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入門與實戰開發100例(第3版)

LabVIEW入門與實戰開發100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嚴雨,夏寜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04552
版次:3
商品編碼:121094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百例成纔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90
字數:8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LabVIEW 8.2版本為講解對象,係統地介紹瞭LabVIEW程序設計的理念、關鍵技術和應用實例。全書從內容上共分為3部分。第1~10章簡潔明瞭地介紹瞭LabVIEW程序設計所需的基礎知識;第11~17章則介紹瞭實際應用中涉及的具體問題和應用實例;第28~32章為對現實工作和生活中的具體係統的瞭解和分析。 本書共有100個實例,具有涵蓋麵廣、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實用性強的特點。本書通過大量實例闡述程序設計中的重要概念和設計步驟,突齣瞭係統完整性和實用性相結閤的優點。

作者簡介

嚴雨:嵌入式開發工程師,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曾就職於多傢世界知名公司,從事嵌入式開發工作。對於單片機的學習,融入瞭作者自身多年積纍的經驗和技巧。

目錄

目 錄
第1章 LabVIEW 8.2的基本操作
1.1 【實例1】基於模闆打開一個VI並運行
1.1.1 打開模闆VI
1.1.2 窗口介紹
1.1.3 運行模闆VI
1.2 【實例 2】基於模闆創建一個VI
1.3 【實例3】編輯前麵闆
1.3.1 控件選闆
1.3.2 工具選闆
1.3.3 前麵闆的編輯
1.4 【實例4】調試VI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自定義VI
2.1 【實例 5】簡易數值運算
2.1.1 設計目的
2.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1.3 詳細設計步驟
2.2 【實例6】簡單濾除信號噪聲
2.2.1 設計目的
2.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2.3 詳細設計步驟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數組
3.1 【實例7】創建數組控件
3.1.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1.2 詳細設計步驟
3.2 【實例 8】創建二維數組
3.3 【實例9】數組的多態性
3.3.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3.2 詳細設計步驟
3.4 【實例 10】“數組大小(Array Size)”函數
3.4.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4.2 詳細設計步驟
3.5 【實例 11】“索引數組(Index Array)”函數
3.5.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5.2 詳細設計步驟
3.6 【實例 12】“數組插入(Insert into Array)”函數
3.6.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6.2 詳細設計步驟
3.7 【實例 13】“初始化數組(Initialize Array)”函數
3.7.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7.2 詳細設計步驟
3.8 本章小結
第4章 簇
4.1 【實例 14】創建簇
4.1.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4.1.2 詳細設計步驟
4.2 【實例 15】“捆綁(Bundle)”函數
4.2.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4.2.2 詳細設計步驟
4.3 【實例 16】“解除捆綁(Unbundle)”函數
4.3.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4.3.2 詳細設計步驟
4.4 【實例17】“數組/簇轉換(Array to Cluster /Cluster to Array)”函數
4.4.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4.4.2 詳細設計步驟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字符串、變量和矩陣
5.1 【實例 18】基本字符串函數的使用
5.1.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5.1.2 詳細設計步驟
5.2 【實例 19】“數組/電子錶格字符串轉換”函數
5.2.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5.2.2 詳細設計步驟
5.3 【實例 20】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的使用
5.3.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5.3.2 詳細設計步驟
5.4 【實例 21】矩陣的基本運算
5.4.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5.4.2 詳細設計步驟
5.5 【實例 22】求解綫性代數方程
5.5.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5.5.2 詳細設計步驟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程 序 結 構
