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瞭作者關於中國考古學史和商周銅器等方麵的論文,考古學史方麵,包括概述中國考古學發展的長篇論文、研討中國考古學前身金石學若乾問題的專論,以及對郭沫若、鄭振鐸、梁思永、夏鼐、陳夢傢等多位老一輩專傢學術貢獻的評述;商周銅器方麵,包括商周銅器研究的迴顧與展望,西周銅器分期斷代研究方法的論述,以及西周諸侯方國銅器、西周金文中的諸侯爵稱、兩周時期的禮器製度及編鍾發展等專論;並附載關於金屬鑄幣與漢代紡織品、南方楚墓與馬王堆漢墓、蔔天壽寫本《論語鄭氏注》等專題論文或述評。
作者簡介
王世民,江蘇徐州人,生於1935年,研究員。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隨即進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長期從事秘書工作和學術資料整理工作,緻力於中國考古學史和商周青銅器研究,講授中國考古學史課程。曾負責《中國大百科全書》一版“考古學捲”考古學史部分的編撰工作,任《殷周金文集成》的項目負責人,參與《中國青銅器全集》、“夏商周斷代工程”等國傢重點科研項目;主持《夏鼐文集》、《夏鼐日記》及陳夢傢著作的整理編輯工作。閤著《西周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等書。曾任中國考古學會第三、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古文字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秘書長和顧問等。
目錄
我與中國考古學史研究(代序)/1
上 編
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曆程/17
北宋時期的製禮作樂與古器研究/72
記所見薛氏鍾鼎款識原石宋拓殘本/79
羅振玉、王國維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93
《殷虛書契考釋》的羅氏原稿與王氏校寫/99
馬衡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09
李濟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16
梁思永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19
郭寶鈞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22
黃文弼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30
尹達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136
鄭振鐸與文物考古工作/141
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引航掌舵
——考古學傢夏鼐的學術人生/155
傅斯年與夏鼐/190
郭沫若與夏鼐/199
郭沫若的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206
中國古文字學上難以逾越的高峰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242
陳夢傢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245
整理齣版陳夢傢的著作是對他的最好紀念/265
王振鐸先生生平/268
蘇秉琦先生生平/271
懷念蔣若是先生/275
下 編
商周銅器考古學研究的迴顧與展望/281
殷代帝乙帝辛時期青銅容器的形製/292
關於西周青銅器的分期斷代研究/328
西周時代諸侯方國青銅器概述/333
西周春鞦金文中的諸侯爵稱/367
西周春鞦金文所見諸侯爵稱的再檢討/392
關於西周春鞦高級貴族禮器製度的一些看法/401
西周銅器賞賜銘文管見/415
西周暨春鞦戰國時代編鍾銘文的排列形式/424
春鞦戰國葬製中樂器和禮器的組閤情況/447
最近十多年來編鍾的發現與研究/462
晉侯墓地編鍾的再探討/475
應侯見工鍾的組閤與年代/486
西周甬鍾之南北比較分析/491
略說商末周初的青銅罍/500
略說陝西眉縣新齣西周銅器的形製和紋飾/508
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隨想/512
略說吳地發現的春鞦後期青銅禮器/524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匯編》序/538
關於王獻唐先生遺著《國史金石誌稿》/542
林巳奈夫著《殷周青銅器綜覽》中文版序言/545
迴顧婦好墓發掘後的研究曆程/552
附 編
周都豐鎬位置商榷/563
中國春鞦戰國時代的塚墓/574
東周金屬鑄幣的發現與研究/589
漢代紡織品的發現與研究/600
馬王堆漢墓在考古學上的意義/610
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的主要收獲/621
再說馬王堆漢墓發掘的意義/639
我所親曆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修改定稿工作/644
唐蔔天壽寫本《論語鄭氏注》殘捲說明/649
所謂黃文弼先生藏唐寫本《文心雕龍·隱秀篇》究竟是怎麼迴事/655
我曾收到陳毅副總理的一封親筆信/663
精彩書摘
《考古學史與商周銅器研究》: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研院史語所於1946年5月遷迴南京雞鳴寺。傅斯年為考古組確定的工作方針是:兩年內不做田野工作,先把舊賬還清,齣版報告。於是夏先生除幾度迴溫州探親外,集中大部分精力,抓緊進行西北考察所獲資料的整理研究,撰寫瞭一係列重要的論文。他首先用英文寫齣《齊傢期墓葬的新發現》一文,在英國《皇傢人類學會雜誌》發錶;繼而用中文寫齣《齊傢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和《臨洮寺窪山發掘記》二文,在《中國考古學報》發錶,鄭重地嚮國內外學術界公布:寜定縣陽窪灣兩座齊傢墓葬的發掘中,在一座墓的填土中發現兩塊彩陶鉢殘片,第一次從地層學上確認甘肅遠古文化的相對年代應為甘肅仰韶文化(現稱“馬傢窯文化”)早於齊傢文化。臨洮縣寺窪山6座墓葬的發掘,則揭示寺窪文化的內涵,並且推測寺窪文化可能與文獻記載中的氐羌民族有關;進而提齣中國史前時期的文化係統問題,認為晚於馬傢窯文化的寺窪文化和辛店文化是同一時代的兩種文化,沙井文化也屬於不同的文化係統,相互之間並沒有因襲變遷關係。這便宣告,曾有相當影響的安特生中國史前文化分期體係已徹底破産,中國史前時期考古研究從此進入瞭新的發展階段。
夏先生又在《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發錶兩篇蜚聲史壇的考據性文章,充分顯示其深厚的文獻學功底。《新獲之敦煌漢簡》一文,對1944年敦煌兩關遺址和烽燧遺跡發掘齣土的30餘支漢簡進行考釋,為判定敦煌小方盤即為漢代玉門關故址提供確切的物證,又對太初二年以前的玉門關位置提齣新的看法,指齣“玉門關在元鼎六年敦煌建郡以前,便已在敦煌的西北,但也可能是同一年的事”。他還全麵檢視居延漢簡資料,審視600多張有關的照片,找到300多條字形證據,糾正馬衡等人將漢簡中漢武帝徵和年號釋作“延和”的謬誤。
……
考古學史與商周銅器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