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

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鹏斗 编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航空史
  • 英烈传
  • 历史
  • 军事
  • 战争
  • 空战
  • 民族英雄
  • 爱国主义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ISBN:978755331257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16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9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以及援华的美、苏飞行员浴血蓝天,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中国空军飞行员以弱敌强,为了祖国牺牲奋斗,气壮山河、视死如归,捍卫祖国的蓝天;美、苏飞行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记载了很多航空烈士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精神风貌,见证了他们的生离死别,谱写了他们们驾驶战机苍天鏖战、血染蓝天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以史为鉴,书中的烈士的事迹,使人感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目录

一、空军篇
中国自制的首架军用飞机——“乐士文1号”
一次非凡的远征
并肩战斗的中美空军混合联队
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驼峰航线
“来华作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飞虎队“血幅”
熊猫、天使与苹果——美国航空志愿队中队队徽的故事
“空军之母”——宋美龄

二、英烈篇
(一)中国英烈
“空军战魂”——高志航
中国空军红武士——刘粹刚
宁死不屈的空军勇士——阎海文
与敌人同归于尽一陈怀民
“飞将军”——乐以琴
空中拜谒中山陵的飞行员——汤卜生
空战之鹰——李桂丹
华侨之鹰——梁添成
击毙“轰炸恶魔”的航空英烈——段文郁
功勋卓著的“蓝天雄鹰”——郑少愚
“空中骁将”——周志开
“蓝天飞虎”——李学炎
“轰炸”日本第一人——徐焕升
救助美军上校的中国飞行员——臧锡兰
“空战英雄”——王天祥
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驾机猛扑敌舰的航空英烈——沈崇诲
(二)美国英烈
“飞虎将军”——陈纳德
抗日空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外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
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王牌飞行员——小弗兰克谢尔
美国空军中的“中国战鹰”——陈瑞钿
(三)苏联英烈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苏联英雄
两获“苏联英雄”称号的空中雄鹰——克拉夫琴科
苏联英雄——布拉戈维中斯基
(四)韩国英烈
忍辱负重的空军英烈——田相国

精彩书摘

  《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
  少小立志投笔从戎 乐以琴原名乐以忠,1914年11月出生于四川芦山县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乐伯英为虔诚的基督教徒,秉性正直,教育严格,规定子女年满十岁,每天都要分担家务,早饭后,父母常为子女讲解朱子治家格言,以及故乡的风土人情。乐以琴的父亲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人一直没有分家。三兄弟一共有17个子女,其中男孩子有10位,乐以琴在男孩子中排第6位。乐以琴的母亲为人温和、慈善,文学修养颇高,是邻县的一个大家闺秀,她幼年随家里的男孩在家读书,因而学识很高。嫁到乐家以后,她不但主持家政,抚育子女,而且担任家庭教育之责。
  小时候的乐以琴常常坐在母亲的膝前听她讲故事,母亲最爱讲岳飞的故事,说他们家都是岳飞的后代,当年秦桧为了斩草除根,到处缉拿岳家后代,他们这一支为了逃避追捕,千里迁徙,辗转来到四川芦山,被迫改姓乐。后来乐以琴曾撰文说起这事,他认为这是母亲故意说来勉励他的。
  乐以琴自幼酷爱体育,小时便习泳练拳。1929年,乐以琴在家乡初中毕业后来到成都,就读于华西协合高级中学。在华西协中,乐以琴的体育成绩非常好,他跑得快,是学校有名的田径运动员,还曾代表四川出席全国运动会,参与全国运动会的短跑项目。
  1931年,乐以琴中学毕业,他立志考入大学学生物,而父亲却想让他学医。乐以琴的哥哥、姐姐有七八位都是学医的,大哥乐以勋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姐姐乐以成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是四川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生。
  1931年,乐以琴考入山东齐鲁大学医科就读(一说为文理学院读生物学),由于他没有中学毕业学历证书,只好借用四哥乐以琴的证件报考,从此乐以忠就改名为乐以琴。数年之后,四哥乐以琴在听闻弟弟为国捐躯后,以六妹乐以纯之名考人中央航空学校第八期,继续报效祖国,因此在空军中留下了“乐以琴不是乐以琴,乐以纯不是乐以纯”的趣谈,也由此反映出当时知识青年航空救国的时代背景。乐以琴刚进齐鲁大学不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乐以琴看到无辜同胞被日军杀害,很愤怒,渴望从军杀敌。
  1932年冬天,报上刊登了中央航空学校招收第二期飞行生的启示。乐以琴下定决心投笔从戎,报考航校。