6.1 【實例23】For循環
6.1.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1.2 詳細設計步驟
6.2 【實例 24】While循環
6.2.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2.2 詳細設計步驟
6.3 【實例 25】順序結構(Sequence Structure)
6.3.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3.2 詳細設計步驟
6.4 【實例26】事件結構(Event Structure)
6.4.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4.2 詳細設計步驟
6.5 【實例 27】使能結構(Disable Structure)
6.5.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5.2 詳細設計步驟
6.6 【實例 28】選擇結構(Case Structure)
6.6.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6.2 詳細設計步驟
6.7 【實例 29】公式節點
6.7.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7.2 詳細設計步驟
6.8 【實例 30】移位寄存器
6.8.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6.8.2 詳細設計步驟
6.9 本章小結
第7章 圖形化數據顯示
7.1 【實例 31】波形圖錶(Graph)
7.1.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1.2 詳細設計步驟
7.2 【實例 32】波形圖(Waveform)
7.2.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2.2 詳細設計步驟
7.3 【實例 33】定製波形圖錶
7.3.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3.2 詳細設計步驟
7.4 【實例 34】定製波形圖
7.4.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4.2 詳細設計步驟
7.5 【實例 35】XY麯綫圖
7.5.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5.2 詳細設計步驟
7.6 【實例 36】強度圖(Intensity Graph)
7.6.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6.2 詳細設計步驟
7.7 【實例 37】三維麯麵圖
7.7.1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7.7.2 詳細設計步驟
7.8 本章小結
第8章 人機界麵交互設計
8.1 【實例 38】創建登錄對話框
8.1.1 設計目的
8.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8.1.3 詳細設計步驟
8.2 【實例 39】創建主菜單
8.2.1 設計目的
8.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8.2.3 詳細設計步驟
8.3 【實例 40】自定義控件
8.3.1 設計目的
8.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8.3.3 詳細設計步驟
8.4 【實例 41】修飾靜態界麵
8.4.1 設計目的
8.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8.4.3 詳細設計步驟
8.5 【實例 42】動態交互界麵
8.5.1 設計目的
8.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8.5.3 詳細設計步驟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文件I/O
9.1 【實例 43】嚮文件中寫入數據
9.1.1 設計目的
9.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1.3 詳細設計步驟
9.2 【實例 44】從文件中讀取數據
9.2.1 設計目的
9.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2.3 詳細設計步驟
9.3 【實例 45】寫入二進製文件
9.3.1 設計目的
9.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3.3 詳細設計步驟
9.4 【實例 46】寫入錶單文件
9.4.1 設計目的
9.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4.3 詳細設計步驟
9.5 【實例 47】讀取電子錶格文件
9.5.1 設計目的
9.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5.3 詳細設計步驟
9.6 【實例 48】嚮文件中寫入波形數據
9.6.1 設計目的
9.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9.6.3 詳細設計步驟
9.7 本章小結
第10章 子VI與程序調試
10.1 【實例 49】創建子VI
10.1.1 設計目的
10.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0.1.3 詳細設計步驟
10.2 【實例 50】調用子VI
10.2.1 設計目的
10.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0.2.3 詳細設計步驟
10.3 本章小結
第11章 數學分析與信號處理
11.1 【實例51】求商和餘數
11.1.1 設計目的
11.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3 詳細設計步驟
11.2 【實例52】數值微積分
11.2.1 設計目的
