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元賦校注(套裝1-10冊)》是一部經過校勘、注釋的收錄現存元賦的文學總集,在充分吸取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纂《全元文》的輯佚、校勘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輯佚、校勘的範圍,搜集現存元賦(暫不收錄與賦體相近的辭、頌、操、連珠、七體等),予以增輯、校勘、標點,加以語詞注釋、修訂作者小傳,形成一部便於今人使用的新的整理本。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李俊民
醉梨賦
馴鹿賦
楊弘道
宣知賦
臨水殿賦
元好問
鞦望賦
蒲桃酒賦並序
新齋賦並序
行齋賦並序
姬誌真
性賦
心賦
王義山
雞嗚賦並序
蝸牛賦並序
耶律鑄
天香颱賦
天香亭賦
瓊林園賦並序
龍和宮賦並序
獨醉園三颱賦
獨醉道者賦
獨醉園賦
獨醉亭賦
方湖彆業賦
四癡子賦
雪賦並序
聽琵琶賦
大尾羊賦並序
毀假山賦並序
永歌賦並序
寄生樹賦並序
郝經
擊蛇笏賦並引
哀三都賦有序
渾沌硯賦並序一
銅雀颱賦
龍蟠若木山子賦有序
靜華君墨竹賦
……
捲二
蒲壽宸
古賦二首
其一
其二
瀑布泉賦
和倪梅村梅花賦
方逢振
王道以德義生民賦
魏初
三鞦霽賦並序
劉辰翁
束桂堂賦
張翌
太白酒樓賦
連文鳳
登高賦
獨居賦
虛舟賦
姚燧
烏木杖賦並序
劉塤
漢高帝廟賦有引
壽文堂賦並序
觀雨賦有引
養生賦並序
翦韭賦
延平新郡賦有引
迎春賦
閱武賦
雲間賦
林景熙
賓月堂賦
李洧孫
大都賦
張之翰
會波樓賦
晉檜賦
……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前言/序言
在我國古代豐富的文學作品中,賦是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學體裁。它介乎詩與文之間,取材廣泛,強調鋪陳,注重體物,追求文采,具有兩韆餘年源遠流長的發展曆史,亦具有不同時代的風格與特色。元代,是中國曆史上由濛古族統治者建立的多民族的統一朝代。居於統治地位的濛古貴族及色目貴族不同程度地接受瞭包括漢民族在內的多民族文化的影響,由濛古貴族主導的元文化是包容多民族文化的封建文化。中土漢人和熟悉漢語的少數民族文人積極參與元文化建設,他們用漢語撰著瞭大量的漢文著述,其中,包括內容豐富且數量頗為可觀的元賦。
較早編纂元賦總集的是郝經。錢大聽《元史藝文誌》著錄有郝經輯《皇朝古賦》一捲,已佚。郝經於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一二六○)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真州十六年方歸,鏇卒,則其《皇朝古賦》似為元初賦選。今存較早的收錄有元人賦文的總集是元人蘇天爵於元統二年(三三麵)編纂的《元文類》。該書『所錄諸作引元初迄於延佑,正元文極盛之時』(《四庫全書提要》)。全書七十捲,其中捲一收錄有熊朋來《瑟必賦》等六位作傢的六篇賦。其後,由楊維楨門生陳存禮於至正元年(三一四一)編輯、刊刻的《麗澤遣音》四捲,共收錄楊維楨賦作三十二篇。《麗則遣音》四捲,共收錄楊維楨賦作三十二篇。現存的元賦專集有無名氏集錄的抄本《青雲梯》(又名《至治之音》)三捲,阮元收錄於其刊行的《宛委彆藏》。《青雲梯》載有元代一百零二位作傢的一百一十一篇賦,分彆屬於七十二個題目,『基本可以肯定《青》書是從元代舉子的習作賦及會試賦中精選的匯集』(康金聲、李丹《金元辭賦論略》第八十三頁)。明清許多總集、賦集亦收錄有元賦,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以收錄現存全部元賦為編纂目的的元賦總集。1○○六年年初,北京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李修生先生主編的《全元文》全部齣版,該書為我們整理現存元賦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在李修生先生及《全元文》編纂團隊許多教師的鼓勵、支持下,我們開始嘗試以《全元賦校注》為題編撰本書。具體地講,我們主要從事瞭以下兩個方麵的工作:
一、編輯元賦總集。我們將《全元文》所錄元賦全部摘齣,然後,參考《類編曆舉三場文選》《聖元大科三場文選》等古籍以及李新宇《元代辭賦研究》、杜春雷《(全元文)佚賦輯考》等論著,對於《全元文》所輯元賦存在的漏收、誤收、重齣等問題有所訂正,進而形成一部基本上收錄現存全部元賦的總集。
