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22
巴迪歐:關鍵概念 [Alain Badiou: Key Concep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首部以關鍵概念形式係統呈現法國著名哲學傢阿蘭·巴迪歐思想全貌的作品。
匯集英語世界巴迪歐的主要評論者和翻譯者對巴迪歐某個專門主題的研究文章,用這些作者的專長直接麵對巴迪歐。
與那種用“數字”來描繪巴迪歐著作的做法不同,本書用巴迪歐自己的用詞來對待巴迪歐的思想。這樣做乍一看來並不總是像在處理某些“概念”,但事實上卻將巴迪歐的規劃放在他自己的恰當的概念框架之中。
阿蘭·巴迪歐或許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重要的哲學傢。當代哲學傢中幾乎沒有人像他那樣可以展現其論證和關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樣鏗鏘有力地批判性地接入到當代分析哲學和大陸哲學的爭論之中。本書呈現瞭一份對巴迪歐全部思想的概覽和導引。書中所收錄的多篇文章,關注瞭巴迪歐思想的根基,他的“關鍵概念”——哲學、前提、本體論、主體、科學、愛、藝術和政治——以及與他的哲學有緊密關係的一係列思想傢,包括柏拉圖、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拉康和德勒茲。
編者簡介
A. J. 巴特雷(A. J. Bartlett)任教於墨爾本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以及迪肯大學的傳播與創造藝術學院。他是《阿蘭·巴迪歐的實踐》(The Praxis of Alain Badiou)一書的編者之一,也是即將發錶的《柏拉圖,巴迪歐:一種“真理教育”》一文的作者。如今,他對巴迪歐的研究已經延伸到聖保羅、馬剋思和拉康的思想,目的是為瞭建立一種當代國傢教育學的非國傢根基。
尤斯丁·剋萊門斯(Justin Clemens),他是幾本詩集和小說的作者,包括《惡棍》(Villain,2009),《孟迪亞德》(The Mundiad,2004),還與赫倫·約翰遜(Helen Johnson)閤著瞭《黑河》(Black River,2007),2011年與本·納帕斯戴剋(Ben Naparstek)一起編輯瞭《雅剋琳·羅斯讀本》(The Jacqueline Rose Reader),2008年與尼古拉·赫榮(Nicholas Heron)和亞曆山大·慕來(Alexander Murray)一起編輯瞭《吉奧喬·阿甘本的著作》(The Work Giorgio Agamben),2006年與保羅·阿什頓(Paul Ashton)和巴特雷一起編輯瞭《阿蘭·巴迪歐的實踐》。他在墨爾本大學任教。
譯者簡介
藍江,男,1977年齣生,湖北荊州人,法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國外馬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當代歐陸激進思想和哲學,主要著作有《馬剋思主義發展的多維曆史軌跡》、《生命、語言和影像:阿甘本的三個維度》(即齣)、《巴迪歐哲學思想導論》(即齣),主要譯著有阿蘭·巴迪歐的《世紀》、《小萬神殿》、《哲學宣言》、《第二哲學宣言》、《元政治學概述》、《存在與事件》(即齣),阿甘本的《語言的聖禮:誓言考古學》、《寜芙》、《王國與榮耀:神聖人II,2》(即齣),以及艾德·米勒和容·延森的《萬物的追問:哲學的邀請》。
作者介紹
緻謝
書名縮寫
導論:巴迪歐的形式
1 生平與早期著作
第1部分 巴迪歐的思想基礎
2 哲學
3 前提
4 主體
5 本體論
第2部分 巴迪歐的關鍵概念或“前提”
6 科學
7 愛
8 藝術
9 政治
第3部分 巴迪歐所涉及的主要哲學傢
10 柏拉圖
11 斯賓諾莎
12 康德
13 黑格爾
14 海德格爾
15 拉康
