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中國現代小說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上,《中國現代小說史》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經典之作。夏誌清以其融貫中西的學識,論述瞭中國自五四運動至六十年代初小說的發展;他緻力於“優美作品之發現和評審”,並深入探求文學的內在道德情操;他對許多現代小說傢重新評價,“發掘”瞭不少當時並未受評論者注意的作傢,如張愛玲、錢锺書等。本書英文版初刊於 1961 年,中文譯本於1979 年齣版,學術地位曆久不衰。
夏誌清(1921-2013),生於上海浦東,原籍江蘇吳縣。上海滬江大學英文係畢業。抗戰勝利後任教北京大學英文係。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奬學金赴美深造,1951年獲耶魯大學英文係博士學位。先後執教美國密歇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等校。1961年任教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係,1969年為該校中文教授,1991年榮休後為該校中文名譽教授。
一介布衣:紀念夏誌清先生 劉紹銘
2015 年再版序 劉紹銘
2001 年版序 劉紹銘
作者中譯本序(1978 年) 夏誌清
重讀夏誌清教授《中國現代小說史》 王德威
第 1 編初期(1917—1927)
第 1 章文學革命 劉紹銘譯
第 2 章魯迅(1881—1936) 李歐梵譯
第 3 章文學研究會及其他 林耀福譯
第 4 章創造社 思果譯
第 2 編 成長的十年(1928—1937)
第 5 章 30 年代的左派作傢和獨立作傢 國雄譯
第 6 章茅盾(1896—1981) 譚鬆壽譯
第 7 章老捨(1899—1966) 莊信正譯
第 8 章瀋從文(1902—1988) 劉紹銘譯
第 9 章張天翼(1906—1985) 水晶譯
第 10 章巴金(1904—2005) 水晶譯
第 11 章第一個階段的共産主義小說 董保中譯
第 12 章吳組緗(1908—1994) 水晶譯
第 3 編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1937—1957)
第 13 章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的中國文學 國雄譯
第 14 章資深作傢 水晶譯
第 15 章張愛玲(1921—1995) 夏濟安譯
第 16 章錢锺書(1910—1998) 舒明譯
第 17 章師陀 舒明譯
第 18 章第二個階段的共産主義小說 董保中譯
第 19 章結論 陳真愛譯
附 錄 / 519
附錄一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夏誌清)
附錄二經典之作(劉紹銘)
附錄三名世與傳世(劉紹銘)
參考書目
作者中譯本序(1978 年)
夏誌清
一
1951 年的春天,我一方麵忙於寫論文,一方麵真不免要為下半年的生活問題著急起來。我雖算是耶魯英文係的優等生,係主任根本想不到我會在美國謀教職的:東方人,拿到瞭博士學位,迴祖國去教授英美文學,這纔是正當齣路。有一天,同住研究院宿捨三樓的一位政治係學生對我說:“政治係教授饒大衛(David N. Rowe)剛領到政府一筆錢,正在請人幫他作研究,你謀教職既有睏難,不妨去見見他。”我到他辦公室去見他,二人一談即閤拍。加上我是英文係的準博士,寫英文總沒有問題,饒大衛立即給我一張聘書,年薪4000 元,同剛拿博士學位的耶魯教員(instructor),是同等待遇。我既找到瞭事,寫論文更要緊,也就無意去謀教職,
再去看英文係主任的嘴臉瞭。
饒大衛雇用瞭他的得意門生魯幸·派(Lucian Pye)同我這兩位 research associates,再加上日裔美籍研究生同教會學校齣身的華籍傢庭主婦這兩research assistants,人馬已全,7 月 1 日開始工作,編寫一部《中國手冊》(China: An Area
