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系中国教育创新峰会(LIFE)丛书第一辑。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教育,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价值,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到生活的教育,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于2015年4月召开,汇聚了众多教育话题和创新案例,本书从中精选出8个案例进行深入探索,全面展现案例相关个人、机构和学校所做出的努力。正是这些零星的新学校、新教育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教育面临的转折,以及一场正在孕育之中、即将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
我们相信,教育关乎生命、融于生活、适于终身,教育创新源于社会中每个个体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点滴改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以独立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社会力量推动教育变革
是一家以教育公共政策研究、教育创新研究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研究院开展了多项教育研究项目和活动,通过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讲座、教育沙龙、出版等形式,开展公众讨论,进行教育传播和推广。
序
全人之美,孕育自由人:内蒙古自治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
访谈:伍松
遇见自由: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
访谈:窦瑞刚
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青海省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
访谈:梁晓燕
与世界连接,开启心中泉源:泉源高中实验班
访谈:张良
点亮人生的星星之火:百年职校
访谈:姚莉
与孩子一同生长:北京日日新学堂
访谈:王晓峰
护送孩子踏上自由的旅程:成都市华德福学校
访谈:郝冰
教育创新来自人与人的尊重和关爱: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
访谈:李勇
……
“认识世界,找到自我”,这是我们理解的教育的真正目的。通常我们说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那么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经过我们的教育之后,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找到自我两个纬度都能有所提升,这就达到了我们设想的教育目标了。以这个理念为基础,我们把具体的知识学习、具体的能力训练都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手段。最终的目标是放到后面“找到自我”,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径。因为要找到自我的位置,首先需要对整个世界基本的面貌和格局,对里面的奥秘和运行的规律必须有很透彻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判断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在哪里,才能决定哪里是适合自我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们基本的教育理念。
——张良
泉源高中实验班创始人、首席导师
虽然明德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明德首届毕业生的中考平均分也名列福田区前茅,但我不认为明德现阶段已经很成功了,或者说明德的做法就都是对的。我认为明德只是为公立学校的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办了一所不一样的学校。有了明德这种探索,就不至于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什么叫“多样性”呢?就是你让不同背景的人参与其中,有不同的视角,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看法。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投身教育,教育就会越来越多元。多元就意味着更好,因为教育有了更多选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机制。
——窦瑞刚
明德实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在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中,考试对孩子的生命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摧残。这是很可惜的。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准有关。但无论环境怎样,作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去追求善和美的教育。如果善被恶打败了,是善的错吗?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华德福教育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姿态——向善向美,向理想化的教育努力是更重要的,而不是具体的课程和模式。
——郝冰
天下溪自然学园园长
知道了中国教育需要何种人,就是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以及该如何达到。从大的方面来讲,未来中国肯定会出现一个文化的转型,一个新文化的创造。而新文化的创造者一定是这一代人或者再下一代人,他们的知识结构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的,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然后来产生综合反应,生成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思想就是今后社会的主流。所以我们的办学也是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下来做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非常强的个性,有独立的人格,有强大的自我精神和力量。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成为幸福感、安全感非常强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够去为别人奉献,为社会奉献。我希望他们在我们的学堂接受最优秀的教育,能更多地承担起这个民族的责任。
——王晓峰
日日新学堂校长
如果谈借鉴的话,应该在办学主体上开放更多的选择空间,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那些对本民族文化有造诣、有能力的人来办不同形态的教育。虽然在制度环境和各方资源条件方面的制约还很大,但可以说,吉美坚赞学校已经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希望公立学校系统赋予民族地区以更大的开放性,更多地去吸纳民族文化元素。当然,完全办成吉美坚赞学校这样可能很难,但是把民族、乡土文化元素融合进教育内容,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在公立学校系统里面其实是有空间的,而这方面的尝试远远不够。
——梁晓燕
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民间教育学者
学校和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组成。学校培养人,人在企业里工作,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家一起推动社会的前进。我觉得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成功的学校也应该培养出能为社会服务的人。所以我认为这三者是完全不能脱节的,是密不可分、彼此融合的关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更能说明这一点。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所以学校和社会更不能脱离,企业也一样,它们之间彼此依存。
——姚莉
百年职校创始人
我对“全人”的理解是“天性完整”的人,因为“全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只应有一种,教育就是全人教育,没有其他的教育。全人教育奖其实也可以说是教育奖,我们非要给它一个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准确,好像把它变成一种流派,有全人教育流派,素质教育流派,应试教育流派这样子。实质上不是。我们为这个奖找一个词,找了很久,想找一个符合教育原来的东西,觉得全人教育是最接近的。于是就有了“全人教育奖”这个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想引起大家注意,我是在寻找某种教育本源的东西。全人教育里面最核心的词是人,教育要把人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你也可以把它叫做人本教育,教育探究走到最后,都是一样的。
——伍松
心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未来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要创造出怎样的一个新世界,但是我对那一个世界充满好奇。相对于很多人愿意挑战一个个未知的环境,我最希望挑战自己的是“等候”,我是否能够在世界的喧嚣中安静地等待,直到清晰地听到那个声音:“起来,你当走的路甚远!”
