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乃是中华民族自身文化创造力发挥的结果。
《社会的文化程序/民族精神与文化主题书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学部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郭湛围绕当代中国社会机制、文化问题等所做的全面论述,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的学术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遵循实践和思想的历史和逻辑顺序,分为社会论、机制论、文化论三部分,主旨在于强调对社会即人的活动的文化程序的研究,从对社会和人的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关注入手,借助广义的文化观念,达到对社会即人的文化程序及取向的理解,并认为这是揭示社会即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郭湛,1945年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学部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主编之一)、《人活动的效率》、《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主编之一)、《哲学与社会》、《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哲学素质培养》(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第1主编)、《社会公共性研究》(主编)、《面向实践的反思》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言 社会、机制和文化
上篇 社会论
第一章 社会生活中的契约关系
一、人的社会关系与契约
二、语言与契约方式的演变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
四、社会协调中的契约关系
五、契约方式的社会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一、社会系统中的被动和主动效应
二、创造: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
三、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
四、产业改造和创造
第三章 解放、探索和实践
一、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解放
二、理论探索的特点和方向
三、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
第四章 社会意识的社会功能
一、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
二、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
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
四、社会意识的创新功能
第五章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
一、非模仿者总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具体特色有品格高下之别
三、要不断强化特色升格意识
第六章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
一、人的物质需求实际上的有限性
二、对人类物质需求的两种限制
三、与物质需求不同的精神需求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神要求
一、社会转型与精神困惑
二、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
三、虚拟上帝不如诚信为人
四、诚信的结果是双贏
五、英雄必须尊重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三、作为精神文明的哲学社会科学
四、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与核心
第九章 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
一、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作用
二、当代杜会话语体系建设意识的觉醒
三、历史性和世界性:话语体系发展的趋势
四、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性层面
五、话语体系建设的公共性层面
六、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
中篇 机制氾
第十章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
一、社会机体或社会有机体
二、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和历史性
三、社会有机体的內部和谐与外部和谐
四、构建和谐发展的中国社会
第十一章 全方位根本性解决社会矛盾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人力和金融资源
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法治
四、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五、完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六、思想上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七、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十二章 为什么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社会生活: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二、人与人相互砥砺与自我超越
三、社会矛盾揭露和解决的方式
四、人与社会同发展
第十三章 从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关系
一、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利益机制
二、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三、利益关系调整与改革、发展、稳定
四、发展、稳定、和谐:利益的驱动与协调
五、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
第十四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
一、“机制”和“动力机制”的內涵
二、系统动态关系由三维到四维的过渡
三、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关系
四、中国社会运行中的三个动力机制
第十五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
一、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申的方向引导
二、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全面探索
三、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的科学转向
四、注重社会稳定的价值取向
五、社会和谐方向的确立与进展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与方向引导
第十六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
一、中国实践:改革、发展、稳定、和谐
二、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相互关系
三、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机制
四、人是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根本
第十七章 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
一、“机制”的基本內涵
二、机制与制度、体制、规律、方法
三、社会机制的特点
四、社会运行机制优化的途径
下篇 文化论
第十八章 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
一、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
二、经济价值取向:从均平思想到共同富裕
三、道德价值取向:泛道德主义危机和道德重建
四、成就价值取向:从官本位到多元化
五、家族价值取向:家族精神的继承和改造
第十九章 文化观从狭义向广义的转变
一、名牌的生成是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
二、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
四、转向现代的大文化观
五、大文化观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十章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
一、与小文化观念不同的大文化观念
二、大文化观念下的理解和行为
三、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
四、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
第二十一章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的自然前提及其超越
二、人为的而又为人的文化
三、文化的程序与取向相一致
四、通过文化,人与世界分化和统
第二十二章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
一、广义文化的实质性思维
二、从定义看文化的本质
三、作为程序和取向的文化
四、从根本上把握文化发展
第二十三章 文化自觉与社会和人的发展
一、中国人文化自觉的心路历程
二、文化自觉:创造历史的精神动力
三、对社会变迁中文化自觉的反思
四、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的双重使命
第二十四章 公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原有社会理论与现实矛盾的破解
二、公共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
三、现代社会中的两种公共主义
四、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更高程度的公共主义
第二十五章 文化自觉:理解、持守与创优
一、自觉文化之“美”
二、理解文化实质
三、持守文化內核
四、创新重在创优
第二十六章 作为人之程序和取向的文化
一、作为人为程序的文化
二、人为程序申的为人取向
三、借助符号的行为、感觉和思想
四、文化的主体性、普遍性和公共性
五、文化来源和基础的历史观解释
主要参考文献
社会的文化程序/民族精神与文化主题书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