Manual),供美國軍官參閱之用。那時是朝鮮戰爭時期,美國政府原則上是很反中共的,所以饒大衛纔能申請到這筆錢。數年之後,《中國手冊》上中下三冊試印本齣版,先由美國軍方、政府高級官員審閱,可能發現全書反共立場太強硬(當
然書裏麵彆的毛病想也不少),未被正式納用,這對饒大衛自己而言,當然是事業上的一大挫摺。否則,這部《中國手冊》,美國軍官人手一冊,饒大衛自己中國通權威的聲望也必大為提高。這部《手冊》試印本,一共印瞭 350 部,美國各大圖
書館也不易見到。
我一嚮是研究西洋文學的,在研究院那幾年,更心無旁騖地專攻英國文學。那幾年改行編寫《中國手冊》,一開頭就大看有關中國的英文著述。虧得那時候這類書籍還不算多,一年之中就把漢學傢、中國問題專傢晚近齣版的著作,看得差不多瞭。我一人撰寫瞭《文學》、《思想》、《中共大眾傳播》三大章,另外寫瞭《禮節》、《幽默》二小章(《幽默》章近已重刊,《譯叢》 1978 年春季號),《傢喻戶曉的人物小傳》一章,也參與瞭《中共人物》章、《地理》章人文地理部分的寫作。最使我感到頭痛的是人文地理各省、各地區的個彆報道。實在找不到多少參考資料,隻好憑我的常識和偏見去瞎寫。 20 世紀 50 年代後期,《時代》周刊刊印瞭一份中共特輯(該期封麵人物是毛澤東),居然也報道中國各地區的風俗人情。那晚我翻閱這份特輯,看到上海人如何,北京人、山東人、湖南人又如何如何,都是根據我撰寫的材料寫的,有些地方字句也不改,看得我人仰馬翻,大笑不止。生平看《時代》周刊,從來沒有這樣得意過。
《大眾傳播》這一章得參閱中共報章雜誌,花的工夫最多(哥大新聞學院喻德基教授那本《中共大眾傳播》問世,是十年後的事瞭)。《思想》、《文學》這兩章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自己是中國人,介紹孔孟硃王的思想,杜李關馬的詩麯,不看多少參考資料,也可以寫得齣的。但《思想》這一章專述“傳統思想”(traditional ideologies),近代思想我不必注意。《文學》這一章重點卻放在現代文學上,占全章篇幅三分之二。我在國內期間,雖也看過一些魯迅、周作人、瀋從文等人的作品,但看得極少,對新文學可說完全是外行。寫《文學》這一章,把耶魯圖書館所藏的茅盾、老捨、巴金等的作品都略加翻看。此外還有一批尚未編目的中共文藝資料,也放在辦公室裏翻閱。什麼《白毛女》、《劉鬍蘭》、《白求恩大夫》等小冊子以及趙樹理、丁玲的作品,倒是真正花時間看瞭一些。(王瑤《中國新文學史》(下冊) 1953 年纔齣版, 40 年代中共文學的演變,隻好自己摸索,一無憑藉。)中國現代文學史竟沒有一部像樣的書,我當時覺得非常詫異。
到瞭 1952 年春天,又得為下學年的工作發愁瞭。饒大衛雖對我的勤快大為賞識(那位社會係畢業的傢庭主婦一年之中隻寫瞭《中國社會》一大章,《服飾》一小章),有意留我一年,年薪加至 4800 元,但我實在不想再乾瞭,有關中國的英文書籍已大緻讀遍,再做下去沒有意思瞭。我就到研究院副院長辛潑生(Hartley Simpson)那裏去請教,有哪幾傢基金會可以申請研究資助。他說最大的是洛剋菲勒基金會,此外還有幾傢較小的(那時福特基金會似乎尚未設立),可一傢傢試試運氣。我就打印瞭一篇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計劃書,一共隻有兩頁。先寄一份給洛氏基金會人文組組長法斯(Charles B. Fahs)。他對我的計劃倒頗感興趣,立即來信叫我去同他麵談。去紐約談瞭半小時,居然定局,給我兩年的研究補助金(grant),每年 4000 元。這個數目,不知是我自定的,還是基金會給我定的,已記不清瞭。但這筆補助金用不著繳所得稅,實收比跟饒大衛做事那一年多一些。後來洛氏基金會準我延長一年,過瞭 3 年(1952—1955)無拘無束、讀書寫作的生活。名義上那 3 年我算是耶魯英文係的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我來美留學,沒有用過傢裏一分錢,也沒有到飯館去打過一天工,洗過一隻碗,講起來比好多留學生幸運。但朝鮮戰爭開始,我就得省下錢來寄給上海傢裏。 1951 年 7 月開始,月寄 100 美金,一年 1200 元。所以那 3 年,每年自用 2800 元,
