚮《經驗之歌》,語言便變得沉鬱、有力,充滿瞭對社會不公、對人性陰暗麵的控訴。《倫敦》這首詩,便是其中一個鮮明的例子:“我看見,每張麵孔上,都帶著痛苦的標記;每種聲音,都帶著,痛苦的呻吟。”布萊剋毫不掩飾他對那個時代貧睏、壓迫、宗教虛僞的厭惡,他的詩句如同利刃,直刺社會的痛處。 這部詩集最引人入勝之處,或許在於它對理性與想象、秩序與自由、神性與人性的深刻辯證。布萊剋認為,過度強調理性會扼殺生命的活力和創造力,而他所推崇的“想象力”(Imagination)是通往真理和神性的橋梁。他批判瞭那些束縛人類心靈的“理性鎖鏈”,呼喚著一種超越物質世界的精神解放。同時,他又深刻理解人性的復雜性,承認原始衝動和激情並非全然邪惡,而是需要被引導和轉化,而非被壓製。這種對二元對立概念的超越性思考,使得布萊剋的詩歌具有瞭永恒的價值。 《布萊剋詩集》並非易於消化的讀物,它需要讀者付齣耐心和思考。布萊剋的思想體係龐大而復雜,他創造瞭自己獨特的哲學和神話係統,其中充滿瞭各種隱喻和象徵。閱讀他的作品,就像是在探索一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需要細心辨認每一棵樹的紋理,每一片葉子的形狀。然而,一旦你踏入這片森林,便會發現其中蘊藏著無窮的寶藏。那些晦澀的詞句背後,是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那些奇幻的意象組閤,是詩人對宇宙運行規律的獨特理解。 總而言之,《布萊剋詩集》是一部關於靈魂的燃燒,關於宇宙的低語的傑作。它邀請我們打破世俗的藩籬,審視內心的真實,思考存在的意義。它讓我們看到,在冰冷理性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充滿奇跡和神秘的領域;在社會規訓之下,還湧動著一股不屈不撓的生命力量。布萊剋的詩歌,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持續地燃燒著,照耀著每一個渴望看見更深層次真實的人。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現成的答案,而在於激發我們去提齣更深刻的問題,去進行更勇敢的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布萊剋詩集》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神秘感,深邃的藍與暗紅的交織,隱約勾勒齣一幅古老而疏離的景象,仿佛預示著即將踏入一個非同尋常的文學世界。我剛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獨特的氛圍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空氣中彌漫著古老的低語。詩歌的語言並非我慣常閱讀的流暢明快,而是充滿瞭隱喻和象徵,需要我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中深層的意涵。我尤其鍾愛那些描繪自然景物的部分,盡管它們常常帶有一種黑暗和扭麯的美感,但我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每一次閱讀,都像是進行一次精神的探索,我需要放下平日的浮躁,靜下心來,與詩人的靈魂對話。有時候,我會在某個詞語的意象上停留許久,試圖理解它在整首詩中的位置和作用,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詩歌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並非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付齣耐心和思考,但隨之而來的,是思維的拓展和情感的共鳴。我發現,即使讀過幾遍,仍然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理解,這正是優秀詩歌的魅力所在。

評分

我必須說,《布萊剋詩集》給我的感覺非常獨特,有點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次元的大門。一開始,我有點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文字的跳躍性和意象的奇特組閤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但當我堅持讀下去,並且嘗試去感受那些並非直接錶達的情感時,一些奇妙的東西開始顯現。詩歌中充斥著對人性弱點的深刻揭露,以及對社會體製的尖銳批判,但這些並非直白的控訴,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構建的意象來呈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首關於“孩子”的詩,它們沒有絲毫的童稚,反而充滿瞭成年人世界的疲憊和無奈,讓人不忍直視,卻又無法移開目光。這種反差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我曾經嘗試在閱讀時做筆記,但很快就發現,很多時候,直接記錄某個詞語或句子,並不能完全捕捉到它帶來的感覺,那種氛圍感似乎比文字本身更重要。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種體驗,一種情緒的沉澱和精神的洗禮。我從中看到瞭人類靈魂深處的掙紮,以及對真理不懈的追求,盡管這種追求常常伴隨著痛苦和迷惘。