11.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2.3 詳細設計步驟
11.3 【實例53】麯綫積分
11.3.1 設計目的
11.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3.3 詳細設計步驟
11.4 【實例54】求解微分方程――單擺運動
11.4.1 設計目的
11.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4.3 詳細設計步驟
11.5 【實例55】綫性代數計算器
11.5.1 設計目的
11.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5.3 詳細設計步驟
11.6 【實例56】求解多項式函數零點
11.6.1 設計目的
11.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6.3 詳細設計步驟
11.7 【實例57】麯綫擬閤
11.7.1 設計目的
11.7.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7.3 詳細設計步驟
11.8 【實例58】概率與統計
11.8.1 設計目的
11.8.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8.3 詳細設計步驟
11.9 【實例59】取值最優化
11.9.1 設計目的
11.9.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9.3 詳細設計步驟
11.10 【實例60】MathScript節點實現信號分析
11.10.1 設計目的
11.10.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0.3 詳細設計步驟
11.11 【實例61】信號生成
11.11.1 設計目的
11.1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1.3 詳細設計步驟
11.12 【實例62】計算信號歸一化頻率
11.12.1 設計目的
11.1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2.3 詳細設計步驟
11.13 【實例63】測量信號幅值和電平
11.13.1 設計目的
11.1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3.3 詳細設計步驟
11.14 【實例64】信號的瞬態特性測量
11.14.1 設計目的
11.1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4.3 詳細設計步驟
11.15 【實例65】單邊傅裏葉變換
11.15.1 設計目的
11.1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5.3 詳細設計步驟
11.16 【實例66】雙邊傅裏葉變換
11.16.1 設計目的
11.1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6.3 詳細設計步驟
11.17 【實例67】平滑窗
11.17.1 設計目的
11.17.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7.3 詳細設計步驟
11.18 【實例68】漢明(Hamming)窗
11.18.1 設計目的
11.18.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8.3 詳細設計步驟
11.19 【實例69】提取正弦波
11.19.1 設計目的
11.19.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19.3 詳細設計步驟
11.20 【實例70】逐點分析濾波器
11.20.1 設計目的
11.20.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1.20.3 詳細設計步驟
11.21 本章小結
第12章 數據采集和儀器控製
12.1 【實例71】單通道單點采樣
12.1.1 設計目的
12.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1.3 詳細設計步驟
12.2 【實例72】采集波形
12.2.1 設計目的
12.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2.3 詳細設計步驟
12.3 【實例73】單通道單點輸齣
12.3.1 設計目的
12.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3.3 詳細設計步驟
12.4 【實例74】生成波形
12.4.1 設計目的
12.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4.3 詳細設計步驟
12.5 【實例75】VISA函數
12.5.1 設計目的
12.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5.3 詳細設計步驟
12.6 【實例76】LabVIEW 8.2與GPIB通信
12.6.1 設計目的
12.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6.3 詳細設計步驟
12.7 【實例77】使用NI-DAQmx VI創建任務
12.7.1 設計目的
12.7.2 詳細設計步驟
12.8 【實例78】使用DAQ Assistant創建任務
12.8.1 設計目的
12.8.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2.8.3 詳細設計步驟
12.9 本章小結
第13章 Express VIs
13.1 【實例79】利用Express VI創建數值比較實例
13.1.1 設計目的
13.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3.1.3 詳細設計步驟
13.2 【實例80】利用Express VI實現刻度標示變換
13.2.1 設計目的
13.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3.2.3 詳細設計步驟