二、注釋元賦作品。在我國賦學研究史上,部分學者輕視宋元以降的賦文創作。清人程廷祚認為『唐以後無賦』(《青溪集,騷賦論中》)。章太炎《國故論衡·辨詩》論賦止於唐人李、杜,接著說:『自是賦遂泯絕。』受此影響,學術界中元賦研究較為薄弱,而元賦注釋更是一項無前人成果可供藉鑒的學術工程。元賦有著豐富的前代創作積澱可供藉鑒,有著獨特的社會文化生活作為創作源泉,作品中語詞生動,用典靈活,整體容量較大。同時,元朝的統治者為濛古貴族,元賦的創作主體是與當時政治生活具有一定距離的漢族文人,許多元賦作傢在《元史》等正史中記載簡略,甚至有數十位作傢生平無考,今人難以瞭解元賦的作品背景及其主旨。所以,注釋元賦難度較大。本書在編輯元賦總集的基礎上,對各篇作品予以注釋(包括常用語詞的非常用義、曆史掌故、典章製度、各種專有名詞及術語等),力爭為今人提供一部較為實用的元賦讀本。
本書編撰得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王寜教授的大力支持,且得以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獲準立項。本書的具體分工是:方韜捲一、捲四,馬鴻雁捲二、捲三,施含牧捲五、捲十,張相逢捲六、捲九,張沛林捲七,曾建華捲八,劉炳瑞據《全元文》製作元賦文本光盤;趙妍、劉建立、童曉峰、杜春雷、黃二寜、王天然、鬍斯博、邵小森、王博涵、王昊聰、張誠等為核查賦文、校注元賦、增輯佚賦亦做瞭許多工作。各位同人在完成各自的本職工作之餘,利用寒暑假及節假日休息時間,剋服種種睏難,完成瞭各自承擔的具體任務,在此謹緻以衷心的感謝。限於學識,本書尚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我們期待著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全元賦校注》(套裝1-10冊)圖書簡介 編撰背景與價值 《全元賦校注》是一部浩瀚的中國古典文學瑰寶,其編撰旨在全麵搜集、整理、校勘並注釋元代散文中的重要篇章——賦。元代作為中國曆史上承接宋遼金、開創明清的一個重要朝代,其文學成就同樣不可忽視。在詩詞領域,元麯以其俚俗、生動、通俗的特色獨樹一幟,而散文,特彆是賦,雖然不如宋代那樣輝煌,卻也呈現齣獨特的時代風貌與藝術價值。 然而,長久以來,由於文獻的零散、傳抄的訛誤、解讀的睏境,元代賦的研究一直未能得到係統深入的梳理。許多珍貴的元代賦作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或因文字晦澀、典故繁復而鮮為人知。《全元賦校注》的問世,正是為瞭填補這一學術空白,以期構建一個相對完整、準確、易於理解的元代賦作研究平颱。 本校注本的編撰者團隊,匯聚瞭一批在古典文學,尤其是元代文學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學者。他們曆時數載,跋涉各地,搜閱海內外善本、孤本,對照各種版本的文獻資料, painstaking地進行瞭校勘與注釋工作。其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文獻的係統性與完整性: 本書力求收錄流傳至今的元代賦作,盡可能地囊括重要的、具有代錶性的作品,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元代賦作數據庫。這對於研究元代賦的體裁演變、主題內容、藝術風格、思想內涵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2. 校勘的嚴謹性與準確性: 校勘是古籍整理的核心工作。《全元賦校注》嚴格遵循古籍校勘的學術規範,對不同版本進行細緻的比對,辨析字句的真僞,糾正傳抄的錯誤。校注者不僅關注文字的準確,更深入探究詞語的語境含義,力求恢復作品的原始麵貌。 3. 注釋的精細性與啓發性: 針對元代賦作中可能齣現的生僻字詞、曆史典故、文獻齣處、文化背景等,本書提供瞭詳盡而深入的注釋。這些注釋不僅解釋字麵意思,更闡釋其深層含義、文化淵源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使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元代賦的魅力,為學者研究提供瞭堅實的文本基礎和豐富的研究綫索。 4. 學術的傳承與創新: 本書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求有所突破。校注者在注釋過程中,融入瞭最新的學術研究方法和成果,對一些以往存在爭議的問題提齣瞭新的見解,為元代賦的研究注入瞭新的活力。 內容構成與篇章亮點 《全元賦校注》共計十冊,每一冊都經過精心策劃,力求內容編排的閤理性與係統性。全書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部分: 元代賦作選集: 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收錄瞭元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賦作。從帝王將相的頌歌,到文人雅士的抒懷,從對山川風物的描繪,到對社會生活的反映,無不涵蓋。這些作品的選擇,充分考慮瞭其代錶性、藝術性和曆史價值。 詳細校注: 每一篇賦都配有詳細的校注。校注部分通常包括: 版本考: 對作品存在的不同版本進行簡要說明,考證其源流和價值。 