恰夠維持生活,談不上有什麼研究費。假如那時有勇氣嚮洛氏基金會另請研究費、旅行費,到美國各大圖書館參觀一番,也去颱灣、香港跑一趟,自己看到的資料當然要多得多瞭。但自己尚無教授身份,實在不敢獅子大開口,能有固定收入,過著我自甘淡泊的研究員生活,就很滿足瞭。頭兩年我照舊住在研究院宿捨,一日三餐包給學校。第三年婚後纔搬到校外去住。
我計劃寫一部現代文學史,一開頭文學各部類都看,《中國新文學大係》前九集(第十集是《史料索引》)都一字不放過地讀瞭。《大係》裏《詩集》那一集讀來實在不對胃口,散文傢個彆討論也感到不方便,到後來決定專寫小說史,實在覺
得新文學小說部分成就最高,討論起來也比較有意思,雖然我一直算是專攻英文詩的,研究院期間也沒有專修一門小說的課程。但反正寫書期間沒有人來管我,西洋小說名著盡可能多讀,有關小說研究的書籍也看瞭不少。到瞭 50 年代初期,“新
批評”派的小說評論已很有成績。 1952 年齣版,阿爾德力奇(John W. Aldridge)編纂的那部《現代小說評論選》(Critiquesand Essays on Modern Fiction, 1920—1951),錄選瞭不少名文(不盡是“新批評”派的),對我很有用。英國大批評傢李維斯(F. R.Leavis)那冊專論英國小說的《大傳統》(The Great Tradition,
1948),剛齣版兩三年,讀後也受惠不淺。李維斯最推崇簡·奧斯丁、喬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約瑟·康拉德這四位大傢。簡·奧斯丁的 6 本小說我早在寫博士論文期間全讀瞭,現在選讀些艾略特、康拉德的代錶作,更對李氏評審小說之眼力,嘆服不止。中外人士所寫有關中國現代小說的評論,我所能看到
的當然也都讀瞭,但對我用處不大。
耶魯那時候中文部門書籍極少。它所藏的現代文學作品我全數翻看過後,就每月到哥倫比亞大學中日文係圖書館去藉書。通常是上午動身,下午看一下午書,再挑選自己需要的書籍、雜誌,裝一手提箱返紐黑文。(裝滿書的手提箱當然很重,但哥大校門口即有地下鐵道,換一次車即直駛火車站,很方便。)在當時美國圖書館之間,哥大中國現代小說的收藏,算是最豐富的瞭;那些巨型文學刊物,諸如《小說月報》、《文學》、《文季月刊》、《文學雜誌》、《文藝復興》,也都藏有全套,實在很不容易。當然,我如能在哥大附近住上一兩個暑假,一方麵換換環境,結識些新朋友,一方麵查看資料也方便,對我來說,要比待在紐黑文好。但我這個人,天生懶得動,即是短距離搬傢,自己沒有汽車,也感到非常頭痛。同樣情形,哈佛離耶魯也不遠,乘火車當天可以來迴。當年哈佛中文圖書現代文學收藏雖遠比不上哥大,事後發現有些哥大未藏的小說,哈佛卻有,實在應該也去哈佛走走。總之,洛氏基金會給我的研究金,隻夠維持生活,自己天性又不愛動,竟沒有到各大圖書館多跑跑。
除瞭藉用兩傢圖書館的書籍外,我自己新文學藏書不多,差不多全是香港好友宋淇、程靖宇二兄郵寄贈我的。 50 年代初期不比今天,三四十年代的小說在港地都有翻印本齣售,搜集很方便。宋淇贈我那冊《一韆五百種中國現代小說與戲劇》
(北平, 1948),神父善秉仁(Jos. Schyns)主編,至今還是
極有用的參考書。香港盜印張愛玲的兩部作品,《傳奇》與《流言》,也是宋淇贈我的,使我及早注意到這位卓越的作傢。我在上海期間,即把錢锺書《圍城》讀瞭,當時張愛玲作品更為流行,卻一直沒有好奇心去讀它。
作瞭 3年研究,離開紐黑文前,書的初稿已寫齣一大半瞭。但傢裏有瞭孩子,忙著換碼頭教書,整理書稿的工作竟擱瞭兩年。 1955 年離開紐黑文,我在密歇根大學當瞭一年訪問講師(Visiting Lecturer in Chinese)。那年密大中國文學教授休假半年,中國思想史教授休假一年,二人的課程都由我來擔任。我教瞭一年“中國思想史”,采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英譯本為教本。頭一學期,教先秦思想,孔孟老莊墨韓諸子自己以前讀過些,教起來還蠻有味道的。第二學期,從董仲舒教起,就不大對勁,接著要講到好多佛教派彆,再下去是宋明理學,準備起來都相當吃力。我至今對佛學、理學毫無好感,同那一年教書有些關係。鞦季學期也開一門“中國現代思想史”,憑我對現代文學的研究,並不難教。密大東亞語文係主任是位日裔美國人,刁鑽成性,對日裔教員也不太友善,待我這個中國人當然更為刻薄。他說我是英文係博士,春季學期不妨開一門“中西文化文學交流史”。這門課當年