13.3 【實例81】利用Express VI進行信號選擇
13.3.1 設計目的
13.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3.3.3 詳細設計步驟
13.4 本章小結
第14章 【實例82】獲取係統當前時間
14.1 設計目的
1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4.2.1 “獲取日期/時間(秒)”函數
14.2.2 “格式化日期/時間字符串”
函數
14.2.3 結果顯示部分
14.3 詳細設計步驟
14.3.1 前麵闆的設計
14.3.2 程序框圖的設計
14.3.3 運行結果
14.4 本章小結
第15章 【實例83】創建右鍵快捷菜單
15.1 設計目的
1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5.2.1 While循環模塊
15.2.2 用戶界麵事件響應模塊
15.2.3 攝氏-華氏公式轉換模塊
15.2.4 攝氏-華氏轉換顯示模塊
15.3 詳細設計步驟
15.3.1 前麵闆的設計
15.3.2 程序框圖的設計
15.3.3 運行結果
15.4 本章小結
第16章 【實例84】數字示波器
16.1 設計目的
1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6.2.1 觸發器功能塊
16.2.2 通道選擇功能塊
16.2.3 水平分度調節功能塊
16.2.4 幅值分度調節功能塊
16.2.5 相位分析功能塊
16.2.6 功率估計功能塊
16.2.7 波形顯示功能塊
16.3 詳細設計步驟
16.3.1 前麵闆設計
16.3.2 觸發電平(Slope)子VI的設計
16.3.3 觸發器(Trigger)子VI的設計
16.3.4 通道選擇(Select Channel)子VI的設計
16.3.5 功率估計子VI的設計
16.3.6 相位分析子VI的設計
16.3.7 選擇功能的實現
16.3.8 水平分度調節處理功能塊的設計
16.3.9 幅值分度調節處理功能塊的設計
16.3.10 完整程序框圖
16.3.11 運行結果
16.4 本章小結
第17章 【實例85】觸發計數器
17.1 設計目的
17.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7.2.1 “觸發與門限”函數
17.2.2 “統計”函數
17.3 詳細設計步驟
17.3.1 創建一個新的VI
17.3.2 添加仿真信號
17.3.3 添加“觸發與門限”函數
17.3.4 進行統計計數
17.3.5 完整程序框圖
17.3.6 運行結果
17.4 本章小結
第18章 【實例86】基本函數發生器
18.1 設計目的
18.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8.2.1 基本函數發生器函數模塊
18.2.2 While循環模塊
18.3 詳細設計步驟
18.3.1 創建一個新的VI
18.3.2 配置基本函數發生器
18.3.3 完整程序框圖
18.3.4 前麵闆界麵布局
18.3.5 運行結果
18.4 本章小結
第19章 【實例87】對高斯噪聲的統計分析
19.1 設計目的
19.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19.2.1 仿真信號生成模塊
19.2.2 統計函數模塊
19.2.3 “創建直方圖”函數
19.3 詳細設計步驟
19.3.1 創建一個新的VI
19.3.2 添加信號源
19.3.3 對信號進行統計分析
19.3.4 創建柱狀圖
19.3.5 完整程序框圖
19.3.6 運行結果
19.4 本章小結
第20章 【實例88】信號的功率譜測量
20.1 設計目的
20.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0.2.1 “正弦波形”函數
20.2.2 “高斯白噪聲波形”函數
20.2.3 “FFT功率譜”函數
20.3 詳細設計步驟
20.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0.3.2 産生添加瞭噪聲的正弦信號
20.3.3 前麵闆的設計
20.3.4 功率譜測量程序框圖
20.3.5 完整程序框圖
20.3.6 運行結果
20.4 本章小結
第21章 【實例89】低通濾波器設計
21.1 設計目的
2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1.2.1 測試信號生成模塊
21.2.2 濾波功能模塊
21.2.3 頻譜分析模塊
21.2.4 While循環模塊
21.2.5 結果顯示模塊
21.3 詳細設計步驟
21.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1.3.2 産生信號源
21.3.3 低通濾波
21.3.4 進行頻譜分析
21.3.5 完整程序框圖
21.3.6 運行結果
21.4 本章小結
第22章 【實例90】火車輪狀態的實時監控
22.1 設計目的
22.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2.2.1 “Butterworth濾波器(逐點)”函數
22.2.2 “數組最大值與最小值(逐點)”函數
22.2.3 “布爾值轉換(逐點)”函數
22.2.4 條件結構
22.3 詳細設計步驟
22.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2.3.2 構建仿真數據數組
22.3.3 Butterworth濾波處理
22.3.4 峰值檢測
22.3.5 完整程序框圖
22.3.6 運行結果
22.4 本章小結
第23章 【實例91】溫度分析儀
23.1 設計目的
23.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3.2.1 數字溫度計子VI模塊
23.2.2 “數組最大值與最小值”函數
23.2.3 “均值”函數
23.2.4 簇捆綁函數(控件)
23.3 詳細設計步驟
23.3.1 數字溫度計子VI的設計
23.3.2 前麵闆的設計
23.3.3 溫度數據采集
23.3.4 溫度分析
23.3.5 完整程序框圖設計
23.3.6 運行結果
23.4 本章小結
第24章 【實例92】高級諧波分析儀
24.1 設計目的
24.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4.2.1 測試信號子VI
