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首饰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本在法国时尚界刮起强烈旋风的民俗学著作!
法文版,中文版Elle杂志联袂推荐!
在“首饰的秘密”里发现自己与人类的秘密!
一本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书里藏着的“秘密”的书
首饰中不仅有你自己的秘密:你对自己的期望与认同、你人生中经历的痛苦与喜悦。也有你的家族乃至整个文明历史的印迹:不知不觉间,你把历史的秘密戴在了身上。通过它并因为它,你既是人类长河中连绵不绝的一朵浪花,又是与众不同的那一朵。
《首饰的秘密》的设计,是真有隐藏秘密的,首次翻开全书,会以为谁偷走了所有图片或者自己成了卡尔维诺小说主角——买的书好像哪里不太对,最后发现全书后隐秘的文件结构。这本书独特的设计令读者参与其中,需要读者自己把插图找到,可以贴到书中相应的位置去,也可以做藏书票,非常有趣,这种参与感是电子书无法办到的。内文纸选用进口瑞典轻型纸,每一页都可以完全摊平,非常舒服,这种纸质书独有的舒适手感也是电子书没法办到的。
人与首饰关系中的一个核心维度:眷恋。
在《首饰的秘密》中,女人们向我们讲述她们的首饰——她们何时并如何得到,怎么佩戴,而它们又代表着什么——我们事实上在邀请她们讲述自己的历史,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打开首饰盒,回顾那些她们人生中的快乐、不幸、爱恋与分离。
与迄今为止大多数关于首饰的研究不同,本书并没有采取博物馆学的视角——虽然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本人极为熟悉这种方法,但本书的目的不是编制首饰目录,也不是研究饰品的历史与传播途径,更不是讨论制造工艺与技术。它关注的是现代女性使用首饰的方式。由于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采取这样的研究角度,因此她使用了多种类型的资料。在博物馆工作生涯中,以及在民俗学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积累了大量关于欧洲“传统”首饰的知识,然而除此之外,她还小心谨慎地研究了欧洲绘画、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广告中的首饰形象。在这一切之首,她尤其注意倾听女人们的自我讲述。她分析整理了约300份来自妇女与少女们的调查问卷,与此同时还做了大量深度访谈,请女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是在何种场合收到(或自己购买)首饰的,她们佩戴其中的哪些,又有哪些首饰的丢失令她们痛心不已,以及这一切的原因。在这一研究中,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极为关注生命历程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确存在特定的规则,公开的或隐藏的,它们规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佩戴首饰的方式。然而,今天的女人们正是利用了这些规则来表达她们是谁,首饰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令她们使用首饰的独特方式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帕翠希娅·西安伯里(Patrizia Ciambelli),女,博物馆学与民俗学者。自1975年起,任职于意大利民间艺术与传统博物馆,进行民间首饰的研究。在法国完成民俗学与人类学博士论文后,她现在同时是图卢兹社会人类学中心的兼职研究员,并在法国进行田野调查。她的研究选着力于宗教民俗学,尤其是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方面,同时也探讨美学对象及其实践的问题。这一研究维度使得此书重点讨论首饰在个体的形成与转变中的角色与象征价值。如今她继续深入这一工作,探讨女性世界中与珍珠和珊瑚等特定物质相联系的境况。
译者简介
鞠熙,四川人,民俗学博士,2009至2011年期间曾于法国进行宗教民俗学的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民俗学、北京民间信仰等,已出版专著《数字碑刻民俗志》一部,合著《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多卷本)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女人与首饰
(译者序)
1951年,戴比尔斯钻石推出了它的经典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随后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经典广告词,画面上,一对相互依偎的男女暗示,钻石不是男人或女人的私有物,它是二人之间联系的象征。进入21世纪后,戴比尔斯也更改了它的广告策略,在right-hand ring的广告中,女人骄傲地展示她们戴着钻石的右手,广告词是:“你的左手说‘我爱你’,你的右手说‘我也爱我自己’”。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家全球顶尖珠宝公司的广告策略: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经济与情感的独立,她们的首饰也应表达出不一样的自我。