——李勇
同辉(国际)学校校长
教育创新:花开的声音
杨东平
2015年4月,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我们集中展示并交流了一批教育创新的优秀案例。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许它们只是绚丽的几朵花儿、几片花瓣,但它们的色彩和芬芳,传递的却是春天的信息。
这样的认知,似乎与我们的教育现实相距甚远。我们每天面临的,难道不是疲惫的学生和焦虑的家长?打而不倒的应试教育至今不是仍在肆虐作怪?也许,围困和突围、枯朽和新生这两个似乎矛盾却并存的事实,构成了当代教育的真实图景。正是这些零星的、散漫的、自发的、弱小的新学校、新教育的出现,昭示着季候演化和潮流转变的信息。其背后,是一场正在孕育之中的即将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
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教育创新的基本使命,是要改变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在19世纪形成的被诟病为“教育工厂”的学校教育;是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学校,培养能够创造未来的人才。我经常说,在中国,实现这一目标要更为艰巨和困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三座大山”:不仅要改变19世纪的“教育工厂”,而且要改变延续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教育传统,要改变20世纪50年代移植过来的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的教育管理体制。正因如此,在依然坚固的大一统教育体制的边缘,这些“闲花野草”的发芽生长,就格外令人震惊和欣喜。
仅就本书所展示的这几个案例而言,正在发生的教育创新的丰富性、多样性也颇为可观。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秉持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以阅读为主干重构课程和教育,探索“全人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使晨诵、午读、暮省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和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已在国内外创办了10所学校的百年职校,秉持着“教育照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的理念,以企业家的经验办学,真实地改变了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命运;青海的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致力于将传习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民族化的特色教育;具有百年历史、来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从成都进入中国,已经在各地生长、开放。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真善美结合和身心统一的全人教育,在国家化、科学化的主流教育之外,开辟了新的生长方向;成都市作为教育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同辉(国际)学校融合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形成培养“野性而高贵的人”的育人目标,实行“自然、自主、自信、自强、自由” 以及“有料、有节、有趣、有种、有爱”的教育;北京的日日新学堂是一所家长自助创办的学校,探索融合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智慧的“真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和教育品质;泉源高中实验班则致力于构造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学校教育,基于“中央厨房”式的后台,提供大规模教育下定制化、个性化的教学;深圳的明德实验学校是办学体制创新的典范,由腾讯基金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全新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奠定了教育家办学的制度环境。
这些不同体制、不同类型学校基于不同理念和文化资源所做的教育创新,虽然有着不同的操作路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实际,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适性。这一事实,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力感和倦怠感?在同样的体制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他们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令人感慨和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这样的创新为什么会发生在那里?教育变革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实,答案是简单而清晰的:每一所案例学校背后,都有一个富有教育理想、变革勇气和高度智慧的教育家。古往今来,所有的教育进步都来自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这是今天在中国特别珍稀、因而特别需要珍惜和弘扬的资源。21世纪教育研究院有两个口号:“学在民间”和“教育因你而改变”,强调的就是这种自下而上、自主自发、基于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的草根力量。
虽然本书介绍的是学校创新的案例,但教育创新的领域并不止于学校。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教育的场域正在迅速扩大,“学校在窗外”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就学校教育而言,从教学走向教育是一种创新;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走向社会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将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创新。因而,在学校教育之外,我们也在关注生活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在家上学、多元文化教育等等,关注理念和价值创新、体制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相信在勇于创新的教育家的鼓舞和感召下,会有更多的志士仁人加入这一行列,从而实现为生活重塑教育、进入学习化社会的理想。
2016年9月10日
特价购入,值得购买,性价比高!
评分给同事买的,他说挺好的
评分杂志上介绍的书,应该是不错的。
评分不错的商品,多次购买
评分很喜欢京东的物流,今天买明天就可以到,一直在京东买书,好评,如果开发票的时候能把清单也放里面就好了,省得我每次都要再打印一遍。
评分挺不错的书,应该是正版的,相信京东,相信他的品质
评分好!!!
评分现在在苦练教育方面的东西,这本书还行。
评分特价购入,值得购买,性价比高!
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