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当21岁的傅真遇到25岁的铭基时,她是即将赴英伦留学的大四女生,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他们对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各自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然而年轻的爱因简单执着而自有一种力量。他们在拉萨分别后,克服重重阻碍定情于大理,最后飞越大半个地球于一年后在伦敦结婚。
这个在网上被众多网友奉为“爱情宝典”的故事,却展示着比童话故事更丰富多彩的结局。十年已过,他们依然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毛铭基,香港人,结构工程师。
傅真,江西南昌人,曾任职投资银行金融分析师,现全职写作。
两人于2003年的西藏之旅中相识、相恋,一年后在英国结婚。2011年5月,两人双双辞去工作,告别8年的英国生活,开始间隔年旅行,游历拉丁美洲和亚洲。16个月后结束旅行回国定居。两人间隔年的故事,也即将出版成书。
序
和菜头:我曾经亲眼目睹爱情
望月者:你带来欢笑,我有幸得到
薯伯伯: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平客:老朋友,旧时光
2003年—2004年
西藏篇
大理篇
深圳篇
北京篇
香港篇
英国篇
后记
2008年
五年
2012年
后来
★藏地牛皮书+爱情白皮书,比童话真实,比现实美好的爱情故事,在网上被奉为“爱情传奇”。
“他在桌下伸出一只手,掌心朝上。他微笑看着我。我轻轻把自己的手覆盖上他的手。终于可以执子之手。这大约是我们爱情的开始。”
“无论是求之而不得的百般辗转,还是执子之手终成眷属的无限喜悦,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那最好的,才刚刚开始。”
★你爱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十年间,从雅鲁藏布江到泰晤士河,从伦敦到青岛,从香港到南昌,他们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
★《藏地白皮书》曾于2008年出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被口口相传,成为众多驴友及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影印本一直在淘宝网上热卖。十年爱情见证版加入2008年与2012年作者重回西藏的4万字增补篇,及30多张彩色照片,让这个故事更具时光感与经典感。
★2003年的你在哪里?十年间漂泊过几座城,身边朋友换了几轮,恋爱又失去过几回?
海报:
之所以他们能够彼此找到,我觉得是因为他们还信仰爱情。
——和菜头
我总觉得这对小夫妻有点像郭靖和黄蓉。桃花岛的爱情,有如童话故事,但正是因为这些情节都真实存在,才能感动素未谋面的人。
——薯伯伯
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在网上被奉为传奇,恰恰因为它的简单。不过就是相信二字——相信爱情,相信爱情值得努力,相信梦想终有一天能成真。是我们的冷漠、倦怠、量入为出、轻易放弃,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使爱情成为一桩麻烦事,慢慢塑就了我们世故而坚硬的心。
——望月者
合上这本其实很私人的《藏地白皮书》,真的,一度不再相信爱情的我感叹纯净美好的爱并没绝迹。所以,请相信爱。相信不好的一切都会过去。
——呀~(豆瓣网友)
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瞥见《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时,一种莫名的冲动攫住了我。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封面设计简洁却极具吸引力,带着一种来自高原的纯粹与深沉。我并非是那种轻易被书名打动的人,但我感觉,这本书似乎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封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故事,一个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坚持的篇章。 我对“十年”这个数字格外敏感。十年,足够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足够让一段感情经历风雨洗礼,足够让一段回忆沉淀成最宝贵的财富。《藏地白皮书》这个名字,又自带一种神秘与神圣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段涤荡心灵的旅程。而“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的标签,则让我对作者的叙事能力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蚂蜂窝上的很多作者,都拥有将平凡生活写出诗意的能力,他们用真诚的笔触记录下旅途中的点滴,而这份点滴,往往最能触动人心。 我脑海中开始勾勒这本书可能的样子。也许,它会描绘一对恋人在海拔之巅的爱恋,他们的情感如同雪山一样纯净,又如经幡一样坚韧。也许,故事会穿梭于拉萨的古老街巷,背景是布达拉宫的巍峨,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的香气。又或者,它会细腻地展现十年间,爱情如何在大起大落中成长,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开出绚烂的花朵。我期待着,在那文字间,找到那些关于爱最本真的模样,那些我们都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关于爱与被爱的喜怒哀乐。 这本《藏地白皮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这个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常常在追逐物质的同时,忽略了内心深处对美好情感的渴望。而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重新找回那些被遗忘的纯真,能够被故事中的情感所感染,所治愈。它可能是一本治愈系的读物,也可能是一剂强心针,鼓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去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畏艰难,不惧改变。 我已经在想象,当我在某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翻开这本书,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世界里。我会随着她的笔触,走进藏地的风土人情,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会走进她和她爱人的故事,体验那份跨越十年的深情。我坚信,一本能够引起读者如此期待的书,必定有着非凡的魅力。它所承载的,或许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永恒、对真挚情感最深切的期盼。
评分翻开《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属于高原的清冽气息。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辽阔的天空、连绵的山峦,以及那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五彩经幡。作为一本关于“十年爱情见证”的书,我预感它不会是那种轰轰烈烈、戏剧化的情节堆砌,而更倾向于一种温润如玉的叙述,将时间的重量与情感的深度悄然融入字里行间。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用十年的光阴来“见证”爱情的。这十年,想必经历了无数的细枝末节,无数的瞬间叠加,才最终沉淀出此刻的书写。或许,这本书会像一部娓娓道来的纪录片,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重要的时光,每一个章节都可能是一个鲜活的场景,一段深刻的对话,或是某个心动的瞬间。我期待着,在这其中看到爱情在岁月的洗礼下,是如何从青涩的花蕾,绽放出成熟而坚韧的花朵。 “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这个标签,让我对作者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平时就很喜欢阅读蚂蜂窝上那些记录旅行和生活感悟的文字,它们往往真实、细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蕴含着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我猜想,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人,她能够从平凡的点滴中提炼出不凡的意义,并将这份感悟用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的语言传递出来。 我设想,这本书中的爱情故事,一定与藏地的独特风情紧密相连。或许,在某个转经筒的低语声中,他们的爱情悄然萌芽;或许,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之巅,他们许下了爱的诺言;又或许,在拉萨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他们感受到了彼此的依靠。我期待着,在文字中感受那种融于自然、融于信仰的爱情,那种在纯净之地孕育出的,质朴而深刻的情感。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我始终相信,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闪耀光芒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分享,更像是一次关于人生、关于陪伴、关于如何经营一段长久情感的深度探讨。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启示,一些力量,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用心去经营,去守护那份来之不易的美好。