首饰表达了你的自我,没错,这就是“首饰的秘密”,这也是ELLE(中文版《世界时装之苑》)、Marie Clair(中文版《嘉人》)、C+accessoires(《C+配饰》)、Psychologies(《心理》)、Figaro madame(《费加罗夫人》)等法国时尚杂志,以及Libération(《解放报》)、La Dépêche du midi(《午间快报》》) L’Express(《快报》)等多家报刊纷纷报道本书时所强调的内容,“(首饰)好比是我们的签名,是我们与众不同的方法,点缀服装的点睛之笔”[1]。很难想象,一本严肃的民俗学著作能在中国时尚界刮起同样强烈的旋风,但本书作者帕翠希娅·西安伯里(Patrizia Ciambelli)做到了,她用她渊博的博物学知识、严谨的民俗学调查,以及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抽丝剥茧般为我们讲述首饰的层层秘密。她告诉我们,首饰中不仅有你自己的秘密:你对自己的期望与认同、你人生中经历的痛苦与喜悦。也有你的家族乃至整个文明历史的印迹:不知不觉间,你把历史的秘密戴在了身上。通过它并因为它,你既是人类长河中连绵不绝的一朵浪花,又是最与众不同的那一朵。
首饰盒里的女性秘密
首饰首先是女人的事(虽然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也绝不仅仅是女人的事)。“樱桃年华”一节中的油画小女孩,将樱桃戴在耳朵上,假装那是她最初的珠宝。而旁边那青梅竹马的男孩子,就像是第一次“发现”她似的那样凝望她的脸庞[2],“这正是最初学会卖弄风情与散发魅力的游戏”[3]。恰如那“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含羞带怯,却已心知人似梅花媚的道理。随后,女人的首饰渐渐增加,从金属到宝石,从红珊瑚到珍珠,独属于女人的魅力开始在首饰的光芒中日益明显:耳环“让眼波流转”,戒指令“手指修长”,黄金“衬得肤色更美”,而项链则“装饰了裸露的脖子”,最后直至西方女性的婚戒,中国女性作为嫁妆的全套饰品。正是赠送首饰这件事成为女人的成年礼,年轻女人也必须慢慢学会在“藏”与“露”之间微妙地游移。如何使用珠宝,有一整套的不成文规定,因为这正是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秘密所在。这件事大概古今中外皆同,陈莲痕在《京华春梦录》中说,“美人视珠翠,犹英雄之于名骥,宝钗明珰,妃青俪白,庶几云鬓柔荑,不嫌寂寞”,珠宝之于女人,就如宝马之于男人一样,它们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或身份的展示,也隐藏着社会对两性的隐秘期待。帕翠希娅·西安伯里饶有兴味地告诉我们:女人的珍珠和宝石有一种致命诱惑力,因为它们总与外出、节日,以及小孩不能干的事情相联系。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男孩子们的首饰大多数是银质的,并且几乎从不镶嵌宝石。
首饰盒里的秘密当然不仅仅是性的秘密,名画《戴珍珠的女孩》为何单单选择珍珠?八十年代以后的年轻一代为何选择了耳环作为自己反叛传统的标志?在众多风格中,嬉皮士们为何偏爱异域风情和银质首饰?戒指与胸针为什么总是采取植物枝叶的外观?女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选择什么样的不同首饰?年轻女孩为什么偏爱一起购买并分享同款首饰?那小匣子中的珍宝,“这些意大利或弗拉芒的细木珍橱,专为保守秘密而制造”[4]的风景,在帕翠希娅·西安伯里的笔下,成了“女人身上最诚实的部分”的泄密者。
我们自己的隐秘历史
那么帕翠希娅·西安伯里本人呢?她的首饰盒中又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一开头,帕翠希娅就写道:首饰伴随了我的一生。她对首饰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幼年时期在那不勒斯的首饰店中所度过的岁月。随后,她成为罗马“国立艺术与大众传统博物馆”的文物研究者,在1991年组织的一次传统首饰展中,她意识到,作为展品的首饰只有材质、形式与加工工艺之美,而自从与使用者分开后,它们所承载的情感、行为与话语的含义就完全消失,沦为一堆冰冷的金属与石头。然而它们曾是与人如此接近的物品,人们将它们贴身佩戴,以自己的生命滋养它们,甚至以穿洞的方式把它们埋在自己的身体里。因其宝贵,故而眷恋,“首饰所见证的,它们的使用方式,经常与个体的个人‘神话’相连,即是说,与我们或有意或隐秘地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方式有关”[5],但这些却都是在博物馆里无法看到的。于是,这位文物研究者选择了民俗学的道路,用大量田野调查与民俗文献,试图重新找回这些物品的情感与意义之美。