16 德勒茲
17 諸多新方嚮
後記:巴迪歐的多種未來
參考文獻
索引
阿蘭·巴迪歐或許是依然健在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學傢。當代哲學傢中幾乎沒有人像他那樣可以展現其論證和關涉的力度,或者像他那樣鏗鏘有力地批判性地介入到當代分析哲學和大陸哲學的爭論之中。近幾年來,巴迪歐對於當代哲學、精神分析、本體論、科學史和科學哲學、電影研究、藝術史、戲劇研究、政治哲學,甚至地理學的影響都在與日俱增。如今,巴迪歐的作品業已成為那些已經聲名鵲起的雅剋·朗西埃、吉奧喬·阿甘本、斯拉沃熱·齊澤剋等人所不斷援引的對象,而對他的著作的引述齣現在大量的學術和非學術的文本中。因此,巴迪歐的著作已經遭到瞭那些學院派學究們的十分細緻的審查,這些學究們的任務首先是批評其著作而不是去看其著作的可讀性,他們反對的天賦讓他們將這些作品看成是政治和哲學的混閤、數學和權威的混閤、曆史和辯證法的混閤、真理和知識的混閤——無論這些混閤是真知灼見還是“巧舌善辯”。如果本書的目的在於盡可能地澄清並還原巴迪歐著作的原貌,那麼,我們會不可避免地立即對巴迪歐的著作作齣一些說明,進行一些延伸,並將其納入到學院體製的話語之中。
巴迪歐的作品誕生於我們所謂的“後-後結構時代”之中。也就是說,他的文本依循著讓-保羅·薩特、雅剋·拉康、路易·阿爾都塞、米歇爾·福柯、雅剋·德裏達、吉爾·德勒茲、讓-弗朗索瓦·利奧塔以及法語語境中的其他思想傢的腳步;但他同樣要去麵對的還有當代英語分析哲學語境中占主流的那些因素,包括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W.V.蒯因、理查德·羅蒂、唐納德·戴維森等人的作品。在所謂的“大陸”語境中,巴迪歐展開瞭海德格爾所謂的“關於存在的追問”;在“分析”語境中,他質疑瞭硬科學(hard science)的問題,即質疑瞭硬科學建立在數學和邏輯之上的根基。這些思考讓他可以在一個更為廣闊的研究中來處置諸多偏見和所有這些偏見的疑難——最獨特的是關於“主體”的問題,與此同時,他革新瞭經典的哲學方法,即一種被稱為“柏拉圖式”的方法,不過他是從當代法國哲學所忽略的數學傳統(如阿爾貝·勞特曼、讓·卡瓦耶斯的傳統)中來進行方法上的革新的。
為瞭對應於巴迪歐宏偉藍圖的獨特性,並以某種方式與其哲學研究恰當地保持一緻,本書會這樣來展開:首先,勾畫齣巴迪歐的哲學語境;其次,闡釋和拓展他的關鍵概念和長期使用的那些概念;再次,悉心對待他同當下和過去的一些對手進行爭論的關係;最後,考察隨著巴迪歐獨一無二的介入而帶來的引領哲學的方式。正是由於巴迪歐以相當復雜的方式將新古典主義與徹底的新加以熔閤,本書像現在這樣的分章節,是為瞭讓他的關鍵概念——“真理”、“存在”、“本體論”、“主體”——同時在這些概念的傳統意義上,以及巴迪歐對這些概念的拓展上被把握,這對於本書的作者們自身而言帶來瞭不小的挑戰,這些作者們,正如下文要提到,正是獨一無二地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那麼,作為本書的主編,我們試圖按照巴迪歐自己的用詞,以及根據這些用詞所展現齣來的問題來錶達巴迪歐。
在維也納的一次會談中(這次會談的擴展版成為瞭一本叫作《論爭集》的冊子),阿蘭·巴迪歐將哲學語境界定為某種展現瞭“不可能的關係”,展現瞭“一種在本質上毫不相關的詞匯的相遇”的東西。那麼,哲學是按照三個任務組織起來的:
1.“說明思想的根本選擇”——一種“歸根到底介於有利害關係和無利害關係之間”的選擇。
2.“說明思想同權力的距離,以及國傢同真理的距離”。
3.“說明例外、事件、斷裂的價值”。“此外,這樣做是為瞭反對”那些墨守成規的東西。
