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1.中国爸妈不可不知的育儿细节全公开。
64个与孩子对话的沟通技巧,让孩子不再抵触。
来自实践的育儿案例,提供贴心指导,帮助父母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不代替父母思考和选择,只分享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得到快乐的成长。
好父母不仅是孩子好的老师,还是好的朋友。
2.写给父母们的话。亲爱的父母朋友们:
你们是否还在为“如何让孩子听话”的问题而头疼呢?你们可知道,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都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养方向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创新性,变得微微诺诺,习惯性地依附于父母。
作为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父母,与其现在为了省事时时刻刻教导孩子听话,不如采取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孩子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真正彼此了解,心灵融合。
父母们,新的教育之旅正在建设,你也想在探索中找到与孩子好的相处方式吗?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而是像对待尊贵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吧!只要你耐心倾听,真诚热爱,你就一定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3.中国自古以来比较推崇“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不骂不成材”的教育方式,但是,挨打就能成为好孩子吗?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这也是教育界公认的坏的教育法。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
打骂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消极影响:首先,没有内疚心,产生叛逆心;第二,性格粗暴易怒,甚至行为乖张而残忍;第三,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第四,性格内向、自卑,甚至变态;第五,缺乏耐心。
蒙特梭利博士说:“在帮助孩子健全发展的过程中,常被人忽视的,就是人性的特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用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国际公认的优秀教育方法。
4.为什么有些家长抱怨“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
不少孩子都会让爸妈这么怨声载道:“这孩子怎么就喊不动呢?”“我都说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样说孩子才愿意听,愿意改呢?
首先,不唠叨。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第二,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父母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第三,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如果一天连续批评,就让让孩子产生“揪住不放”的反感心理,反而会产生逆反效果。
第四,用表扬代替批评。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比如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第五,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本书帮助父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这一家庭教育基本也是重要的技能。为此,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不同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听、说、做,通过一系列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主动积极地与父母配合。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燕子,湖南人。家庭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孩子品格和健康工作多年。其育儿文章数次被各育儿网及知名微信号转发,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妈妈关注。
不唠叨的好妈妈
女人很爱说话,尤其是当了妈妈之后,由于心中牵挂着孩子,几乎变成了唠叨的代名词。殊不知,孩子虽然小,也会感到厌烦,他们不愿意每天都听妈妈的唠叨。一旦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孩子们就会对妈妈的唠叨产生免疫力,妈妈的唠叨甚至还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
那么,如何当一个不唠叨的妈妈呢?常常有人说,妈妈的唠叨是满满的爱。的确,妈妈之所以唠叨,就是因为不放心孩子,担心孩子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所以才会千叮咛万嘱咐。要想不唠叨,妈妈可以试着这样做:
首先,妈妈应该相信孩子的自理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从小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中长大。一旦离开妈妈身边,孩子自己可能不会觉得依恋,妈妈却很难适应孩子初次试飞。妈妈最唠叨的时候,无非是孩子第一次独自去上学,孩子第一次独自离家出远门,孩子第一次坐火车去异地,孩子第一次自己做饭,等等。这么多第一次,都牵着妈妈的心。只有当妈妈相信孩子的能力,确信孩子能独自面对一切事情时,妈妈才会不唠叨。
其次,妈妈应该尊重孩子。很多妈妈的唠叨是命令式的,不管孩子做什么,她们都看不顺眼,一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说的那样去做,才能停止唠叨。这样下去,孩子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再次,妈妈也应该意识到唠叨带来的负面作用。刚开始唠叨时,孩子也许能够理解妈妈是因为爱才唠叨。然而,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心生叛逆,只求耳根清净。既然说一遍和说十遍的效果是一样的,妈妈为什么还要唠叨呢?
