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哲学专业研究者,对哲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书是英国主观唯心论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贝克莱的名著。
内容简介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第yi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作者简介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为近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等,均成为当时英国各大学热烈讨论的话题。1734年被任命为爱尔兰基尔肯尼地区主教,任职18年,仍一直致力于哲学思辩,1752年移居牛津附近的新学院。贝克莱在《视觉新论》中继承和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心理联想主义传统,在《人类知识原理》《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中则系统阐发了他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贝克莱在其后来的著作中还进一步阐发了其数学哲学与科学哲学的主张。
目录
献辞
1.宗旨
2.距离本身是看不到的
3.远距离多半是为经验所知觉的,而不是为感官所知觉的
4.近距离,人们以为是可以借光轴(optic axes)所夹之角观察到的
5.这种知觉距离的方式和前一种方式的差别
6.距离亦可以借分散的光线所知觉
7.这是不依靠经验的
8.这虽是一般人的解释,可并不能满人意
9.有些观念在被知觉时,是以别的观念为媒介的
10.任何观念它本身如不能为人所知觉,我们便不能借它来知觉别的观念
11.我们是借别的观念来知觉距离的
12.在光学中所提到的那些线和角,其本身是看不到的
13.因此,人心并不能借线和角来知觉距离
14.还因为它们没有真实的存在
15.还因为它们不足以解释那个现象
16.能提示距离的各种观念,共有数种:第一就是由眼的运动而来的感觉
17.这种感觉和距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18.在这种事情方面不易有错误发生
19.我们并不顾及光轴所夹之角
20.我们用两眼所形成的距离判断只是经验的结果
21.第二就是现象的纷乱性
22.因为这种缘故,人们才说,人可以根据分散的光线来判断距离
23.答客难
24.在这方面,什么东西蒙蔽了光学家
25.何以一个观念能暗示另一个观念
26.这条原则可以应用在纷乱和距离上
27.第三就是眼的紧张
28.能暗示距离的那些助缘,其本性和距离并无关系
29.博罗博士(Doctor Barrow)所提出的一个难题是和向来的学说都冲突的
30.这种情形驳倒了反光学中传统的学说
31.可是这个现象却和我所立的原则相合
32.这个现象的解释
33.这个现象证实了解释它的那个原则
34.什么时候视觉是清晰的,什么时候是纷乱的
……
精彩书摘
《视觉新论》:
39.人们因为不懂这一层,所以发生了错误
人们不考察这一层,实在是一种基本的,使人迷惑的疏忽。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只看现在的例证就是了。人们已经注意到,最分散的光线可以在人心中产生最近的距离观念,而且分散的程度愈减少,距离亦就愈增加。而且人们既然又以为各种分散的程度和距离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他们自然会根据不合理的比论,来断言说,集中的光线会使一个物象显得极其远隔,而且集中的程度愈增加,则距离亦会愈增加(如果这是可能的)。博罗博士的错误,就是由此起的,我们很可以根据前边所引他的话,来证明这一点。但是那位博学的博士如果注意,集中的和分散的光线,不论看起来如何相反,可是同样都能产生出同一结果,即纷乱的视觉来,而且不论光线的分散度或集中度只要一增加,视觉的纷乱度亦会无分别地跟着增加;他如果知道,眼之所以能看到分散度或集中度,正是因为这种在两方面都一致的结果——他如果考虑到这几层,则他一定会有相反的判断,而且他一定会正确断言,以较大集中度落于眼上的那些光线,一定会使其所从来的物象现得较近一些。但是我们分明看到,一个人如果只注意到线和角,而不曾了解视觉的真正本性,而不曾了解它在何种范围内可以用数学来研究,则他永不会在这方面得到正确的概念。