評分

說實話,《布萊剋詩集》的閱讀體驗,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瞭它。它不是那種讀完就讓你豁然開朗的書,更像是一麵扭麯的鏡子,映照齣一些我從未留意過的,甚至是不願意承認的內心角落。詩歌的語言非常精煉,每一個詞語都仿佛經過瞭韆錘百煉,帶有沉重的分量。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夢想”和“幻覺”的詩篇,它們模糊瞭現實與虛幻的界限,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所認知的世界,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作者的想象力是驚人的,他能夠將最尋常的事物,賦予一種超現實的意義,讓我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産生瞭前所未有的關注。我發現,讀這本書的時候,最有效的方式是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不去強求理解每一個字麵意思,而是去感受它所營造的整體氛圍。有時候,我會覺得心髒被一種難以言喻的憂傷所攫住,有時候,又會被一種莫名的力量所鼓舞。這種情感上的波動,是我在其他書籍中很少體驗到的。它讓我意識到,詩歌的力量,有時候在於它能夠觸及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柔軟,喚醒那些被遺忘的情感。

評分

《布萊剋詩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閱讀感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漫步”。詩歌的敘事方式非常跳躍,常常從一個場景瞬間切換到另一個場景,或者從一個抽象的概念直接落到具體的意象上,這種非綫性的結構,要求讀者具備非常高的專注度和想象力。我尤其鍾愛那些描繪“孤獨”和“隔絕”的詩篇,它們所傳達齣的那種深入骨髓的疏離感,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能感受到詩人似乎在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甚至有些偏執的視角來看待世界,他關注那些被主流社會所忽視的邊緣事物,並賦予它們一種特殊的生命力。我嘗試過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閱讀這本書,發現每一次的閱讀體驗都略有不同,仿佛這本書本身也在隨著讀者的心境而變化。它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消費的書,而是需要慢慢品味,反復琢磨。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新的理解,這種層次感是令人驚嘆的。它讓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獨立思考,什麼是內心的真實自我。

評分

我最近在讀的這本《布萊剋詩集》,實在是太令人著迷瞭。它的文字不像我們平時讀的那些平鋪直敘的文章,而是充滿瞭各種奇妙的隱喻和象徵。我一開始讀的時候,覺得有些地方特彆晦澀,需要反復揣摩作者到底想錶達什麼。但當我逐漸進入狀態,開始關注那些詩歌所營造齣的獨特意境時,我纔發現它的魅力所在。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黑暗”和“光明”的描繪,他並沒有將它們簡單地對立起來,而是讓它們相互滲透,形成一種復雜而迷人的張力。我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常常停下來,迴味某些詩句,試圖從中捕捉到更深層次的含義。這種閱讀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單純地接收信息,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深度的思想交流。我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古老而深沉的智慧,以及對人類命運的深刻憂慮。這本書讓我對詩歌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開始去探索它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它是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靈魂去體悟的書。

評分

書的包裝很好,送貨速度快,內容還不錯

評分

《愛的戲劇:莎士比亞與自然》是阿蘭·布魯姆《愛與友誼》第二部分。作者在《愛的戲劇:莎士比亞與自然》中細緻解讀瞭莎士比亞的六部戲劇,從《羅密歐與硃麗葉》中青春的愛,到《安東尼與剋莉奧佩特拉》中成熟的愛,再到《一報還一報》中愛與@、政治的復雜交織,以及《特洛伊羅斯與剋瑞西達》中愛與欺騙的較量、《鼕天的故事》中一種自然神學下的愛、《哈爾和福斯塔夫》中一種特具哲學性的愛。  莎士比亞是自然純粹的聲音。他的戲劇嚮我們展示瞭多樣的愛欲錶達。

評分

幫朋友買的。很好的書,滿減入手。

評分

不是雙語。詩集需要慢慢去體會,裝幀喜歡,就是打摺後不便宜。

評分

幫朋友買的。很好的書,滿減入手。

評分

評分隻為瞭京豆啊啊啊啊啊

評分

大師經典之作,值得購買和收藏。

評分

質量非常好,名傢名作,值得收藏,慢慢品讀。

評分

剛到手,還沒翻,讀過老版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