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瞭更好體現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傢印張、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緻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瞭適當調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於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闆框尺寸,便於讀者瞭解和著錄相關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綫膠釘,利於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願望。
內容簡介
《宋端平本楚辭集注》八捲,附《楚辭辯證》二捲,《楚辭後語》六捲,平裝三冊。宋硃熹集注。國傢圖書館藏宋端平二年(1235)硃熹孫硃鑑刊本《楚辭集注》,為海內孤本,是目前宋本中年代較早且完整的一部。書後另附有《楚辭辨證》二捲、《楚辭後語》六捲,前者為舊注的考訂,後者輯錄宋玉以後至宋呂大臨的擬騷作品。此次我們將其列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影印齣版,以饗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硃熹,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硃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齣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傢、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詩人,閩學派的代錶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硃子。硃熹是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硃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閤稱“程硃學派”。硃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楚辭集注》這部書在中日外交關係史上還有一段佳話。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在即將達成協議的9月27日,毛澤東與田中會見結束時,毛澤東拿起《楚辭集注》說:“這套書是送給田中首相的禮物。”這次會麵後的第三天,兩國即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毛主席送給田中角榮的就是國圖藏北宋端平本《楚辭集注》的影印本。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冊
目録 3
捲一 離騷經 9
捲二 九歌 61
東皇太一62
雲中君64
湘君66
湘夫人71
大司命76
少司命79
東君82
河伯85
山鬼87
國殤90
禮魂92
捲三 天問 95
捲四 九章 139
惜誦140
涉江150
哀郢154
抽思161
懷沙168
思美人174
惜往日179
橘頌187
悲迴風189
第二冊
捲五 遠遊 1
蔔居 17
漁父 22
捲六 九辯 25
捲七 招魂 49
大招 71
捲八 惜誓 87
弔屈原 94
服賦 98
哀時命 104
招隱士 115
楚辭辯證上 123
離騷經126
九歌157
楚辭辯證下 173
天問173
九章187
遠遊193
蔔居202
漁父202
九辯203
招魂204
大招207
晁録208
第三冊
楚辭後語目録 1
捲一 成相 11
佹詩 29
易水歌 34
越人歌 36
垓下帳中之歌 37
大風歌 39
鴻鵠歌 41
捲二 弔屈原47
服賦47
瓠子之歌 47
鞦風辭 50
烏孫公主公51
長門賦53
哀二世賦58
自悼賦61
反離騷66
捲三 絶命詞85
思玄賦87
悲憤詩105
鬍笳107
捲四 登樓賦121
歸去來辭123
鳴皐歌127
引極129
山中人130
望終南132
魚山迎送神麯133
日晚歌134
復誌賦135
閔己賦140
彆知賦142
訟風伯144
弔田橫文145
享羅池147
琴操149
捲五 招海賈文153
懲咎賦157
閔生賦162
夢歸賦165
弔屈原文169
弔萇弘文173
弔樂毅176
乞巧文178
憎王孫文184
捲六 幽懷賦187
書山石辭190
寄蔡氏女190
鬍服麻賦193
毀璧196
鞦風三疊198
鞠歌200
擬招202
跋207
前言/序言
硃熹的《楚辭集注》與王逸的《楚辭章句》,並稱爲《楚辭》學史上兩座“豐碑”,影響所及,至今無足以替代之,皆爲治《楚辭》的龜鑑。
熹字元晦,號晦庵,又號雲榖老人、遯翁、晦翁、考亭先生等,祖籍徽州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生於福建尤溪,寧宗慶元六年(一二○○)卒於建陽。理宗嘉定二年詔賜諡曰文,後世多以“文公”稱之。高宗紹興十八年戊辰(一一四八),登王佐榜進士第,先後官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知南康軍、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終寶文閣待製(事載《宋史》捲四百二十九《道學傳》)。