40.现在我们要考究毛凌诺先生(Mr.Molyneu)在其光线屈折学中所提出的那个疑问
在结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可以评论一下毛凌诺先生在其《光线屈折学》中所提到的那个疑问①。他在那里,关于这个困难曾经说到:“他(博罗博士)把这个难题留给别人来解决,因此,我就取法前贤,义所不辞了。不过我在解决这个难题时,并不因为有一种困难强迫我们(这种困难似乎在人类较熟悉了视觉的本性以后,才能解决),就在决定物象的位置时,把我们所立的明显的学说抛弃了,不,我同那位可羡的作者一样,仍然决心不抛弃自己所信的旧说。同时我可以请智巧之士来考究,一个物象(其位置如第9节中所说的)的虚假位置在眼前的距离,是否和虚焦点在眼后的距离一样大。”我们敢以否定的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现在这种情形下,决定虚焦点和镜的距离的规则是这样的:物体与透镜间之距离与焦点距离之差比焦点距离,正等于物体与透镜间之距离比物象与透镜间之距离。现在我们假定一个物象离镜的距离等于焦点距离的一又二分之一,而且眼又紧靠于镜,因此按照规则说来,眼后虚焦点的距离,正等于眼前物象的真正距离的两倍。如果毛凌诺先生的猜想是对的,则眼所见的物象距离应该等于真正距离的两倍。而且在别的情形下,亦许会等于真正距离的三倍、四倍以至别的倍数。不过这分明和经验相矛盾,因为物象最远亦超不过它的原有距离。因此,在这个假设上所建立的一切理论亦都(如其命题57)成立不住。
……
前言/序言
《视觉新论》在1709年出版于都柏林(Dublin),那时贝克莱年方24岁,在他的《备忘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此书出版许久以前,他就曾细想过视觉的本性。本书的主旨在于给他以后所发表的《人类知识原理》作一个引子。贝克莱在此时正要把他在独立批评洛克以后所发现的物质新说(唯心论)公布于世。但是他不曾顿然宣布了“存在即知觉”的新思想,因为那种思想已经离常人的思想太远了。他只逐步来揭开这种秘密。他在这部书中只吐露了他的一部分新思想。他只指示出,所见的现象,在严格的意义下,是在心中的,至于可触的对象,则他权且假设它们是在心外的。
本书的主要论点,在于(1)证明我们由什么方式借视觉来知觉物象的距离、体积和位置,并且在于(2)考察视觉观念和触觉观念有什么差异,而且考察它们是否有任何公共的观念。
贝克莱在一起首就叙述了人人承认的两点。第一点,对象离观察者的距离既是一端对着眼的一条直线,而且不论这条线或长或短,它的最近的一点既然总是一样的,所以距离本身是不能被人知觉的。第二点,我们对于远隔的对象距离所构成的判断乃是根据于过去的经验,而非直接由感官所知觉的。这两点是贝克莱所完全同意的。他的贡献就在于把关于远隔物象的知觉学说应用在接近的对象上。
在贝克莱以前有两派视觉学说,一为经院派的生理学说,一为笛卡尔派的数学学说。贝克莱反对这两派学说,他的知觉学说在严格的意义下是心理学的。他的方法是自省的。他以为心理学上的问题应该当作心理学来解决,不应该参照于生理学。笛卡尔派主张,我们的判断距离是借助于由眼发出的两条想象的线在物象上交会的角。眼所对的角愈大,则物象离眼的距离愈小。因此,我们就借各个角见到各种距离。但是这个学说的致命之处正在于它的数学上的可解证性。照这样解释,则我们可以证明生盲虽不能见物,也可以和能见的人一样了解视觉学说。因此,这个学说,就不配称为视觉学说。因为生盲者虽可以明了光学的数学解释,但是却永不会知道视觉的事实。
贝克莱主张,视觉问题就是纯粹属于视觉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根本就不能用触觉的与料来解决它。生理学的和几何学的解释只是依靠于触觉的与料。因此,他觉得,它们不是实在的光学,实在的光学是只研究视觉的。
他把生理学的和几何学的考察撇开,只根据视觉的与料,来建立一种新学说,以求解释距离和体积的知觉。他只来解释视觉的特殊事实,而且他只用经验的自省的方法来研究它们。
视觉新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