24.2.2 “諧波失真分析”函數
24.2.3 “簡易錯誤處理器”函數
24.3 詳細設計步驟
24.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4.3.2 編寫測試信號子VI
24.3.3 添加“諧波失真分析”函數
24.3.4 完成前麵闆的設計
24.3.5 運行結果
24.4 本章小結
第25章 【實例93】電話按鍵聲音模擬器
25.1 設計目的
25.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5.2.1 “創建路徑”函數
25.2.2 “播放聲音文件”函數
25.2.3 “數值至十進製數字符串轉換”函數
25.3 詳細設計步驟
25.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5.3.2 前麵闆的設計
25.3.3 電話按鍵聲音模擬和鍵值顯示
25.3.4 完整程序框圖
25.3.5 運行結果
25.4 本章小結
第26章 【實例94】迴聲産生器
26.1 設計目的
26.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6.2.1 迴聲産生器功能模塊
26.2.2 While循環功能模塊
26.3 詳細設計步驟
26.3.1 創建一個新的VI
26.3.2 迴聲産生模塊程序設計
26.3.3 完整程序框圖
26.3.4 運行結果
26.4 本章小結
第27章 【實例95】迴聲探測器
27.1 設計目的
27.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7.2.1 迴聲産生子VI功能模塊
27.2.2 迴聲探測功能模塊
27.2.3 結果顯示功能模塊
27.2.4 While循環功能模塊
27.3 詳細設計步驟
27.3.1 創建迴聲産生子VI
27.3.2 前麵闆的設計
27.3.3 迴聲探測程序框圖設計
27.3.4 完整程序框圖
27.3.5 運行結果
27.4 本章小結
第28章 【實例96】信號的發生與處理綜閤實例
28.1 設計目的
28.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8.2.1 産生原始信號子VI模塊
28.2.2 窗函數濾波模塊
28.2.3 FFT功率譜函數模塊
28.2.4 波形最大最小值函數模塊
28.2.5 活動遊標控件模塊
28.3 詳細設計步驟
28.3.1 産生原始信號子VI
28.3.2 前麵闆的設計
28.3.3 産生原始信號
28.3.4 添加“FIR加窗濾波器”函數
28.3.5 添加“FFT功率譜”函數
28.3.6 添加“波形最大最小值”函數
28.3.7 遊標設置
28.3.8 完整程序框圖
28.3.9 運行結果
28.4 本章小結
第29章 【實例97】雙通道頻譜測量的濾波器設計
29.1 設計目的
29.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29.2.1 測試信號生成模塊
29.2.2 “雙通道譜測量”VI
29.2.3 “信號掩區和邊界測試”VI
29.2.4 “濾波器”VI
29.2.5 設置截止頻率子VI模塊
29.2.6 處理結果顯示部分
29.3 詳細設計步驟
29.3.1 創建截止頻率設置子VI
29.3.2 前麵闆的設計
29.3.3 産生仿真信號
29.3.4 信號濾波
29.3.5 信號的雙通道譜測量
29.3.6 檢測信號
29.3.7 程序框圖中數據流的傳輸
29.3.8 完整程序框圖
29.3.9 運行結果
29.4 本章小結
第30章 【實例98】微處理器冷卻裝置的實時監控
30.1 設計目的
30.2 微處理器冷卻裝置實時監控係統的運行
30.3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介紹
30.3.1 係統的總體框架
30.3.2 初始化和整體參數設定功能塊
30.3.3 輸入階段功能塊
30.3.4 計算階段功能塊
30.3.5 輸齣階段功能塊
30.3.6 微處理器溫度控製模擬子VI
30.3.7 微處理器溫度記錄子VI
30.3.8 定時參數時序圖更新子VI
30.3.9 風扇運行狀態計算子VI
30.4 微處理器冷卻裝置實時監控係統的設計步驟
30.4.1 前麵闆的設計
30.4.2 PAC-IO with Fan Status子VI的創建
30.4.3 Temp. Logger子VI的創建
30.4.4 Update Timing Diagram子VI的創建
30.4.5 Fan Computation子VI的創建
30.4.6 程序總體框架的處理
30.4.7 “定時循環”結構的輸入和初始化
30.4.8 輸入階段的處理過程
30.4.9 計算階段的處理過程
30.4.10 輸齣階段的處理過程
30.4.11 添加程序注釋和說明
30.5 本章小結
第31章 【實例99】脈衝及瞬態測量控件設計
31.1 設計目的
31.2 程序框圖主要功能模塊介紹
31.2.1 仿真波形生成
31.2.2 瞬態特性測量
31.2.3 脈衝測量
31.2.4 周期平均值和均方根
31.2.5 幅值和電平
31.2.6 波形圖縮放功能
31.2.7 波形圖顯示功能
31.3 詳細設計步驟
31.3.1 生成基本波形和噪聲波形
31.3.2 仿真波形的生成和顯示
31.3.3 瞬態測量程序塊
31.3.4 脈衝測量程序塊
31.3.5 周期平均值和均方根程序塊
31.3.6 幅值和電平測量程序塊
31.3.7 完整的程序框圖
31.4 本章小結
第32章 【實例100】數據采集係統的設計
32.1 設計目的
32.2 數據采集係統相關介紹
32.2.1 測試過程介紹
32.2.2 測試參數分析
32.3 係統前麵闆的開發
32.3.1 創建新的虛擬儀器(VI)
32.3.2 係統選項卡控件
32.3.3 修飾圖案
32.3.4 係統下拉列錶
32.3.5 數值輸入控件
32.3.6 文件路徑輸入控件
32.3.7 布爾控件
32.3.8 波形圖錶控件
32.3.9 係統單選控件
32.3.10 鏇鈕控件
32.3.11 溫度計控件
32.3.12 儀錶控件
32.3.13 多列列錶框控件
32.4 程序框圖設計
32.4.1 順序結構
32.4.2 數據采集裝置的參數設置
32.4.3 冷端補償通道
32.4.4 電壓信號采集模塊
32.4.5 數據采集和處理模塊
32.4.6 數據顯示與保存模塊
32.4.7 程序運行控製模塊
3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前 言


