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是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杨春贵教授主编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的浓缩和重点难点的提炼,增加了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对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介绍,比较详细地介绍和评述了西方社会科学界较有影响的几大学术流派,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等。第四部分是延伸阅读与思考问题,内容包括一些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其他一些名著的摘录、一些相关方法论问题的研究状况概括、经典著作与方法论代表著作的简介以及案例讨论和思考。
作者简介
吴育林,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兼任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秘书长,广东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哲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会基金以及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7项,参与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学术著作一部,参与编写各类学术著作6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户晓坤,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等社科基金5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树立问题意识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系统的主要构成
(二)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三、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四、社会过程研究方法l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六、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真理与价值_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三)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四)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七、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重点、难点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整体性原则
(四)具体性原则
(五)发展性原则
二、实践方法及其科学运用
(一)什么是实践方法
(二)正确运用实践方法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系统方法
(一)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提出
(二)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系统理论
(四)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四、社会基本矛盾与利益、阶级、阶层方法
(一)什么是利益和利益分析方法
(二)利益与社会认识
(三)利益分析方法的指导作用
(四)利益分析方法与中国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分析
五、历史主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一)历史主义及其方法论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内涵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六、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社会主体的内涵
(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七、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研究方法
(一)唯物史观视阈与世界历史理论
(二)世界历史的含义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四)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审视“中国道路”
八、如何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方法论
(二)反实证主义
(三)马克斯·韦伯的理解方法论
(四)批判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五)正确评价和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部分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前沿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主义方法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
(二)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主题
(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四)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方法论的评价
二、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论
(一)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埃尔斯特的理性选择论
(三)科恩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
(四)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
三、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经典实证主义
(二)逻辑经验主义运动
(三)工具实证主义
(四)后实证主义
(五)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及其特征
四、结构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论
(一)结构主义概况
(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
(四)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五)对结构主义社会研究方法论的评价
第四部分 延伸阅读与问题思考
一、经典著作与名著摘录
(一)经典著作摘录
(二)方法论名著摘录
二、相关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动态
(一)阶级与阶层问题及其方法论的研究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方法论的研究
(三)科学预见方法的研究
三、经典著作与方法论代表著作简介
(一)经典著作
(二)方法论代表著作
四、案例讨论与思考
(一)案例讨论
(二)思考题
五、阅读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读》:
(三)马克斯·韦伯的理解方法论
源于新康德主义的狄尔泰和李凯尔特,马克斯·韦伯理解主义方法论学说解释学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因此,马克斯,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导致人们行动的内在意义,它强调人类行为中那种使人类能唯独进入创造性领域的性质,认为人们应该从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发,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作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还原于自然规律的水平。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
马克斯·韦伯理解主义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在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得到了阐述。这部由包括《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研究》 《社会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价值无涉”的意义》等三篇论文在内构成的著作内含价值关联、移情理解、价值中立、理想类型四个方面的方法论内容。
所谓价值关联,是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选择总是不能离开研究者的主观意向性。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现象,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而不是评价)那些“实在”的文化现象。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现象中选定研究对象的依据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价值关联(主观个别性)。
所谓移情理解,是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受个体主观意识驱使的个体的社会行动,因为在马克斯·韦伯看来,所有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是作为主体的人行动的结果,所以对社会事物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主体的行动的研究,而对这种行动作出恰当的解释和理解,最正当的方法是“神入”(移情),亦即设身处地地去把握被研究者行动的原因。
所谓“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是指社会科学研究者一旦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性选定了研究的问题,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应该遵从他所发现的客观事实与资料的指引,客观地分析所面对的事实材料,同时必须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社会科学研究是事实领域,所要作出的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马克斯·韦伯认为,科学的任务不是提出实践活动的模式和理想,而是提供客观知识,向人们揭示那些“事实上存在的一类无条件有效的认识”;它得出的对社会政策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意见,是无偏见的科学论证后的客观结论,它不是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准确地证明他们能做什么。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