最后,妈妈应该与孩子好好沟通,把自己的担心告诉孩子,让孩子意识到:只要我做得好,一步到位,妈妈就不会不停地唠叨着提醒我。
雯雯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不想写作业,总是要先打开电视机。为此,每天雯雯一进门,妈妈就开始唠叨:“雯雯,要先写作业啊,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雯雯,写完作业再玩多好,那样心里也不用惦记还有作业没写了!”“雯雯,你看看艾雪,每次回家都先写作业,你怎么就不能让我省心呢!”刚开始时,雯雯的确需要妈妈提醒才能控制住看电视的欲望,主动写作业。然而,没过多久,雯雯已经养成了一回家就写作业的习惯,妈妈却依然唠叨。终于有一天,在妈妈又唠叨的时候,雯雯忍不住说:“哎呀,烦死了,我不是已经坐在书桌前写作业了嘛,你还唠叨!”看到女儿厌烦的样子, 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后来,妈妈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唠叨雯雯写作业。
不过,孩子的自制力总是欠缺。看到妈妈不再盯着自己写作业,雯雯又动起了小心思。她每天回家之后,都先坐在书桌前玩会儿手机上的游戏,然后才开始写作业。刚开始,妈妈没发现她玩游戏。后来,妈妈无意间去书房,才看到雯雯并没有在写作业。这次,妈妈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唠叨,而是静静地看着雯雯,一语不发。雯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收起手机,乖乖地写作业。直到吃晚饭时,妈妈才轻描淡写地说:“我可以不唠叨,但是你必须自觉。” 雯雯头也不抬地点点头,以后再也没有在完成作业前玩过手机游戏。
其实,唠叨并非是唯一提醒孩子的方式。在上述事例中,雯雯对妈妈的唠叨不胜其扰,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后来,在发现雯雯又玩手机游戏时,妈妈不再唠叨,而是用和善而坚定的目光和语气提醒雯雯该做什么事情。这远远大于唠叨的力量。
爸爸妈妈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你们是否也常常遇到“批评也不是, 沉默也不是”的时候呢?其实,我们不仅仅可以用唠叨提醒孩子,也可以用眼神震慑孩子,还可以以身作则影响孩子。例如,有些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多读课外书,自己却一直在看电视剧。与其唠叨孩子不受电视的影响专心看书,爸爸妈妈不如关掉电视,自己也捧起一本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有心,你们就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一种!
孩子说话时不要轻易打断和插嘴
人们在表述某件事情时,其实思维一直在紧张地工作——组织语言。因此,表达能力好的人,往往思维清晰。众所周知,思维是具有连贯性的。在别人陷入沉思之中时,我们知道不应该贸然打扰他们。但是,当别人说话时,很多人却会不知不觉地插嘴,打算他人的表述,并且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实际上,打断别人说话和打断别人思考是一样的,因为说话的人也在不停地思考, 组织语言,以便于完整清晰地表达。那么,现在你还觉得打断别人说话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吗?
在成人的交往中,大家尚且能够意识到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因而不会随意插嘴。然而,在成人与孩子的交往中,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尊重正在说话的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呢?很多时候,孩子刚刚开始说话,爸爸妈妈就毫不留情地开始表达自己与其截然相反的看法,根本不容孩子把话说完。也有的时候,孩子明明在说一件事情,爸爸妈妈却不以为意,插嘴说一件与孩子说的事情毫不相干的事,这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行为会打断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正在有序组织的语言突然中断,甚至产生思绪上的混乱和模糊。这么说来,爸爸妈妈应该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孩子正在苦思冥想一道奥数题,你会突然让孩子去帮你倒垃圾或者打酱油吗?你当然不会,你还会保持安静,甚至不发出任何声音,以便让孩子凝神细思。说话和思考奥数题有什么区别呢?孩子说话之前并没有打草稿,因此他的表述不是对着草稿照本宣科,而是一边用思维组织语言,一边用嘴巴把组织好的语言说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表述比思考奥数题更难。既然如此,爸爸妈妈还有什么理由打断孩子说话呢?在孩子说话时,爸爸妈妈应该尽力保持安静,而且还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回应,诸如点头、微笑、赞赏的眼神等,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吉吉进入一年级之后,老师发现他的表达能力很差。有的时候,吉吉正在说一件事情,说着说着,就会忘记自己要说什么,停在那里,仿佛思维进入停滞状态。看到吉吉的样子,老师觉得很反常,因此建议妈妈带吉吉去看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检查吉吉的状态之后,问妈妈:“孩子小时候学会说话之后, 在表达的时候,你们是否经常打断他说话?”妈妈认真地想了想,说:“这个孩子从小说话就很慢,有的时候,在话说到一半时,我们知道他的意思,就会打断他,然后去做。”心理医生说:“这就是导致孩子今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你们在打断他说话的同时,也打断了他的思维。如果他从小就不能完整地思考一件事情并且表达出来,现在又如何能拥有完整的思维呢?”听到心理医生说得这么严重,吉吉妈妈很担心,忙问:“现在还可以补救吗?我们要怎么做呢?”医生慢条斯理地说:“孩子的思维很慢,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非常专注。所以,他说话才慢。因为说话的速度和思维的速度应该是一致的。从现在开始,你们千万不要再打断他说话,即使他要说的话你们一清二楚,你们也要给予足够的耐心,用心倾听他的话,鼓励他慢慢地说完整。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他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说话才不会半途而废。”