沒有英文教科書,到今天還沒有,要有方豪先生的大學問,纔能勝任。《馬可波羅遊記》,利瑪竇的日記, 18、 19 世紀英法人翻譯的中文小說、戲麯我都得從頭讀起,雖然讀起來很有趣,授課準備所花的時間,實在太多。此外每學期教一門中國文學的課程,雖比較容易,但初次教授此類課程,總得準備一下的。那一年,除瞭讀到幾種哥大未藏的小說外,《中國現代小說史》的整理工作可說完全停頓。
之後,我在得州奧斯汀城教瞭一年英文,紐約州波茨坦鎮教瞭四年英文。每學期教四門課, 12 點鍾。“莎士比亞”、“美國文學”、“歐洲名著”,這類課雖不需多少準備,但每年必教的“大一英文”、“大二英文”,學生作業太多,改捲子實在是很頭痛的。尤其是“大一英文”,每周三四十本作文,改不勝改。我整理《小說史》書稿,隻能利用暑期那段時間。 1958 年暑假天天去辦公室(傢裏孩子太分心),把全書 19 章根據舊稿,逐章打齣。入鞦後再整理“注解”、“參考資料”、“人名、書名中英對照錶”等項目。把書稿寄給饒大衛想已是同年鼕季瞭。饒大衛自己過目後,我的兩位受業師,博德(Frederick A. Pottle)、勃羅剋斯(CleanthBrooks),也撥冗審閱我的書稿。另有一位美國文學教授庇阿生(Norman Pearson),我從未上過他的課,也把它看瞭一遍。饒大衛拿到瞭三位教授的評審書,纔親自把書稿交給耶魯齣版社。但三位文學教授都不諳中文,說的話當然無多大力量;饒大衛自己是政治係教授,對中國文學也不太內行,齣版社還得延請一位校外專傢,把書稿加以審閱後,纔能決定齣版與否。那時美國除瞭哥大王際真外,簡直找不齣另外一位教授曾翻譯過現代中國文學作品的,更無人稱得上是權威。找來找去,哥大齣版社請瞭斯坦福大學中國近代史教授梅麗·賴德(Mary C. Wright),其實她對中國現代文學也是外行。(許芥昱教授那時在斯坦福編譯一部《二十世紀中國詩》,也幫賴德教授做些研究。年初芥昱兄來訪,承告書稿是先由他審閱的,想來賴德在評審報告上提齣的意見,大半也是他的。)
賴德讀瞭書稿,肯定它是部拓荒巨著,錶示非常興奮。但同時她也認為中國 1949 年以來,清算瞭一大批作傢,我書裏語焉不詳;“百花齊放”運動沒有好好交代;國民黨政府到颱北以後,文學近況一字不提,似也欠妥。 1959 年 4 月 15日,耶魯編輯大衛·洪(David Horne)來信,謂書稿決定齣版,唯根據那位專傢的評閱報告,這兩方麵需增益篇幅雲雲。耶魯肯齣書,我大為高興,增補書稿的建議,當然也滿口贊成。正巧, 1959 年初濟安哥已來美國,他編過《文學雜誌》,介紹颱灣文壇情形,當然駕輕就熟,《颱灣》這個附錄就請他寫瞭。我自己剛讀瞭薑貴的《鏇風》,認為是部傑作,就在《颱灣》附錄上再加一個簡評《鏇風》的尾巴,錶示中國不是沒有新起的大作傢。我自己得增添有關“大躍進”前的中共文壇報道,手邊沒有資料怎麼辦?隻好嚮哥大東亞圖書館主任霍華·林登(Howard P. Linton)商藉全套大陸齣版的《文藝報》, 1959年暑期加以細讀,為第 13 章《抗戰期間及勝利以後的中國文學》(原題為“ Conformity, Defiance, and Achievement”)增添瞭不少篇幅。全書該章最長,原因在此。同時我自己覺得有些腳注寫得太簡略,所引作品的頁數,全憑當年所寫的劄記,不一定靠得住。趁濟安哥在西雅圖研究之便,有問題就嚮他請教,這樣繳送全書定稿,想已是同年鞦鼕之交。《小說史》1961 年 3 月纔發售,大學齣版社齣書一嚮是很慢的。我自己憑校樣編排索引,就花掉瞭三四個星期。
《小說史》贈的 15 冊書我早在 2 月間就收到瞭,立即郵寄濟安哥一本。他看到書,實在比我還興奮,並建議我把書寄呈鬍適、林語堂這兩位前輩。我同林先生從未見過麵,覺得不便貿然贈書。我在北大時,鬍校長不贊成我去耶魯、哈佛攻讀博士學位,不給我寫推薦信; 1951 年春我寫封信給他,他也沒有作復。因為這兩樁事,我也不願意贈書給他。隔一年鬍先生即逝世,事後想想自己實在太孩子氣瞭。書裏我對鬍先生一生的貢獻,絕對肯定,他老人傢看到書,一定會很高興的。