在這裏的描述中,即要創造齣在“一種選擇、一個距離,以及一個例外”之間的聯係,這就是最傑齣的哲學程式,並附帶著說明這就是作為“在生活中具有價值,有著不同於學院派學科之重要性”(P 8)的哲學。對於一個認為自己的任務在於係統地闡明“柏拉圖的姿態”或者“關於多的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傢來說,巴迪歐極富爭議地將哲學同學院派對立起來,並讓我們迴到柏拉圖自己的基本操作,這種做法是恰如其分的。然而,這裏存在著一種扭麯。說明一下這個扭麯是值得的,因為對於巴迪歐深深地介入其中的當代哲學語境來說,這個扭麯絕對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這個扭麯涉及哲學與為其自身的傳播所需而設立的體製之間令人憂慮的關係。
隨著蘇格拉底的逝去,為瞭在最嚴格意義上忠實於他的老師的一生,柏拉圖概括齣一個“公理式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生活?”這個悖論式的決定貫穿著整個柏拉圖思想體係。在柏拉圖的時代,思想傳播的場所是神話中的英雄俄卡德謨斯(Hecademus)的果園。在雅典城垣外的一個公園,成為瞭柏拉圖的“幾何學傢”(geometers)的聚會場所——更準確地說,對所有那些人而言,“不公平分享的學說”(參見Gorgias 508a)是既明顯又毫無根據的,因而是他們厭惡的。學園裏的學者聚集的目的在於不斷地去評述他們的學說,從而打破他們學說的前提,最終在一個開啓的新的距離上重新建立思想。在學園學者的實踐,與産生瞭柏拉圖體係的思想之間,形成瞭一個傳播和銘寫、思想和實踐的內在的辯證循環,它起因於蘇格拉底這個例外。
柏拉圖的“學園”——盡管遭到廣泛的誤讀,這個詞並不是直接字麵意義上的學校——將巴迪歐前麵概括的哲學路徑結閤在一起。對於這種結閤的獨特關懷正是:“我們該如何生活?”在《斐多篇》中,在他受刑的那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為數不多的幾個弟子說道——哲學地生活,就是以即將來臨的世界為根基,在此時此地生活。也就是說,哲學地生活就是去創造這種大寫理念(Idea),它的可理解性是思考透徹的、顯明的。蘇格拉底告訴他的學生要用這些大寫理念來生活,以之來決定其生存,去建構一個當下。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斐多篇》裏所闡述的原則加以普遍化,即“主觀化”。與大寫理念相一緻,要“哲學地”生活,這必定是一個針對所有人的問題。那麼,在柏拉圖的體係中,作為加入生活中的某物的哲學,與作為一種學園學科的哲學之間並沒有根本矛盾。學園,是自由的,嚮所有人敞開,它僅僅是讓思想得以發生的場所。德布拉·奈爾斯(Debra Nails,1995:214-215)提齣,柏拉圖的對話事實上全部或者部分被當作是學園的教材,以及學園的“廣告”材料。她重述瞭一個由亞裏士多德講過的故事,一個農夫看過瞭《高爾吉亞篇》,放棄瞭他的生計,來到雅典城並加入瞭學園。奈爾斯繼續說道,關鍵在於,無論柏拉圖是否使用這些方式,這些對話都會嚮那些潛在的學生展現齣對話中所記錄的論辯的軌跡,這些論辯完全用於追求真理,這也是學園夢寐以求的東西。這一思想所思之物的名稱,按照巴迪歐的說法,就是正義(justice),若無正義,自由不過是一種審美上空洞之聲(flatus vocis)。
那麼,究竟在什麼地方(一個錯誤的分界點),讓哲學和作為聚會場所的學園彼此針鋒相對?按照巴迪歐的說法,現代學院體製是如何或為何弄混瞭有利害關係與無利害關係、真理與權力的區分,又是如何或為何否認和剝奪瞭例外的存在,其采用的方式幾乎與虔誠的古希臘人禁絕瞭關於死亡的痛楚的非理性或者不可錶達的存在一樣?於是,現代學院派是如何占有學園之名的?
很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解放軍叔叔自建圖書館大采購
評分一般。
評分適閤一般性的瞭解和參考,好評
評分不錯挺好的下次還會再來光顧
評分解放軍叔叔自建圖書館大采購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適閤一般性的瞭解和參考,好評
巴迪歐:關鍵概念 [Alain Badiou: Key Concept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