回家之后,妈妈马上召开家庭会议,让家里的人都学会如何配合吉吉表达。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半年之后,吉吉的表达情况果然有所好转,他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上述事例中,吉吉之所以会出现思维的真空状态,就是因为平日里家人总是打断他说话,或者插嘴他的表达。长此以往,他的思维受到影响,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幸好,老师及时发现吉吉的反常,家人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帮助吉吉的方法。
……
父母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一直以来,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话。鲜有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感到高兴的,大多数父母在晒孩子的时候,都夸奖孩子如何乖巧懂事,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
的确,一个听话的孩子能让父母省心省事,无需因为孩子的执拗或者顽皮而煞费脑筋,生活也貌似能轻松很多。为此,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都在培养孩子听话的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养方向对于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好处,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失去自主性、创新性,变得唯唯诺诺,习惯性地依附于父母。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又有谁去安排他们的生活呢?到那个时候,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会感到非常迷茫。
作为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父母,与其现在为了省事时时刻刻教导孩子听话,不如采取更好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和孩子之间实现真正的沟通。只有这样,父母与孩子才能真正了解彼此,心灵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母亲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父亲也任劳任怨一切为了孩子,但是父母并非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一切,都是沟通不到位导致的。
有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女儿一起参加盛大的圣诞聚会,聚会上摆满了美味的食物,圣诞树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礼物盒,这一切都让人兴奋不已。然而,聚会刚开始没多久,女儿就吵闹着要回家。妈妈劝说几次都没用,女儿甚至坐到地上哭闹,似乎这不是一个欢乐的聚会,而是让人厌恶不已的地方。无奈之下,妈妈蹲在女儿身边,想安抚她的情绪,带她回家。这时,妈妈突然惊讶地发现,女儿视线所及,根本看不到高高的餐桌上摆放的食物,而只是一条条摇来晃去的成人的腿和或圆或方的桌椅板凳的腿。妈妈知道女儿哭闹的原因了,显然谁也不愿意这么度过新年。就这样,妈妈带着女儿回了家。从此之后,妈妈每次和女儿说话都会蹲下来,与女儿的目光保持平行。
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即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与成人完全不同。要想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与孩子愉快地沟通和交流,就应该蹲下来,认真观察孩子眼中的世界,习惯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让孩子乐于与父母沟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只有以对孩子的爱为支撑,以耐心为储备,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体贴孩子,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实现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父母们,你们已经踏上一场新的教育之旅,你想在旅途中找到与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不要再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而是像对待最尊贵的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吧!只要你耐心倾听,真诚与孩子交流,你就一定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把话说到孩子心理,做孩子的好朋友
评分现在的孩子都特别精灵古怪,希望能帮到我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不是盗版 满减活动还不错
评分敏感期,叛逆期案例分析 父母应对方案,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容易明白、容易学习、容易做到,超百万家庭从中受益。
评分3~6岁这个年龄段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黄金三年,是孩子智力发展、性格养成、自我意识萌发、情商潜能和社交能力建立等重要发展期,抓住这三年,为孩子的美好未来打下基础。从“叛逆”到“听话”,家庭教育研究员教给聪明父母的高效实用方法,解决7~9岁孩子成长中的万千难题。
评分最近孩子一些行为特别让我困扰,刚好看见这本书,就买回来看看吧……希望能用上
评分培养儿童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056
评分这次年中活动买了好多书,跟着宝宝一起读,一起学习。京东的书籍纸张很好,耐翻,宝宝很喜欢,物流超速度,今后就到京东买书了。
评分不错,随意翻了下。父母需要多学习才能更好教导孩子。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