本書全麵介紹瞭LabVIEW 8.2(中文版)虛擬儀器開發過程中的各種編程知識與技巧;通過理論與實例結閤的方式,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其使用方法和技巧,目的在於讓讀者快速掌握這門功能強大的圖形化編程語言。

本書第3版在第1版和第2版的基礎之上,對書中實例的實際開發過程進行瞭適當的精簡,使得實例的講解更加貼近讀者的理解過程。此外,對第1版和第2版中的部分綜閤實例做瞭適當調整,將其中原理性比較強而實際應用比較差的綜閤實例替換為更加實用的綜閤實例,以期達到開發人員實際開發參考用書的目的。

本書緊密結閤開發人員的心得體會,以實用性強的100個實例細緻地講述瞭LabVIEW 8.2的軟件操作方法、關鍵細節技巧和工程應用實踐經驗,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做到語言精練、通俗易懂、內容緊湊。

本書可分為3篇——基礎篇、實例應用篇和綜閤開發篇,具體章節內容安排如下。

1.第1章至第10章為LabVIEW的基礎篇

第1章介紹瞭LabVIEW 8.2軟件的基礎操作,包括VI的創建、前麵闆的編輯和VI實例的調試等。第2章對VI的自定義進行瞭講解。第3章至第5章分彆介紹瞭編程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數組、簇、字符串、變量和矩陣。第6章介紹瞭程序結構,包括循環結構、選擇結構和順序結構等。第7章至第9章介紹瞭圖形化數據顯示、人機界麵交互設計,以及文件I/O操作的具體內容。第10章則對大型係統程序編寫過程中常用到的子VI的創建和調試進行瞭詳細的介紹。

2.第11章至第27章為LabVIEW的實例應用篇

第11章介紹瞭數學分析和信號處理中常用到的函數和處理方法。第12章講解瞭LabVIEW數據采集和儀器控製的常用方法。第13章嚮讀者呈現瞭Express VI編程的快速和易用特點。第14章講解瞭如何獲得係統當前時間。第15章對創建右鍵快捷菜單進行瞭舉例說明。第16章至第24章分彆介紹瞭信號生成和處理過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實現方式,包括數字示波器、觸發計數器、基本函數發生器、噪聲分析、功率譜測量、濾波處理和高級諧波分析等。第25章介紹瞭一個電話按鍵聲音模擬器的設計技巧。第26章和第27章介紹瞭迴聲發生器和迴聲探測器的設計方法。

3.第28章至第32章為LabVIEW的綜閤開發篇

第28章介紹瞭一個信號的發生和處理綜閤實例,對信號發生和處理的函數進行瞭綜閤使用。第29章介紹瞭LabVIEW在雙通道頻譜測量的濾波器設計中的應用,體現瞭虛擬設計的實用性。第30章介紹瞭微處理器冷卻裝置的實時監控的實例應用和編程特點。第31章介紹瞭脈衝及瞬態測量控件設計,凸顯瞭LabVIEW控件編程的實用性。第32章介紹瞭數據采集係統的設計實例的詳細編程過程,對數據采集係統的實際開發進行瞭深入的介紹。

本書給讀者提供瞭大量的實例,使讀者可以觸類旁通、學以緻用地掌握LabVIEW的實踐應用,並可幫助讀者快速、深入地學習和掌握該軟件的強大功能,切實提高工作效率。

本書主要由嚴雨、田京京、夏寜編著,參與編寫的還有豈興明、李若榖、嚴安國、張為平、何世蘭、劉洋洋、姚宗旭、王闖、徐慧超、葛祥磊等。由於編著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6年7月



用戶評價

評分

還沒用,先給個好評。

評分

不錯 不錯

評分

挺不錯的 100例例例經典

評分

在京東購物,商品、包裝、物流都無可挑剔,滿意。

評分

看起來還不錯,沒拆包裝

評分

Composite electrodes composed of silicon nanowires synthesized using the supercritical fluid−liquid−solid (SFLS) method mixed with amorphous carbon or carbon nanotubes were evaluated as Li-ion battery anodes. Carbon coating of the silicon nanowires using the pyrolysis of sugar was found to be crucial for making good electronic contact to the material. Us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the conducting additive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for obtaining good cycling behavior than using amorphous carbon. Reversible capacities of 1500 mAh/g were observed for 30 cycles.

評分

書本還是很不錯的。質量滿意。

評分

不錯

評分

書還沒看是不是正版,但收到後一看,書角這裏撞變形,那裏又鄒。估計是快遞運送途中導緻。可我想不明白,為什麼不弄個紙皮包住,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