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海绵城市标准汇编》主要围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重点工作即时推出的相关标准规范汇编本。
《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海绵城市标准汇编》摘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中海绵城市领域相关标准共计54种进行了汇编,标准选取方向主要涉及城市蓄水、(小区)雨水净化再利用、透水路面、公共绿地、城市水系(湖泊)等方向,总结就是“渗、滞、蓄、净、用、排”,希望能为广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内页插图
目录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2010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
《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 50181—93(1998年版)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2016年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
《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B/T 50587—2010
《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 50594—2010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 50773—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51033—2014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40—2014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 51051—2014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2013
《地下_[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2009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201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016年版)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0—2011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07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 76—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2010
《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 120 200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2008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 135—2009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42—2014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43—2010
《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CJJ/T 163—2011
《建筑排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165—201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CJJ/T 209—2013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T 210—2014
前言/序言
工程建设标准是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和手段。它对规范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时隔37年,党中央于2015年底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提供了依据。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我们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近年来的重点工作,推出了《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为广大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共13分册,分别为: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标准汇编》
2.《海绵城市标准汇编》
3.《智慧城市标准汇编》
4.《装配式建筑标准汇编》
5.《城市垃圾标准汇编》
6.《养老及无障碍标准汇编》
7.《绿色建筑标准汇编》
8.《建筑节能标准汇编》
9.《高性能混凝土标准汇编》
10.《建筑结构检测维修加固标准汇编>
11.《建筑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汇编》
1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汇编》
13.《建筑施工安全标准汇编》
本次汇编根据“科学合理,内容准确,突出专题”的原则,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对工程建设中影响面大、使用面广的标准规范进行筛选整合,汇编成上述《城市建设标准专题汇编系列》。各分册中的标准规范均以“条文十说明”的形式提供,便于读者对照查阅。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规范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为使广大读者放心地使用以上规范汇编本,我们将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网站上及时提供标准规范的制订、修订等信息。详情请点击www.cabp.com.cn的“规范大全园地”。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对标准规范的出版发行提供宝贵意见,以便于改进我们的工作。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列丛书: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图书简介 本丛书聚焦于当代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理念革新与精细化管理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本卷《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框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绿色、智能且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第一部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前沿趋势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城市交通规划的演进历程,从早期的以机动车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转向当前强调多模式整合、公共交通优先(TOD)、以及慢行交通友好性的综合交通规划理念。 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详细阐述了居民出行特征调查、交通流观测、OD(起讫点)分析等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引入了先进的交通需求模型,包括四阶段模型(生成、分配、分派)的最新发展,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出行行为刻画与预测技术,如利用移动通信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交互分析。 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深入剖析了公路网络、轨道交通、公交系统、慢行系统(步行和自行车)之间的协同关系。重点讨论了区域交通一体化,阐明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网络设计,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无缝衔接与换乘优化,尤其关注城市群内部的交通联系与通勤网络设计。 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 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交通策略。内容涵盖了低碳交通目标的设定、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策略、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的优化布局(如BRT、定制公交的引入),以及如何通过交通需求管理(TDM)措施,从源头上控制不必要的机动车出行。 第二部分: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与优化 本部分侧重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精细化设计标准和实施技术,确保规划蓝图能够转化为安全、高效的实体工程。 道路网络设计与几何标准: 详细解读了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参数,包括交叉口几何设计、视距要求、以及不同交通流混合条件下的安全缓冲区设计。强调了路权分配的科学性,确保公交专用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有效隔离与通行权。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设计: 深入研究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接驳设计,包括出租车停靠区、社会车辆停车换乘(P+R)设施的容量配置和流线组织。对于地面公交系统,探讨了港湾式停靠站、智能信号优先系统(TSP)的集成应用,以最大化公交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慢行交通环境营造: 这是一个日益被重视的领域。本部分详细介绍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最小宽度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坡道、盲道),以及如何通过街道景观设计、绿化隔离和交叉口行人二次相位控制,提升步行和骑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现代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与智能交通系统(ITS) 交通的有效运行严重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支撑。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交通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 交通流控制与信号配时: 全面介绍了基于交通流量实时反馈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如SCATS、SCOOT等)。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饱和度,动态调整绿信比和周期长度,以最小化延误。同时,探讨了自适应控制技术在复杂城市路网中的应用效果。 交通信息服务与引导系统(IVIS): 阐述了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信息发布平台。从路侧可变信息标志(VMS)到移动应用端信息推送,内容覆盖实时路况、拥堵预警、停车位引导等。强调了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对诱导出行行为的重要性。 智慧停车管理体系: 针对城市停车难问题,系统介绍了智慧停车的解决方案。包括停车位普查、实时信息采集、预订与导航系统。讨论了基于价格机制的动态停车收费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停车数据反哺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结合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识别高风险点段,并提出针对性的工程干预措施(如限速标志、安全岛设置)。此外,详细规划了城市重大事件(如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交通疏导预案和应急调度流程,确保快速恢复城市运行秩序。 第四部分:政策法规、投融资与社会效益评估 交通规划的实施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可持续的经济支撑。 交通法规与管理体制: 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的交通管理法规体系,包括路权分配的法律依据、交通违法处罚标准等。探讨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优化,以适应多部门协同(公安、交通、规划)的新需求。 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创新: 探讨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土地增值回收机制(TDR)在支持公共交通发展中的潜力,以及绿色交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 交通系统效益评估: 不仅关注传统的经济效益(如时间节省、运营成本降低),更强调社会效益(如空气质量改善、居民健康提升)和环境效益的量化评估方法,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现代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面向交通工程师、城市规划师、政府管理者及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旨在提供从宏观战略到微观设计的全方位指导。全书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成功案例和前沿技术应用,致力于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慧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