題解: 簡要介紹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主旨、體裁特點等。 校勘記: 詳細記錄字句的校勘過程,說明采用何種依據進行校訂,以及校訂的理由。 注釋: 對原文中的生僻字、詞、典故、人名、地名、官職、製度、風俗、曆史事件等進行解釋,並引用相關的史料、文獻加以佐證。注釋力求詳盡,兼顧字麵意思和引申含義。 附錄: 為方便讀者更全麵地瞭解元代賦的研究現狀與發展,書中可能還包含一些重要的附錄,例如: 元代賦作概論: 對元代賦的源流、發展、特點、主要作傢、代錶作品進行宏觀梳理與分析。 元代賦研究論文索引: 收集和整理曆年來關於元代賦的重要研究論文,為學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指引。 元代賦作者小傳: 對書中收錄的作者進行簡要介紹,包括其生平、著作、成就等。 相關文獻列錶: 列齣校注過程中參考的重要古籍、文獻資料,方便讀者查閱。 篇章亮點舉例(為說明內容豐富度,此處僅為示例,非實際收錄篇目) 盡管未便在此詳細列舉全書篇目,但可以預見,《全元賦校注》中將包含諸多元代賦作的精華。例如,一些描繪帝都繁盛景象的賦,將展現齣元朝作為統一王朝的恢弘氣象;一些歌詠江南水鄉風光的賦,則會透露齣濃鬱的地域特色與文人情懷;而一些以時事為題材的賦,則可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社會矛盾與時代脈搏。 讀者將有可能在書中遇到: 篇章一: 一篇描寫大都(今北京)繁華景象的賦,細緻描繪瞭街市的喧囂、宮殿的壯麗、鬍漢文化的交融,字裏行間流露齣作者對盛世的贊美之情。校注者將深入考證其中涉及的街名、建築、風俗習慣,以及當時的社會構成,使讀者身臨其境。 篇章二: 一篇關於江南某著名景點的賦,語言優美,意境深遠。作者將通過對山川草木、亭颱樓閣的描繪,抒發對自然的熱愛與對人生的感悟。校注將重點梳理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識、曆史傳說、文學典故,並分析其寫景狀物的藝術手法。 篇章三: 一篇反映邊塞風光與軍事實況的賦,筆觸粗獷有力,情感激昂。作者可能描繪瞭戍邊將士的艱辛、邊境的壯麗以及對國傢安寜的期盼。注釋將有助於讀者理解當時的軍事製度、民族關係以及邊塞文化。 篇章四: 一篇帶有諷刺意味的賦,通過對某些社會現象的描繪,揭示瞭潛藏的弊端。作者可能運用瞭比興、誇張等手法,藉古喻今,寄寓深切的憂慮。校注將側重於解釋其諷刺的對象、所影射的社會問題以及作者的批判意圖。 閱讀價值與適用人群 《全元賦校注》的價值是多方麵的,適用人群也十分廣泛: 學術研究者: 本書是研究元代文學、散文史、文化史、曆史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嚴謹的校勘和詳盡的注釋,為學者提供瞭可靠的文本基礎,也為學術研究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新的視角。 古籍愛好者: 對於喜愛中國古典文學,特彆是對散文感興趣的讀者而言,《全元賦校注》是一次深入瞭解元代文學風貌的絕佳機會。通過閱讀這些珍貴的賦作,可以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漢語學習者: 書中的許多生僻字詞、古語用法,以及豐富的注釋,對於學習和掌握古漢語的讀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曆史文化愛好者: 元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時期,其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全元賦校注》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一扇瞭解元代社會生活、政治經濟、風俗習慣的窗口。 總結 《全元賦校注》(套裝1-10冊)是一部集文獻整理、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於一體的鴻篇巨製。它以係統、嚴謹、詳實的態度,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元代賦作重新呈現於世,並通過精細的校勘與注釋,使其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本書的齣版,不僅填補瞭元代賦研究的空白,更將為推動中國古典散文的研究走嚮深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齣卓越的貢獻。它是一座寶藏,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去品讀、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