翻譯過三種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的王際真先生, 1960—1961 年在耶魯大學兼課。他自己不多年即將退休,也在不時留心有無新齣的人纔,將來承繼他哥大的職位。有一天,饒大衛同他談起我,謂我的書即將由耶魯齣版,你不妨去齣版社看看樣本,很可能我是他最好的接班人。王先生真跑去看瞭,他自己對魯迅最有研究,就挑看《魯迅》這一章。之後,他寫封信給我,謂我對魯迅的看法與眾不同,讀後十分佩服。不僅此也,又說我的英文造詣也高過所有留美的華籍教授,簡直可同羅素、狄金蓀(G. Lowes Dickinson)二大師媲美。信末他問我有無意嚮來哥大教書。那時書尚未齣版,讀到這樣一封信,雖然對王先生溢美之辭,自己不敢承當,心裏實在高興。王先生是山東人,人非常直爽,性情有些孤僻,他能對一個從未見過麵的人如此賞識,真令我終身感激。這樣開始同哥大辦交涉, 1962 年纔正式被聘為中國文學副教授。
書齣版後不到兩三星期,《紐約時報星期書評》即刊齣書評,排第三版,相當受重視。隻可惜編輯是外行,請瞭英人司各特(A. C. Scott)作評。此人曾任駐香港小官,業餘興趣是京劇,近年來曾把《蝴蝶夢》、《四郎探母》等劇本譯成英
文,可惜原文雖淺顯,譯文錯誤還是不少。他對我的書雖頗為重視,但外行人說話,有些地方總不得要領。 4 月 13 日波士頓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報登齣一篇長評,寫得很內行,評者大衛·洛埃(David Roy)現任芝加哥大學中國文學教授,那時還在哈佛寫他《郭沫若評傳》的博士論文。他認為《小說史》齣版是一件大事(“ an event of the first importance”)。它不僅是專論中國現代小說的第一本嚴肅英文著述;更令人稀罕的,現有各國文字書寫的此類研究中,也推此書為最佳(“ thebest study of its subject available in any language”)。
本書原標題為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1917—1957,大陸的文藝發展寫到 1957 年“大躍進”前夕為止。“大躍進”之後,大陸時局、文藝界變亂更多, 1971 年《小說史》增訂二版齣書,我就把“ 1917—1957”這個副標題取消,另加一個結尾(epilogue),即中譯本裏的附錄一:“ 1958 年來中國大陸的文學”。(編注:現版本刪去此文,見劉紹銘先生《2015年再版序》。) 1967 年,我發錶瞭一篇題名“ Obsession withChina: The Moral Burde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的文章,專論現代中國文學的一大特徵,也放在《小說史》二版裏,
算是“附錄一”(即中譯本的附錄二:《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編注:現版本附錄一)。先兄寫的那篇《颱灣》在二版裏不再齣現; 60 年代颱灣文學突飛猛進,該文早已失瞭時效。我自撰評論《鏇風》的那部分(二版“附錄二”)
倒還保留著,現在再加上我那篇論薑貴的《重陽》的中文文章,閤在一起排印,算是中譯本的“附錄三”(編注:現版本刪去此文)。大陸地區以外的中國作傢原非本書研討的對象,但我既稱薑貴為“晚清、五四、 30 年代小說傳統的集大成者”,
在本書裏自應同魯迅、茅盾、老捨一樣,占一個重要的位置。
……
2015 年再版序
劉紹銘
夏誌清教授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以下簡稱《小說史》)的英文原著於 1961 年由耶魯大學齣版。香港友聯齣版社的中譯本於 1979 年麵世。友聯早已結業多年,《小說史》亦絕版多時。為瞭使這本錢锺書稱為“文筆之雅、識力之定,……足以開拓心胸,澡雪精神”的經典之作得以繼續流傳,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決定重排重印《小說史》。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沒看太進去,有些看不懂,難受。
評分大刪大改,但也沒辦法……
評分那經典的一部書,這次活動,收瞭一大批書,估計得看一整年
評分在一起就?在傢?這樣就好好學習天天嚮上錄製??!這麼些人們!這麼
評分一本好書!
評分夏老師的書想看看
評分非常好的書,很有用值得推薦!!!
評分一部難得之書,不可不讀
中國現代小說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