  1933年春天,乐以琴得到了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的复试通知书。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是中国现代航空教育的摇篮,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航空训练队。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该航空训练队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2年,中央航空学校在笕桥正式成立并对外招生。
  复试后乐以琴被航校录取了,他入学时的队长是人称“独臂飞将军”的石邦藩,石将军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战役中击落日军“13式”舰载歼击机1架,随后被日机击伤失去一臂,得此外号。乐以琴经过6个月的新兵训练学习后,顺利地通过考试,1933年9月1日被编人笕桥空军第二期,进入航校学习飞行技术。
  笕桥航校的飞机驾驶学习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每级4个月的学习时间。初级和中级学习基本飞行,高级专门学习驱逐、攻击、侦察和轰炸飞行。每级飞行训练结束都要进行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进人下一级的训练,不及格的学员予以淘汰。
  在笕桥航校机场,乐以琴被分在第十组,他的教官是高志航。高志航是留法学航空的,回国后人航校第一期,毕业后任飞行教官。航校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的大学,学员从早到晚没有一点空闲时间,上午飞行,下午上课,晚上自习。飞行训练也是非常严格,一有差错就要被罚。乐以琴就有两次被罚,一次是在中级飞行训练中,乐以琴起飞不慎被罚立正5分钟,另一次是在高级飞行训练中,乐以琴飞出了教官指定的范围,被罚一天禁闭。经过严格的训练,1935年,他完成学业,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毕业。长空杀敌首战告捷 1936年,从航校毕业后的乐以琴被编入由他的教官高志航任大队长的第四大队二十二中队,乐以琴担任分队长,驾驶美国产的霍克式双翼单座战斗机,他的座机号是2204。
  1936年回家探亲之前,乐以琴特地在景德镇为所有兄弟姊妹各烧制了一套细瓷餐具。在与父母家人团聚之后,乐以琴给父母留下了他的心声: 父母亲大人有兄姊照顾,弟妹生活有靠,以琴没有什么可挂念的了,以琴身为军人,今已抱定必死的信念,惟有精忠报国,为国捐躯是以琴今生的追求……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14日下午,早已潜伏在河南周家口机场的第四大队,接到命令全队紧急飞往杭州笕桥机场和安徽广德机场参加上海保卫战。而此时,日军为了摧毁中国空军,派出了两队共18架轰炸机,分别偷袭笕桥机场和广德机场。在大队长高志航的带领下,二十一中队率先对日本空军展开了空中打击。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击落日机3架,其中两架都是高志航打下的。乐以琴所在的二十二中队和二十三中队赶到广德机场时,机场已遭敌机轰炸。在“八·一四”空战中,第四大队狠狠地打击了日军,取得了首战告捷的佳绩,然而更严峻的空战在等待着中国空军。
  ……
瀚海孤帆: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风云 作者:[虚构] 陈子昂、林婉儿 出版社:[虚构] 九州文史出版社 页码:680页 定价:128.00元 --- 卷首语:潮起沧海,风动古今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朝代的兴衰,亦非着眼于特定人物的功过。它是一部关于海洋、贸易、文化交融的宏大叙事,追溯自先秦时期萌芽,贯穿唐宋的鼎盛,直至明清海禁前的波澜壮阔——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史诗。我们试图在浩渺的南海、印度洋的季风中,描摹出那些航行者、商贾、使节、乃至海盗的群像,以及他们所构建的,连接东方与西方文明的蓝色动脉。 第一部分:远古的跬步——萌芽与雏形(约1500字) 在文字记录稀疏的远古,海洋并非阻碍,而是机遇。本部分将深入探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如闽越、南越等地的先民,如何凭借简陋的独木舟和对潮汐星辰的认知,开始小规模的物物交换。 1. 陶器与贝壳的对话: 考古学证据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尚未完全主导贸易网络时,东南沿海的制陶工艺已开始向外扩散,而南海诸岛的特殊贝类,则反向进入内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贸易”,而是一种基于生存需求的扩散与接触。我们描绘了早期渔民在珊瑚礁群中探索的场景,他们的航行半径有限,但已然孕育了日后大航海的基因。 2. 汉代的开拓与失焦: 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无意中将中原的目光投向了西域。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海上。随着广州、合浦等地的港口建立,官方力量开始介入。我们细致考察了《史记》中对“阰(pí)海”的模糊记载,并结合越南、泰国的早期遗址,推断出早期香料和珍贵木材的输入路线。然而,汉朝对海上贸易缺乏持续的战略规划,使得这条路线一度中断,如同潮水退去,只留下湿漉漉的沙滩。 3. 三国至隋唐的温床: 这是一个相对沉寂却至关重要的时期。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经济的相对稳定,使得航运的重心愈发向海洋倾斜。南海的地理优势被重新认识。我们重点分析了广州“番坊”的雏形,以及佛教东传过程中,僧侣们对季风航线的早期摸索。他们记录的航海日志,尽管多已散佚,但从同期碑刻中重建的航海术语,揭示了早期中国船只在风向控制上的精妙技艺。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宋元的辉煌与变革(约450字) 宋代,中国社会完成了空前的商业化转型,这股力量自然也涌向了海洋。