因此,本书中有大量的个人叙述,这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每段讲述都构成一个个案,而每个个案都有独特性,这也与首饰的含义相符: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是对个体的推崇,因此首饰似乎也不再有严格的着装规则,虽然这些规则仍然潜藏在暗流之下。就在那些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回忆、倾述、叙说中,每个讲述者都发现了自己与首饰之间的联系,并经由首饰,重新发现了自己“平凡生活”的历史:首饰如何构建了自己的身份,如何隐喻家庭关系,如何承载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历、最欢愉的时分、最亲密的关系。玛丁娜回忆到,她偶然对一小块蓝宝石念念不舍,当时她的丈夫病得很重,但他走着去了那间珠宝店,没有任何线索,也没有跟她提过,“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然而他最终把它买了回来,从此以后再也没外出过,直至去世。马丁娜说:“那段路让人晕头转向,而且这不像是他会做的事。我很难向人讲述这段故事”,即使旁观如我们,又有谁会不为之动容,但这件首饰,马丁娜却连名字都不愿提起。
也许首饰总是二元的:珠翠缭绕、环佩叮当,是我们披挂上阵的战甲,而深埋在黑暗的角落中,不愿拿出甚至不愿提起的那件,才是柔软心底的伤痕。女人可以佩戴首饰,但决定首饰去向的权力却始终被男人握在手里。钻戒的豪华、珍贵与价值连城,似乎证明披上婚纱那个女人的独一无二与倾国倾城,然而婚戒的古老含义,却是像对待牲口一样给妻子钉掌。对于首饰所隐含的这些矛盾信息,帕翠希娅·西安伯里如数家珍,尤其在第五章中,她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真”首饰与“假”首饰之间的种种可能性。从真到假之间不仅可以相互转换,它们事实上也纠缠不清,“真假首饰之间的纠缠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与某处印迹的关系,只有‘遗失’相关物品和记忆,无论是真实地还是隐喻地,才能隐藏这段关系。[6]”首饰的本质是为了创造关系并标志关系,于是只有首饰成“真”或者成“假”,它才能保证关系的连续,或使关系从此断裂。我们的人生,就因这一段段的关系,以及镶嵌于其上的金石珠玉,而深邃丰富。
古老的神秘魔法
最能体现出作者深厚学养的,莫过于对耳环与婚戒历史的追溯,以及对“生者首饰、死者首饰”的人类学研究。也正是在这几章中,我们看到了男人与首饰之间更为复杂的纠缠。事实上,凡是看过莎翁戏剧的人,都不会对男人耳上的耳环感到陌生,然而男人的耳环去哪儿了呢?其实,在欧洲,耳环曾是魔力的来源,穿耳洞是为了获得抵御眼病和祛除邪眼的能力,只不过男孩总是单侧戴环,而女孩是双侧戴环。这是因为,对女性而言,扎耳洞隐喻初潮之血的流出,以确证她能正确履行自己的女性命运。甚至直到今天,在美国某些地方,母亲一方的家庭成员在女孩刚进入青春期时送她耳环,并带她扎耳洞,仍然是常见而流行的习俗。但是对于男性而言,单侧戴一枚耳环则是他从属于某一社会团体的标志,象征着某种特殊技能与魔力,也标志着他属于被排斥的人群或边缘群体。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传统,所以20世纪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耳环被认为传达了负面的社会身份信息,直至1970年代以后,它才伴随着年轻人的反叛运动重新成为时尚尖端。如果不是因为传统的层层累积与递进,今天的时尚也不会获得它的象征与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时尚与传统,就是习俗的一体两面。研究时尚,就是研究当下的传统,而只有追问传统,才能理解时尚的确切含义。
《首饰的秘密》这本书,初版于2002年,属于法国民俗遗产局“法国民俗丛书”中的一本,也是当下欧洲民俗研究的“时尚”之作。然而本书中也能很清楚地看到法国民俗学的长期传统,尤其是二战以后所奠定的新传统的影响痕迹。本书曾在法国时尚界引起过巨大反响,今天它即将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希望中国读者们,无论是因为对首饰感兴趣,还是对法国民俗好奇,抑或是出于对法国当代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关心,都能通过阅读本书,发现自己与人类的秘密。
[1] 引自ELLE中文版2005年4月刊《随身爱物,破解密语》。
[2] 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樱桃年华》
[3] 见本书第22页。
[4] 见本书第2页。
[5] 见本书第8页。
[6] 见本书第160页。
首饰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男人靠边站
评分封面字体设计的和法文很协调
评分一直都在京东购物,产品质量还是不错的,物流也是很给力的,有需要会继续支持的,加油!
评分还没有看呢,
评分………………
评分不错还不错评价不能少于十个字
评分朋友推荐的,喜欢,推荐化妆师看看
评分就适合这行有点受潮的感觉
评分不错
首饰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