硃熹是道學傢,平生以弘道爲己任。但是,在晚年由於受朝廷重臣“趙汝愚永州安置”刺激及“僞學”一案所牽連,窮睏潦倒,於“病中不敢勞心看經書,閑取《楚詞》遮眼”,於是作《楚辭集注》八捲、《楚辭辯證》二捲、《楚辭後語》六捲,顯然是有所寄寓的。這部書的字義訓釋,雖多取於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而闡發義理,抉擇微言大旨,多有發明。如“男女君臣”之説,以《詩》“六義”貫通《離騷》等,自元、明以下的注傢無不奉爲圭臬。凡治《楚辭》者,《集注》理所當然成爲必備、必讀的基礎文獻。
《集注》成於寧宗慶元元年乙卯前後,始刊於慶元四年戊午(一一九八),其時《辯證》《後語》皆未成書,大概是《集注》的單行本,已見載於日本《大正三年內閣書目》,然國內未見藏此本。據熹題記,《辯證》成書於慶元五年己未(一一九九)。書成熹卒。熹在世時是否有《辯證》的單行刻本,已不可得知。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載,《辯證》之末有熹門人楊楫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七月四日跋,稱:“慶元乙卯(一一九五),楫自長瀆往侍先生於考亭之精捨。時朝廷治黨人方急,丞相趙公謫死於道。先生憂時之意,屢形於色。忽一日齣示學者以釋《楚辭》一編。楫退而思之,先生平居教學者,首以《大學》《論》《孟》《中庸》四書,次而六經,又次而史傳,至於秦漢以後詞章,特餘論及之耳。乃獨爲《楚辭》解釋,其義何也?然先生終不言,楫輩亦不敢竊有請焉。歲在己巳,忝屬胄監,與先生嗣子將作薄同朝,因得録而藏之。今以屬廣文遊君參校而刊於同安郡齋。”其所説,非《辨證》單刻本,大約爲《集注》八捲、《辨證》二捲的閤刊本,刻於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同安郡齋。這個本子原爲傅増湘舊藏,傅氏《藏園群書經眼録》及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皆見著録,今存臺灣,但見《辯證》二捲。而存於今者,唯以寧宗嘉定六年癸酉(一二一三)章貢郡齋刻本、理宗端平二年乙未(一二三五)刻本爲最早。但是,章貢郡齋刻本是個殘本,闕《離騷》《九歌》二捲,其完整無損者,衹有端平本矣。
端平本爲硃熹孫子硃鑑所刻,元、明以後屢見翻刻,皆祖此爲藍本,如元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傅氏刻本、十三年(一三五三)高氏刻本,明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吳氏刻本、天啓六年(一六二六)蔣氏刻本是也,至有三十餘種,其傳不可謂不廣。但是,古書每翻刻一次,往往增加新的訛誤,也是無法避免的,特彆是明代,書商爲牟利,或者粗製濫造,或者妄改古書,《集注》恐也未能免。如,《離騷》“朝濯髮乎洧盤”,元刻二本、成化本“乎”作“於”。聞一多引季鎮淮雲:“《離騷》語法,凡二句中連用介詞‘於’‘乎’時,必上句用‘於’,下句用‘乎’。‘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飮餘馬於鹹池兮,總餘轡乎扶桑’。‘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餘乃下’。胥其例也。”其説甚是。則端本存其舊。《湘夫人》“鳥何萃兮蘋中”注:“蘋,水草。”元刻本、明天啓本注文“蘋”作“薠”。此注“蘋中”之“蘋”,非注“登白薠”之“薠”。端平本存其舊。《天問》“厥利惟何”注:“必有神人能淩到景。”元刻二本、成化本“到”作“倒”。到景,説所至月影,非“顛倒”之義。舊本是作“到”。又,“何惡輔弼”,元二刻本、成化本皆有“惡烏各反”之注。此本無。上文“夫何惡之”注:“惡,烏路反。”音與“烏各”同。則不當於此重複。《惜誦》“魂中道而無杭”注:“言夢登天而無航者。”元刻本、成化本“航”作“船”。硃注雲:“杭,方兩舟而並濟也,通作航。”則舊本作“航”不作“船”。《九辯》首章末:“右一,章既無名,舊本連寫,或分或閤,易緻差誤。今既釐正,因各標章次以彆之。”元二刻本、成化本無“章既”至“以彆之”二十八字。據例,舊本當有此二十八字。又,“歷群神之豐豐”注:“豐厶,言多也。”元刻二本、成化本“厶”作“豐”。厶,重文符號,非“厶”字。舊本固如此,則不必校改。但是,端平本訛誤也是存在的。如,《離騷》“殫殃兮”,章貢本注:“殫音彈。”此本脫之。又,“荃不揆”注引陶隱居:“東間溪側有名溪蓀者。”章貢本“東”作“鼕”,是。作“東”誤。《山鬼》“狖夜鳴”注:“又,猨屬。”正文作“狖”,則注文不作“又”。所以,在使用這個本子時,也應該引起重視,切戒以訛傳訛。爲方便讀者,故將其影印齣版。
黃靈庚
二〇一七年二月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端平本楚辭集注(套裝全三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不錯(*?´╰╯`?)?
評分
☆☆☆☆☆
這麼些東西不小時的時間裏長時間瞭!我想
評分
☆☆☆☆☆
國圖這套書太好瞭,物美價廉,親民!我等好書之人必收入囊中。
評分
☆☆☆☆☆
不錯,鎖綫訂,翻看無後顧之憂!!
評分
☆☆☆☆☆
這麼些東西不小時的時間裏長時間瞭!我想
評分
☆☆☆☆☆
看著還不錯,影印版,不過讀起來難度不小
評分
☆☆☆☆☆
速度賊快,包裝好,快遞小哥態度好,書的內容就更不用說瞭,國傢圖書館的這套書全收!
評分
☆☆☆☆☆
國圖齣版,博大精深,物美價廉,收藏閱讀,真乃佳選。京東物流,迅雷疾風,京東服務,滿意周到。
評分
☆☆☆☆☆
書非常不錯,價格實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