元代,蒙古帝国在欧亚大陆的连接,更是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 宋代的“海商”崛起: 官方设立的“市舶司”不仅仅是税收机构,更是海洋治理的开端。我们通过泉州、明州(宁波)的税单残片,展示了宋代大宗瓷器、丝绸如何源源不断地流向波斯湾和东非海岸。重点介绍了“钉货”——专指运往海外的标准化商品组合,以及宋代船只“沙船”、“福船”在抗风浪能力上的技术飞跃。这不是简单的贸易,而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构建。 2. 元代疆域下的超级枢纽: 蒙古帝国打通了欧亚大陆的陆路,但海洋运输因其成本低、运量大,反而更加繁荣。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各国船只云集。本部分着重分析了阿拉伯、波斯商人与中国地方势力(如莆田系海商)的合作模式,他们不仅带来了香料和宝石,也带来了先进的航海图绘技术和记里鼓车改进理念。 3. 海洋法与海患: 随着贸易额的剧增,海盗问题也日益严重。我们对比了宋元两朝在治理海上犯罪上的不同策略,从宋代的“以商制商”到元代的严酷镇压,揭示了海洋秩序构建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第三部分:最后的辉煌与西风东渐(约400字) 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标志着中国海上力量的顶峰,但随后而来的海禁政策,却成为了历史的转折点。 1. 郑和的远洋与“不涉主权”的贸易观: 郑和的船队规模和航线覆盖范围,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不将此视为单纯的“宣慰”,而是视为一种基于朝贡体系的,旨在稳定远洋贸易通道的巨大投入。通过对《郑和航海图》中“针路图”的解读,展示了当时中国对东南亚、印度洋气候的精确掌握。 2. 海禁的代价: 永乐之后,政治重心的收缩导致海禁的颁布。这并非彻底断绝,而是一种对私人贸易的强力抑制。这种抑制并未消灭需求,而是催生了走私贸易的畸形繁荣。我们详细分析了明中后期,以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为基地的走私网络如何与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势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合规商业”与“非法流动”并存的灰色地带。 3. 西方力量的叩门: 葡萄牙人的到来,改变了既有的贸易格局。他们带来了火器、新奇的金属制品,也带来了更具侵略性的商业模式。本部分探讨了早期沿海冲突,如屯门、料罗湾之战,这些冲突并非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洋文明理念的碰撞——一方追求“和合共存”,另一方推崇“武力殖民”。 结语:海风未歇,回响犹存 《瀚海孤帆》的终点,定格在明末清初,海禁达到顶峰,全球贸易格局被西方主导的转折关口。我们试图让读者明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几条航线和几批货物,它承载了数千年间,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进行深度对话、相互塑造的全部记忆。那些漂泊的船影,那些在异国他乡开设的商铺,那些记载着风暴与收获的航海日志,共同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与文化合作篇章之一。本书旨在唤醒那些被尘封在海浪之下的,关于探索、开拓与韧性的集体记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读起来就有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我一直觉得,那些在天空中作战的战士,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而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赢得了和平。我非常想了解,在那个条件极其艰苦的年代,我们的空军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与装备先进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着书中充满了悲壮和英勇的故事。我期待作者能够细致地刻画每一位航空英烈的形象,不仅仅是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更希望能够看到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另一面,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英雄气概是如何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形成的。这本书,或许能够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历史尘封的英雄,他们的名字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空军的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评分