评分《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和仪式感。当我看到它时,一种莫名的好奇心油然而生,仿佛这本书里隐藏着一个值得我花费时间去探索的秘密。书名中的“藏地”,立刻将我的思绪带入那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我开始想象,在这片高原之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十年爱情见证版”,这几个字更是点燃了我阅读的欲望。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又充满变数的时光。它足以让一个人在情感上经历无数的起伏,足以让一段关系经历考验与沉淀。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十年的点滴汇聚成册,又以何种方式来“见证”这段爱情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真实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去感受爱情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沉淀、升华的过程。 “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这个信息让我对作者的叙事风格有了初步的判断。我一直认为,蚂蜂窝上的作者,往往具备一种将生活写成故事的能力,他们善于捕捉旅途中的细节,善于表达内心的感触,并且他们的文字通常带有真诚和温度。我期待着,这位作者能够用她独有的笔触,将藏地的风情与爱情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感人的画面。 我设想,《藏地白皮书》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它更可能是一部融合了旅行、文化、人生感悟的作品。或许,在作者叙述爱情的同时,也描绘了她在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种种,那些高原的壮美,那些藏族人民的热情,那些寺庙的宁静,都可能成为爱情故事的背景,甚至是催化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一同“旅行”,一同感受藏地的独特魅力,一同品味爱情的甘甜与苦涩。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次精神的远行。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即使在遥远的藏地,爱情也能以最纯粹、最坚韧的方式存在。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找到慰藉,找到那些关于爱与坚持的答案。它可能是一份温暖的陪伴,也可能是一份深刻的思考,无论如何,我都相信,它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触动。
评分当目光落在《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上时,一股浓郁的、仿佛带着高原雪山气息的神秘感便瞬间攫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并非是那种轻易被书名所打动的读者,但这个书名,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想要一探究竟。它似乎在低语着一个关于时间、关于情感、关于那片遥远土地的动人故事。 “十年爱情见证版”,这几个字,让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十年,足以让一段关系经历无数的风雨洗礼,足以让最初的悸动沉淀为深刻的羁绊。我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短短的书名中,浓缩十年的光阴,如何用文字“见证”一份爱情的生长与蜕变。我脑海中开始勾勒,这或许是一部关于时间如何雕刻爱情,爱情又如何对抗时间的故事,每一个章节,都可能是一段被精心珍藏的回忆。 “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的标签,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生活化的色彩。我一直认为,来自蚂蜂窝的作者,往往拥有一种将平凡生活写出诗意的能力,他们对细节的捕捉,对情感的表达,都带着一股真实的力量。我期待着,这位作者能够将她对藏地的独特感受,与对爱情的深刻体悟,融合成一篇篇充满画面感和感染力的文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那份情感的温度。 我开始想象,在书中的藏地,爱情会以怎样的姿态绽放。它是否会如同雪域高原上顽强生长的格桑花,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美丽的生命力?它是否会如同布达拉宫的阳光,温暖而持久,照亮前行的道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段不落俗套的爱情叙事,去感受那份在纯净土地上滋生的,纯粹而深沉的情感。 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灵的邀约,邀请我去探索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时间的情感。我希望,通过阅读《藏地白皮书》,能够重新审视爱情的意义,能够从中汲取一份关于坚守、关于陪伴的力量。它可能是一次关于情感的洗礼,也可能是一次关于人生的启迪,无论如何,我都相信,它将会在我的阅读之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分《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仅仅是这个书名,便足以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我立刻联想到,那片高远而纯净的土地,那份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深情。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爱情故事,带着一种刻意的煽情,反而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气息,仿佛一本被岁月温柔打磨过的老物件,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十年爱情见证版”,这几个字,最是让我心头一动。十年,是足以改变很多事情的时间长度,它承载了多少欢笑与泪水,多少甜蜜与挑战?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一份真实的情感流转,而不是简单的情节堆砌。我希望,作者能够用她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情在时间的洗礼下,是如何从青涩走向成熟,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依然闪耀着温暖的光芒。 “蚂蜂窝专栏作家作品”,这个标签,让我对作者的叙事风格充满期待。我平时就很喜欢在蚂蜂窝上浏览一些旅行日记和生活随笔,那些文字往往带着一种真实的温度,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我相信,这位作者一定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并能将其转化为动人故事的高手。我希望,她能用她独特的视角,将藏地的风土人情与爱情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广袤的藏地,空气稀薄,阳光炽烈,他们的爱情故事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展开、生长。或许,他们的爱情,如同高原上的风,自由而奔放;又或许,如同雪山上的溪流,纯净而执着。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既有远方风景,又有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世界,感受那份在天地之间,关于爱与坚持的宏大与渺小。 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渴望在其中找到关于爱情的真谛,找到关于人生选择的启示。我希望,它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情感,并从中汲取一份坚持下去的力量。我相信,一本能够用十年时间来沉淀情感的书,一定有着它独有的价值和魅力,它所承载的,很可能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永恒、对真挚情感最朴素的向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