说实话,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它的装帧就立刻吸引了我。那种复古的质感,配合着书名中“碧血长空”几个字,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本身就对二战时期的军事历史,尤其是空战部分情有独钟,所以这本书的题材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挖掘和整理这些抗日航空英烈的生平事迹的。要知道,那个年代的资料保存可能并没有现在这么完善,许多英烈的名字或许已经被遗忘,或者事迹零散。如果作者能够搜集到详实的资料,并且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出来,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唤醒人们对那些被埋没的英雄的记忆。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航空英烈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战友情,这些鲜活的细节往往比单纯的战场描写更能触动人心,也更能让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面临巨大危险时依然保持冷静和英勇。这本书,或许就是一本通往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钥匙,开启了我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遐想。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带着一种庄重而又悲壮的美感。我一直对那些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充满敬意,尤其是那些在天空中的勇士。他们的战场,是那样广阔,那样危险,每一次战斗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些英烈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旁征博引,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最动人的细节?还是深入采访,从亲历者的口中还原那些尘封的记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而是能够深入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描绘他们在面对死亡和绝望时的勇气,以及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而是铸就了我们今天和平的基石。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阅读材料,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一次对英雄的缅怀,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汲取。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肃穆而又磅礴的气势,深邃的蓝色背景如同广阔无垠的夜空,一架战机划破宁静,身后拖曳出象征着勇气与牺牲的金色轨迹。书名《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更是直击人心,还没翻开,脑海中就已经勾勒出无数英雄的身影,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血肉之躯筑起共和国的天空防线。我一直对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万米高空与侵略者搏斗的空军战士们。他们的故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每一次升空都可能是永别。这本书的名字,仿佛就蕴含着无数悲壮的诗篇,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航空英雄们不屈的意志和献身精神。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跟随作者的笔触,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惊心动魄的空战,感受那些年轻生命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作者的选材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每一位“英烈”的名字背后,都应该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条件艰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敌机周旋,又是以怎样的勇气,一次次地冲向死亡的边缘,只为守护家园的一片蓝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致敬,一次对英雄气概的传承。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总是充满了敬意。这本书的书名《碧血长空忠魂舞 抗日航空英烈传》听起来就大气磅礴,充满了诗意和力量。“碧血长空”四个字,仿佛已经将无数烈士的热血洒满了蓝天,而“忠魂舞”则描绘出他们英勇不屈、在天空中飞舞的身姿。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真实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战士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不屈斗争。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每一位英烈的生平故事,不仅仅是他们的战功,更包括他们个人的经历、情感以及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内心挣扎和最终的抉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们看到,那些在天空中翱翔的英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家人,有朋友,有梦想,然而为了国家的解放,他们却选择了将个人的一切都献给祖国。这本书的意义,我认为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对后辈的激励。我期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被这些英雄的事迹所感动,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忠诚”与“奉献”的真正含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